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记 守护好每个人心中的开山岛 2018年8月8日,我们陪同王继才的家人上岛。 在小岛哨所里,王继才生前升过的最后一面国旗,静 静放在办公桌上。 这几天,岛上来不及升旗,王仕花把国旗小心翼翼地 从旗杆上拆下叠好。 32年来,对于王继才和王仕花这对“孤岛夫妻哨”来 说,升旗,是他们一天中最神圣的工作。 日复一日,他们做着同样一个动作—— 王继才挥舞手臂,展开国旗,一声沙哑却响亮的“敬 礼”融进国旗沿着旗杆上升摩擦的响声中,玩耍的小狗也 消停下来,对国旗行注目礼。 王仕花认真地望着国旗,个头只有一米五的她,连敬 礼的姿势都显得有些别扭,但这一幕在我们眼里,却美得 叫人流泪。 毛毛和小白是王继才养在岛上的两只小狗,自出生就 被带到岛上。夫妻俩每次巡逻,陡峭石壁,它们先去探路 ;路遇蛇虫,它们驱逐清路…… 主人走后,守岛的新民兵每次巡逻,毛毛和小白依然 会像从前那样,跟在队伍后面。 它们不会说话,却最懂人心。 王仕花抚摸着它们问道:“毛毛、小白,岛主去哪了 ?” 一句话自己还没说完,眼泪已经淌了出来。 上岛不易。我们上岛时,为岛上带去了饮用水和方便 面。渔船和开山岛,由一条木板连接,这些物资,就由我 们一行人一点一点送到岛上。 许是受惯了烈日与海风的侵袭,王仕花的两颊渐渐染 上两片红晕,那是日复一日的艰苦写下的印记。 王仕花的面庞,一看就是习惯于长时间独处、长时间 独自吞咽寂寞和苦水的一张面庞。在对待生活上一向是很 乐观的,然而丈夫王继才的猝然离世,却让人们在这张朴 素而乐观的脸上,多读出了几分憔悴。 “老王的承诺就是我的承诺,现在老王走了,我要继 承他的遗志,在开山岛继续守下去……” 女儿王苏本想让妈妈在岸上住的时间长一点,自己也 方便多多照顾她。可比起待在岸上,王仕花宁愿回到岛上 去,“我们结婚35年,在开山岛32年。你说我的家在哪? ” 32年守海岛,王仕花其实已经难以适应外面的世界: 她陪着王继才第一次到北京,他俩不会坐电梯,只能爬楼 梯;第一次到南京,过街面对滚滚车流犯愁,也不知道有 过街天桥、地下通道…… 有人曾问他们,你们不羡慕城里的人们吗? “开山岛,是我和老王的家。”王仕花说,“别人的 生活,我们没有过过,也过不习惯。” 上了岛,王仕花特别换上了一身军装接受采访。说起 守岛的日子,她总忍不住眼泪涟涟:“老王走的两天前, 我和他还在这里除草,有说有笑。他给岛上桃树浇的豆肥 也准备妥当。老王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十六,他还盼着今年 中秋节儿女们一起来岛上,盼着孙子向阳上岛来吃爷爷奶 奶种的果子呢……” 已经身患股骨头坏死的她,上下台阶对疾病十分不利 ,有熟悉她病情的记者劝她:“王老师,您就别跟着我们 走台阶了,您在这里跟我们介绍情况就好。” 可王仕花却十分坚持:“营房后面的空地上,是我们 升国旗的地方,我们每天都上那儿升国旗,今天也一定要 带你们去看看。” 对于王仕花股骨头坏死的病症,医生的建议是做手术 ,但王仕花一直拒绝,她担心手术之后爬不了山路,就再 也没法上开山岛了。 我们终于明白,王仕花舍不得这里的一草一木,舍不 得就此别过32年的守岛岁月,所以无论腿伤有多严重,无 论条件有多艰苦,她依然坚持继续守岛,因为,这里是她 这一辈子最美丽、最深情的归依。 离开开山岛时,正赶在夕阳西下前。 我们和王仕花的手握了又握,告别的话说了一遍又一 遍,还是不忍就此回头远走,留下她面对孤岛四周这如山 如海的寂寞。 汽笛声响起,终于到了最后告别的时候,王仕花站在 营房前的苦楝树下,用力挥手与我们道别。 我们向她深鞠一躬,向忠魂长留开山岛的王继才,也 向王仕花和守岛的民兵们,向这岛上的一草一树一石,向 32年的岁月,致敬! 迎风飘扬的国旗、巍然矗立的灯塔、飞向远方的海鸥 ,在我们视野中渐渐远去,但那一棵棵苦楝树,却在我们 的眼前变得绿意盎然…… 还有一句话,王仕花藏着,没有跟我们说:“我总觉 得老王没走,他还在岛上的某个地方等着我……” 台风过境,吹落了王仕花脚边的牵牛花。 她此刻含着热泪,默默目送着花瓣飘到不知名的远方 。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 2019年9月17日,王继才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 誉称号。 自此,这位守岛民兵,以他甘于平凡的无悔坚守、以 他守岛为国的满腔赤诚,为千千万万的奋斗者树立了一座 丰碑。 人人心中都有一座开山岛。把最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 ,就是守好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开山岛,也是我们向“人 民楷模”学习的真正意义。 1986年的7月,他义无反顾舍弃小家守护这座孤岛; 2018年的7月,他把58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这里。 整整32年。 这是一名坚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1986年7月14日,登岛第一天 副题:江苏灌云开山岛,现实版的《荒岛余生》 “1986年7月14日早上8时40分。”王继才把这个登岛的时间记到了“分”。 01 不倒的苦楝树,不倒的海魂 02 从农民到民兵:命运打开一扇窗 03 从“营长”到“野人”:决定一生的选择 04 点亮一盏煤油灯:探秘开山岛 05 一种相思,两处独守:王仕花的抉择 06 “从今天起,我不想做教师了……” 第二章 与“死神”同居的日子 副题:狂啸的海风中,他们经历一次次“惊魂一刻” 弹丸小岛上,对孤岛夫妻的死亡威胁远不止一种。 向死而生,是王继才一家人岛上生活的真实写照。 01 开山岛的夜 02 孤岛背包绳:“如果哪天风大被刮跑了,咱两个人一起被刮跑……” 03 剪刀、白酒与绝地新生 04 绝地围困17天 05 “爸爸妈妈,我们差点见不到你们了” 第三章 “孤岛夫妻哨”:“我想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副题:默默咽下不为人知的辛酸,他们却一生未走散 一个民兵对国家的义务究竟有多少?青丝变白发,相当于连续度过16个义务兵役期; 他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一口水窖、三只小狗、四座航标灯、数十棵被吹歪的苦楝树、200多面升过的旧国旗,这就是他们的守岛岁月。 01 两个人与一座岛:孤岛夫妻的一天 02 “比起长征的红军来,我们还是幸福得多了” 03 赤子之诗:海防日志里的秘密 第四章 一诺经年:暗夜里的灯塔 副题:时间久了,人们忘记了王继才的名字,只叫他“王开山” 每当夜幕降临,开山岛的灯塔就亮了起来,和满天的星辰遥相呼应。远远看见开山岛灯塔发出的光亮,过往的船只就辨认出了方向。这光亮,从设立灯塔的那一天起,不曾有一天熄灭。 01 生命的光亮 02 不要命的“王开山” 03 他把辞职报告扔进了垃圾箱 04 “小志国哎,家里没钱了……” 05 坚守的代价:一次又一次的错过 第五章 一抹鲜红,裹住他一生的赤诚 副标:“只有看着国旗在海风中飘展,才觉着这个岛是有颜色的” 32年,岛上风浪大、日头毒;风吹日晒,雷暴夹击……国旗经常破损褪色,必须经常更换,王继才自己掏钱买了200多面国旗,无论狂风骤雨,国旗在岛上照常升起。 01 两个人的五星红旗 02 岛连着北京,心系着祖国 03 王继才夫妇成了“时代楷模” 04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第六章 守岛,就是守国 副题:一个平凡的民兵,也是新时代的奋斗者 “现在的社会,人人都在忙着过甜日子,我王继才一旦下岛,谁来过这岛上的苦日子?怕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守岛人……在这关键时刻,岛上没人守怎么行?还是让我王继才一人过这苦日子吧。” 01 一个民兵的生命承诺:“还是让我王继才一人过这苦日子吧!” 02 一个民兵的最后时光:“我要守到守不动的那一天为止!” 第七章 愿做一棵苦楝树 副标:不灭的灯塔 永远的“夫妻哨” 她知道,自他离去后,开山岛每一日的朝霞无限、每一夜的繁星满天,再也不能圆满。 01 那年,他种下的树长出幼苗 02 开山岛变“甜”了 03 另一座“岛”的传承与坚守 04 “我要在开山岛继续守下去” 尾声 寻找“王继才们” 后记 守护好每个人心中的开山岛 附录1 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授予42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附录2 中宣部授予王继才夫妇时代楷模称号 附录3 中共中央追授王继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精彩页 不倒的苦楝树,不倒的海魂 仿佛远古时代被海风冲入大海的一块石子,千百年来,泥沙聚集,一个如馒头一般的小岛嵌在茫茫黄海中,与陆地遥遥相望,阻隔着现代文明的抵达。 2018年7月27日,在这个地图上几乎无法找到的岛上,一个孤独行走的身影突然僵住,继而慢慢昏倒在地。 阳光正在他身后筛下沉沉的暗影。 王继才隐约明白,自己的时间要到了。 这一天,他刚刚准备了一面新国旗,准备在即将到来的八一建军节升起,献给这座小岛,献给最亲爱的祖国。 这是开山岛上很有仪式感的一件事:王继才负责展开国旗,用沙哑的喉咙响亮一喊“敬礼”,妻子王仕花应声敬礼、注视国旗,尽管动作并不规范。 “国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开山岛虽然小,但它是祖国的东门,我必须插上国旗。”王继才这样解释他们对升旗仪式的“较真”。 可就在这一天,一阵急剧的心痛突然袭来,比以往的疼痛感都强烈。他一手捂住胸口,准备回到营房里歇一歇,可刚迈出两步,眼前一黑,就跌倒在了营房旁的环岛台阶上…… “等不到了……升起这面国旗……”王继才遥望着极远处海面与苍穹相接的地方,又一次回想起刚刚上岛的那一天——1986年7月14日,早上8时40分。 那是怎样的一天呢? 那天的海水,是否也裹挟着黄沙翻滚咆哮? 那天的阳光照在海面,是否也反射出刺眼的光亮? 那天他的心里,是否也如今日一样,万般感慨,却不知如何宣之于口? 日子久了,粗冽的海风、炽烈的阳光在他的脸上、身上留下一道道沟壑,可32年前的承诺、岛上入党时的誓言、狂啸的海风、漫天的银河、妻子王仕花的情歌、扔进垃圾箱里的辞职报告……纷繁的往事如过电影一般在脑海中闪现,最后定格成三个字:开山岛。 当初用坏的收音机已经不在了,可巡逻时把两人拴在一起的背包绳还在; 当初流窜上岛的“蛇头”“混混”已经绝迹了,“王开山”和“孤岛夫妻哨”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 守岛的初心始终如一,正如王继才的那句话:“守岛,就是守国!” 一日的坚守或许不难,数十年的坚守却弥足珍贵。 王继才,用32年如一日的无悔付出,履行了当年的庄严承诺——守岛,守到守不动为止。 岛上种活的第一棵苦楝树,成为他一生的写照:扎根海岛,耐潮抗风。毫不起眼,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像妻子王仕花所说,树和人一样,“苦苦地恋着海岛”。 就这么守了一辈子,恋了一辈子。 一年后。 2019年8月31日下午4时许,王继才的铜像在开山岛揭幕。 伴随着阵阵海风,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创作的、扶着望远镜凝视远方的王继才铜像缓缓显现,似守护神般矗立在岛上。 落日的余晖中,铜像似乎被注入了王继才的灵魂,人们耳边又回想起他常说的那句话:“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守岛就是卫国,我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守卫开山岛。”如今,王继才终于永远地留在了开山岛,践行他一生守岛的诺言。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道出了中华民族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力量所在。 时光流转,在很多人心中,王继才没有离开。 他像岛上的灯塔一样,每逢傍晚都会亮起,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为千千万万新时代的奋斗者指引方向。P4-6 导语 许多年以后,直到王继才一次次地被岛上的狂风刮倒又爬起、一面面岛上飘扬的五星红旗被吹皱又换新,王继才仍对刚刚上岛的那一天记忆犹新。烈日之下、乱石之上,那是一位为国守岛的烈士将他赤诚之心最初袒露的一刻。 开山岛不仅是海防前哨,还是人们向往的道德高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座“开山岛”要去坚守:守住了信仰,就不会迷失前行方向;守住了原则,就不会屈服威逼利诱;守住了责任,就不会惧怕艰难险阻;守住了良知,就不会放任私欲膨胀。 内容推荐 本书从王继才1986年登上开山岛开始守岛的经历切入,讲述他32年如一日守岛的敬业精神,讲述他为了海洋安全与国家利益与黑恶势力作斗争的家国情怀,讲述他和妻子王仕花32年的“岛上浪漫故事”,诠释王继才作为新时代奋斗者代表的典型意义。激励更多奋战在普通岗位上的奋斗者立足本职工作、做出自己的成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