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作为一项长期制度逐渐确立,并一直延续至今。本书梳理了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制度简史,在总结已取得的成绩、经验的基础上,也指出了现行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在评估内容、评估方法,以及评估组织实施、评估结果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美、英、日、德、澳等国公共图书馆评估的制度及实践,本书对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制度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从“效能”的内涵出发,构建以效能为导向的公共图书馆评估模型;二是提出进一步健全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机制的方法路径;三是从公共图书馆及图书馆行业管理的视角,提出完善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支持和保障机制的创新思路。本书适合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公共文化研究者与管理者阅读。 作者简介 李丹 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副研究馆员,现就职于国家图书馆研究院,长期从事图书馆相关法律政策、制度规范、发展规划、评估定级等领域工作及研究,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前言 1 研究综述 1.1 文献总体情况 1.2 主要研究领域 1.3 研究述评 2 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2.1 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简史 2.2 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内容的变化与发展 2.3 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2.4 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的结果及影响 3 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法治化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评估发展需求分析 3.2 现行公共图书馆评估制度的问题及不足 4 公共图书馆评估的国际经验借鉴 4.1 美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制度 4.2 英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制度 4.3 日本公共图书馆评估制度 4.4 图书馆行业组织和其他非政府机构推动实施的公共图书馆评估项目 4.5 各国公共图书馆评估的特点与趋势 5 以效能为导向的公共图书馆评估模型构建研究 5.1 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内涵分析 5.2 公共图书馆效能评估模型的逻辑结构 5.3 公共图书馆效能评估模型中指标取舍的sMART原则 5.4 公共图书馆效能评估模型中的评估方法应用 6 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机制改革研究 6.1 推动公共图书馆评估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6.2 建立健全公共图书馆的多元评估体系 6.3 完善评估过程的公众参与机制 6.4 合理有序吸纳第三方参与公共图书馆评估 6.5 加强对公共图书馆评估过程的规范管理 6.6 促进公共图书馆评估结果的分析与利用 7 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的支持和保障策略研究 7.1 优化公共图书馆规划管理过程 7.2 健全公共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 7.3 完善公共图书馆调查统计制度 7.4 建立公共图书馆评估的行业协同机制 7.5 加强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评估能力培养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A 各级图书馆从业人员关于评估定级工作的评价及反馈 附录B 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修订概要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