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渐行渐远的南极--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青少年探索与发现科普文库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沈炎彬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渐行渐远的南极——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的作者沈炎彬向你展示了他征战南极洲惊心动魄的旅程和许多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包括他与战友们饱受严寒、挑战极限的实例,与友好邻站同舟共济、共享快乐的美好回忆,均使我们感同身受,读后让人耐人寻味,意犹末尽。

内容推荐

沈炎彬编著的《渐行渐远的南极——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内容简介:南极洲—一地球最古老的陆块之一,冈瓦纳古陆的核心成员。在38亿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沧海桑田,从赤道附近,漂移千里,来到地球一端。

《渐行渐远的南极——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讲述南极洲舌羊齿、水龙兽、恐龙、有袋动物等一批重要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大量古生物化石资料表明,南极洲曾是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绿树成荫、河湖交织、生物繁衍的乐土。

南极洲是科学研究圣地。为揭示南极洲的奥秘,探险英雄们奉献自己一切,乃至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事迹。

人类的活动正在影响洁白无暇的南极洲,呵护天然科学圣地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目录

第一章 令人神往的大陆

 一、神奇的大陆

 二、入选考察队员

 三、亚布力热身——冬训

 四、九起九落抵南极

 五、眺望麦哲伦海峡

 六、惊心动魄的飞越

第二章 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一、南极化石早期发现者——一次冰海化石交易

 二、南极化石宝库——西摩岛

 三、大陆漂移的见证者——水龙兽、舌羊齿

 四、令科学界注目的南极恐龙

 五、弥足珍贵的有袋类化石

 六、特别科学兴趣区——化石山

 七、冰盖边缘找化石

 八、新化石产地——半三角

 九、日睹冰山崩塌

第三章 渐行渐远的南极

 一、孤立的古老人陆

 二、漂移千里的大陆

 三、今日冰原 昔日沃野

 四、生物发祥地

 五、石破天惊——古地峡开裂

 六、探寻宇宙生命之源——陨石

 七、冰火奇观

 八、南极史书

第四章 感动生命的瞬间

 一、奇趣无比的动物

 二、出海考察

 三、坐直升机去波兰站考察

 四、遇暴风雪考察受阻

 五、十字架前的思绪

 六、“文身”

 七、家书抵万金

 八、集邮珍品

 九、心绞痛

 十、过春节

第五章 皑皑白雪中的那抹橄榄绿

 一、中国第一座南极科学城——长城站

 二、秘鲁站做客

 三、在“莉沃尼亚号”船上的记者招待会

 四、迎海外“游子”

 五、任“国际足球裁判”

 六、马拉松赛

 七、首脑峰会

第六章 呵护南极

 一、逍返“黑子”

 二、严禁喂食

 三、限制旅游

 四、资源丰富的宝库

 五、呵护天然科学圣地

附一 南极与北极自然环境对比

附二 中国南极考察大事记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我1964年10月从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地质系地层古生物专业毕业后,便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从事节肢动物甲壳类化石研究。这类化石在南极洲不同年代的地层中都有过报道,对于探讨大陆漂移和古生物地理很有意义。作为研究者,我早已被南极大陆的化石材料深深吸引,也深知它们的科学价值。

1984年2月,中国南极长城站建立。去南极考察的念头在心中萌生,我时刻关注着我国南极科考活动的进展,同时搜集了大量的南极地层古生物资料。当得知长城站所在的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就产多种门类的化石并且在西南极有侏罗纪、白垩纪和古近纪的海陆交互地层也产大量的化石时,我去南极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南极考察队员的组成主要包括两方面人员:一方面是从事科学考察研究的人员;另一方面是为科考服务的后勤保障人员。科研人员的来源是根据年度和长远的科考规划,由项目内容来决定的。在“七·五”期间,地球科学被列为长城站建站后的主要科考项目之一,这为我们争取派员参加南极科考带来了契机。

1985年11月12日,研究所正式向国家南极考察委员办公室提交了派人参加南极考察的申请报告,陈述了古生物学科在南极科考中的意义以及研究所能承担任务的条件。1986年5月30日,进一步提交了在考察期间的工作设想及实施方案;1986年9月27日,国家南极考察办公室来函通知研究所派一名队员参加中国第4次南极考察队。研究所领导讨论后决定派我参加。1986年12月1日我填报了队员登记卡,按要求完成了健康体检。1987年1月14日,我终于接到通知到黑龙江尚志县亚布力参加考察队员冬季训练。

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成为一名考察队员,这是人们经常问起和关心的问题。为了能适应南极恶劣的自然环境,在特殊环境下能独立开展工作,在选拔队员时,要求队员具备以下一些条件:

★热爱南极考察事业,志愿为南极考察研究服务,直至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

★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

★有健康的体魄,能吃苦耐劳;

★性格开朗,能团结同事;

★专业技术全面,具有独立完成所承担考察任务的能力;

★有一定的外语能力。

这些条件是各国考察队根据南极的特点总结出来的。原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武衡主任曾说过:“南极考察的根本属性是探险。”

在南极经常会遇到危险,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有心脏病、精神病、忧郁症及肿瘤等病症的同志,都不能去南极。那里医疗条件非常有限,交通也十分困难,病发时很难得到及时治疗,

要求考察队员性格开朗,心理承受能力强,能团结同事。这一条显得十分突出,尤其是对于越冬队员。在漫漫长夜的冬季南极,在近乎封闭与世隔绝的白色世界里,在远离亲人的情况下,给人_种孤独、单调、寂寞的感觉,人们在心理、生理上都会起一定程度的变化。某国的一个考察队员,经受不住枯燥、单调生活的磨砺,不断向站长提出要提前回国。当要求没能被满足,出于无望时,他竟然用汽油点燃了整个站区,酿成悲剧。还有一些考察队员,情绪低沉,患上了“睁大眼”症:直愣愣地注视着某物,目光呆滞,不说一句话。因此,意志坚强,开朗乐观,幽默风趣,积极向上的队员才能较好地适应这种寂寞的生活环境。

南极考察站的容量是有限的,每增加一名队员,需增加很高的费用。因此,“全才”、“多面手”、“一专多能”型的队员最受欢迎,尤其是后勤技术人员。我国有不少这样的优秀队员,他们水、电、木、金工都精通;盖房、修路、铺管道都能干;对汽车、雪地车、吊车、橡皮艇、水陆两用坦克等,也都能维修保养;还会驾驶各种车辆及船艇。有他们在,大家心里踏实。我能入选的原因可能是体魄健康,有在野外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经验,专业研究上有一定成果以及对南极考察事业的热爱。三、亚布力热身——冬训

凡首次入选南极考察队伍的队员,一般都要进行冬季训练,也是出发前的“热身”。这是非常必要的,其目的是使队员初步体验南极恶劣的自然环境,掌握在极区生存和行动的技能。冬训也是一次预选赛,通过训练,广泛接触了解,最后才能确定成为正式队员。

中国南极考察队的训练基地,设在黑龙江省尚志市的亚布力滑雪场。这里属于长白山支脉张广财岭的余脉,海拔高度1374米。西距哈尔滨市200千米,东离牡丹江市120千米,这就是小说《林海雪原》描写的土匪出没之地。现在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滑雪训练和比赛基地及南极考察人员训练基地。

1987年1月9~15日,我参加了第4次中国南极考察队的冬训。在天寒地冻、风雪交加的亚布力,我们接受了多方面的生存技能训练,例如冰雪中宿营,野外就餐,无线通讯设备的使用,紧急隐蔽,野外救护等。

南极是冰雪的天地,学会滑雪,是冬训的首要内容。基地请了专业滑雪运动员做教练。队员在训练中不断地人仰马翻,大家也在笑声中相互鼓励着。不少队员训练后能滑行自如,十分潇洒。长城站的越冬队员经常要踩上滑雪板,穿行于智利、俄罗斯考察站之间。以滑雪代步,还可以节约能源。

冬训的其他项目,由南极考察办公室的刘书燕当教练。他是一名转业军人,精通训练的各种项目,对队员的要求也十分严格。

在南极从事地质、冰川、测绘考察的队员,都要到野外工作,少不了要攀悬崖、登峭壁、上冰川。如何掌握使用冰镐、冰爪、冰锤、绳索等登山器材的要领,是冬训的又一项内容。这里数绳索的收、放,打活结、套结、环结等套路比较复杂,而在南极万一坠入冰裂缝,如何展开自救、互救,比较实用的方法是使用绳索救助,能否熟练使用,关系到队员的生命安全。

冬训还要求队员学会安营扎寨,架设帐篷,使用煤油打汽炉、烧水、做饭。为了真正体会帐篷生活,安排队员支起帐篷后在里面过夜,感受冬夜的寒冷和狂风吹刮帐篷的颤抖声。如果在南极遇到狂风暴雪,无法架设帐篷时,要采取另一种自救方法:用铁铲把冰雪切成长方形条块,沿沟整齐地垒成堤坝状,相似于北方用土坯垒墙,这样人可以在冰沟里暂栖。长城站附近暴风雪频繁,经常被雾雪笼罩,曾发生过队员外出迷失方向,找不到站区的事件。因此冬训时,要求每一个队员学会使用罗盘辨别方向。还有意识地分组将队员放到野外,然后要求队员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集合,就好比现在的定向越野运动。

除此之外,还要求每个队员掌握基本的护理方法:如在骨折时怎样使用夹板;在遇急病时怎样施行人工呼吸;在遇暴风雪时怎样保护身体。当然还要学习灭火常识,学会使用各种灭火装置。

通过短短一个星期的冬训,队员们都感到增长了不少本领,面对将要从事的南极考察有了心理准备,恐惧感大大减少。P29-37

序言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当今世界已进入新科技革命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决定因素,也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科技出版工作肩负着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历史使命。为了更好地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的战略决策,进一步落实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的“科教兴省”的决定,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于1988年倡议筹建江苏省科技著作出版基金。在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原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江苏省新闻出版局负责同志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原江苏出版总社)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共同筹集,于1990年正式建立了“江苏省金陵科技著作出版基金”,用于资助自然科学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优秀科技著作的出版。

我们希望江苏省金陵科技著作出版基金的持续动作,能为优秀科技著作在江苏省及时出版创造条件,并通过出版工作这一平台,落实“科教兴省”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为江苏的“两个率先”宏伟目标早日实现,促进科技出版事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与繁荣作出贡献。建立出版基金是社会主义出版工作在改革发展中新的发展机制和新的模式,期待得到各方面的热情扶持,更希望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扩大。我们也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使基金工作逐步完善,让更多优秀科技著作的出版能得到基金的支持和帮助。

这批获得江苏省金陵科技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的科技著作,还得到了参加项目评审工作的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对他们的辛勤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江苏省金陵科技著作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