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罗马人的故事(Ⅸ贤君的世纪)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日)盐野七生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罗马帝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总在危机与克服中因为不同的领导者呈现不同的风貌。

这是一个罕见的幸福时代,帝国的战车进入“五贤帝”时期,罗马帝国在这一时期版图最大,国力登峰造极。

创造一个黄金世纪,需要贤明的君主,完备的制度,或是强盛的军队。罗马贤君,将如何再现罗马荣光?什么才是一个帝国领导者的素质。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不仅只是一句谚语。罗马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出发点,给罗马乃至整个西方带来焕然一新的局面。罗马帝国三位贤君确立了将内政、外交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三大责任,对罗马乃至西方世界的影响巨大。

对于历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塔西佗对于罗马历史充满悲悯,认为这是一段描述历史的动机,如何看待历史,如何从历史中探求洞悉世事的智慧与能力?

盐野七生编著的《罗马人的故事(Ⅸ贤君的世纪)》笔下臭名昭著的皇帝跟一般史学家的评论完全不同。

内容推荐

《罗马人的故事(Ⅸ贤君的世纪)》由盐野七生编著。

《罗马人的故事(Ⅸ贤君的世纪)》讲述了:

这是一个罕见的幸福年代。公元二世纪是当代罗马人口中的黄金世纪,图拉真、哈德良和安敦尼连手将罗马帝国带入新的高峰,成为后世贤君的典范。他们三人为罗马人所提出的罗马皇帝三大责任:外交、内政和基础建设,并为此鞠躬尽瘁,在个人特质差异中展现出优秀领袖的多样风貌。身为首位行省出身的皇帝,图拉真的眼光自然不只落在本国;他并吞达其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将国土扩展至极致。而战功彪炳也无法掩盖他在内政上的成就,他消弭了中央及地方的对立,使帝国的结合更加紧密。继位的哈德良为了视察和重建帝国,展开前所未见的旅行,足迹踏遍不列颠、地中海、东方和北非,所到之处为地方带来了希望,重建了统治体系。个性温和的安敦尼,稳健的人格完美落实了帝国统治,恢复帝国愈趋浮动的秩序,也安定了人们的心灵。

目录

推荐序1 为什么是罗马?(王石万科集团董事长)/001

推荐序2 向往古罗马文明的精神特质(王巍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004

给中国读者的序/007

致读者/008

第一章 皇帝图拉真

(98年1月27日—117年8月9日在位)/015

第二章 皇帝哈德良

(117年8月9日—138年7月10日在位)/161

第三章 皇帝安敦尼·庇护

(138年7月10日—161年3月7日在位)/321

大事年表/346

参考文献/355

图片版权/370

试读章节

登基之谜

图拉真真的是在指定哈德良为皇位继承人之后去世的吗?还是在皇帝去世后,皇后普洛蒂娜暂时隐瞒了图拉真去世的消息,同时,紧急派出信使前往安条克通知哈德良,等哈德良接受属下军团的宣誓忠诚,造成登基的既成事实后,才公布皇帝死讯的呢?一直以来,大家怀疑的正是这一点。

皇帝临死前,陪伴在他身旁的是他的妻子普洛蒂娜、外甥女马提蒂亚、禁卫军团长官阿提安和皇帝的御医4个人。

图拉真宠爱的外甥女马提蒂亚好像比普洛蒂娜小两三岁。但是,她与几乎同龄的这位舅妈相处非常好,就像一对姐妹,对普洛蒂娜总是言听计从。她也很欣赏女儿萨宾娜的丈夫哈德良,甚至充耳不闻女儿向她发泄的对丈夫的不满。对女婿来说,她无疑是个理想的岳母。

近卫军团两个长官之一的阿提安和图拉真一样,受哈德良父亲之托,作为监护人,从哈德良10岁开始,就一直在照顾他。

而皇帝的御医,几天后却蹊跷地死了。

认为图拉真并没有指定哈德良继承皇位的人提出了以下三条论据:

一是亚历山大大帝死前也没有指定具体的继承者,只留下一句遗言,说:“把帝国交给有统治能力的人。”

二是有传言说,图拉真生前曾经对法学家奈拉提乌斯·布里库斯说过:“万一自己发生不测,我的帝国就拜托您了。”

三是在帕提亚战争期间,图拉真给元老院写过一封信,内附一份名单。说是为了避免帝国统治出现空白,万一自己发生不测,请元老院从中推选继位者。当然这也是传闻。

第一条即使在事发当时也只不过是出现在街头巷尾的传言。图拉真是个责任心非常强的人,他绝不可能为了效仿亚历山大大帝而做出如此不负责任的事情。更何况,亚历山大大帝没有合适的人选可继承皇位,而图拉真则有这样的人选。

第二条也由于图拉真是一个务实的人,所以其可能性极小。法律方面的专家,正因为是专家,才更容易受到已有法律条文的束缚。而政治家在需要的时候,必须制定新的法律。推荐“内阁司法部部长担任首相”这类事情,图拉真是一定不会做的。

问题在于第三条。图拉真以公正为终生信条,对元老院始终表现出极大的尊重。所以,这个做法不是没有一点可能。问题是元老院没有收到过那样的信,而且,是否真有这样一份名单也不清楚。

当时的罗马人不像后世的研究者那样执著于要解开这个谜团。因为只要冷静观察,在当时的领导者阶层中,确实没有比哈德良更适合继承皇位的人。

第一,41岁的年龄让人们感觉很放心。

第二,哈德良迄今为止的经历也无可挑剔。他担任过各种职位,有足够的资历成为帝国统治的最高负责人。

第三,哈德良思维清晰。这在元老院里也是众所周知的。

第四,他在军团将士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根据哈德良写的《回忆录》,8月9日他在安条克接到了被图拉真收为养子的消息。

8月9日,皇帝在塞留斯去世。

8月11日,东方军团的将士们向他宣誓效忠——“大将军”的欢呼声在新皇帝哈德良的身边响起。

从塞留斯到安条克,海上距离400公里。坐高速船,两天就能到达。如果照看皇帝的人决定隐瞒皇帝去世的消息,只要拖延两天再向外宣布就可以了。而且,因为图拉真一生表现出来的强烈责任感,又因为大多数人认为哈德良是最合适的人选,所以,尽管皇帝在临死前指定继承人的决定非常仓促,但是,当时的人们相信哈德良继承皇位是图拉真的真实心愿。

图拉真在哈德良10岁那年成为他的监护人,在随后的30年间,他们虽然时有分离,但是,作为监护人,很难想象图拉真会不了解形同儿子的哈德良的性格。

首先,他应该清楚哈德良在每个职位上都充分履行了他的职责。论责任心,哈德良完全没有问题。

其次,哈德良在历任公职时表现出来的、作为领导者的潜质尽人皆知。所以,说图拉真不放心他实在说不过去。

对于罗马人来说,只要哈德良对希腊文化的热爱和对狩猎的嗜好不是太过分,都是“德”的一部分。

尽管如此,图拉真在64岁之前,的确一直没有指定他为继承人。按照图拉真的性格,如果说是因为担心将军中有一些人怀有对哈德良不满的情绪,这样的解释也让人难以接受。

按照我的想象,很可能是图拉真在哈德良身上看到了某种自己无法理解的东西。那种东西或许可以叫做性情。它不会成为他讨厌哈德良的理由,但是,它会让他感到不安。这种东西在女人普洛蒂娜的眼里,是一种魅力,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是,对于男性图拉真来说,即使在理性上,他可以接受,但是,真要指定其为继承人,会让他犹豫再三。

拉丁语中有一个词叫“临终”(in extremis),意思是最后时刻。现在,英语、法语和意大利语都还在使用这个拉丁语。哈德良继承皇位正是在“in extremis”。

当上皇帝后,哈德良在安条克写了送往罗马元老院的第一封亲笔信。

信中,他首先为自己未等元老院同意就接受军团的忠诚宣誓表示了歉意。同时,他为自己的这种做法作了解释。他说帝国的统治不允许出现空白,即便是极为短暂的空白期。的确,从安条克到罗马,往返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或许元老院对此也深有同感,总之,对于哈德良登基,元老院的态度非常积极。前面已经多次提到,罗马皇帝只有得到元老院的同意才能正式成为皇帝。

信中还提出了一个请求,表面上看,这个请求似乎名正言顺,实际上,它暗含了非常深的含义,那就是把已故图拉真神化。这件事情同样必须征得元老院的同意,现任皇帝才能把它付诸实施。涅尔瓦统治罗马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也成了罗马诸神中的一个,就是因为图拉真提出把先皇神化并且在元老院接受这个请求后而得以实现的,所以,新皇帝只是请求把先皇神化而已。但是,在罗马,继承人至少与先皇要有养父子的关系。所以,如果图拉真成了神,那么养子哈德良就是“神之子”。恺撒的养子奥古斯都在恺撒被神化以后,尽管肉身依然是凡人,却成了“神之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哈德良与奥古斯都一样。不同的是,因为图拉真的养父涅尔瓦也是神,所以,哈德良是两个神的“后代”。

拥有多达30万个神的罗马人,对于皇帝死后被神化,不会有任何不良反应。但是,在政治上,“神之子”却拥有不容小觑的力量。之前他不过是集中了罗马帝国精英的元老院的一员,成为神之子后,就成了可以凌驾于他们之上的人。奥古斯都充分理解并运用了神化的这一作用。不难想象,拒绝成为奥古斯都第二的哈德良,一定也有同样的想法。哈德良身在安条克,已经早早开始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作准备了。

P176-179

序言

为什么是罗马?

这是一部煌煌15册的巨著,作者盐野七生写了15年,我曾整整读了一年。读后,逢人就推荐。我读的是台湾出版的繁体横排本,当时感到奇怪:为什么这样的书,在大陆却看不到?没想到,现在就有了简体中文版。大概是因为此前我在各个场合不遗余力地推荐,中信出版社希望我能为之写篇序言。

过去我也读过罗马史,比如《罗马帝国衰亡史》,但这类史书,更多的是从政治、军事的角度来理解罗马帝国。盐野七生不同,她以现代史观的方法论来解读罗马,其间涉及国家与民族、君主与公民、宗教与人性、权力与秩序、科学与技术、领导与公关等方方面面,视野极广,见人所未见。正如她自己所说:“别的研究者是写自己知道的,而我则是写我想知道的。”

我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所以对书中所讲罗马帝国的城市与建筑极为关心。在第十册《条条大路通罗马》中,作者专门讲了罗马的道路建设:与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倒不如说“条条大路起罗马”。罗马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心脏,而这些四通八达的国家公路,有如血管脉络,把政令和资源高效率地传输到帝国的每个角落。

盐野七生说,东方帝国在修建长城的时候,罗马人正在修建罗马大路。接着,她就告诉读者,2000年过去了,罗马修的大路现在还在使用。这时,你会很自然地想:中国的长城,现在除了收门票之外,还有没有用?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修建的,而且从工程的角度讲,也有很多质量问题。同样是国家主导的巨型工程,哪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更有用?

当然,这些都是我的联想。为什么罗马修的路现在还能用?作者展示了一张罗马大路的剖面图,告诉我们这条路是怎么修的,为什么能连续使用上千年。这样的图示还有很多。作者很愿意从科学与技术的角度解释,罗马帝国有其与众不同的力量,而建筑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建筑给市民和士兵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在作者的描述之下,罗马帝国宛如一个强大的跨国企业,《罗马法》就好比这个企业的内部规章。这个企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思维惯性、话语系统、人力资源储备,甚至还有自己的保安系统。制度、人才、资源配置等等,都是罗马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这部书会被国外一些研究者拿来当做领导者论、组织论、国家论的现成教材。

盐野七生贯穿始终地自我设问,并希望回答: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成就如此大业?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够建立并长期维持一个巨大的文明圈?一望而知,作者认为罗马帝国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与它所秉持的价值取向和施政目标有关。

作者认为:罗马的力量,来自保障国民安全的基础设施和贵族行为理应高尚的传统。国民最需要的是安全系统,其次是尊贵和快乐的生活。罗马皇帝努力满足了国民的需要。一切政令、公共设施、对外战争,都是为了满足国民的安全感和享受需要。

其次,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

罗马帝国是多神教的国家,罗马人把被帝国征服的民族的神,全部当做自己的神来供奉。这样的神有30万个。罗马甚至赋予被征服者公民权,历届罗马皇帝里有很多被征服者。试想,这在东方帝国,可能吗?

这些分析让我非常受启发。对于国家来说,自由与宽容,这才是罗马帝国的立国之本,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宽容开放、兼收并蓄应当是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正是这些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赋予罗马帝国强大的力量,并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这也是我向朋友们力荐这本书的原因。  作为一个先睹为快的中国读者,我只能谈一点浅见,算是对作者盐野七生的感谢。如果这篇小文又能够对读者有小小的帮助,会令我更加高兴。

是为序。

王石 万科集团董事长

2011年8月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3: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