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效用最大化,你最满足
【微经济1】效用不同,出价就不同
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电视剧《血疑》风靡神州大地,不少观众都看得泪流不止,被女主人公幸子和她父亲大岛茂的故事感动。一些商家想充分利用这个市场机遇,于是上海一家服装厂推出了幸子裙,而北京一家服装厂推出了大岛茂风衣。但结果却有些不同,上海的商家大获其利,北京的厂商却亏了本。
其原因在于女中学生和中年男人从衣服中得到的效用不同。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得到的物质或精神的满足,是主观的。满足程度越高效用越大,反之,效用越小;而且,效用越大,消费者出价越高。
女中学生穿幸子裙会觉得自己和偶像很近,获得的效用大;中年男子虽然尊重大岛茂这样的父亲,但并不以穿这样的风衣为荣,获得的效用就小。所以,幸子裙卖得很好,而大岛茂风衣则不然。可见,开发新产品,切忌跟风,而是要仔细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和效用。
【微经济2】对别人效用越大,你的收益就越大
小王对小李说:“我要离开这家公司,我讨厌这家公司!”小李建议道:“我也赞成你离开。不过,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时机。”小王问为什么,小李说:“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利用公司资源,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
小王觉得小李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半年后,事遂所愿,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小李对小王说:“你该赶快行动了!”小王却表示,老总已经准备升自己做总经理助理,自己暂时不打算离开了。
员工对公司的价值在于可以给公司带来利润,员工的付出大于收获,老板看到了你的能力超过职位需求,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也就是说,员工对公司的“效用”越大,他从公司得到的“效用”也就越大。
【微经济3】给穷人多分钱,社会福利最大化
张三和李四两个人共同发现了地上有50元钱,商量之后决定去找一个经济学教授告诉他们如何分钱。教授询问之后发现,两人是较好的朋友,张三家庭状况不好,最近因为孩子吵着想吃肉而烦恼,李四虽说也不富裕,但情况好很多。于是,教授决定把50元钱全部给张三。过了两天,张三和李四又碰面了,张三告诉李四,因为多了50元钱,所以他们家那天好好地吃了一顿肉,一家人都很高兴,尤其是孩子特别开心。张三很感激李四,而李四听他这么说,也很开心,仿佛自己也吃到了肉。
这个故事中,教授正是发现了两人有利他倾向,把50元钱给张三,其效用能得到最大发挥。张三的福利得到很大改善,另一方面,李四也为朋友的开心而高兴,这样,两人都能得到很大的效用。也就是说,教授的分配原则是效用和福利的最大化,这就是经济学中分配论的基本原则。
【微经济4】一延迟满足获得更大收益
小王工作的公司写字楼的旁边有一条小吃街,街上有好几家卖瘦肉丸的小店,但有一家的客人明显比其他家的多,每天客人都是络绎不绝。小王观察后发现,这家店只卖5元钱的中碗瘦肉丸,而不像其他店卖6元钱的大碗瘦肉丸,于是就问店主为什么他和别人卖的不同。店主告诉他,中碗瘦肉丸让人吃后意犹未尽,回家后也会总想着店里的瘦肉丸;如果卖大碗的,一般人都会吃得饱饱的,就没有了那份留恋、那份惦记。
店主简单的话里包含着心理学的“延迟满足”原理。延迟满足是一种自我控制——当面临各种诱惑时,人会产生一种满足需要的冲动,而自我控制会使人们暂时克服这种冲动,通过延迟满足的方式获得更有价值的长远利益和幸福。正确地利用这一效应可以使人们更加幸福,也可以像故事中的店主一样获得更大收益。
【微经济5】不会花钱不如没有钱
有座庙坐落在一个清静的地方,庙里住着个自食其力的和尚,生活清贫而幸福。日子长了,庙里香火变得旺盛,贡品里有不少好东西,和尚把这些贡品拿去卖掉,攒了很多钱。但有钱后,和尚变了,不信任任何人,担心钱被偷走,无论白天黑夜总把钱藏在自己胳肢窝里。他也因此整天心神不宁,痛苦不堪。在这个故事里,金钱是痛苦的根源。
经济学不讲金钱万能,也不讲金钱万恶,它的性质取决于如何获得金钱以及如何使用金钱。和尚的痛苦不在于有钱,而在于不会花钱。佛家讲求“普度众生”,若是和尚能将钱送给穷苦百姓,那就是拯救了苍生,也度化了自己。经济学主张人们利用金钱使自己获得最大收益,达到效用最大化,从这个角度讲,人们要学会花钱,不会花钱不如没有钱,就像和尚清贫时反而比有钱时幸福。
【微经济6】守财奴的钱只是水漂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个守财奴的故事:有个守财奴爱财如命,为了保证财产安全就移居到了海岛上,认为大海能阻挡住强盗。守财奴每天都清点、计算、把玩金币和银元,但每天都觉得账目不对。他一遍又一遍地数钱,却不知自己养的大马猴喜欢向窗外扔钱,它是把这些钱当水漂来玩了。
无论什么样的钱,不能使用就毫无意义,守财奴将钱放在孤岛上就如将钱扔进了大海里,不管过多长时间,依然只是那几个子儿。懂得理财的人知道让钱生钱,懂得通过花钱来满足自己的各种合理需求,进而获得成就感。钱只有在会花钱的人手中,才是财富,才是幸福的源泉。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