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对青少年中流行的厌学这一心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了这一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类型和表现等,以帮助青少年、家长和老师更系统地了解青春期厌学心理问题的实质。书中列举了大量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故事,“专家支招”为孩子提供了正确处理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帮助青少年认识自己、纠正自己,从而使他们爱上自己的学业。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爱上你的学业(中学生如何克服厌学)/中学生心理辅导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赵晓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对青少年中流行的厌学这一心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了这一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类型和表现等,以帮助青少年、家长和老师更系统地了解青春期厌学心理问题的实质。书中列举了大量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故事,“专家支招”为孩子提供了正确处理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帮助青少年认识自己、纠正自己,从而使他们爱上自己的学业。 内容推荐 在青春萌动的岁月,你是否有过自闭的烦恼,产生过厌学的情绪,品尝过早恋的苦涩,遭遇过网络的陷阱,经历过叛逆的伤痛? 如果你想抛掉这些困扰,那就请你走进《中学生心理辅导丛书》吧。它会让你打开心门,爱上你的学业,不会轻易说爱,也会让你走出网游迷潭,对叛逆说再见。 目录 第一章 厌学初探 第一节 测测看:你厌学吗 第二节 话说厌学 第三节 厌学的危害与成因 第二章 自我因素 第一节 考试焦虑使她讨厌学习 第二节 立志不当让她中断学业 第三节 交往恐惧成为学业障碍 第四节 依赖让她无法学习 第三章 家庭因素 第一节 赏识不当致使孩子厌学 第二节 专制教育产生的恶果 第三节 溺爱让孩子迷失自己 第四节 权势和名利对他的影响 第四章 社会因素 第一节 童年创伤使他无心读书 第二节 误诊断送女孩学业 第三节 网络让我厌学 第四节 早恋的惨重代价 第五章 名人厌学逸事 第一节 被骂醒的格林尼亚 第二节 泰戈尔:厌学的小孩 附录 附录1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附录2 自信心的自我测验 附录3 中学生学习注意力测试题 附录4 心理压力自我检查 附录5 中学生学习方法测验 试读章节 第二节 话说厌学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有焉耳。望其圹……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赐!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 ——《天瑞》 端木赐,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上面则是子贡和他的老师孔子之间的一段对话。其大概意思是:子贡厌倦学习,想休息一阵。孔子说:“人生没有休息。”子贡问:“那我没有休息的地方了吗?”孔子说:“有,你看那坟墓堆,就是你休息的地方。”子贡说:“好一个休息的地方!君子在那儿休息,小人在那儿趴着。”孔子说:“子贡啊,你终于明白了。人们都只知道活着的乐趣,不知道活着的苦恼;只知道老来疲惫,不知道老来的安逸:只知道死的可恶,却不知死是休息。” 学习是未成年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孔子师徒的对话让我们看到,就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子贡都曾经厌倦过学习,可见厌学这一现象确实是古已有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愈来愈苛刻。那么在当今生活中,厌学这一现象到底是愈来愈少呢还是愈演愈烈,我们且来看一组数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调查发现,因“喜欢学习”上学的初、高中生分别仅占10.7%和4.3%的比例。另据新华网消息,“来自北京部分中小学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小学生厌学率达到30%”。又据中国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对两所学校进行的调查显示,有59.3%的学生有厌学情绪,其中不乏成绩优秀的孩子。虽然各个研究者由于调查的范围与方法不同而可能有不同的结论,但对于厌学的现状,绝大多数研究都认为是“普遍存在”。不仅学习差的学生厌学,而且学习好的学生也有厌学倾向。厌学已成为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棘手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其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令家长茫然、教师忧虑、教育界关注。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厌学呢?我们又是如何知晓一个同学有没有厌学了呢? “厌学”,顾名思义就是不喜欢学习、厌倦学习,它是指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 按厌学的程度来分,可以分为一般厌学情绪和厌学症。一般厌学情绪,是一种正常的不良情绪或者说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主要表现为发牢骚。抱怨学习“太累了”,有时不愿学习的想法,偶尔不写作业、上课开小差、逃课,等等。这一类厌学情绪或行为通常是短暂性的,学习者能通过自我调整来克服它。在每一个人成长学习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这种情绪,这是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自我动态失衡、和谐度不稳定的表现。一般的厌学情绪不会影响正常的学习,有时反而是学习者内心压力的一种发泄、一种释放,是一种自我的调节。 厌学症与一般的厌学情绪不同,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学习功能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等,这些错误的认识对不谙时事、尚不具备良好分辨能力的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是厌学症产生的一种主要社会文化因素之一。二是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使得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却又不得不学习,但却时常伴有不愉快的体验。三是远离学习活动。他们好像感到只有远离学习才能使心理获得平衡,因此他们平时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此外,学习成绩差,而且有越来越糟的趋势,也是厌学者的明显特征之一。 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具有以下特征: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在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其主要表现特征为在心理上对学习毫无兴趣、厌恶学习。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把学习视为负担,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在行动上,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逃学,甚至辍学;在生理上会出现头痛、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晕、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等,无法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 介绍了厌学症的特征及其与一般情绪的区别,我们就可以据此推断一个学生到底是不是真的厌学,只是一般的厌学情绪呢还是真的有厌学症?如果一个学生真的有厌学症的话,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其老师家长就都需要重视了。那么下面我们就先来看两个故事,大家可以根据上面的介绍来判断一下故事的主人公到底是不是真的厌学了? 小慧厌学吗 在一次录制节目的现场。一位7岁的小女孩勇敢而急切地举起小手,想要跟主持人交流,她一点不怯场,也不羞涩,拿起话筒开门见山地问:“我想问您,我妈妈最怕我厌学了。因为我在学校特别爱玩儿,一玩儿就不好好学了。还有我特爱看一些课外书,一些有图片的课外书,我想问‘知心姐姐’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学好,学扎实了?” 知心姐姐问她:“你几年级了?” “三年级。”她声音洪亮地回答。 继而,主持人又反问那个叫小慧的小女孩:“你认为什么是厌学?” “就是特别讨厌学习吧。“小女孩歪着脑袋想了一下。然后回答道。 “那你讨厌学习吗?” “不讨厌。”她毫不犹豫地回答。 知心姐姐接着问她:“你学得不扎实,这话是谁说的?” “我妈妈说的。”小慧用一双忽闪的大眼睛望着知心姐姐。 随后,小慧的妈妈说道,她觉得小慧确实学习不扎实,“每回到了该考试的时候,我给她突击复习,她才能考得不错。平时练习的时候,连老师都说怎么这么差啊,而且她缺少一种比别人好的心理,她认为达到要求就行了,没有要求自己比别人更好一点儿。” 谈到这儿,知心姐姐又问小慧的妈妈:“你当初上学的时候,你母亲怎么说你的?” “我们那时候经济不富裕,顶多说考得不错,奖励你一支笔之类的。“小慧的妈妈白答。 “您小时候认为自己学会了,也会去做些别的事情,但是到了考试时,成绩还不错,妈妈就会奖励你,因此到了现在说到学习,您依然兴致勃勃。其实,您的孩子不缺少别的,她缺少鼓励。所有厌学的孩子,是因为爸爸妈妈成天在身边说,你的学习不好,你要抓紧,说来说去她就厌学了。您看您这么小的孩子就怕她厌学,其实她根本就不懂什么叫厌学,也没有厌学,如果再说下去就厌学了。您的孩子敢发言,那么多的小朋友她第一个举手,说明她很勇敢,没有负担,趁她还不理解,您千万别再给她任何负担了。您的小孩儿坐相多好看啊!笑得也很漂亮,说话也非常清楚,这些都是她的优点啊!”说这话时,小慧微笑着不断地点头,表示赞同。 “常把优点挂在嘴边,她就会变成这样的人。说她学得不扎实,她就不扎实,说她厌学,她到了中学可能就真的厌学了。所以,爸爸妈妈的话就是孩子成长的营养,要不断地用正面的信息去滋养孩子,这是件快乐的事情!” 看到到这儿,你们觉得小慧有没有厌学呢?其实我想大家心里都已经有了答案:小慧并没有厌学。而只是父母的一种害怕,一种不满足。而在父母永不满足的需求驱动下,学习就会一点点在孩子心目中成了件苦差事,与玩和快乐对立起来。其实,学习并不是苦差事。只要我们改变以往的观念,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孩子就可以在玩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这是父母的高压、老师的训导永远无法促使其达到的境界。 和许多同龄的孩子一样,小华是家里的小皇帝。自记事起,爸爸妈妈就对他宠爱有加、关怀备至,小华说什么就是什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就大声嚷嚷,吓得爸爸妈妈大气都不敢出,生怕他有什么闪失。甚至当他和小伙伴打架吃亏了,爸爸妈妈也会出面去教训对方。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上小学。在学校里。有时他和同学发生矛盾,他都要跑回家去搬救兵。爸爸妈妈一来,就会去找老师,弄得老师都不知道该拿他怎么办。 时间久了,所有的同学都不愿与他来往。大家都说他自私、霸道。上中学后,由于离学校较远,他开始离家住校。下课后,大家都结伴玩耍、吃饭,只有他一个人孤零零地看书吃饭。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的生活开始让他变得不安起来。 渐渐地,他连书也看不进去了,因为他只要看到其他同学在一起就觉得很痛苦。成绩也开始持续下降。于是他不想再去学校,也不想再继续读书了,学校的一切都让他感到不自在,感到厌倦。 这是一个因为家庭教育不当而导致与同学交往出现问题,并因此而厌学的案例。其实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导致厌学,有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原因。因此在面对孩子厌学的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冷静,要弄明白孩子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厌学,从而找到问题的对策。 …… P4-8 序言 很多人把青春期称为人生的“花季”和“雨季”。说这一时期是“花季”,是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青春昂扬,英气勃发:说这一时期是“雨季”,是因为他们要经历许多成长的烦恼。青春期,是孩子们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竞争、单调的生活、成长的烦恼,使中学生经常处于“雨季”当中。 每年有许多中学生因为各种原因离家出走、放弃学业、误入歧途,困顿迷茫是他们共同的写照。此时,如果有一本善解人意的书,让他们静静地读,从中品味人生真谛,将能给他们带来切实的帮助。因此,我们专门邀请了高等院校心理学专家编写了这套《中学生心理辅导丛书》,丛书分五册,可以帮助中学生正确处理厌学、自闭、网瘾、叛逆和早恋这五个方面的问题。 厌学问题一直是学校老师、学生及家长们头疼的一个问题。它是指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的厌倦情绪。厌学的原因很多,来自于个人、家庭、学校等各个方面。许多孩子因厌学离家出走,混迹街头,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自闭是指自我封闭的青少年常常独处一隅,不主动与人交流的心理情绪。进行集体活动时,有些青少年表现不积极。只愿在一旁当“看客”。甚至拒绝参加集体活动。由于他们总是给人一种沉默寡言,对外界漠不关心的形象,因此,人们往往会忽视自我封闭心理对他们的心灵所造成的伤害。 网瘾是指对互联网成瘾。很多青少年与网络相遇时,不是利用网络好好地生活与学习。而是长期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寻求刺激,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以至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如今已有许多关于网络成瘾带来的不幸和伤害,它已经成为和毒品成瘾类似的严重社会问题。 叛逆心理是一种抵触性很强的心理态度。“叛逆期”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多疑、偏执、冷漠、生活萎靡等。近年来,叛逆期青少年出走、伤害自身或他人事件,屡见不鲜,因此,必须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早恋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的行为,一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中学生由于早恋而产生的烦闷、压抑、单相思、失恋、性冲动等分散了他们的精力,使他们身心疲惫,学业滑坡,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受到严重的伤害。 本套丛书是共青团中央2008~2009年度青少年工作研究规划课题,丛书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对青少年中流行的这些心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了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类型和表现,以帮助青少年、家长和老师更系统地了解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实质。丛书各分册中列举了大量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故事,“专家支招”为孩子提供了正确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帮助青少年认识自己、纠正自己,使他们爱上自己的学业。打开自闭的心门,走出网游迷潭,对叛逆说“再见”,对早恋“不要轻易说爱”。 丛书不仅仅是一套“中学生心理辅导丛书”,还是一套父母教育子女、老师教育学生的参考图书。谨以此套丛书献给全国的中学生和广大的教师和家长!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陈安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