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教育
二劳动力流动
三劳动力流动与教育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的主要问题与逻辑结构
第二章 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关系文献回顾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关系萌芽理论
第二节 教育在劳动力流动中的推拉作用理论
第三节 教育在劳动力流动中的分化作用理论
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的教育效应理论
一劳动力流动具有提升个人人力资本的作用
二劳动力流动具有提升整个社会人力资本的作用
三劳动力流动影响社会不同阶层子女的受教育机会
第五节 劳动力流动与教育的三阶段理论
第三章 西方劳动力流动与教育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工业化时期西方国家的劳动力流动与教育
一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劳动力流动与教育
二工业化时期德国的劳动力流动与教育
三工业化时期美国的劳动力流动与教育
四工业化时期西方国家劳动力流动与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 后工业化时期西方国家的劳动力流动与教育
一后工业化时期西方国家劳动力流动的状况
二后工业化时期西方国家的劳动力流动与教育
三后工业化时期西方国家劳动力流动与教育的特点
第四章 我国劳动力流动与教育的历史回溯
第一节 工业化孕育时期劳动力流动与教育
一工业化孕育时期劳动力流动的状况
二工业化孕育时期教育在劳动力流动中的作用
三工业化孕育时期劳动力流动与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 工业化启动时期劳动力流动与教育
一工业化启动时期劳动力流动的状况
二工业化启动时期教育在劳动力流动中的作用
三工业化启动时期劳动力流动与教育的特点
第三节 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劳动力流动与教育
一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劳动力流动的状况
二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劳动力流动与教育的相互作用
三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劳动力流动与教育的特点
第五章 我国劳动力流动与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关系的基本状况
一农村教育发展与劳动力流动的需求不相适应
二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与职业流动和阶层流动的需求不相适应
三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需求与教育机会不相适应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关系的积极变化
一各地区和各行业工业化水平差异为劳动力流动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二各级各类教育日益趋向于满足劳动力流动对教育的需求
三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包容能力明显增强
四惠农政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劳动力有序流动的坚实基础
第三节 劳动力流动与教育问题
一生存性问题突出
二结构性问题突出
三各类教育问题突出
四劳动力流动与教育问题循环系统
第六章 劳动力流动有效性理论
第一节 协调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关系的方法论基础
一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关系以“人”为核心
二人本发展理论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有效性理论
一劳动力流动有效性模型和指标体系
二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关系主体
三提高劳动力流动有效性的动力系统
四劳动力流动有效性估计步骤
第三节 劳动力流动有效性估计
一以本课题组调研资料为基础的劳动力流动有效性估计
二劳动力流动有效性估计的意义
第七章 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关系协调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与教育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劳动力流动与教育不协调的经济根源
二劳动力流动与教育不协调的制度根源
三劳动力流动与教育不协调的教育根源
第二节 协调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关系的对策
一协调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关系的总体思路
二协调劳动力流动与教育关系的具体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 山西省进城务工人员调研问卷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