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读禅阅心(精)/大家写给大家
分类
作者 苏曼殊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读禅阅心》由苏曼殊编著。

苏曼殊的译诗,比他自作的诗好,他的诗比他的画好,他的画比他的小说好,而他的浪漫气质,由这一种浪漫气质而来的行动风度,比他的一切都要好。因为近来有一般殉情的青年,读了他的哀艳的诗句,看了他的奇特的行为,就起了狂妄的热诚,盲目地崇拜他,以为他做的东西,什么都是好的,他的地位比屈原李白还要高。

内容推荐

《读禅阅心》是“大家写给大家”丛书之一。

《读禅阅心》内容如下:

苏曼殊是一位才子,是一个奇人,然而决不是大才。天才是有的,灵性是有的,浪漫的气质是很丰富的,可是缺少独创性,缺少雄伟气,一位英国的批评家对十九世纪的鬼才淮儿特所说的话,也可以用在苏曼殊身上。

所以曼殊的才气,在他的译诗里、诗里、小说里、画里,以及一切杂文散记里,都在流露闪耀,可是你要求一篇浑然大成的东西,却在他集子里寻找不出。

目录

代序一 行云流水一情僧 1

代序二 红尘过客苏曼殊4

第一章 禅里禅外

 儆告十方佛弟子启3

 阿输迦王表彰佛诞生处碑译文7

 燕子龛随笔(六十二则) 7

 岭海幽光录17

 燕影剧谈28

 告宰官白衣启29

 呜呼广东人32

 南洋话34

 华洋义赈会观34

 讨袁宣言35

 女杰郭耳缦35

 碧伽女郎传37

 《曼殊画谱》序38

 《梵文典》自序39

 《文学因缘》自序39

 《潮音》跋41

 《双枰记》序43

 仨次革命军》题辞43

 拜伦诗选自序44

 《秋瑾遗诗》序45

 送邓、邵二君序46

 复罗弼·庄湘(说法不劳)47

 冯春航谈50

 海哥美尔氏名画赞50

 露伊斯美索尔遗像赞50

 画跋51

 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 54

 住西湖白云禅院作此54

 答邓绳侯54

 忆刘三、天梅55

 花朝55

 西湖韬光庵夜闻鹃声,柬刘三55

 久欲南归罗浮不果,因望不二山有感,聊书所怀,寄二兄广州,兼呈

 晦闻、哲夫、秋枚三公沪上56

 过若松町有感56

 过平户延平诞生处56

 淀江道中口占56

 寄晦闻57

 题《师梨集》57

 有怀(二首)57

 为调筝人绘像(二首)58

 代柯子简少侯58

 失题58

 寄调筝人(三首)59

 本事诗(十首)59

 落日60

 调筝人将行,属绘《金粉江山图》,题赠二绝61

 过蒲田 61

 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61

 游不忍池示仲兄62

 题《拜伦集》62

 步韵答云上人(三首) 63

 别云上人63

 柬法忍63

 吴门依易生韵(十一首) 63

 无题(八首)65

 为玉鸾女弟绘扇66

 南楼寺怀法忍、叶叶66

 饮席赠歌者66

 东行别仲兄66

 憩平原别邸赠玄玄67

 偶成67

 东居杂诗十九首67

 芳草69

第二章 化外红尘

 断鸿零雁记73

 绛纱记112

 焚剑记124

 碎簪记 134

 非梦记 149

 惨世界158

 天涯红泪记(未完稿) 221

第三章 君子如水

 苏玄瑛传227

 答芸深先生228

 锦笈珠囊笔记229

 独树斋笔记230

 绮兰精舍笔记230

 紫兰花片232

 紫罗兰外集236

 梵文典序237

 初步梵文典序239

 译河合氏曼殊画谱序240

 曼殊画谱序241

 曼殊画谱后序242

 曼殊画跋242

 绛纱记序243

 碎簪记后序244

 曼殊遗书弁言244

 曼殊文选序245

 燕子龛遗诗序245

 燕子龛残稿弁言247

 苏曼殊诗集序247

 曼殊逸著两种后记248

 苏曼殊年谱后序249

 苏曼殊年谱及其它序251

 与苏子谷书252

 与苏曼殊书253

 自题造象赠曼殊师253

 书苏元瑛事254

 苏曼殊与可怜的侣离雁254

 丁未五月寄怀曼殊日本256

 戊申十月海上赠曼殊256

 将去西京留别五安喁之函257

 曼殊寄视近作占此报之并讯蓟汉门牌号主时已酉四月 257

 和曼殊本事诗十章次韵258

 已酉八月寄怀曼殊杭州259

 简曼殊海上并乞画梦隐第三图260

 壬子暮春送曼殊东渡260

 海上赠曼殊楚伧壬子冬日作260

 刘三以曼殊所缋黄叶楼图索题赋此奉寄时甲寅岁晚261

 戊午五月哭曼殊261

 丁卯五月游日本访曼殊所称西京红叶寺者不可得写示东友长井大有德永懒牛诸君262

 琵琶湖怀曼殊262

 金阁寺怀曼殊263

 野原樱州招饮妓寮即席赋此263

 戊辰七月三日访刘三灵素海上寓庐并索观曼殊遗墨小饮沾醉赋呈一律即用刘三贞壮唱和韵264

 戊辰九月二十七日访周柏年于莫干山夜话曼殊轶事遂成两律264

 九月三十日西湖谒曼殊墓有作265

 丁未九月发上海曼殊雪南送余于江船雪南之归曼殊为余将护其行明年曼殊补为一图写此诗266

 曼殊行矣作一律送之兼示燕谋266

 曼殖赠画属题漫写二韵266

 已酉题曼殊画册267

 刘三来言子谷死矣267

 读子谷遗稿感题268

 诵子谷红叶疏钟之语感而赋此268

 题子谷红叶疏钟诗后269

 再题子谷红叶疏钟诗后269

 赠曼殊270

 曼殊为绣亚静女缋扇东渡前一日持示属题270

 题曼殊东居十九首后270

 忆曼殊271

 送别苏子谷271

试读章节

第十三章

余听母言,泪如瀑泻,中心自咎,诚不应逆堂上之命,致老母出此伤心之言,此景奚堪?余皇然少间,遽跪余母膝前,婉慰余母曰:“阿娘恕儿,儿诚不孝,儿罪重矣!后此惟有谨遵慈命。儿固不经事者,但望阿娘见恕耳。”

余母徐徐收泪,漫声应曰:“孺子当听吾言为是,古云:‘不信老人言,后悔将何及?’矧吾儿终身大事,老母安得不深思详察耶?当知娘心无一刻不为儿计也。即尔姊在家时,苟不从吾言,吾亦面加叱责而不姑息;今既归人,万事吾可不多过问,须知女心固外向,吾又何言?若静子则不然,彼株性情娴穆,且有夙慧,最称吾怀,尔切勿以傅粉涂脂之流目之可耳。”

余母尚欲有言,适侍女跪白余母曰:“浴室诸事已备。此时刚十句钟也。”言毕即去。

余母颜色开霁,抚余肩曰:“三郎,娘今当下楼检点冬衣,十一时方暇。尔去就浴。”

余此时知已宽慈母之忧,不禁怡然自得。仰视天际游丝,缓缓移去,雨亦遽止。余起易衣,下楼就浴。

余浴毕,登楼面海,兀坐久之,则又云愁海思,袭余而来。当余今日慨然许彼姝于吾母之时,明知此言一发,后此有无穷忧患,正如此海潮之声,续续而至,无有尽时。然思若不尔者,又将何以慰吾老母?事至于此,今但焉置吾身?只好权顺老母之意,容日婉言劝慰余母,或可收回成命;如老母坚不见许,则历举隐衷,或卒能谅余为空门中人,未应蓄内。余抚心自问,固非忍人忘彼姝也。继余又思:日俗真宗,固许带妻,且于刹中行结婚礼式,一效景教然者。若吾母以此为言,吾又将何说答余慈母耶?余反复思维,不可自聊。又闻山后凄风号林,余不觉惴惴其栗,因念佛言:“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嗟乎!望吾慈母切勿驱儿作哑羊可耳。

第十四章

越日,余姊果来,见余不多言,但亦劝余曰:“吾弟随时随地须听母言,凡事毋以盛气自用,则人情世故,思过半矣。至尔谓终身不娶,自以为高,此直村竖恒态,适足笑煞人耳。三郎,尔后此须谨志吾言,勿贻人笑柄也。”

余唯唯而退。余自是以来,焦悚万状,定省晨昏,辄不久坐,尽日惴惴然,惟恐余母重提意向。余母每面余时,欢欣无已,似曾不理余心有闲愁万种。  一日,余方在斋中下笔作画,用宣愁绪。既绘怒涛激石状,复次画远海波纹,已而作一沙鸥斜身堕寒烟而没。忽微闻叩环声,继知吾妹推扉言曰:“阿兄胡不出外游玩?”

余即回顾,忽尔见静子作斜红绕脸之妆,携余妹之手,伫立门外,见余即鞠躬与余为礼。余遂言曰:“请阿姊进斋中小坐,今吾画已竟,无他事也。”

余言既毕,余妹强牵静子,径至余侧。静子注观余案上之画,少选,莞尔顾余言日,“三郎幸恕唐突。昔董原写江南山,李唐写中州山,李思训写海外山,米元晖写南徐山,马远、夏圭写钱塘山,黄子久写海虞山,赵吴兴写雷苕山;今吾三郎得毋写崖山耶?一胡使人见则俪然如置身清古之域?此诚快心洞目之观也。”

言已,将画还余。余受之,言曰:“吾画笔久废,今兴至作此,不图阿姊称誉过当,徒令人增惭惕耳。”

静子复微哂,言曰:“三郎,余非作客气之言也。试思今之画者,但贵形似,取悦市侩,实则宁达画之理趣哉?昔人谓画水能终夜有声,余今观三郎此画,果证得其言不谬。三郎此幅,较诸近代名手,固有瓦砾明珠之别,又岂待余之多言也?”

余倾听其言,心念世宁有如此慧颖者?因退立其后,略举目视之,鬓发腻理,纤裱中度。余暗自叹曰:“真旷劫难逢者也!”

忽而静子回盼,赧赧然曰:“三郎,此画能见媵否?三郎或不以余求在礼为背否?余观此景沧茫古逸,故爱之甚挚。今兹发问,度三郎能谅我耳。”

余即答曰:“岂敢,岂敢!此画固不值阿姊一粲。吾意阿姊固精通绘事者,望阿姊毋吝教诲,作我良师,不宁佳乎?”

静子瑟缩垂其双睫,以柔荑之手,理其罗带之端,言曰:“非然也。昔日虽偶习之,然一无所成,今惟行箧所藏《花燕》一幅而已。”

余曰:“请问云何《花燕》?”

P92-93

序言

行云流水一情僧

柳亚子

余曩草《苏玄瑛传》,荒略过甚,意不自慊,屡思改撰,卒卒未果。偶检故箧,得日本僧飞锡所为《潮音跋》,叙述玄瑛家世,乃与平昔所闻大异。跋为玄瑛手书见畀者,宜无刺谬。又有说部《断鸿零雁记》,世称玄瑛自传,虽寓言十九,亦颇资节取。因穿穴之为《新传》,而余杭章氏所撰《曼殊遣画弁言》,亦间及焉。不足,则取资于玄瑛书札之属,暨余所亲知灼见者。庶无俗语不实,流为丹青之憾已。传曰:苏玄瑛,字子谷,小字三郎,始名宗之助,其先日本人也。王父忠郎,父宗郎,不详其姓。母河合氏,以中华民国纪元前二十八年甲申,生玄瑛于江户。玄瑛生数月而父殁,母子茕茕靡所依。会粤人香山苏某商于日本,因归焉。

苏固香山钜族,在国内已娶妻生子矣。至是得玄瑛母子,并挈之归国。时玄瑛方五岁也。居三年,河合氏不见容于苏妇,走归日本。玄瑛依假父独留。顾苏妇基玄瑛甚,族人亦以玄瑛异类,群摈斥之。卒分赀遣就外传于香港,从西班牙罗弼氏庄湘处士治欧洲词学,庄湘颇善视之。学二载而假父亦殁,复返于家。则苏妇遇玄瑛益虐,虽河合氏自日本邮致金币,亦为所没干,且扬言河合氏已葬鱼腹。由是玄瑛转辗贫困中。年十二,遂为沙门。始从慧龙寺主持赞初大师披鬃于广州长寿寺,法名博经,号日曼殊。旋入博罗,坐关三月。诣雷峰海云寺,具足三埴大戒。嗣受曹洞衣钵,任知藏于南楼古刹。亡何,以师命归广州,值长寿寺已被毁,乃东渡日本,依河合氏居神奈川。学泰西美术于上野二年,学政治于早稻田三年,一无所成。清使汪大燮以使馆公费助之学陆军八阅月,卒不屑竟学。则思为远游,发摅其意志。得故师庄湘资助,整装之暹罗,随乔悉磨长老究心梵章二年。归入杭州西湖灵隐寺,著《梵文典》八卷,自为序。旋至沪上,从陈独秀、章士钊游,为《国民日日报》翻译,译法人嚣俄书,名日《惨社会》,刊诸报端。后赴苏州,任吴中公学教授。继渡湘水,登衡岳,以吊三闾大夫。主讲实业崇正明德经正诸校。寻重游暹罗之盘谷。时民国纪元前九年癸卯,玄瑛年二十矣。明年甲辰,主讲盘谷青年学会。旋赴锡兰,驻锡菩提寺。暹罗古称扶南,锡兰则法显《佛国记》所谓师子国也。乙巳,之秣陵,会池州杨仁山居士方创祗园精舍,招玄瑛及李晓暾为讲师。玄瑛尽瘁三月,得唾血疾。东归,随河合氏居逗子樱山,循陔之余,唯好啸傲山林。一时夜月照积雪,泛舟中禅寺湖,歌拜伦《哀希腊》之篇,歌已哭,哭复歌,抗音与湖水相应。舟子惶然,疑其为精神病作也。丙午,辑《文学因缘》二卷成,自为序。之芜湖,主讲皖江中学,识怀宁邓绳侯。已复之秣陵,主讲陆军小学,识丹徒赵伯先。旋以病起胸鬲,遄归将母,译《拜伦诗选》成,自为之序,则在太平洋舟中也。丁未,为梵学会译师,交游婆罗门忧国之士,捐其所有旧藏梵本,与桂伯华、陈独秀、章炳麟议建梵文书藏,人无应者,卒未成。刘师培为《天义报》,倡无政府主义,邀玄瑛同居,刊其画于报端。师培妇何震则从玄瑛习缋事,号称女弟子。震为玄瑛辑画谱,玄瑛自有序,河合氏暨炳麟为序。震为后序,将付梨枣。又思刊布所著《梵文典》,印度波逻罕学士暨炳麟,师培为序,独秀为题诗,震为题偈。顾成未集事,仅于《天义报》刊其序跋诸作而已。别取《文学因缘》刊布之,亦仅成其半。戊申,刊《拜伦诗选》成。复广为《潮音》一书,既移录《拜伦诗选序》弁其首,未付梓。已酉,南巡星加坡,值庄湘处土及其妇雪鸿于舟次。初,庄湘欲以雪鸿妻玄瑛,玄瑛垂泪曰:“吾证法身久,辱命奈何?”遂已。顾犹以为文字通情款。时玄瑛方译《燕子笺传奇》为英吉利文,甫脱稿,庄湘为题词,雪鸿携之玛德里,谋刊行于欧土。玛德里者,西班牙都城也。玄瑛旋之爪哇,主讲口惹口班中华会馆。庚戍,始游梵土,居中印度芒碣山寺。辛亥夏,归日本,诣王父墓所。会其远亲金阁寺僧飞锡为删定《潮音集》,与莲华寺主刊印流通,嘱玄瑛重证数言。玄瑛曰:“余离绝语言文字久矣:当入邓尉,力行正照,吾子其毋饶舌。,,时玄瑛年二十有八也。寻复渡爪哇,闻汉土光复,致书友人,有云:“迩者振大汉之天声,想两公都在剑影光中,抵掌而谈。不慧远适异国,唯有神驰左右茸。”又云:“壮士横刀看草檄,美人挟瑟请题诗。遥知公等此时乐也。”其兴会飚举如此。元年壬子春,遂归沪上,入太平洋报社,取旧著《断鸿零雁记》刊布之。由是往来中日二国间,无复万里投荒之感矣。自言有《无题诗三百首》,索阅乃弗肯出。又言将重译《茶花女遗事》,亦未见其属稿也。是年冬,之安庆,主讲高等学校。欲重赴香港、星加坡,未果。唯岁晚由携李入吴江之舜湖,一探胜迹而已。二年癸丑夏,重游舜湖,爱其风景秀逸,居久之。旋过苏州,主滚绣坊郑氏。恒至玄妙观前紫芝斋购棕子糖食之,盖其所酷嗜之物也。欲东游泰山,及赴迎江寺应拂尘法师之招,均不果行。玄瑛体弱善病,而食欲亢进。尝在日本,一日饮冰五六斤。比晚不能动,人以为死,视之犹有气。明日复饮冰如故。以是恒得洞泄疾,旋愈旋作。自癸丑以还,辄东居养疴。亦间为说部,刊诸报章杂志。七年戊午,至沪上,卧疾金神父路广慈医院数月,竟不起。时太阳历五月二日也。年三十有五,番禺汪兆铭为经理其身后事,葬杭州西湖孤山。玄瑛殁时,河合氏犹健在。姊梗本荣子,日本商人妇。初,玄瑛在粤,假父为聘女,名日雪梅。假父殁,女家绝玄瑛婚,雪梅佗傺死,既东渡,河合氏有姊,欲以女静子嫔玄瑛,亦未果。玄瑛独行之士,不从流俗,奢豪爱客,肝胆照人。而遭逢身世,有难言之恫。绩事精妙奇特,自创新宗,不依傍他人门户,零缣断楮,非食烟火人所能及。小诗馕艳绝伦。说部及寻常笔札,都无世俗尘土气。殆所谓“却扇一顾,倾城无色”者欤。遗著之可考见其篇目者:有《梵文典》八卷,初步梵文典四卷,《梵书摩多体文》、《沙昆多罗》、《法显佛国记惠生使西域记地名今释及旅程图》、《泰西群芳名义集》、《泰西群芳谱》、《埃及古教考》、《粤英辞典》、《汉英辞典》、《英译燕子笺》、《无题诗三百首》、《人鬼记》、《曼殊画谱》、《女子发髻百图》,均不甚流传;传者《文学因缘》、《拜伦诗选》、《潮音集》、《汉英三昧集》、《惨社会》、《娑罗海滨遁迹记》、《断鸿零雁记》、《天涯红泪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岭海幽光录》、《燕子龛随笔》十余种而已。其他人所掇拾者,有蔡哲夫辑《曼殊遗画》一卷,王德钟辑《燕子龛遗诗》一卷,沈尹默辑《曼殊上人诗稿》一卷,冯秋雪辑《燕子龛诗》一卷,柳无忌辑《苏曼殊诗集》一卷,《曼殊逸著两种》,周瘦鹃辑《燕子龛残稿》五卷,段巷旋辑《燕子山僧集》七卷,卢冀野辑《曼殊说集》一卷,今并行于世。

柳弃疾曰:“世以玄瑛父震旦而母蜗夷,方诸郑延平,谓文事与武功足以相埒也。余详考其身世,则有相刺谬者。或谓玄瑛生前所掩覆之迹,而暴露之于身后,虞有唐突之嫌,非所以忠死友。余曰:不然!史以昭实,不实奚史?传犹史体也,何讳之有?且考诸史籍,金日碑以胡人归化,不失为汉名臣。范希文随母改适张氏,不失为宋大儒。此在曩昔,犹视为故常;况居今日瀛海棣通,文明渐进之世耶?于玄瑛诚奚病焉!于玄瑛诚奚病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1: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