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史通笺注(上下)(精)/中华国学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作者 | (唐)刘知幾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唐刘知幾《史通》,对《史记》《汉书》等历朝史著,首次从理论和方法两方面,全面总结史书编纂体例、评议史家学术成果。其内篇讨论史书体例、史料采集、作史原则,外篇总结史官制度、史籍源流,杂评史家得失。《史通笺注》以源于宋本的明万历张之象本为底本,吸收了如陆深、张鼎思、郭延年、陈继儒、黄叔琳、浦起龙、纪昀、卢文炤、孙毓修、顾广圻、程千帆等各家之校勘成果,详注有关知识背景、知幾用意,各篇前有解题,注意从史学理论角度,总结全篇要旨。末附有关刘知幾生平履历,及《史通》历代序跋品评等的多种附录。 目录 上册 述例 史通序录 内篇㈠卷之一 六家第一 内篇卷之二 二体第二 载言第三 本纪第四 世家第五 列传第六 内篇卷之三 表历第七 书志第八 内篇卷之四 论赞第九 序例第十 题目第十一 断限第十二 编次第十三 称谓第十四 内篇卷之五 采撰第十五 载文第十六 补注第十七 因习上第十八一 因习下第十九一 内篇卷之六 言语第二十 浮词第二十一一 叙事第二十二 内篇卷之七 品藻第二十三 直书第二十四 曲笔第二十五 鉴识第二十六 探赜第二十七 内篇卷之八 模拟第二十八 书事第二十九 人物第三十 内篇卷之九 核才第三十一 序传第三十二 烦省第三十三 内篇卷之十 杂述第三十四 辨职第三十五 自叙第三十六 下册 外篇卷之十一 史官建置第一 外篇卷之十二 古今正史第二 外篇卷之十三 疑古第三 惑经第四 外篇卷之十四 申左第五 外篇卷之十五 点烦第六 外篇卷之十六 杂说上第七 外篇卷之十七 杂说中第八 外篇卷之十八 杂说下第九 外篇卷之十九 《汉书·五行志》错误第十 《汉书·五行志》杂驳第十一 外篇卷之二十 暗惑第十二 忤时第十三 附录一 《新唐书·刘子玄传》笺注 附录二 刘知幾学行编年简表 附录三 刘知幾现存文赋辑录 附录四 刘知幾其他著作存目 附录五 《史通》现存版本之序跋著录 原后记 重刊《史通笺注》跋 序言 一 《史通》是我国古代社 会史学理论专著,也是世界 上第一部对史学体例进行系 统讨论的著作。日本增井经 夫先生已于1966年译为日 文,由平凡社出版。洪煨莲 (业)先生亦曾发愤把它译为 英文,让西方人知道中国史 学造诣之深和发展之早。我 们更应该深切理解并珍视这 一史学理论遗产。 我国史学的发展,可远 溯自奴隶制时代。甲骨文中 有“作册”、“史”、“尹”等字 。金文有“作册内史”、“作 册尹”。据王国维在其《观 堂集林》中考证:“作册”和 “内史”是同样的官职,其长 官则称为“尹”,都是掌管文 书、记录时事的史官。《周 礼·春官宗伯》更载有“大史 ”、“小史”、“内史”、“外史” 、“御史”等史官,分掌邦国 之典、志、书、令。至春秋 时,墨子曾“见百国春秋”( 《隋书·李德林传》),其书 虽多已不传,然孔子遵鲁史 而修之《春秋》,则流传至 今。左氏“授经作传,言事 相兼”(《史通》之《六家》 、《载言》,以下仅注篇目 ),从而奠定了我国编年史 体制。时至两汉,司马迁、 班固创为纪传史,荀悦复改 纪传为编年。自是以后,“ 班、荀二体,角力争先”(《 二体》),历史著作,蔚为 大观。至唐初,仅《隋书· 经籍志》史部“正史”、“古 史”两类著录之史书,通计 亡书就有一百一十四部,四 千六百九十六卷。《春秋》 、《左传》、《国语》之属 ,因列在经部,尚未计人。 而史部“杂”、“霸”等十一类 史书,为数更多。其中如《 左传》、《史记》、《汉书 》、《后汉书》、《三国志 》等优秀著作,都是极可珍 贵的史学遗产。 但自春秋至唐初一千多 年中,虽有很多史家辛勤编 撰历史,却很少有人作史学 理论之探讨。那些史著的序 、例、论、赞,仅可考见著 者本人之史学思想、治史态 度及其编纂方法,然没有一 部史学理论专著,论史的文 章也寥若晨星。如班彪为了 撰《史记》后篇,曾“斟酌 前史,讥正得失”,实际上 仅对《史记》一书,评述其 史学思想之得失及其在体例 书法上“多不齐一”之病,至 于前此诸史,仅列举书名而 已(《后汉书·班彪传》)。 他如王充甲班乙马(《论衡· 超奇篇》)、张辅劣固优迁( 《晋书·张辅传》),亦仅就 《史》、《汉》两书评其得 失。刘勰《文心雕龙·史传 》始就自孑L子至晋历代史 著之体例、内容及编著方法 ,作较系统之评述。但正如 纪昀评云:“彦和(刘勰字) 妙解文理,而史事非其当行 。此篇文句特烦,而约略依 稀,无甚高论,特敷衍以足 数耳。”柳虬博涉子史,监 掌史事,曾上疏论“史官密 书善恶,未足惩劝”,“史官 记事,请皆当朝,显言其状 ,是非明著,得失无隐”,“ 彰善瘅恶,以树风声”,又 著《文质论》,认为“时有 今古,非文有今古”(《周书 ·柳虬传》),对史官制度的 改革及史书宜用当代语文等 问题提出积极建议。何之元 撰《梁典序》,引臧荣绪言 :“史无裁断,犹起居注耳 。”将其所撰《梁典》分为“ 六意”,就是把梁朝历史分 作六个阶段叙述。这基本仍 以帝王继代为断的划分方法 ,虽未尽当,然其兼采编年 纪传之长,创分阶段叙事之 法亦多有可取。“(北魏)既 分之后高氏所辅为东魏,宇 文所挟为西魏”,并订“凡例 ”(《陈书·何之元传》),均 为后世史家提供借鉴。 综上所述,可见隋唐以 前之史学园地,虽也可称百 花齐放,但史学理论之作, 却寥落可数。直至刘知幾著 《史通》,才有第一部史学 理论专著。 …… 四 《史通》是刘知幾自己“ 区分类聚,编而次之”的(《 序录》),这是一部比较完 整的有体系的史学理论著作 。它对隋唐以前史学发展作 了较全面而深人的探讨,并 用归纳法总结出一些史学理 论原则,明确以后史家的任 务,特别是在历史编纂方法 论上,提出一些积极建议。 对加强国家专制统治的史馆 制度,予以激烈抨击,而对 史家独断之学深加赞誉,从 而沾溉后代,尤其是明清时 期之修史活动,对我国史学 发展有良好促进作用。明清 两代大量版本的刊刻与传播 ,即说明《史通》研究逐渐 开始成为显学。 由于他是用归纳法全面 总结史学发展趋势,探讨史 学理论和方法,每篇虽各有 重点,但其所征引的论据和 例证,就难免前后重出或相 互柢牾,有人遂指摘其自相 矛盾之瑕疵。实则《史通》 和后来较多的史评著作不同 ,史评如《读通鉴论》、《 廿二史札记》等,一般是分 论一人、一事或一书,而《 史通》虽也有些篇目如《古 今正史》、《疑古》、《惑 经》、《申左》、《杂说》 (上中下)及《五行志错误》 与《杂驳》是分条或专论一 书之得失的,但其内篇,主 要是从若干史籍中探本寻源 ,找出其共同具有的特点, 分析其得失利病,阐述史学 理论和方法问题。《四库全 书总目》“史评类序”说:“ 考辨史体,如刘知幾、倪思 诸书,非博览精思,不能成 帙,故作者差稀。至于品骘 旧闻,抨弹往迹,则才翻史 略,即可成文,此是彼非, 互滋簧鼓。故其书动至汗牛 。”已约略指出史学理论与 史评之分。此后章学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