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编写宗旨
第二节 经济史研究方法介绍
第三节 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若干研究模式
第四节 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史的几个理论问题
第五节 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
第六节 学习中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
第二章 鸦片战争后新式商业的产生
第一节 传统商业的存在和新式商业的产生
第二节 分工与新式商业
第三节 新式商业中的买办制度
第三章 详务运动——与日本幕藩改革比较
第一节 历史比较分析
第二节 洋务运动
第三节 洋务运动与幕藩改革的比较
第四节 洋务运动对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第四章 清末新政时期的中国经济
第一节 清末新政时期的经济改革
第二节 清末新政时期的经济发展
第三节 新式工矿业的发展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第五节 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
第五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经济
第一节 北洋政府的经济政策
第二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
第三节 新式工矿业的发展
第四节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第五节 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
第六章 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的中国经济
第一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二节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节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第七章 抗日战争时期及战后的中国经济
第一节 抗战时期的国统区经济
第二节 上海孤岛经济的畸形发展
第三节 抗战胜利后的中国经济
第八章 近代股市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第一节 近代股票市场的发展
第二节 近代的房地产市场
第九章 中国近代金融制度
第一节 自由市场型金融制度
第二节 政府垄断型金融制度
第三节 制度推进的速度力度和可操作性
第四节 制度产生的约束条件
第五节 金融与经济的关系
第十章 近代中国外贸和外资
第一节 近代中国对外贸易
第二节 近代外国在华投资
第十一章 儒家伦理与中国资本主义和企业制度
第一节 马克斯韦伯关于儒教阻碍资本主义兴起的理论
第二节 中国传统伦理与近代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三节 中国传统伦理与近代企业制度
第十二章 近代中国财政
第一节 晚清财政
第二节 北洋政府的财政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财政
第十三章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1840~1937)
第一节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二节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业部门的结构和增长
第三节 近代中国的市场结构和商业资本金融资本的发展
第四节 资本主义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
第十四章 “官僚资本”与近代中国的社会阶层序列
第一节 对近代中国“官僚资本”和社会阶层的理解
第二节 近代中国城市阶层排序和收入分配测算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
第一节 区域经济
第二节 城市经济
第三节 城市化
第十六章 农村经济
第一节 土地制度
第二节 农业生产力
第三节 农村经济结构
第十七章 近代市场特征与发育程度
第一节 从传统到现代开放与扩大的近代市场
第二节 近代市场的分割性
第三节 近代市场发育程度
第十八章 影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诸因素分析
第一节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近代经济发展
第二节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诸因素分析
第三节 政府与中国近代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