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民党军政界重要人物——陈仪,终于以光荣的结局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陈仪作为一位长期掌权的国民党封疆大吏,经过事实的教训,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思考,终于决心跟中国共产党走,这是值得深思的历史现象。《回忆陈仪》选编了26位当事人对陈仪的回忆文章,真实记录了原国民党政界重要人物陈仪的错综复杂的人生历程。本书由卞晋平主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回忆陈仪/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卞晋平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原国民党军政界重要人物——陈仪,终于以光荣的结局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陈仪作为一位长期掌权的国民党封疆大吏,经过事实的教训,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思考,终于决心跟中国共产党走,这是值得深思的历史现象。《回忆陈仪》选编了26位当事人对陈仪的回忆文章,真实记录了原国民党政界重要人物陈仪的错综复杂的人生历程。本书由卞晋平主编。 内容推荐 原国民党军政界重要人物——陈仪,终于以光荣的结局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一九四八年,时任国民党政府浙江省主席的陈仪,为避免江浙一带遭受战火,劝说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放下武器,迎接解放,不料汤恩伯邀宠求荣,出卖“恩师”,致陈仪解职被囚,于一九五○年六月被杀害于台湾。陈仪的一生是错综复杂的,所谓“事业平生悲剧多,循环历史究如何,痴心爱国浑忘老,爱到痴心既是魔”,确是他极好的写照。《回忆陈仪》力求全面反映陈仪的一生。 《回忆陈仪》选编的文章,都属亲历、亲见、亲闻的回忆录,大致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便于读者阅读。本书由卞晋平主编。 目录 早期经历 陈仪早期经历 大革命时期的陈仪 陈仪与浙江陆军第一师 孙传芳羁押陈仪的经过 陈仪赴欧洲考察经过 陈仪与鲁迅、郁达夫的交往 主闽时期 陈仪主闽事略 陈仪枪杀张超的前前后后 “公沽”始末 陈仪的田粮政策杂忆 陈仪与福建省人事制度 陈仪、孔祥熙冲突的因果 黯然离台 台湾受降与“二二八事件” 陈仪在台湾 接收台湾纪略 陈仪治台的经济措施 再度主浙 陈仪任浙江省主席的历程 陈仪主浙见闻 记陈仪主浙时的几次谈话 浙江经济建设与陈仪的设想 我所了解的陈仪及其被扣见闻片断 浙江解放前夜的陈仪 一九四九年初陈仪策动汤恩伯起义的经过 陈仪在浙江准备反蒋纪实 衢州相会——和父亲最后相处的日子 陈仪之死 附录 陈仪杂记、书信选 试读章节 一九二六年秋,陈仪是孙传芳所委派的徐州总司令,我担任参谋长。在两年前,孙攻占浙江,将潘国纲统率的浙军第一师收编,潘离开了军队。这支军队在浙江有悠久的历史,官兵们自成系统,虽被收编,却非外籍军官所能轻易控制。孙传芳了解到这一点,于是想利用陈仪,到上海邀陈出来充当第一师师长。孙、陈原系日本士官先后同学,但无交情。陈与第一师历史关系也很浅。一九一二年,陈在浙江都督府担任过军政司长,后来因为本省不同派系的军人互相倾轧,他被保定陆军速成出身的吕公望等一派所排挤辞职而去。陈仪与浙江地方军队说不上有感情,这是孙传芳注意到了的一点;但陈毕竟是浙江人,在军界资历深,这又正适合了孙的要求。孙在政治上的做法之一是勾结地方势力相互利用,为他摆场面,巩固地盘。这时为了控制浙军第一师而找到陈仪。陈由于自己和第一师交情浅,知道我在这一师服务很久,和官兵们相熟,便找我去当他的参谋长。我和他是留日陆军大学的老同学,彼此向来关切,在这一时期,我俩共事颇为亲密,他对我也是言听计从。 自从陈仪接受了第一师师长后,第一师在津浦路上屡立战功,尤其在攻击张宗昌白俄铁甲车以及“任桥之役”中,第一师的炮队都显示了威力。陈被擢升五省联军的徐州总司令。 当北伐军长驱进入湘赣的消息传来,陈和我曾在一起谈论当时形势。我觉得南军这次北伐声势浩大,我们应该设法去人了解北伐军的实况,及时早作安排;当时还未作脱离孙传芳的打算。陈考虑到他向与蒋介石无缘,也没有可信任的朋友具备担此任务的条件。我因辛亥年杭州光复之夕与蒋介石见过面(蒋那时任敢死队队长);黄埔军校开办之初,蒋着吴思豫到浙延聘教官,曾托吴向我致意并邀我前去(吴思豫和蒋是留日振武学校同学,吴与我是幼年同学),我就向陈说明情况,自告奋勇,愿去江西一行。经过进一步细商,觉得若不先得孙传芳的默契,便如此去做,可能闯出岔子;不如先以电报向孙提出建议,公开说明需要了解北伐军内情以便必要的应付,请他指示。我们估计孙此时态度骑墙,对南蒋北吴(佩孚)尚未分明敌友,正在观望风色,企图投机取巧,因此这一建议可能适合孙的意图。果然电报到了南京,正中孙的下怀,他立即复电,认为可以一试,且询问谁堪担任去赣代表。陈复电提议派我前往,孙回电同意,并嘱我先到南京见他,然后去汉转赣。我带了徐培根立即南行,到南京时,江西形势突然吃紧,孙已匆匆去九江。我乃转轮船沿江而上,到了九江,在“江新”轮上见到了孙传芳。此时,孙正策划避开与北伐军接触,要求北伐军不打江西,移师沿京汉路北上,让北伐军与吴佩孚部决战,自己俟机由赣西截击武汉,坐收渔人之利。我在船上还见到了蒋百里;看到日本人冈村宁次也在船上,冈村是孙的军事顾问。冈村宁次坚决主张对北伐军作战,并在孙面前竭力反对我去汉口。蒋百里说可能孙的和战方针日内会突然决定。我听了他的话,却踌躇起来。蒋百里是主张联南的,因孙左右多是北方军人,主战的占多数,自己是南方人,疏不间亲,在船上发表主张不便。但他仍催我去汉口,说在九江总部方面当为我尽力安排。我便到了汉口。当时,浙闽各团体和平代表张一麟、蒋尊簋、魏伯桢、史家麟等到汉呼吁和平。我表面上是孙传芳的秘密代表,实际是陈仪和浙军第一师的代表。 我在汉口见到了唐生智、陈铭枢、邓演达以及刘文岛夫妇等人。他们答应代我向蒋介石联系,但不让我通过前线去见蒋,说是武昌未下,路上难以通行。我和江浙各团体代表都被留在汉口好多天。后来我才了解到他们是托词阻挡。不久武昌破城,我们才绕了大圈子,中经长沙、株洲、萍乡、分宜、高安等处,到奉新去见蒋。我在汉口与北伐军接洽时,以五省联军的力量作为谈和的基础,说如果两军交战,北伐军未必可操胜券,而孙的军力尽够应付。 我与魏伯桢同行到奉新,住在张勋的祠堂里。当时蒋介石住在奉新天主堂内。我和蒋介石谈了三天,谈到当前的军事形势,主要是讨论大局的发展。以前,我对蒋印象不是很好,一则我把他看作是当时所谓嵊县帮有关的人;二则因为他在民国初年生活腐化,觉得他不宜为友。这番见面,颇有“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之感。他殷殷希望我参加北伐工作,不必再回徐州,我未应允。我转达了陈仪的殷切愿望,希望能早日结束无谓的混战。关于孙传芳,我对蒋说:“他不一定要和北伐军为敌,至于以后他如态度明朗,则不分南北彼此合作,否则到时尽可收拾他,这也并非难事。”蒋始终凝神听着,口中不时发出“嗯”的声音。我在措词中一方面表示陈仪有接近北伐军的意思,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仍是代表五省联军。蒋没有明确答复,但希望与陈仪合作是肯定的。 在我离开奉新之前,他一再同我商量把委任陈仪为十九军军长的委任状交我带回。在汉口时,我已知周凤岐接受了第二十六军军长的委任。拒绝接受委任恐不太合适,当时,我与陈仪的交情尽能替他作一半主,所以便替他收了下来。临走时,蒋又给我一封转交陈仪的亲笔信,写了十多张纸,每个字有核桃般大,他还亲自送了我们一程。P8-11 序言 原国民党军政界重要人物——陈仪,终于以光荣的结局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一九四八年,时任国民党政府浙江省主席的陈仪,为避免江浙一带遭受战火,劝说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放下武器,迎接解放,不料汤恩伯邀宠求荣,出卖“恩师”,致陈仪解职被囚,于一九五○年六月被杀害于台湾。 陈仪的一生是错综复杂的。他爱国爱民,为人清廉方正,淡泊功名,信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他有所追求,想做一些有利于民众的事,但是从维护国民党的统治利益出发,囿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他又自觉或被迫地做过一些错事。他一生奔波、辛劳,却四处碰壁,所谓“事业平生悲剧多,循环历史究如何,痴心爱国浑忘老,爱到痴心即是魔”,确是他极好的写照。因为他爱国之心未泯,尽管他对中国共产党还不了解,但他看到中国共产党人代表着人民的意志,在光明与黑暗的斗争中,他毅然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陈仪作为一位长期掌权的国民党封疆大吏,经过事实的教训,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思考,终于决心跟中国共产党走,这是值得深思的历史现象。 本书力求全面反映陈仪的一生。选编的文章,都属亲历、亲见、亲闻的回忆录,大致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便于读者阅读。参加本书编辑工作的有全国政协何大钧、黄国平,福建省政协吴修秉,浙江省政协王遂今、梁则圣等同志。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杜建时积极支持编好本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丁名楠帮助审核资料,谨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虽经审核校阅,恐仍有遗漏、谬误之处,谨请读者订正补充。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