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伦理学史新编》凝聚了作者陈少峰数十年教学、研究和思考的精华。作者根据中国伦理学在不同时期所关注的重点,将中国伦理学史分为六个阶段,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伦理学史上各主要人物、流派之思想及发展,同时从专题的角度,指陈其彼此之间的关联和差异。作者认为,对中国伦理学史的研究,不应仅仅限于对伦理学思想的“叙述”,而应该是带着问题与思想家们展开“对话”。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尤其注重分析各种思想或体系本身的创新之处和理论困境,因此,本书有极强的问题意识、专题性和创新性。
《中国伦理学史新编》不仅适合伦理学、哲学专业的师生学习、教学和研究使用,也适合中国思想史、文化史、观念史及国学方面的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与使用。
《中国伦理学史新编》是作者陈少峰教授在《中国伦理学史》(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上册印刷13000册,下册印刷5000册,库存均为0)的基础上推出的“精编版”,总字数约42万字。这次修订幅度很大,超过一半的内容是重新撰写。比较而言,《新编中国伦理学史》有几个突出的特点:首先,内容篇幅减少,更适合教学。《中国伦理学史》(上下册)顶多只适合部分伦理学专业研究生开课使用。《新编中国伦理学史》字数大幅压缩至一学期的规模,可供哲学、思想政治、社会学、法学等专业及师范类本科院校开课使用。其次,书稿学术水平更高,各方面也更加精当。《中国伦理学史》(上下册)自作者在读博士时开始撰写,学术水平自然不如作者经过二十多年的教学、科研后重新撰写的书稿精当。《新编中国伦理学史》将反映作者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科研中最新的思考和成果。例如,原先采用“概括性叙述”的写作方法,如今更加注重问题意识和对一些专题的系统把握,拓宽了研究视野。其中,有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加深了作者对哲学和伦理学方法应用的思考。再次,在时间阶段上,延伸到现代伦理学的研究和讨论,不同于以往截止到近代。最后,《中国伦理学史新编》曾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出版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