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约定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丁捷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中大楼是一个三面开门的古典建筑,坐落在我的母校南京师范大学随园老校区的西山山麓。搜索这所百年大学的历史,可以知道,中大楼也叫一百号楼,是母校前身金陵女子大学创立者最初建设的六栋主楼之一。

爱上中大楼的理由有许多。爱中文所以爱中大楼,是诸多理由中的第一理由。

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个春天,我作为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的一名决赛手,第一次走进这栋中西合璧风格的大楼。我怀着无限的崇敬,甚至心情掺杂了些许卑怯,仰望着参天的大树,合抱着、掩映着的她的沧容桑姿。我拾着数十台阶而上,从北门走进了一间阶梯教室,在这里写作出当时轰动少年文坛的散文《门》,以此于大赛中一举夺魁。从东门走出去,有一片草地,花草繁茂。我嗅着不知名的花香,沉醉而又少年得志。当我眯缝着眼睛,抬头透过花丛望去,影影绰绰之中,一块不起眼的小红匾牌,悬挂在门头:中文系。

呵,中大楼,一直是这所百年学府的中文系处所。1921年,作为民国金陵女子大学六大建筑之一的中大楼,由美国建筑大师墨菲先生和中国建筑大师吕彦直先生联手设计。建筑融入中西规划理念,贯通东西文化审美,集聚教学、活动场所功能于一体,于1923年建成。此后,这里汇聚着时代执守的人文梦想,陈鹤琴、徐悲鸿、吴贻芳、唐圭璋、孙望、吴调公、吴奔星、徐复……这些走进人文史的大师们,在这栋建筑里进进出出。青砖黑瓦、红柱黄墙、飞檐翘脊、曲径回廊、高台厚基、层梯错阶。它呈现着曲折婉约的仪态,古色古香的风韵;它更有突破传统的四通八达,面相开远的明朗气象。分布在过道两侧的教室,吟唐诵宋,说东道西,谈古论今,指点江山。光阴荏苒,日月煌煌,弹指百年啊。

记得在中大楼求学的日子,有一天听完一课唐诗欣赏,被诗仙李白的华丽文采所激动了的心情不能平静。是什么天力赋予十几个世纪之前的诗人,具备如此神奇的才华?汉语艺术的巅峰,为何由他创造,千年万千文人骚客竟然无法超越?是什么样的水土里,升腾出这般巨星,其光辉一直闪耀于浩瀚时空,成就人类文明的不朽?

四川,他是我们四川人!一位四川籍的同学,高声地陈述着:四川江油啊!古书上多有记载的。

古人也是考据推测,这个我不认同。另一位同学大声驳斥道:我更倾向于郭沫若先生所论证的“碎叶”!

那也太“外国”了吧!四川同学不服地说,“那是遥远的中亚腹地啊!是哈萨克斯坦,还是吉尔吉斯斯坦啊?”

我也加入了他们的争论。从感情,我似乎更愿意相信,伟大的诗人李白出生在很西很西的地方。我说,大唐的疆域,东到黄海,西及咸海,北至西北利亚啊!李白的出生地再西、再西一些,也不会是“外国人”啊!

在中大楼的过道里,我与一群同学言辞慷慨,大声辩论。这时,一个身穿灰色布衣、身材不高却很硬朗的先生过来搭话。“碎叶,郭沫若先生所说的碎叶,即便没有那么精确,但至少为我们指示出了一个相对合理的答案。”他说,“我认为,李白出生在现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克什湖附近,你们回去翻翻地图,记住了,翻世界地图。”先生说完,严肃地冲我们点点头,就转身走了。

先生就是国内权威的李白研究专家、古文献学教授郁贤皓先生。他用了大半辈子心血和智慧,把李白浩瀚如海的诗歌著述、深远莫测的身世游历,以年表的形式,准确地整理罗列出来。最后,这些资料为他相对准确地推断出,李白的出生地,就在当时隶属中国疆土的美丽的巴尔克什湖流域。先生的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后,轰动了文学界和史学界,也引起了又一轮李白出生地的考据争论热。

曾经在许多的夜晚,我独自坐在中大楼的台阶上,望着斑斓的星空,遥想西域,心潮起伏:李白出身在巴尔克什湖流域?李白出身在巴尔克什湖流域!是啊,我们伟大的文学先人李白,出生在那么遥远的西域吗?在那浩荡的丝绸之路,祖先的足迹一直向西绵延,望不到尽头,诗人踯躅而行,渐行渐近,走到了我的跟前,想释去我们的狐疑……可千百年来,我们数代学人,皓首穷经,企图弄清楚这样的学术问题,究竟有多大意义呢?

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一位老画家家里,欣赏他的私藏书画。有一幅林散之先生的书法,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西望瑶池”,林老的四个字,营造出沧桑、邈远而浪漫的意蕴。我久久地研读这四个字。我记得这是李白的好友诗圣杜甫诗句里的一句话。“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那一天,老画家跟我一直在谈论这幅作品,谈论“西望瑶池”和林老书写这句话的可能用意。老画家说,他看过好几件林老含有瑶池内容的书法作品,也听林老说过自己对瑶池的理解,中国古人所说瑶池为西王母的降生地,隐含一种东方文化里的西部情结,因为不能从海上向东行,只能通过大陆西进,去追寻一片圣池。瑶池是一种归宿吧。往虚处说,代表东方的梦想,代表生命旅程的目的地,她是美好的,遥远的,难以到达的!但是,在大唐及其后来的数个朝代,瑶池虽远,但国力可及。而到了清末和近代,几纸条约,使它成为更加遥远的他国他乡。老画家说起这些,音容沉郁。他觉得林老就是在抒写这种憋屈的情结。

我沉思片刻,问老画家道:往实处说呢,瑶池,有这样一个地方吗?

老画家夹着纸烟,使劲吸了两口,然后吐出一口长长的烟雾,目光炯炯的望着我,说:我理解,是新疆的某个水域,比如,以杜甫对李白的膜拜,杜甫完全可能把李白的出生地幻化为瑶池,也就是巴尔克什湖。哈,这当然是我的胡思乱想!

我的心中像划过一道光,真的,一道光,在那个烟雾缭绕的画家斗室,林老的字,李白的出生地,杜甫的诗句,画家的自谓的胡思乱想,那一刻真的合成为一道光,从我的心空中划过。从此,我特别喜欢书写这四个字。每当我闲暇练习书法的时候,每次,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写“西望瑶池、西望瑶池”。此后的多少年,我自己无法记清,我写了多少遍“西望瑶池”。

李白的出生地是不是巴尔克什湖,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愿意相信这样的答案。瑶池是不是巴尔克什湖,我们当然无法确定,但我们愿意相信它宁可是正确的答案。人生会遇到无数问题,需要无数的答案。有的答案,是在书本上谋求得到的。有的答案,来自智者的解惑。而有些答案,不是一言可尽、只章可寻的。有的需要用情感去指示,甚至用人生用生命去解题。我就是在疑惑之中,有意无意地让自己的人生,走近了一个不寻常的答案。

P4-7

书评(媒体评论)

我曾赠丁捷兄一幅书法十个大字:江海弄潮儿、边疆策马汉。天山天象天人合一,大心胸大才气,才有大事业大文章。丁捷用自己的人生谱写的《约定》这部大散文,如诗如画,万象纷呈,显于激情与天才;百念归一,聚精会神,凝于忠心和诚信。

——国际潘格林艺术奖获得者、中国美协删主席、

中量雕塑院院长昊为山

丁捷的新疆心灵文字是丰富的,是精彩的,这得益于他丰厚的人文底蕴,也源于在新疆的新体验。他的文字同样是亲切的,是有博大力量的,因为他心中对边疆有爱,他找到了脚踏实地的爱的方向。认识丁捷是一种亲切。

——维吾尔族警名双语作家、新一自治区文联副主席

阿拉提·阿斯木

作为一名作家,丁捷是带着梦想,追随他崇拜的前辈作家王蒙先生的足迹来到新疆的。他的梦想落实在开拓文化援疆之路上。在伊犁,丁捷提出、践行并成就了文化援疆的理念。他用文化在两地人们的心中种下情感的种子。在那片我们奋斗过的土地上,他的故事,他的文章.他撰写的“援疆之歌”,在传说、在传诵、在传唱。丁捷履行了一份深情厚义的约定!

——作者的攮友、江苏省援疆总领队、《明月寄天山》作者洪锦华

《约定》告诉我们这个时代:文学当然可以如此有为,人生真的可以这般美丽。

——蓍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

目录

自序 边与缘的约定

第一章 从中大楼到巴尔克什湖

第二章 一醉九醒的人生

之一 节拍人生

之二 一醉九醒

之三 痈的故事

第三章 伊宁22点的春夏

之一 五号楼的家

之二 22点的院里院外

之三 有路相伴我心不戚

第四章 诗人的边疆

第五章 大地才情

之一 情义比天艺术无价

之二 大山大水宽艺境

之三 累归累,心还美

之四 河谷吹来的风

之五 帕尔哈提

第六章 哈萨克肖像

之一 双肩挑

之二 牧区小学的双语老师

之三 大嫂越来越俏丽

之四 怀春的麦丽娜

之五 快乐的勤工俭学

之六 古力娜一李英,安好

第七章 今夜因何无眠

第八章 那些琐碎,那些欢笑与眼泪

序言

那是2008年6月28日,新疆的乌孙山是一个阴天。这一天距我们彻底结束在新疆的工作和生活,还有4天。我翻过大山,从伊宁去山那一边的昭苏,中国天马的故乡。我要去瞻仰一下神往已久的夏特雪峰,顺便再神会一下,那些带着英雄沧桑血液的汗血宝马。

越野车在盘山公路上扬起灰尘,留在油门后,仿佛是山腰盘束的一根绵长腰带。在这根腰带急速地加长、加长的时候,有那么一刻间,我痴情地望着窗外,忽然发现一个深深的山谷中,几点毡房,一群喧哗的牧民,几匹被拴住的马,一篇闲适无限的小风景。本来这也是一种寻常的新疆山村景象,可一匹马特别的毛色,在并不明媚的天光下,在我的眼睛里,倏然闪烁了一下。我感到心中一颤,立即被什么打动了。

为了这一颤,我让司机老田把车子拐进了山谷,在无路车行的地方停住。然后我们徒步走了进去。山谷里有些泥泞,腐土、马粪和花草的酸涩气味,混杂着向我们拥来。几条黑白相间皮色的哈萨克牧羊犬,对我们不速的冒犯,表示着不满的嘶哑。

我径自来到了那匹闪着了我的马前。我无法表述当时的好奇与喜悦。其实,在新疆的三年中,我阅也算马数千数万,但不曾有过此刻这般的感觉。她并非特别高大,但是身材足够健美,姿态足够安静。她有一身鲜亮的白毛,上面洒着浅棕的色粒子。显然,她是色泽比较稀罕的良种天马。不过,她外貌的美,并不是打动我的全部。从马背上目测过去,停在道口的三菱越野车,还是有相当一段距离的。用这样的距离观察一匹马,恐怕也无法看清所有细节,看到的就是概括的美吧。

显然,闪着我的,不是一匹好马单纯的美。

在我凝视她的半个多小时内,对我内心冲激最大的,是她始终专注地与我对视。我看见了她眼睛里的纯良、仁厚与眷恋。萍水相逢,我不知道她的身世。也许,一匹马的身世与她眼神的关系,从来不会有人去细想。甚至一匹马,从出生到衰老,甚至因过劳而夭,或者被无情宰杀,她的眼神就从来没有被人交会过,解读过,领会过。人类对牲畜的蔑视,对其他生命痛痒的漠然,对主宰善良和利用勤劳的习以为常,已经使自身基本上丧失了这样的需求和能力。

这天,当我平视着这匹异乡的马,我感觉我们的目光,像两条打通的河流,带着许多湿润的情感,彼此流向对方的心灵。我差点忘记举起手中的相机。今天,可以抚摸封面纸上印刷的这双眼睛,任何人来解读这幅摄影,也许都会心软、哪怕心动一下,就一小下,一定是值得的。生命中,你有多少相遇相知,就一瞬间就能让你感动,让你放眼越过他们的脊背,去关怀坚硬表皮下流淌的热血呢?

拍摄、发表和偏爱这件作品,出于我天真的以为:若是缘,不管多么遥远,多么陌生的距离,不管有多么边,多么偏,多么僻,我和你,和他,和它,一定可以超越时空,忽略生命体的任何形式,彼此到达。

我想,边是我的身体,边也是世界。一个人的身体能走多远?世界有没有边?我觉得身体是有边的,世界是无际的。没有人能走得过世界。你有限的生命终究要被无限的世界抛弃,这是你活着就可以看到的现实,常常逼近在眼前。那么,有没有一个东西是无边无际的,是同时融入在你的身体和你的世界里的,以及在两者之间的。当然,有,就是我们经常念叨的缘。缘不可以丈量,缘不是一个数量。缘大于世界,却能存在于你的身体,你的生命。缘,让世界有了边,让你我的距离有了限。有缘,我们才行走,不怕陌生,不让相遇;我们才活着,不担心死亡,不畏惧腐烂;我们才去爱,不计算得失,不允许背叛。因为无边,所以要缘;因为有缘,所以有边。绝望就有了底线,希望就有了坐标。在苍茫惊险的世界里,我们不会把自己丢失,更不会把爱我们的那些,爱,以及附属了一切爱的形体丢失。所以,我庆幸自己腾出了一点生命,抚摸着边疆,受授了缘分。

丁捷

2014-2-28 于春风春雨的江南

内容推荐

《约定》是作家丁捷到新疆伊犁的哈萨克民族地区援疆任职时的情感记录。人走边疆,青春燃情。援疆经历使正处中年的作者情感得到释放,精神得以升华,心灵找到归属。《约定》是他非虚构的丰厚人生,是西域归来后的人文眷念。《约定》也不是简单的异域生活纪录,而是一段被文学才情演绎过的精神生存发展史。是沧桑的,也是华丽的。书中并收录丁捷在新疆时所作、关于边疆人文及风物的摄影作品。

编辑推荐

大散文《约定》在辽远而蓬勃的新疆土地上,体会生命的盎然、对自然的眷恋感受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缘分的约定。

《约定》是作家丁捷对其个人前几年响应组织号召,激情援疆的经历回顾和心灵感悟记述,是个人事业和情感的非虚构史。本作品的部分篇章在新疆和江苏的报刊发表后,受到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和历届江苏援疆援藏干部的高度关注。《约定》是一部既有较强文学艺术性,又弘扬了主旋律、传递着正能量的作品,值得期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