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沐月记/中国专业作家典藏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迎兵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书名“沐月记”,取自成语“沐日浴月”,指女主人公李潇丽(小月莺)经历的那个烽火年代,展现了李潇丽青少年时代和有关李府同时期的诸多传奇故事。故事从古老的山西离石城大户人家李府开始,通过主人公小月莺的成长、经历,写出了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描写了民国时代离乱当中诸多小人物尤其是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她们个人的选择与追求。作品视角宏阔、事件丰富、人物众多,作品脉络清晰和集中,叙事与写人并举。写出了敲心震腑的令人难忘的情感和人物,有着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文学价值。 作者简介 李迎兵,作家、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期担任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普及部辅导教师,现为文联专业作家。已发表文学作品六百多万字,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温柔地带》《美人归》《醉芙蓉》,长篇小说《狼密码》《雨中的奔跑》《校园情报快递》,长篇评论《浅谈小说创作》及点评集等多部,《文艺报》和央视读书频道作过介绍。曾在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作过百场文学演讲。《温柔地带》在《滇池》与《小说月报》合办的“中国短篇小说精品展”推出,多家文学刊物转载;长篇小说《雨中的奔跑》获得首届张爱玲文学奖,引发上百家纸媒、多位名家和中国作家网、作家网、中华网等网媒热议,《亚洲周刊》及《纽约时报》撰稿人Afra Wang给予评论。长篇小说《狼密码》在北京召开新书发布会,人选年度好书推荐、十位名家为您推荐的共读书目等榜单并获得各种奖项。 目录 第一章 梦回塔楼 第二章 借据风波 第三章 龙凤呈祥 第四章 不期而至 第五章 星星点灯 第六章 白云苍狗 第七章 日月盈昃 第八章 飞越圐圙 第九章 龙城遇险 第十章 李府内外 第十一章 世事难料 第十二章 月下仙子 第十三章 北平记忆 第十四章 烽烟四起 第十五章 燕园情缘 第十六章 三川鏖战 第十七章 蹀躞西行 第十八章 蔽芾甘棠 第十九章 泅渡之路 第二十章 归去来兮 序言 邱华栋 从“沐月”,进一步想到 了“沐日浴月”,然后是更多 具有意味的词组延伸。这主 要是女主人公小月莺所经历 的那个年代,活化石标本一 般见证了一段历史风云,或 如一段追求某种民族史诗性 的抒写,却又具有某种不确 定的方向——但唯一坚定明 朗的就是女主人公小月莺化 蛹成蝶的裂变过程,从燕京 大学一路西行,就是那一代 年轻知识分子的共同选择。 在这样的人物命运主轴中, 小说里又有很多那个年代小 人物的命运沉浮让人读来唏 嘘不已。贴着人物去写,也 就会看到更多历史和现实废 墟以下的人间景象。 早就得知李迎兵在写这 样一部具有宏大野心的小说 ,但他的书写一开始并不顺 利,充满了一系列曲折和艰 难,甚或一度让他失去了一 部分坚持下去的信心。有两 三年,李迎兵浸染到《沐月 记》所营造的那个与现实对 应中的写作世界里。那个想 象中的世界并不完全是凌空 蹈虚的,比如离石这个地理 坐标也曾出现在他的《狼狐 郡》《狼密码》里。由于有 着坚实的历史和现实的依存 与支撑,使得他的想象游走 在女主人公七岁到二十九岁 的特定年月里不能自拔,仿 若不是他在选择人物,而是 人物选择了他,人物借助他 的笔端说出各自尘封的秘密 和心声。有很长一段时间, 李迎兵即便在睡梦里都能听 到笔下的很多人物在他耳边 滔滔不绝地自说自话。他会 突然从梦中醒来,大半夜爬 起床来,再打开电脑记录下 梦中的这一切。 李迎兵最早的一个小说 ,主人公“我”有着很大程度 上的自传色彩。这就是《温 柔地带》。这个小说写作和 发表的都不太顺利。他一九 九六年春节在亚运村洼里南 口七平方米的租房里,没有 暖气,躺在床上用手写(当 时他还没有用电脑),写了 一夜,一万多字,后来打印 成稿到处投递都被拒,最终 发表在《滇池》和《小说月 报》主办的“中国短篇小说 精品展”,当年这一栏目相 继推出朱辉、刘醒龙、荆歌 等作家的作品。那是《滇池 》一九九七年第二期,小说 发在了头条,很醒目。再就 是他以一种自叙传的主观视 角切入方式的长篇小说《雨 中的奔跑》,在出版后获得 媒体关注的首届张爱玲文学 奖。他还出版过《狼狐郡》 《狼密码》等好几部历史小 说及《温柔地带》《美人归 》等中短篇小说集。一九九 八年有幸在鲁院工作,住在 小平房,好几年跟着井瑞主 任编过《文学院》(后来改 为《新创作》)杂志。李迎 兵第一部长篇小说《校园情 报快递》手写稿足足写了二 三十本稿纸,当时在二渠道 出版后,发行量很大。二○ ○六年在胡平、王彬两位当 时的院领导和《山西文学》 段崇轩主编推荐下,李迎兵 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而《沐 月记》在李迎兵出版的长篇 小说中,应该说体量最大, 也算厚重,写得很辛苦,据 说中途还换过一次电脑,还 累得趴下过一次。这应该是 他出版的第五部长篇小说。 书写也很细腻,甚或内容繁 复的一部作品。某种意义上 ,小说有了常量和变量的诸 多变化。这是应该值得看重 的一点。 很欣慰,写书不易,做 书更难,能够坚持做一些原 创性和高品质的文学图书, 足以体现中国文史出版社的 眼光、品位和文学担当。我 曾在《作家中的作家》一书 中推荐了普鲁斯特、卡夫卡 、博尔赫斯、巴别尔、加缪 、君特·格拉斯、福克纳、 卡尔维诺、昆德拉、麦卡锡 、大江健三郎、卡佛、石黑 一雄等十三位经典作家。因 为,文学需要一个标杆性的 激发力量。文学从来是你中 有我、互相影响、互相激发 的,在一代代的大作家那里 ,有着一个标杆和尺度,而 大作家们则形成了一座座高 峰,等着我们去阅读去靠近 他们,在大师的激发下,写 出自己独特的作品。 我以为,李迎兵的长篇 小说《沐月记》正是在艰难 的尝试中做着这一努力。四 五十万字的体量里,文学语 言的创造性,基于作家的个 性,也扎根于地域性特色, 明显的山药蛋倾向里又有作 家现代性的宏阔视野。这些 年来,我是左手写历史小说 ,右手写当代题材的小说。 我既与历史对话(《北京传 》),又在与时代共振(小 说集《哈瓦那的波浪》等) 。中国当代文学的勃起,有 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转换景观 。文学的浪潮在不同的国家 和语言之间接力赛般发生变 化。而在小说内部,有结构 、形式、语言、文学观念上 的很大的变化与发展。有理 由相信我们会站在巨人的肩 膀上,抒写出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传奇、我们的魔幻和 神奇的现实、我们的史诗。 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说到 底,文学是互相影响才能够 形成创新链条的。因为说到 底,作家是要从一代代大作 家那里获得一种传承的,文 学只有一个标准,只有一个 伟大的传统,你必须成为这 个传统中开新风的人,才能 创建新的历史。中国文学的 原创活力的过程,或就是一 种“创造性的转换”。这样一 个对中国文学和对世界文学 全景观的认识,是我们今天 的写作者、研究者、出版者 和读者都应该有的。而中国 当代文学的创造力,还在持 续地喷发着,并在努力试图 成为世界上散发异样光辉的 独特的文学。 是为序 导语 实力派作家李迎兵最新五十万字长篇小说《沐月记》隆重推出。 钩沉历史,观照现实;蹀躞千里,史诗品质。 《沐月记》是李迎兵继《狼狐郡》《狼密码》之后历经数年精心创作的又一部以吕梁离石为历史文化地理坐标的鸿篇巨制,是一部满怀真情而又撼动人心的精品力作。 书评(媒体评论) 文学的直觉透视力,体 现在“以心击之”,然后“穿 透其境”,从而体现长篇小 说的温润、丰盈、深刻、绵 长。 ——张平 中国文联副主 席、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 作家 李迎兵笔下的人物众生 相,激活了一个民国年代里 家族的历史,从而在女主人 公小月英的命运抉择中体现 某种性格逻辑和历史的必然 性。 ——胡平 茅盾文学奖和 鲁迅文学奖评委、原鲁迅文 学院常务副院长、著名评论 家 文学语言的创造性,基 于作家的个性,也根扎于地 域性特色,明显的山药蛋倾 向里又有作家现代性的宏阔 视野。 ——邱华栋 中国作家协 会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 精彩页 1 大太阳出山了。先是看到刚冒头的一圈金红色,映照着一大片蓝色的天光,然后就是徐徐上升的银光闪闪,只是凝视着太久时,越来越刺亮中,又会让人眼前突然出现一圈一圈的暗影。黑夜把露珠抛洒在黎明的风中,坡梁上的山丹丹花舒展开身子,就连四周鸟雀的叫声也变得格外响亮。这个时候,揉揉眼睛,再去打量四周,就会发现一切变得与日出前完全不一样了。光芒四射。刚才还似乎静悄悄的离石东城门口有了叮叮当当的驼队铃声,看上去有些像凤凰展翅的城北凤山在晃眼的金光中跃跃欲试,与仿若被点石成金的蟠龙形状的城南龙山遥相呼应,而与东川河、南川河和北川河交汇处的城西虎山,则远远地一如卧伏着一只巨大的褐色猛兽在仰天咆哮。 其实,东边日出那儿绵亘的重峦叠嶂,离东城门还很远,整个东川里一马平川,大片的高粱和玉米,还有望不到尽头的是种着胡萝卜、西红柿、茴子白、山药蛋和红薯等的菜地,五颜六色,应有尽有。七岁的小月莺听比她大十来岁的姐姐云莺说,七里滩上面还有诸如跑马场、白马仙洞等很多的好去处呢。东城门外的新民大市场,还有飘着各种旗幡的东关一条街,那些粮店、饭馆、商铺、客栈、大车店,日夜不停地运送货物的驼队,叮叮当当,响个不停。姐姐说,这些都是属于李府的。李府的大院四四方方,也在东城门外,有着老高老高的石砌围墙,墙上还扎着圪针、拉着铁丝网。东西各有两座遥相呼应的五层塔楼,大院里又有许多小庭院供爷爷的各房子孙居住。 所以说,大太阳实际上是从东边高墙的塔楼上露头的,而且天气好的时候,院子上空还飘着一只上下翻飞的花凤凰风筝。小月莺晓得那是洋里洋气的曾姨娘从介休带来的好看风筝,让她羡慕极了。十七八岁的姐姐长得人高马大,但是很好看,也很温和。她比曾姨娘还要大两岁。姐姐云莺从未对小月莺发过脾气。那时,谁也不晓得小月莺长大之后会考上燕京大学,而且还有了一个正式的官名,叫李潇丽。只是她在七岁那年,姐姐总是叫她小月。她晓得父亲叫李文祺。而和姐姐一样人高马大的李文祺总是骑在一匹战马上,在她的记忆里,好像在太原时,李文祺训练他的骑兵队伍,虽然当时只是一个陆军中尉,却在她眼里俨然已经是一个呼风唤雨的将军,与那个从未见过的高祖李罡一样。据说,高祖李罡在光绪三年曾是左宗棠手下的一名悍将,与阿古柏军、俄军和英军打过许多恶仗,一直打到最西边的阿克苏、和田,最后收复伊犁,立下赫赫战功,并得到朝廷数万两银子的奖赏。现在的李府前厅正面墙上依然挂着一身戎装目光如炬的高祖李罡画像,旁边还有一幅天罡星的星象图。据说,当年李罡将军就是凭借着这幅天罡星的星象图才在边疆的追杀中辨清方向,然后与后援部队胜利会师。这种威武的高祖气质却隔代传到了李文棋这儿。小月莺只要听到李文祺的大皮靴嗒啦嗒啦响,就会下意识地躲在姐姐背后,偷偷去看一脸肃色戎装打扮的李文祺。 一直盯住窗外的花凤凰风筝,只看到越飞越高。小月莺手舞足蹈:“姐姐,姐姐!我要大风筝!” “你要这大风筝干啥?你还太小,大人不在跟前,大风一吹,大风筝能把你带到天上去!” 云莺在外屋不晓得在翻找什么,没有再搭理她。过了一会儿,听到帘子的响声,是父亲李文祺进来了。 “爹,爹!我要玩曾姨娘的大风筝!” 李文祺不吭一声,装作没听到小月莺的叫声。小月莺叫他的时候,总是接连着叫两遍爹。这也是她的童年风格。刚七岁的小月莺,说话的时候,就像唱歌一般,无论是叫什么人,都会连着喊两遍。他看她小小年纪认真的模样,都不好意思向她发火。如果是别人,李文祺是不会给一点好脸色的。他长这么大,还没有人对他发号施令过。但偏偏小月莺就可以,一物降一物,大门口来了挑着买碗托的担子,只要她嚷着要吃,他就总会有求必应。自从曾姨娘来了李府,小月莺总是在后面跟着。曾姨娘去拜观音,小月莺也跟着拜;曾姨娘跟着李文祺骑马,小月莺也跟着要一起骑;曾姨娘拿着一个小簸箕筛小米的时候,一边把瘪壳和土粒筛到脚底,一边还抓一小把小米扔到吴秀兰喂养的一群小鸡崽跟前,而小月莺也会跟着前前后后忙碌个不停,甚至弯下腰让跑在后面的更弱小的小鸡崽也能够吃得上撒在脚底的小米。 “云莺,你娘呢?” “唔,一早就和我(俄)娘娘(奶奶)出去了,说是去田家会的佃户收租金去了。” “啊,哎——那…那你杨伯呢?” 小月莺跳下脚地,赤着脚就从里屋跑出来。“杨伯要给我训练小黑呢。”杨伯就是李府的管家。她也不怕父亲了。院子里有两匹一大一小的战马,高大威武的叫大黑,脾气好一点,善解人意;反倒矮小一点的,人一靠近就会蹬蹄踏脚,叫小黑,小月莺都不敢走近。在太阳光里飞舞着一些小蚊虫,而姐姐云莺手里拿着刚给李文祺扫打过衣服上灰尘的布条掸子,来驱赶小黑身上的小蚊虫。 小月莺朝后看了李文祺一眼,然后说:“爹,爹,您把小黑送给我吧!” “你连马都不会骑,小黑又不是一个听话的小物件,给了你也没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