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太阳花(一位中国交换生的留美札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范思琪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太阳花(一位中国交换生的留美札记)》由范思琪所著,新东方掌门人俞敏洪在为本书撰写的序中说:“我发现即使是仅仅留学一年的学生,如像本书作者范思琪同学一样,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对学科的看法、对研究的看法以及对社会的看法,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个提升是我在中国大学与师生交流时不太容易见到的。”在国外的这一年中都发生了什么?留学的人是如何变化的?本书以文字、摄影、绘画、艺术设计的多元形式,记录了一位90后英语翻译专业的大学生2012年作为交换生在美国加州大学的学习、生活、体验、观察、思考,反映了赴美学子矛盾与困惑的心境,现实与理想的冲撞,快乐与痛苦交织的成长轨迹。封面反向展开是作者的一幅画作,明与暗、冷与暖,色彩的韵律、质感,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

内容推荐

《太阳花(一位中国交换生的留美札记)》由范思琪所著,《太阳花(一位中国交换生的留美札记)》是一位90后英语翻译专业的大学生作为交换生在美国学习、生活、体验、观察、思考的文集。内容呈现她在美国大学学习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悟,又及她的心灵写照和绘画、摄影、设计的作品等。

读者可从自然清新、质朴细腻的文字里和每幅艺术作品中感受到赴美学子矛盾与困惑的心境,现实与理想的冲撞,快乐与痛苦交织的成长轨迹。阐述了青春岁月的真善美,以及永不言败的信念和坚持。

新东方掌门人俞敏洪先生亲自为本书作序。“我们为什么要留学?”这不仅是孩子们,也是所有关心中国教育的成年人都在认真思考的一个大命题。俞先生的见地鞭辟入里!

目录

序言/Preface

我们为什么需要留学  一俞敏洪

WhyWe Need to Study

Abroad?

by Minhong Yu

第一章 走近美国

Chapter I Be Close to America

到达美国

Arrival

第一次做饭

Cooking by Myself

纪律严明的大学

University W_lh Strict Discipline

美国的超市

Walking to Supermarket

撇花的周末

Here Comes the Weekend

舍友搬家

Mv Roommate Moved Out

暑假

Hot Summer

探索洛杉矶

Exploring Los Angeles

寻找小说里的赛马场

Looking for Horse Racing of Santa

Anita Park Described in a Novel

圣诞节

Merry Christmas

加州的阳光

SunshiBe in California

第二章 校园生活

Chapter II Campus Llfe

个性老师

Mr Bahramk A Teacher Wlfh Great Ston

压力与动力

Confronting the Challenge

精力有限

Limited Energy V S.Boundless Aspiratio

翻天覆地的新学期

The Second 0uarter

学习的自制力

The Feeling of Control

美国大学的课程

The Courses

美国历史论文作业

Term PaperofAmencan History

美国文学论文作业

Research Project ofAmerican Literature

英文写作作业

Biography Essay of Writing Course

第三章艺术世界

Chapter III World of Fine Arts

书和电影

Books V.S.Films

Poems:I am

Hope

摄影之加州

Photography of California

绘画

Paintings

设计与制作

Designs and Handmade Works

试读章节

北京时间下午3点起飞,洛杉矶时间中午12点到达。飞机是沿着靠近北极的地区飞过去的。我不喜欢飞机里的味道,进入机舱后的第二秒就感觉肺里百分之五十的新鲜空气被挤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杂陈的昧道。这也是之后决定留学期间不回国的原因之一。坐在飞机上,仍然不敢相信这一切都在真实的发生——大二下学期从选择项目,准备材料,参加考试等等一直到确定自己能去UCR留学一年,紧接着签证通过,订机票,在家煎熬到临走的那天,然后坐上飞机到现在这一刻…一我似乎想象不到自己会在美国生活学习的场景,就像Billy、Joel在Vie rlna唱的那个小孩一样:“DrearnOn.but don’t jmagine they'll all come true.”

决定大三出国是为了给之后研究生出国做个试验,除了确定自己能否适应国外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同时也想直接接触英语。上大学选择了英文翻译专业,虽然老师都是英文授课,但总觉得那些都是secorld.hand性质地接触英语。高中时自己有幸参加了去波士顿的交换生访问项目,寄宿在一个美国中学生家里,感受了美国的家庭生活和美国文化,后来还去了纽约。记忆已经有点模糊了,不过依然能记起当时因口语很差而产生的尴尬和窘迫感,也能想起参观哈佛大学、自由女神像的情景和激动的心情,还有大家一起在学校过中国新年以及看奥巴马就职演讲的画面。四年过去了,我在美国加州叉见证了奥巴马连任。对政治挺有兴趣,但不是很懂,看过House of Cards这部美剧,白宫里的政治斗争很精彩,而且有的事件还是根据事实改编的。崇拜有追求有头脑和又有能力的人。不过看完后更多是害怕,惊讶于那些不择手段的谋略。

终于煎熬了11个多小时,飞机降落,我晕机吐了,还吐在了美国机场的地毯上,除了相当抱歉以外真是太丢人了!来美国之前因为紧张而臆想的办理各种手续的麻烦场面在现实中一个也没出现。下了飞机,过境的时候看见两个穿着蓝紫色工作服的美国女士在招呼带着小孩的家庭去最短的那个队伍,应该是怕小朋友累着吧,感觉很贴心。不得不抱怨的是难道美国没有空调最低26度的规定么,还是这些空调效果太好,在等过境的时候我和同行的人冻得直哆嗦。

入境以后,等到了接机人,然后到学校办理住宿。是四个人公用一个厨房和客厅,两个人一个房间睡觉的apartment。不过在来美国的第一天,我就遇到了一点小麻烦。进了宿舍之后,发现两个床位都有人。后来才知道是A想和B一起住,但是A已经分配到和C同住,于是A就不停地冷落C,最后C受不了搬去和自己的友人D一起住,而D是我的室友。最后昨天刚搬进我宿舍的C很悲惨地今天又搬出去了。在这里呆了半年之后就感觉美国的宿舍是检测友谊的魔鬼,目睹了几对同住一个房间的好朋友因为生活习惯不同等产生矛盾而闹翻,其余的也矛盾不断。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四人、八人甚至十几人的学生宿舍,那种拥挤也有好处。美国的二人宿舍可能因为空间变小了,以前觉得无所谓的小事也被放大,变得难以容忍了。其实重点在于平时多交流,不要不好意思,只要措辞得当,有什么问题当时就说,不要一直憋着,等到最后问题囤积太多彻底爆发,不该说的话直接从嘴里喷出,之后再想挽回真的是有点困难。

把行李都搬进宿舍后,接下来就是去超市买东西的混乱场景。一行11个人买的东西全部堆满了两辆手推车,导致回到宿舍各自拿东西时,很多人都拿错了,有人发现自己拿回两个水壶,有人丢了衣架,我也少了东西。

回到宿舍收拾行李,又饿又渴,全部整理好已经是深夜12点多了,才反应过来自己在将近13个小时里只吃了两个草莓。晚上躲在卫生间给妈妈打电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今天一天过得太漫长,还是真疲惫不堪,刚拨通妈妈的电话,按完最后一个号码的时候就开始流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流。原本想向友人QQ学习,并且在来美国之前已经下定决心,一定“流血流汗不流泪”,结果……可能自己永远也无法控制这泪水了,不是不够坚强,就是不管生气还是难受,只要一激动泪腺就会立刻作出反应。在跟妈妈通话的时候我死扛着,装作一切正常,很开心地说话,有几句抽泣得喘不上气来的时候,就假装信号不好一直在喂喂喂,顺便趁机拿纸巾抹抹鼻涕,然后继续装坚强直到挂了电话,才坐在马桶上哇哇地哭。这让我想起当初刚离家去上大学时,头几天也是闷闷不乐,一直觉得想家不是唯一的原因,可能是不适应陌生的环境什么的,其实想家就是唯一的原因。有的时候,我很佩服能隐藏自己感情的人或者很难流泪的人。他们在别人眼中都有坚强的特质,即使他们很脆弱。

等躺在床上的时候已经是凌晨1点,今天一天多出了将近10小时的白天,我这才发现夜晚是那么的重要。

P3-5

序言

在很多场合,总会有家长问我:俞老师,有这么多海归回国都找不到工作,送孩子出国留学还有必要么?

在范思琪的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她是一个大三的学生,作为交换生去美国留学,短短一年的留学生涯,我们就可以读出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对于事情的细心观察,可以看到她视野的不断扩展,可以读到她对生命的热爱。每一段文字、每一张照片、每一幅绘画,都在传递着中西方文化交融带来的新的冲击和理解。

尽管我本人没有留过学,但我一直在鼓励那些有条件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去留学。因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们面对的未来,已经是一个真正的世界知识、文化、经济、思想、视野的交融和交锋,而这一趋势愈演愈烈。从这一点来讲,在中国上大学或者说纯粹在中国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恐怕已无法很好地引领甚至应对这种趋势。因为未来无论我们在哪个行业发展,都需要了解世界的潮流和发展方向,需要接触这个领域顶尖的专家和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些东西,如果我们不走出国门,是很难获得的。简单说来,出国留学,至少在三个方面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和应对来自未来的挑战:

一是可以让我们熟练掌握汉语之外的第二种语言。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十年之内,英语依然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交流语言,不管是书面上的还是口头上的,哪怕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可能依然无法改变这一情况。

从这点来说,送孩子出去留学,尤其是本科出去留学,四年读下来无疑能把英语变成跟汉语同等水平的语言。在美国本科毕业的中国留学生中,我通过调研发现用英文和中文写东西几乎是一样的水平。未来,世界上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因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不可阻挡的,汉语一定能够作为第二辅助语言在世界范围之内交流。孩子多习得一种语言能力,其工作范围就不再仅仅局限在中国,而是可以定位为全球,可以在全球找工作。两种语言的精通,将变成留学生们未来走向世界的利器。

二是可以让我们获得全球视野和多种文化适应能力。古人说,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没有任何一种办法比行走在世界各地更能拓展我们的视野和增长我们的见识。我现在自认为有世界眼光,是因为我比大家有机会走到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这也让我使新东方走上世界舞台。只有多到外面的世界去了解、去观察、去思考,我们才能培养出全球视野,了解到各种文化的差异,才能增强未来融入和引领全球文化的能力。

第三个方面,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中国父母做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废人”。我发现大量的中国孩子缺乏获取幸福的能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孩子的独立性远远不够。独立性的不够来自于成长中父母的过分关照,并且关注点只放到孩子的学习上,其他方面的能力被忽视或重视不够。

从学习能力的培养来说,国外对孩子的培养绝对不只是知识培养,培养的重点是他们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和在学术及工作中的交流能力。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这种鼓励孩子寻找不同的答案、鼓励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独立思考能力的缺乏,导致每年600多万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中真正的人才不多,更别说成为全球性优秀人才了。如果中国的教育制度不改革,这种状况是不会改变的。

我做过中国大学毕业生和国外大学毕业生的对照,两批学生抽样调查以后发现,思想僵化和思想活跃的对比是非常明显的。就活跃而言,中国孩子的思想是没有规矩的狂想和瞎想,和国外孩子有规矩的、在框架下的想象力的区别也很大。我们知道,创新驱动背后的创新能力是潜移默化地在每一天的教育中产生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经常有机会与耶鲁、啥佛等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交流,我发现即使是仅仅留学一年的学生,如像本书作者范思琪同学一样,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对学科的看法、对研究的看法以及对社会的看法,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个提升是我在中国大学与师生进行交流时不太容易见到的。

其实,在哪里读书并不重要,学什么专业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给我们的孩子创造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里能够培养他们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能够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文化素养,能够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获取一生幸福的能力。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说,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是合格的。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0: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