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著名思想家大前研一教子之道首次公开! 教育应该回归家庭!
如果家教不好,去再好的学校也没用!
《家是教养的起点(大前研一的育儿经)》里大前研一推崇更有效、更容易让大家认可的育儿理念和方法:
· 不能像定制菜单一样定制孩子的未来;
· 吃饭时关掉电视,和家人畅谈,有意识地提高家庭对话质量;
· 让孩子制订“家庭旅行计划”培养他们对家人的责任感。
· 废除零花钱制度,让孩子通过帮助做家务赚取零花钱。
· 教给孩子四种责任: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公司负责、对社会负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家是教养的起点(大前研一的育儿经) |
分类 | |
作者 | (日)大前研一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全球著名思想家大前研一教子之道首次公开! 教育应该回归家庭! 如果家教不好,去再好的学校也没用! 《家是教养的起点(大前研一的育儿经)》里大前研一推崇更有效、更容易让大家认可的育儿理念和方法: · 不能像定制菜单一样定制孩子的未来; · 吃饭时关掉电视,和家人畅谈,有意识地提高家庭对话质量; · 让孩子制订“家庭旅行计划”培养他们对家人的责任感。 · 废除零花钱制度,让孩子通过帮助做家务赚取零花钱。 · 教给孩子四种责任: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公司负责、对社会负责。 内容推荐 考高分,上好大学,进大公司不等于拥有幸福人生, 让教育回归家庭,孩子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和成功! 《家是教养的起点(大前研一的育儿经)》是全球著名的思想家大前研一先生结合自己的育儿经验所作的真诚分享。在娓娓的叙述中,大前研一回顾了他是如何帮助两个儿子跳脱传统教育的“毒害”,尊重孩子的特质与喜好,锤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孩子“超强竞争力”的故事。 大前研一提倡“教育应该回归家庭”,父母应该转变教育的思维模式,别再拿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大前研一强调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偿而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延伸。父母们要善于观察孩子,按着孩子的个性进行培养,而不是要培养一个能够考高分,上好大学的标准孩子。 在《家是教养的起点(大前研一的育儿经)》一书中,大前研一先生秉持 “不要像定制菜单一样定制孩子的未来”的个性化育儿观,影响新一代的父母。 目录 略长的序言 Chapter 1. 爱,用时间衡量 要是每天都等妻儿睡着了才回家,心里再爱他们也是空谈。能将多少时间花在家人身上,才是衡量爱的标尺。 Chapter 2.公司、家人、社会、自己--四种责任的平衡 我的妻子是19 岁那年来日本的。当时她不会说日语,只会做荷包蛋这种最简单的菜式,为了教她做菜,我去上过烹饪班,还每天辅导她学日语。 Chapter 3. 儿子们是我的死党 小时候要“老子”带“小子”玩,这样孩子长大之后才会愿意继续和老子为伴。在儿子们上初中之前,我总会在休息日跟他们一起玩。 Chapter 4.“急爸爸”与“慢儿子” 跟着我这样的老爸,真是难为了孩子们。我家的孩子度完假回家时总会感叹,“真想撇开老爸再度一次假啊”。 Chapter 5. 背的越多,脑子越笨 传统教育总是拼命让学生死记硬背,但人类何必争着抢着去做电脑最擅长的事情呢?简直是浪费精力。 Chapter 6.“有工夫学习还不如去玩游戏” 我常对儿子们说,“有工夫学习还不如去玩游戏”。因为孩子能在游戏中学到很多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践型思维模式。 Chapter 7. 上好大学,进好公司≠幸福人生 据我所知,最终幻想比教科书靠谱得多,因为在现实的人生中,当你达到某个阶段后,的确有可能谱写出崭新的篇章。 Chapter 8. 发现孩子的特长 在我们大前家,我并不是永远的教育者,在某些方面儿子们反而是我的老师,而这也成了他们自信的源泉。 Chapter 9. 儿子递交的退学申请书 我的小儿子不愿去上学,我原本劝他“至少念到高中或大学吧”,但最后只能让他念到“初中毕业”。 Chapter 10. 来自美国的成绩单 我的儿子很懒,与日本的学校格格不入,可美国发来的成绩单上居然写着“他干什么都太完美了”。我懵了。 Chapter 11. 还是看重学历吗? 成绩总是在班里名列前茅的家伙进了大企业,熬到40 岁,蔫儿了。 Chapter 12. 用僵化的思维思考孩子的未来 夫妻吵架大多是为了孩子;家长和孩子吵架,九成九是因为学校和成绩。 Chapter 13. 就算父母反对,孩子依然会做 有想做的事情就去做吧。暴走族也好,喝酒也罢,只要是儿子们想做的事,我就会放手让他们去做。 Chapter 14. 为何女性的就业形势这么差 在学校考出好成绩有什么用?毫无魅力可言。有许多女性能在讲究老规则的游戏中取胜,但几乎没有女性能成功进入崭新的“比尔?盖茨的世界”。 Chapter 15. 没有领导力的日本青年们 让日本青年和中国、韩国等其他亚洲国家的朋友们玩一会儿,再让他们分别用英语演讲15 分钟,日本青年能不畏畏缩缩吗? Chapter 16. 培养能在世界舞台上大展拳脚的人 人是贸易立国的手段--在审视日本的国际教育时,我们必须彻底抛开这种教育思想。学校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孩子成为优秀的“家庭人”与“社会人”。 Chapter 17.“外国佬”与被欺负的孩子们 我的儿子们特别不喜欢引人注目,这是因为他们是跨国婚姻的“牺牲品”,他们的亲身经历催生出了深刻的危机感。 Chapter 18. 不后悔的活法 我父亲是74 岁去世的,不过他在世时,我已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做了所有我能做的事。 Chapter 19. 构筑和睦的夫妻关系 有些丈夫回家时要是发现妻子不在家,就会勃然大怒,但我绝不会这样,如果她在have a good time,那不是很好吗? Chapter 20. 把烦恼清空 烦恼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能一一挑战,把眼前的工作逐一消灭掉。 Chapter 21. 家庭是一切的出发点 如果没能营造出一个让你心满意足的家庭,那就意味着夫妻俩的第一份事业失败了。就算你在公司出人头地了,也是“无根草”,这还有什么意义呢? Chapter 22. 老爸不能坐视孩子说老妈的坏话 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不同的特征。一家人不能指责对方的缺点,而应该客观评价对方的特征,予以认可,否则就称不上一个“平衡”的家庭。 Chapter 23.30 多岁是人生的分水岭 告诉自己,今天是我人生的起点。今天的自己,就是通往明天的起点。今天的活法,决定了明天的结果。 Chapter 24. 写给尚未出世的孙子 希望我尚未出世的孙子看了这本书之后,不会为有我这样一个爷爷而羞耻--这就是我写书的标准,这也是为了让他明白,“哦,爷爷是这么想的啊”。 特别访谈 两个儿子口中的《大前研一育儿经》 他虽然不完美,但是很努力 大前创希 没有比我父亲更“热心肠”的人了 大前广树 试读章节 那是十七八年前的事了。当时是我进入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的第五年,大儿子还没上小学呢。那会儿我计划着带上全家人去夏威夷度假两周。眼看着快要出发了,居然来了一份工作,导致我能陪家人的时间只剩5天。 能在夏威夷休息5天——听起来还挺不错的,可那毕竟是我进公司5年来第一次休假,而且我一直嚷嚷着“这次一定要休两个礼拜”,无奈计划泡汤了,家里人自然满腹牢骚,恨我恨得那叫一个咬牙切齿。“爸爸不去吗?岂有此理,气死人了”——我也大受打击,于是便下定决心,以后只要是和家人商量好了的事,就雷打不动,风雨无阻。 我们家会在每年年初制订家庭计划。首先,我会先问问孩子们的日程和愿望,确保和孩子们一起玩儿的时间。在麦肯锡工作时,我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但我还是会将家庭计划视作圣旨,就算推掉客户的工作,就算被同事抱怨也在所不惜。 不过孩子们都长大了,烦透了我这个老爸,开始丢下老头子自己玩儿了,但我还是会尽量带他们一起去海边或是去滑雪。 我认为,衡量对家人的爱的标准,就是在家人身上花的时间。“我很爱你们的,对不起啊”——光说这些有什么用。要是你每天都耗到家里人都睡下了才回家,哪有时间跟家人交流呢?那工作赚钱还有什么意义? 有些人在三四十岁时一头扎进工作里,对家人不管不顾,压根儿不去跟家人交流,等年纪大了再心不甘情不愿地跟老伴相依为命。他们都错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我很早就意识到“爱的深浅要用花在家人身上的时间来衡量”,所以这十五六年里,我在这一点上花了很多心思。 10多年前,我带着一家人离开了住惯了的横滨,搬到了东京市中心。如此一来,我就能在上班路上少花两个小时了。每天早上,我都用节约出来的时间写书,傍晚则能早些回家,争取多和家里人一起吃晚饭,而且我与妻子加内特每周都会去家附近的餐馆吃一顿。保证夫妻俩单独交流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最近我常听人抱怨“夫妻之间没话说”。其实,如果你真的将对方视作最理想的人生伴侣,花心思去经营婚姻,就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家庭。我们总说,企业要回馈社会,但这其实是个时间问题,并不是说多花些钱就行了。关键是,企业的董事、部长这样的高层管理者愿意花多少时间去回馈社会。 这好比志愿者活动。如果公司附近建了个博物馆,那你就可以把自己的管理知识运用在博物馆的运营上;如果你是擅长搞市场营销的人,可以在居委会开演唱会的时候提提建议,教他们怎么样才能吸引到更多的听众。如果居委会办的是古典艺术表演会,普通的宣传手法肯定吸引不来年轻人,那你就可以运用自己的经验、知识帮助他们招揽观众。“你们拿了纳税人的钱,就该帮我们办事”——如果大家都抱着这样的想法,就不可能营造出融洽的街道或小区氛围。 对家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如果进了公司,还要对公司负责。这四种责任同等重要,少了一个,都称不上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在这15年里,我一直致力于将时间平均分配在这四种责任上。 P3-5 序言 我有两个儿子,兄弟俩都不喜欢上学,但我从不会逼着他们念书做作业。因为我并不觉得学校教的东西有多大的价值。 结果呢?果不其然,他们都在10多岁时偏离了所谓的“正道”。 先说小儿子广树,他从小爱打游戏,上初中时则一门心思搞编程,荒废了学业,好不容易进了一所能直升大学的完中吧,却说什么“留在日本学电脑是没有前途的”,连高中都不肯读,自己找了家美国的寄宿制高中留学去了。之后他进了一所名牌大学的计算机系,但也没念完,大言不惭地说“学校里已经没有我可以学的东西了”。 大儿子创希也好不到哪儿去,他很喜欢化学,我本以为他会朝那个方向发展,没想到他居然在念大学的时候突然来了个急转弯,不搞化学了,最后也是以辍学告终。 那他们俩现在在干什么呢?创希在20多岁时开了一家网络咨询公司,叫Creative Hope,现在他手下足有45位员工。而广树则是Unity Technologies的RegiorlaI Director Japan(日本业务部长),这家公司专门提供开发游戏时使用的中间件(miiddleware)。同时,他还开了一家公司,是正儿八经的社长。 两兄弟在学生时代走了不少弯路,但还是能靠一己之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打出一片天下。 无论身在何处,即使两手空空,也能白手起家,想办法养活自己——我认为,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其实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碰过不少钉子,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各位读者看下去便知一二。 但看到孩子的成就,我还是暗自松了口气。毕竟从培养“生存能力”的角度来看,“大前家的育儿法”就算拿不到100分,也能拿个60分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