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人的心病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童超贵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抽丝剥茧,层层解剖,振聋发聩,力透纸背,通晓世态人心的必读指南,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成功宝典!

鲁迅《阿Q正传》柏杨《丑陋的中国人》之后,又一部解剖民族精神的划时代力作!

童超贵编著的《中国人的心病》试图从民族社会心理入手,来认识封建主义对昨天、今天和未来的影响。

内容推荐

中国人从来没有真正认识自己。先贤鲁迅的《阿Q正传》以及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虽启迪在前,但仍缺乏更客观、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在后。作者童超贵思索十几年,以杂文化的冷峻笔法研磨成书。

《中国人的心病》从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小农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手,面对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理性分析对中国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的影响,对中国人矫正心病、规范行为、实现崛起,自诩为有独特的视角,适合海内外为政为商为工为教为文为农等各个阶层华人阅读,对处理人与人关系,对认识自己,有点化作用。

《中国人的心病》主要内容有:中国人要回答“我是谁”。具体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自卑心态、懦弱心态、恐惧心态、平衡心态、排斥心态、封闭心态、恋旧心态、官本心态、奴役心态、依赖心态、等待心态、贪小心态、从众心态、圆滑心态。而后论则为中国人要解决“怎么办”。希望引所有国人深思。

目录

第一章 我是谁?

第二章 自卑心态——为何面对权力点头哈腰

第三章 懦弱心态——为何面对苦难自认命苦

第四章 恐惧心态——为何遇到事情胆小如鼠

第五章 恐惧心态——为何面对不平自我麻木

第六章 排斥心态——为何相互不容喜欢整人

第七章 封闭心态——为何画地为牢做事老套

第八章 恋旧心态——为何老人当家排斥青年

第九章 官本心态——为何都想当官唯权独尊

第十章 奴役心态——为何上下要求只有听话

第十一章 依赖心态——为何凡事都要当“官”做主

第十二章 等待心态——为何不冒风险坐等未来

第十三章 贪小心态——为何斤斤计较只顾眼前

第十四章 从众心态——为何人云亦云跟风跟潮

第十五章 圆滑心态——为何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第十六章 怎么办?

后记

试读章节

小农的名字叫懦弱。

弱者,必然懦弱。懦弱,是一种形象,也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心理。

谁也并不是天生就愿意做一个弱者,都是环境使然。

大自然和封建政权的肆意蹂躏,使小农家庭遭受着无边无际的苦难。小农或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或背负永远也偿不清的债,或蒙诉告无门的冤狱,或贫疾交加,或妻离子散,这一系列的人生不幸,迟早要降落到他们头上,使他们成了彻头彻尾的弱者。

而一个弱者所能做的只有沉默、呻吟、诉说、自认苦命。鲁迅小说《祝福》里的祥林嫂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形象,她没有什么人生奢求,在天地间只求平平安安地活着,但丧夫丧子的一系列苦难还是降临到了她头上。面对苦难,她是那么弱小,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无奈承受。她没有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她所能做的就是无休止地、甚至令人腻烦地诉说自己不幸的人生故事。这喋喋不休的诉苦,悲天怆地的哀号,所期望的就是得到别人同情和怜悯。在别人的同情和怜悯中,她那伤痕累累的心灵或许得到些许的抚慰,得到自己还没有完全孤单的心理安慰和百死不如一生的心理力量。

弱者的诉苦,往往能引起听者的共鸣。这种共鸣之所以产生,实在是因为他们同处弱者的社会地位。大家彼此都是那么弱小,在类似灾变面前,大家同样显得那么势单力薄,会遭受同样的悲惨命运。同情别人的今天,实质上是在可怜自己的明天,今天为别人多洒几滴同情的泪水,自己在明天也能得到虽然无助却必需的泪水和同情。这种兔死孤悲的同情,也是为自己明天可能遭受的同样悲惨的命运做些先期的心理准备。有了这种心理准备,就能在遭受命运的打击时产生韧性的承受力量。有了这样的韧性力量,在遭受再大的命运打击时能够生存下去,正所谓“百死不如一生,好死不如赖活”!

弱者诉苦,闻者共鸣,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悲情心理。悲情心理,能够产生巨大的悲情力量。如果利用悲情力量,则可以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

悲情力量,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革命力量。中国农民遭受封建政权统治压迫几千年,特别是到近代百年,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更让中国人民悲苦如海。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呢?政党的领导,方针路线的正确,是重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不同,中国共产党与绝大多数受苦大众站在一起,了解适应劳苦大众的悲情心理,用先进的革命理论进行引导,进而产生的所向无敌的悲情力量。打土豪分田分地,“放下你的鞭子”,不再做牛马,消灭剥削阶级,翻身做主人,中国共产党正是用悲情做动员,让劳苦大众认识到党是“咱穷人的党”进而产生悲情共鸣,凝聚成巨大的悲情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星火燎原式的土地革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进行三年解放战争,是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革命者是弱者,没有枪没有炮,缺医少药,缺吃少穿,没有外援。他们所能有的就是悲情这个武器,有了这个武器,革命者得以由弱到强。到了朝鲜战场,一开始没有空军,始终没有海军,我们一个军的火炮不及美军一个团。但是,拿着简劣武器的一群中国农民认识到,已经遭受列强百年的凌辱,要从此摆脱列强的奴役,就必须打败美帝侵略者,保家卫国。由此产生的悲情力量,远比美军先进武器的威力大得多。

但是,悲情心理不能盲目产生,更不能被盲目地利用。被盲目利用的后果是严重的,小至一个人,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要付出痛的代价。盲目悲情,会被政治运动所利用。不再赘述。

弱者的悲情影响巨大,但最大的影响还是自己。弱者的诉苦,引起弱者的同情。如果是偶然单个现象,人们马上就会从悲悲戚戚的心境中走出,就不会影响我们精神焕发地走向明天,正如所谓时间会让人们遗忘苦难。但是,芸芸小农众生所面临的是同样的生存环境、同样的苦难,不是发生在这里就是发生在那里,不是发生在今天就是发生在明天,不是降临在他头上就是降临在你头上。一旦发生,就会引起心理连锁感应反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摆脱不掉的社会心理氛围,而这种心理氛围又反过来扭曲人们的心理乃至行为。

首先是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受悲苦的心理笼罩,生活质量难以提高,表现为生活方式单一、情趣单调、生活内容枯燥、生活目标模糊、生活方式封闭。受生活质量落后的制约,小农家庭也就无法大踏步地开拓未来新生活,在原有的生活方式里,生活阴影里过久地徘徊踌躇,导致了我们落后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生活步伐,使我们的民族素质不能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进而迅速地提高。落后的生活方式,影响我们的形象和地位。清朝末年西方以各种身份进入中国时,看到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农民像牛马一样地劳作着,像牛马一样地生活着,像牛马一样地顺从。各级官员像哈巴狗一样摇尾乞怜,会从心底里鄙视中国人,会产生强烈的奴役中国人的欲望。改革开放之初,外国人面对围观的人群,撒糖让中国人哄抢,再拍下这样的镜头,中国人还有自尊吗?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人还有地位吗?

其次,在悲苦的心理笼罩上,小农性格单调,沉闷,畏首畏尾。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模式化了的小农生活,圈定了人们的思维,使人们失去了自我表现的勇气和胆量,使智慧难以变为行动,即使三思而后行,仍然顾虑重重,裹足不前,不满现状的多,改变现状的行动少。想得多,干得少;说得多,做得少,便失去了许多改变现状、实现自我的机会。久而久之,失去了创造的性格和能力,形成了保守的性格。究其原因,还是弱者心理使然。

这种性格,还体现在人生的前后不同阶段。在人生之初,也就是青少年阶段,性格外向,活泼,调皮,好动,富于想象,敢作敢为,这就是所谓的“自古英雄出少年”。但成为英雄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在弱冠之后挑起小农沉重的生活负荷。他们在自然和政权、父权和族权的多重压迫之下,幻想破灭,瞻念前途,不寒而栗,心态迅速老化弱化,思维呆板,面目呆滞,行动迟缓,信心丧失,和先辈如同模出,形成代代恶性基因遗传。

鲁迅笔下的闰土就是这样的代表性的人物。少年闰土,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外貌,淳朴天真;装弓捕鸟,聪明能干;月下刺猹,勇敢机敏。而中年闰土,懦弱,世俗,迷信,卑微,麻木,已然通过自己儿子的口叫自己儿时玩伴“老爷”了。同样一个人,前后判若两人,那是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使闰土苦得像个木偶一样。如今,大凡从艰苦农村走出的或为文或为商或为官的所谓成功人士,返乡与儿时伙伴相聚时,或多或少会产生“闰土式”尴尬,发出“闰土式”的感慨。虽然时代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人都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但心理积淀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还在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再者,弱者心理难以焕发出亢奋的精神状态,麻木,迟钝,以难得糊涂寻求解脱。所谓难得糊涂,其实是不敢面对现实的脆弱心态的表现。糊涂得久了,如同昏睡,虽然有智者声嘶力竭地呐喊,如民国先人陈天华蹈海的壮举,也难以把他们从沉睡中唤起。这就是鲁迅小说《药》中人血馒头的含义,也是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内在原因!如今,仍然有人提出对中国人进行“启蒙”教育,也是这个原因。

在弱者的社会心理氛围里,难以产生强者。

弱者的社会压根就不接受强者。如上所述,由于共同的遭遇,弱者的心灵能够息息相通,在共鸣中求得安慰寻求温暖。面对强者,他们却有一种心理疏远感,拒之千里外。同为弱者,你要成为强者,可选择的道路实在太少了。在弱者的眼里,所谓的强者,是弱肉强食;强者之路,是用弱者的尺骨铺成的;多了一个强者,弱者就多了一个压迫者。因此他们不仅从心里对你恨之入骨,而且把你当做过街老鼠而人人喊打。在弱者那里,强者从来就没有好声。强者就是强人,在古汉语里,“强人”就是强盗,必教除之而后快。对真正的强盗采取这种态度是合情合理的,但这种心态遗传到今天,对生活的强者,对成就事业的人,对建功立业的人,对有能力有才华的人,仍然一如既往地用生疏怀疑甚至是敌意的眼光去看他——他怎么就能?无非是踩着别人的肩膀上去的,无非是行贿得来,无非是有关系傍上去的,无非是用色相换来的——这种心理坚冰扼杀了正常渠道成长的人才,于是千里马只能老死槽内,难怪龚自珍发出了“万马齐喑终可哀”的呼喊。

一味不区分地拒绝强者,给中国男人性格留下了致命的缺陷——内敛驯服有余,阳刚果敢不足。北京、上海有品位、有才气、有事业的女士大喊没有“男人”了,其历史原因就在于此吧。与日本比较,中国的武士阶层和武士侠骨精神消失得太早了。至于中国武术流传至今,一是为武术门派流传承接;二是为开立门户,收训徒儿,谋取利益;三是为官僚财主看家护院,充当打手。真正为除暴安良而产生、存在的武术门派,绝无仅有。如果有,那多数是自身受到威胁被迫奋起的行为,并被衍生为除暴安良。西方有骑士,中国有武士。中国武士产生于春秋战国,以墨家为代表,兴盛于汉唐,萎靡于宋。随着封建主义逐步严重的禁锢,明清已经难觅真正意义的武士身影了。就在这时,中国的武士精神传人日本。从日本的江户时代开始兴盛,一直到今天,其影响已经深入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也曾遇到了与中国同样被西方列强殖民的命运,最终未被殖民的原因主要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但是,面对西方侵略者,日本武士们的玩命,也是让西方侵略者胆寒的一个原因。到了今天,在日本人身上仍然保留着坚毅不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进取精神。当然,日本武士具有漠视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残忍,具有偏执极端,具有侵略性,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人一定要严加鉴别!但是,面对侵略,我们还能昏睡懦弱吗?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后发的骨气和血性!毛泽东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原子弹也是纸老虎”的理论,是多么豪气万丈,没有万丈豪气,我们能在崇尚丛林法则的帝国主义环视下生存吗?

对中国男人性格的影响还表现在对男孩的教育上。还是与日本比较,日本幼儿园孩子冬天必须穿短衣短裤在雪天里活动。有一位大财团老板心疼孙子,向校方提出在家住宿,结果这位孩子被校方开除,其他学校也因此多有拒收。这正是我们中国人要回答的问题。中国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在年轻时大多数吃过苦,改革开放后生活改善,希望子女不再吃苦受罪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务不做,学校劳动也由爷爷奶奶或父母代劳;上高中上大学,父母陪读侍候,在北京上学想吃馄饨住在上海的母亲做好坐飞机送来;在学校感冒,要父亲派车接回300公里之外的家里治疗调养。如此呵护,出现“豆芽菜”、“胖墩”、老年病、见风病、女性化,成为“啃老族”,也就不足为奇了。面对这样的男人,都市时尚丽人能满意吗?

P16-21

序言

吾爱吾国,吾爱吾族。如同每一位儿女那样,把满腔的爱化作殷切的希望,希望母亲永远健康。若母亲有恙,疾病产生的原因、发作现状、治疗前景,都是儿女的牵挂。这是写作本书的主要原因。  ’

地球人都承认,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一个民族如同一个人一样,既有他人性的光辉,也必然有他人性的弱点。一个人、一个民族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除了要发扬自己的人性光辉外,还要克服自己的人性弱点。“吾日三省吾身”,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我们的优良传统。因此,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除了确立自信外,更需要惕励自省。

与欧洲比较,中国没有经历过欧洲那种长达400年的思想启蒙运动。封建主义制度虽然被消灭了,但封建主义影响仍然存在。再寄生在小农的生产生活方式上,封建主义影响更具顽固性。本书试图从民族社会心理入手,来认识封建主义对昨天、今天和未来的影响。封建主义、农耕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今天小农心态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每一章开始必须做铺垫叙说,看似重复,实际是需要的。同一个例子在不同的章节里使用,仅为说明观点,并非有意重复。本书并非引经据典式的学术著作,只是用“时评”的手法,述说一种认识,并多见于党和政府的文件、专家观点、新闻报道和每个人的感受,只是本书把14种小农心态汇聚在一起,看似吓人,实际是一种老生常谈。所述现象仅为个别、少数、部分,通篇没有使用这些限定词,并非以偏概全,只是为行文方便。是为序。

作者

后记

生于农家,长于饥饿。因贫而思,因思而学。平生所历单位和事情多多,唯一不变的是一颗童心。童心遭遇圆滑世故和潜规则,自然与烦恼结伴。再念天下苍生,徒添痛苦。遭遇烦恼,不是与争,而是审视之:国人人人烦恼,制造烦恼者并非个个坏蛋,何也?国民性使然。心有戚戚然,产生写出来的责任感。若非出于“天下忧”的责任感,仅为一己之忿而骂天下人,除非他不想活在世上。在《连云港日报》卸下部门主任的差事后,从2010年1月10日起,至2010年7月15日,中间被孙子降临打扰一下,终于写出所思所想。

写书难,写真话的书更难,要想出版更是难上加难。稿成之后,在网上海投,虽然屡被鼓励目光关爱,但都因真话敏感而被谢客。唯有广东峻玮文化策划总监靳文泉先生,厚爱始终,力促在21世纪出版社出版,在此衷心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2: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