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是戏剧大师,还是语言大师。《茶馆宝船(全本)》把他最好的剧作《茶馆》,与他的两部儿童剧《宝船》、《青蛙骑手》汇集成册。
《茶馆》,代表着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剧本借裕泰茶馆的兴衰与茶馆老板王利发和茶客秦仲义、常四爷等人的视角,将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朝末年、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国民党统治崩溃前夕这三个时期的历史风貌与时代变迁,像一幅长卷一样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宝船》讲述了贫家小孩王小二偶得宝船、救助弱者的神话故事,颂扬了劳动者勤劳善良、助人为乐、顽强勇敢、团结互助的美好心灵。《青蛙骑手》则是老舍根据藏族民间故事改编的。剧中融入了反抗压迫、民族团结的主题思想。
《茶馆宝船(全本)》中的《茶馆》,代表着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剧本借裕泰茶馆的兴衰与茶馆老板王利发和茶客秦仲义、常四爷等人的视角,将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朝末年、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国民党统治崩溃前夕这三个时期的历史风貌与时代变迁,像一幅长卷一样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宝船》讲述了贫家小孩王小二偶得宝船、救助弱者,被奸险小人骗走宝船,又在朋友的帮助下重夺宝船的神话故事,颂扬了劳动者勤劳善良、助人为乐、顽强勇敢、团结互助的美好心灵。《青蛙骑手》则是老舍根据藏族民间故事改编的。剧中融入了反抗压迫、民族团结的主题思想。
老舍是戏剧大师,还是语言大师。此次我们把他最好的剧作《茶馆》,与他的两部珍贵的儿童剧《宝船》、《青蛙骑手》汇集成《茶馆宝船(全本)》,奉献给广大读者。相信读者从中能读出大师之所以为大师的精妙之处和大师之所以为大师的完整面貌。
[常四爷、松二爷正往外走,宋恩子和吴祥子进来。他们俩仍穿灰色大衫,但袖口瘦了,而且罩上青布马褂。
松二爷 (看清楚是他们,不由地上前请安)原来是你们二位爷!
[王利发似乎受了松二爷的感染,也请安,弄得二人愣住了。
宋恩子 这是怎么啦?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
松二爷 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
王利发 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
吴祥子 哈哈哈哈!松二爷,你们的铁杆庄稼不行了,我们的灰色大褂反倒成了铁杆庄稼,哈哈哈!(看见常四爷)这不是常四爷吗?
常四爷 是呀,您的眼力不错!戊戌年我就在这儿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叫您二位给抓了走,坐了一年多的牢!
宋恩子 您的记性可也不错!混的还好吧?
常四爷 托福!从牢里出来,不久就赶上庚子年;扶清灭洋,我当了义和团,跟洋人打了几仗!闹来闹去,大清国到底是亡了,该亡!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说公道话!现在,每天起五更弄一挑子青菜,绕到十点来钟就卖光。凭力气挣饭吃,我的身上更有劲了!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国人哪!您二位怎么样?
吴祥子 瞎混呗!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现而今,宋恩子,该怎么说啦?
宋恩子 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
常四爷 要是洋人给饭吃呢?
松二爷 四爷,咱们走吧!
吴祥子 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
松二爷 您说的对!晾!四爷,走吧!
常四爷 再见吧,二位,盼着你们快快升官发财!(同松二爷下)
宋恩子 这小子!
王利发 (倒茶)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让茶)二位喝碗吧,刚沏好的。
宋恩子 后面住着的都是什么人?
王利发 多半是大学生,还有几位熟人。我有登记簿子,随时报告给“巡警阁子”。我拿来,二位看看?
吴祥子 我们不看簿子,看人!
王利发 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
宋恩子 你为什么爱租学生们呢?学生不是什么老实家伙呀!
王利发 这年月,作官的今天上任,明天撤职,作买卖的今天开市,明天关门,都不可靠!只有学生有钱,能够按月交房租,没钱的就上不了大学啊!您看,是这么一笔账不是?
宋恩子 都叫你咂摸透了!你想的对!现在,连我们也欠饷啊!
吴祥子 是呀,所以非天天拿人不可,好得点津贴!
宋恩子 就仗着有错拿,没错放的,拿住人就有津贴!走吧,到后边看看去!
吴祥子 走!
王利发 二位,二位!您放心,准保没错儿!
宋恩子 不看,拿不到人,谁给我们津贴呢?
吴祥子 王掌柜不愿意咱们看,王掌柜必会给咱们想办法!咱们得给王掌柜留个面子!对吧?王掌柜! 王利发 我……
宋恩子 我出个不很高明的主意:干脆来个包月,每月一号,按阳历算,你把那点……
吴祥子 那点意思!
宋恩子 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我们也省事!
王利发 那点意思得多少呢?
吴祥子 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李三 (提着菜筐由后面出来)喝,二位爷!(请安)今儿个又得关城门吧!(没等回答,往外走)
[二三学生匆匆地回来。
学生 三爷,先别出去,街上抓醛呢!(往后面走去)
李三 (还往外走)抓去也好,在哪儿也是当苦力!
[刘麻子丢了魂似的跑来,和李三碰了个满怀。
李三 怎么回事呀?吓掉了魂儿啦!
刘麻子 (喘着)别,别,别出去!我差点叫他们抓了去!
王利发 三爷,等一等吧!
李三 午饭怎么开呢?
王利发 跟大家说一声,中午咸菜饭,没别的办法!晚上吃那两只鸡!
李三 好吧!(往回走)
刘麻子 我的妈呀,吓死我啦!
宋恩子 你活着,也不过多买卖几个大姑娘!
刘麻子 有人卖,有人买,我不过在中间帮帮忙,能怪我吗?(把桌上的三个茶杯的茶先后喝净)
吴祥子 我可是告诉你,我们哥儿们从前清起就专办革命党,不大爱管贩卖人口,拐带妇女什么的臭事。可是你要叫我们碰见,我们也不再睁一眼闭一眼!还有,像你这样的人,弄进去,准锁在尿桶上!
刘麻子 二位爷,别那么说呀!我不是也快挨饿了吗?您看,以前,我走八旗老爷们、宫里太监们的门子。这么一革命啊,可苦了我啦!现在,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三千五千现大洋!我干瞧着,摸不着门!我那点芝麻粒大的生意算得了什么呢?
宋恩子 你呀,非锁在尿桶上,不会说好的!
刘麻子 得啦,今天我孝敬不了二位,改天我必有一份儿人心!
吴祥子 你今天就有买卖,要不然,兵荒马乱的,你不会出来!
刘麻子 没有!没有!
宋恩子 你嘴里半句实话也没有!不对我们说真话,没有你的好处!王掌柜,我们出去绕绕;下月一号,按阳历算,别忘了!
王利发 我忘了姓什么,也忘不了您二位这回事!
吴祥子 一言为定啦!(同宋恩子下)
王利发 刘爷,茶喝够了吧?该出去活动活动!
刘麻子 你忙你的,我在这儿等两个朋友。
王利发 咱们可把话说开了,从今以后,你不能再在这儿作你的生意,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
[康顺子提着个小包,带着康大力,往里边探头。P24-27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出生于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一个贫民家庭。一九○○年,做皇城护军的父亲在抵抗八国联军的战斗中殉国。日子更加窘迫,仅靠母亲给人缝洗、做杂工维持生计。一九○五年,老舍在乐善好施的刘大叔(即老舍散文《宗月大师》中的宗月大师)的热心资助下,进入私塾读书。一九一三年初,老舍小学毕业,考入京师公立第三中学。半年后,因交不起学费,转而考进免费供给膳宿的北京师范学校。幼年性格抑郁寡欢的老舍,在北京师范学校读书期间,以口才出众与写诗作文而引人瞩目。一九二二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次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一九二四年老舍赴英国,担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他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文学创作。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一九三○年老舍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半期,老舍发表了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和《牛天赐传》等。一九三六年夏他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在青岛工作和生活的这段时期,是他一生中创作的旺盛期之一。先后出版了两个短篇集《樱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说十七篇。创作了《选民》(后改题为《文博士》)、《我这一辈子》、《老牛破车》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
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老舍别离妻小,只身前往武汉,后辗转到重庆,投入到文艺界的抗日洪流之中。抗战期间,老舍运用小说、新诗、话剧、曲艺等多种文体来表现抗战题材,如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话剧《张自忠》,长诗《剑北篇》等;与此同时,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总务部主任,实际负责全面工作,为抗战文艺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九四六年,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继续创作与翻译,完成了长篇小说《鼓书艺人》与《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
一九四九年底,老舍回国。一九五○年创作话剧《龙须沟》,引起热烈反响,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的联席会议上,荣获“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一九五七年七月,堪称二十世纪中国话剧经典的三幕话剧《茶馆》发表于《收获》创刊号上。此后,随着政治运动的愈演愈烈,老舍的艺术创造几乎完全被压制了。
一九六六年“文革”开始,老舍和文艺界其他人士受到迫害。同年八月二十三日,老舍受到一帮暴徒和无知少年的百般侮辱与轮番毒打。八月二十四日清晨,老舍拄着手杖,离开家门。第二天晚上,人们在德胜门外的太平湖西侧发现了他的遗体。
老舍一生除了在小说创作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外——留下十五部长篇小说、三部未完长篇小说、九部中短篇小说集(收六十余篇中短篇小说),在戏剧创作方面也成就巨大:创作了三十余部话剧、曲剧、歌剧,如《忠烈图》、《残雾》、《国家至上》(与宋之的合写)、《张自忠》、《面子问题》、《谁先到了重庆》、《方珍珠》、《红大院》、《女店员》、《全家福》、《青年突击队》等。
《茶馆》,代表着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剧本借裕泰茶馆的兴衰与茶馆老板王利发和茶客秦仲义、常四爷等人的视角,将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朝末年、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国民党统治崩溃前夕这三个时期的历史风貌与时代变迁,像一幅长卷一样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剧中没有总贯全篇的矛盾冲突,没有统领始终的情节链条,依靠小人物的遭遇、故事,四下铺展,彼此连缀,汇集出一幅足以反映这三个历史时代的世情画卷。剧中人物众多。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富于时代色彩,突出展现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几种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作者将主要人物刻画得形象鲜明而又栩栩如生,人物的性格变化与命运的走向成为全剧的焦点。
《茶馆》的台词雅俗共赏,不但充满古都北京街巷语言的“精气神儿”,具备市井口语的灵动和脆生劲儿,也带有古今诗歌作品的含蓄气质。这出戏张嘴说话的有几十人,每个人的谈吐都是性格化的,专靠各自的声口,就可以把不同身份和情感的人物,从人群中间找出来。
《茶馆》是老舍最具“京味”的话剧作品。曾多次被成功搬上舞台,受到热烈欢迎与赞赏;一九八○年、一九八三年,曾几度赴德、法、瑞、日等国演出,引起轰动,获得高度赞扬,被西方观众誉为“东方戏剧的奇迹”,为中国话剧艺术赢得了国际声誉。
老舍的戏剧创作中,有一类为大多数读者所陌生和忽视的作品——儿童剧。这类作品具有代表性的是《宝船》和《青蛙骑手》。这两部儿童剧是老舍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既保留了民间故事所特有的人物质朴、故事曲折的特色,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蓬勃昂扬的时代激情。
《宝船》写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于一九六三年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出。《宝船》讲述了贫家小孩王小二偶得宝船、救助弱者,被奸险小人骗走宝船,又在朋友的帮助下重夺宝船的神话故事,颂扬了劳动者勤劳善良、助人为乐、顽强勇敢、团结互助的美好心灵。曲折生动的故事、富于神幻色彩的情节、天真童稚的语言,使得该作自诞生以来一直深得年轻读者的喜爱。《青蛙骑手》则是老舍根据藏族民间故事改编的。剧中融入了反抗压迫、民族团结的主题思想,剧情精彩,唱词优美,格调激昂,呈现出有别于他的经典剧作的另外一种风格。
老舍是戏剧大师,还是语言大师。此次我们把他最好的剧作《茶馆》,与他的两部珍贵的儿童剧《宝船》、《青蛙骑手》汇集成册,奉献给广大读者。相信读者从中能读出大师之所以为大师的精妙之处和大师之所以为大师的完整面貌。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