《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选编--医家类》从福建省各级政协文史资料中收录了1949年以前闽台各地的医家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闽台历代医家的基本情况和福建与台湾的中医药交流情况,可以较为清晰地梳理闽台中医的学术源流。编者黄有霖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对闽台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选编--医家类/闽台中医药文化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选编--医家类》从福建省各级政协文史资料中收录了1949年以前闽台各地的医家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闽台历代医家的基本情况和福建与台湾的中医药交流情况,可以较为清晰地梳理闽台中医的学术源流。编者黄有霖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对闽台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内容推荐 黄有霖主编的《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选编--医家类》汇编整理了福建省各级政协文史资料中有关闽台医家的篇目。同时,本书还提供了大量闽台医家著作的材料。这些著作有的已经出版发行,有些至今散落在民间或者被收藏在某个图书馆,未能行之于世。通过对这些著作的整理出版,能更好的研究和传承这些医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目录 导言 一、宋慈、苏颂与吴夲 《永乐大典》有关宋慈生平的记述 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宋慈 宋慈和他的《洗冤集录》 宋慈及其伟大贡献 宋慈及《洗冤集录》 宋慈与《洗冤集录》 伟大法医学家宋慈传略 苏颂 苏颂传略 宋代泉州的医药环境与吴真人的成神 从屹立走马溪南畔的保生大帝庙谈起 道教与吴真人在海外的传播 青礁慈济宫与保生大帝 思乡曲:神医吴卒和海峡两岸慈济宫 吴真人与慈济宫 立夏闲话帝君公、妈祖婆 二、福州医家 福州名医卓藕惠 著名老中医谢宝三 黄光厚 名中医李健颐在平潭 名中医林为霖传略 滇缅战场上的白衣战士 良医郑由恩先生轶事 近代著名医学家——力钧 三、宁德医家 记金雁翔大夫 孔楚舟生平及医学主张 名医苏寿仁医事轶闻 郑章 氏生平衍作传奇 霞浦西医的传播者——雷腾先生 上官春传略 宁德西医奠基人阮琼珠 朱立德和朱功宏 陈子韶传略 汪惠台医事轶闻 乡贤林培因医师生平事迹 传奇名医吴珏 中医师张仙骨事迹 四、南平医家 解放前崇安的中医与药材 邵武宋代三医家考略 中医吴镇邦 中医游仕桢 中医徐泰昌事略 名医林映星小传 名医张一士轶事 五、三明医家 刘焕新传略 大田古代医林人物志 名医李其瀚和赖子平 六、龙岩医家 传奇式人物陈逊斋 黄卓尔医师逸事 清末名医黄卓尔《医鼎阶》简介 清代名医邹成东 黄仪臣其人其药 庐丰包氏三代名医 《庐丰包氏三代名医》校正补充 连城两百多年来的名医 中医小儿科世家:记“郑八”“长颊”及其后代 介绍罗拔茹及其两部医学著作 七、莆田医家 我县国医卫道士——温敬修 柳园卓氏骨科武科成功之道 杨景洲与《汇辑儿科学全书》 记著名中医刘宝森和李健颐 八、泉州医家 陈和礼与仁世医院 黄润堂与晋江县中医公会 黄振吉与“吉安堂健脾散” 民族魂铸就的丰碑:追记民族实业家陈天恩先生 名医叶启元 唐医仙杨肃传说 九、厦门医家 桔井芳传鹭岛 医林范仰南天——记中医大师吴瑞甫先生 良将良医 鼓浪屿开业医生调查资料(1884-1949年) 鼓浪屿中医人物传略 名中医邵贞宗 郁约翰医生生平业绩述略 十、漳州医家 清末民初漳州名中医叶宾 名中医蔡潮初轶闻 名中医谢持事迹 芗城东厢三名医:蔡咸甫、蔡潮初、吕纪瑞 妙手回春张少安 黄拢狮(即僧延侯)小传 父子双博士:爱国华人学者林文庆、林可胜 方添德 泰国华侨名中医张栋才 我的祖父刘鸣鹤中医师 漳州城早期西医蒋天汉 十一、台湾医家 民国时代泉州的台湾医生 苏鸿树 名医“益和堂”许汝南先生 后记 试读章节 在审案实践中,他对勘察和检验也产生了愈来愈浓的兴趣。对于陈冤积案中可供检验之尸早已腐烂的,也力图通过掘墓验尸骨来寻找可靠的定案实据。渐渐,他在验尸骨方面也达到了很深的造诣。如他使用红油雨伞罩住尸骨,“再以有痕骨照日看”,就能看出骨质内的伤痕,并辨出生前伤还是死后假造的伤。这种古老的检验法,与现代法医学上用紫外线光照射尸骨检验伤痕的原理是一致的。这样,就使得他常常能在错综复杂的疑案中,独具慧眼,出奇制胜。 尽管如此,宋慈还认识到,办案单凭个人的聪明才智是有限的。他说:“纵有敏者,一心两目,亦无所用其智。”又说:“若遇大段疑难,须更广布耳目以合之”,“须是多方体访,务令参会归一”。可见,宋慈还十分重视广泛地察访和多方调查研究。 嘉熙三年(1239年),宋慈任广东提刑时,已是五十四岁之年。为了弄清各地呈报的疑案,他仍“循行部内”,视察了广东各地,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山岭水涯之间,“虽恶弱处所,辙迹必至”。终于在到广东的八个月内,“决辟二百余”,清理了大批疑积案,平反了一些冤错案,足迹所至,南粤震惊! 嘉熙四年(1240年),宋慈又移任江西提刑,兼知赣州。此后至写出《洗冤集录》时,已四任法官。在长期的办案实践中,宋慈埋头于钻研和探索,不断广集博采,且不断扬精弃粕,开拓自己的见地,逐渐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法医检验知识,有许多地方已经跨越了前人未竞的领域。至淳{;占五年(1245年),宋慈六十岁,当他感觉到自己已近暮年,没有多少时间来勘审刑案;而世间的不白之案还是很多很多,不少冤错案又是由于司法官的缺乏经验知识所致时,他便毅然决计倾晚年之全力来撰写一部关于检验的专门著作,以“示我同寅,使得参验互考”。这一年,他在江苏知常州军州事,便开始动笔了。 淳祐七年(1247年),宋慈又奉命提点湖南刑狱。也就在这一年,他的著作《洗冤集录》全部完成,并在湖南刻梓问世了。这是我国古代法医学知识的一个比较全面的总结,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也是宋慈一生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它一问世就显示了不平凡的应用价值,并受到朝廷的赞赏而奉旨颁行全国,成为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司法官员的案头必备之书,对当时和后世法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洗冤集录》全书分五卷,详述了检验步骤、尸体识别、四时尸变、死因竞争,以及凶杀、自刎、绳缢、服毒、火烧、水溺种种辨生前死后,真假伤痕诸方面的知识;博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伤科、骨科,以及生理、病理、诊治、急救、解剖诸方面的学问。 还值一提的是,《洗冤集录》所包涵的并不仅于此。想到世间那些官官相护,舞弊营私,明知故作的冤假之案,宋慈还在卷首写下了司法官所遵守的《条例》和《检覆总说》。如:凡上官驳下或转委他官重审的案件,“若承委官员不以人命为重,或恐前官怨恨,或因犯者富豪”,知错不纠或包庇犯罪的,“其罪重于初审”。凡委勘人命重事,“书役有犯命案,本官回避,并禀上司转委其他官员审理,以免袒庇之弊”,等等。对照现代法典,这些章句之精神相当于现代刑法中的“渎职罪”和刑事诉讼法“总则”中的回避。宋慈在七百多年前就如此明确地阐述,确是难能可贵。 想到民间的疾苦和一些被贻误的案情,宋慈又在“验伤及保辜总论”中说:若被人殴之人受了重伤,即“不许扛抬赴验,恐被伤处中风致殒”,须“即时亲行”,“督同折伤科医生携带合用膏散,诣彼检验”。一个封建官吏,能够如此,这种古朴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负责态度,至今感人至深,值得现代司法干部和法医工作者学习。 淳祜八年(1248年),宋慈六十三岁,进直宝谟阁,又奉使四路,“皆司臬事”。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转徙各地,勘审刑狱。他仍是“听讼清明,决事刚果,抚良善甚恩,临豪猾甚威”,使所至地区的豪猾权贵闻风而不敢非为;“部属官吏,以至穷闾委巷、深山幽谷之民”,皆常觉“有一宋提刑之临其前”,在当时南方人民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淳祐九年(1249年),宋慈拔直焕章阁知广州,又到广东任经略安抚使。就在这年春,宋慈忽染头眩之疾,“犹自力视事”。是时,广东学宫释菜,依惯例须由当地长官主持,宾佐请他委派别的官员代理,宋慈重于自己的责任,“毅然亲任,由此委屯”,终于在这年的三月初七日病逝于广州。 宋慈逝世后,宋理宗皇帝赵昀感其功绩和才华,把他誉为“中外分忧之臣”,“特赠朝议大夫”,“御书墓门以旌之”。 次年,宋慈的灵柩被移送回故乡福建建阳,并于七月十五日葬于崇雒昌茂村。但宋慈是童游里人,因何葬于雒田里,笔者尚不得知。 嘉定年间曾任建阳令,时已官至工部尚书的龙图阁学士,宋慈好友刘克庄撰写了《宋经略墓志铭》,说宋慈居官一生,“禄万石,位方伯”,却“家无钗泽,厩无驵骏,鱼羹饭敝,组袍萧然终身”。这个记载对于我们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是很有价值的。 P18-19 序言 海峡两岸地缘近、血缘亲、法缘久、文缘深、商缘广、医缘通,具有同根同咏、互补互通、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无论在历史还是现实中,闽台中医药都是维系海峡两岸人民健康的主要医疗体系之一,都是连接闽台人民深层的健康文化心理的纽带,这种联系既是生理的、血缘的,又是心理的、文化的。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医药的优势,开展闽台中医药文化的相关研究,对于增强海峡两岸的凝聚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学术意义。 1987年,考虑到对台工作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福建中医药大学率先在全国中医药界成立首家涉台研究机构——台湾中医药研究室。当初我们的设想是:以台湾中医药研究室为依托,开展台湾中医药情报收集、整理、加工、研究等工作。让我感到惊喜的是,研究室的同志们筚路蓝缕,勇于开拓,在做好台湾中医药情报收集的同时,还大大扩展了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2006年,学校在研究室的基础上,统筹各方面科研力量,成立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福建中医药大学闽台中医药文化文献研究中心”,以闽台中医药历史文化与学术流派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历史、人文、社会等场景多维度地探讨闽台区域医学以及医学与社会的关系,力图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模式。 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医、弘扬中医,不断挖掘闽台传统医学和医学文化的深刻内涵,福建中医药大学闽台中医药文化文献研究中心联络校内外中医学、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文献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学者,拟编纂出版《闽台中医药文化丛书》,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为学校高兴,为社会高兴。 《诗经》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我们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始,我相信在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下,闽台中医药文化研究定能成为我校的一面旗帜。 是为序。 后记 2014年9月《闽台中医药文献选编:政协文史资料篇》出版后,受到学界师友的好评,对我们的工作多有鼓舞。大家一致认为,文献的搜集和整理是开展闽台中医药文化研究的基本前提,这也增强了我们继续开展相关工作的信心。 本书从福建省各级政协文史资料中收录了1949年以前闽台各地的医家资料,通过这些资料,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闽台历代医家的基本情况和福建与台湾的中医药交流情况,可以较为清晰地梳理闽台中医的学术源流。我们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对闽台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便于读者查阅和使用,我们对部分文章的篇名进行了修订,对部分文章中与中医药无关的内容酌情删减,对原稿中明显的错别字加以校正,对原文中的标点符号和数字改为通行的规范用法。 在《闽台中医药文献选编:政协文史资料篇》后记中,我们心怀感激和歉疚之情说道:本书系从已经刊行的福建省各级政协文史资料中汇编而成,尽管我们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仍有部分作者未能联系到,对他们的工作我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本书依然如此,向他们致敬。 黄有霖 2015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