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SN北京地震台典型震相数据集》的编著者许健生和隗永刚长期从事CDSN数字地震观测资料的分析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震相识别经验。编著者对这些数字化观测资料进行的细致分析和标注,特别是对大量未知震相(i)的分析和标注大大丰富了宽频带数字化资料的数据库,为认识震源和地震波传播途径上的物理性质和研究地球内部复杂结构搭建了重要的数据平台。
许健生和隗永刚编著的《CDSN北京地震台典型震相数据集》汇编了中国数字地震仪台网(CDSN)北京地震台1990—2008年的1536个地震的宽频带数字震相资料,以震中距(0.3°~172.7°)为序,由近及远地给出了各种震相随震中距变化的特征。用统一的震相分析标准,得到了不同距离、不同深度、不同震级的已知和未知震相(i)的到时、位移和周期数据约16000多个。
《CDSN北京地震台典型震相数据集》不仅对科研人员探讨和认识地球内部结构和研究各种地球物理现象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而且对初学震相分析的青年地震工作者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和研究生学习震相分析时的基础数据和参考教材。
1 地震目录(1990—2008年)
1.1 近震目录(△≤10°)
1.2 远震目录(10°<△<104°)
1.3 极远震目录(104°<△≤172.7°)
1.4 深源地震目录(36kin<h<648km)
2 震相名称解释
2.1 地壳震相
2.2 地幔震相
2.3 地核震相
2.4 深度震相
2.5 导波和面波震相
2.6 未知震相
3 近震震相数据与典型记录(△≤10°)
3.1 近震的记录特征和震相出现规律
3.2 近震震相数据
4 远震震相数据与典型记录(10°<△<104°)
4.1 远震的记录特征和震相出现规律
4.2 远震震相数据
5 极远震震相数据与典型记录(104°<△<172.7°)
5.1 极远震的记录特征和震相出现规律
5.2 极远震震相数据
6 深度震相数据与典型记录(36kin<h<648km)
6.1 深度震相的记录特征和出现规律
6.2 深度震相数据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