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故事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能够让读者即学即用!例如,作者讲到一个闺密,虽然长相一般,但是她能把自己的劣势变为优势,她说:“你长得实在太吃亏了!长得越好,越必须拿出多别人几倍的力气,才能被勉强承认能力!得到一丁点好,都张嘴说不清。真的很吃亏。哪像我,男的当我是哥们儿,女的欣喜有绿叶衬红花。我若和你一同竞选,能力相当的情况下,我的票数肯定比你多。我成功显得这个世界还是有公平在的。你赢了呢,就让人心理失衡了,上天哪能把什么好都给了你呢?所以,你我能力相当、成就相当的话,人们一看我就觉得是实力派,却很怀疑你靠什么上来的。太吃亏了。”
自我营销第一书:自媒体时代来临,学会自我营销是基本的生存之道,如何包装自己,如何撬动别人敏感的神经,黄欢编著的《自我营销七堂课》全方位帮你做好自我营销的规划手册。
黄欢编著的《自我营销七堂课》内容简介:有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碰到层出不穷的好运气。
有的人一出场就与众不同,抓得住所有人的眼球。
有的人你还没有见到他,就被他的话打动,对他未见已钟情!
因为他们都懂自我营销!
没有任何时刻比今天更需要自我营销,自我营销是自媒体时代的基本生存之道,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你要相信自己够好,并找到一切办法把自己传播出去,推广出去!
广告界的提案杀手、创意圈的职谋女王、电视评论界的话题制造者——黄欢,她亲身验证,毫无保留,奉献最实用的七堂自我营销课,分享:
如何把一句平淡无奇的话说得分量十足,令人无法拒绝,
如何给自己量身定做一套最合适的包装,让自己的收入跳高N倍,
如何在竞争中,变自身缺点为特点、把逆向打造成新方向!
让《自我营销七堂课》成为你的支点,帮你启动所有人的情感按钮,得到全部的认同、信任、支持!
随时随地随便谁
刚入社会时,就听人说营销无所不在。但怎么个无所不在法,却总是模模糊糊,不甚了了。很多东西,在你亲自经历和感受到之前,它真的就只是一个概念,宛如镜里的花朵、水中的月亮,你大概知道它的存在,却体会不到它的香味或皎洁。
直到十六年前那一次偶然的际遇。一位营销界的老前辈,甚至没有多费口舌,仅仅借用他的办公室,带我们走了那么一圈,在他自己都未察觉的情况下,为我上了一堂最生动的自我营销入门课。
这堂课,甚至影响了我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
这堂课,短短一小时。十六年过去了,当日的细节仍历历在目,甚至我敢说,这种记忆将延续一生。
这堂课,让我深深地记住了这位老师以及他每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以至于,向英国友人介绍上海世博会海宝形象的出品源于这位老先生的时候,我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以至于,当我十六年后,再见老师,与他并肩坐在头脑风暴的专家席上时,仍画得出他的作品。
这位老师,叫邵隆图。
我给想做好自我营销的朋友一个建议:有机会一定要去邵隆图老师的办公室参观一次。去得越早越好!
一次就够了,你会立即就懂了什么叫营销无所不在。随时随地随便谁,只需站在那里,无须太多言语,办公室中的精髓自然而然地组织成了一个场域。你的入门课于润物细无声的各种细节中,自动完成。
是轻松愉快又受益一生的一堂课。
无法亲临的朋友,请借我的文字感受一下,那是十六年前了……他山之石l:无处不在自我营销的办公室
当时刚参加工作不久,对营销只是略知皮毛,一次去朋友公司帮忙,恰巧他们要带客户去拜访邵隆图老师。之前看过邵老师的《智慧宣言》,心生仰慕,于是跟着去了。
那是一栋住宅公寓里两套打通了的单元房,不起眼的外观。但从进门开始,你就一分钟也无法分神,它以它特有的方式让你主动成了一个参观者和学习者。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和你对话。进门的“转向”脚印
没有设正式的前台,却有一个类似导游小姐的解说员,引导我们参观办公室。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地毯,上面烙着两双面对面的脚印,中间写着“转向”,大家兴致勃勃地先把脚放到顺着我们进入方向的脚印里,然后跟着转身,再放到对面的脚印里,意喻“当我们开步前,请把立场一起转向消费者”。我们平常总说同理心、换位思考,但很少有人这么生动化地一进门就把这种概念通过你自己的一个身体动作强加给你。
智慧墙
门一侧的玄关墙上写了很多很小的字,旁边放着一个放大镜,我们本能地好奇,干吗把字弄得那么小?到底写些什么?于是逐个去拿那个放大镜,那些一行行散在墙上的小字就是些经典的广告名言。比如罗斯福总统说的“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引导我们的小姑娘介绍说“如果这些字很大,你可能视若无睹,因为太容易看到就不努力去看了。可字很小,你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拿起放大镜去很努力地仔细辨认,这些字反而被记住了,有时候小即是大”。想想看真的非常有哲理,她说这面墙被同事们称为智慧墙。大家没灵感的时候,都会拿着放大镜在这里瞄一会儿。
同舟共济的间隔板
从智慧墙上抬眼,就看到了一艘木船。不是道具船,而是从海边渔村里拉来的船,被竖着对半剖开只留下一侧,用来放在原来客厅的位置做隔断。取代了我们在一般办公室里看到的半高的木隔断或者是有机玻璃隔断。它用来隔开公共过道和客户服务部的办公区域,船身上写着“目标一致,同舟共济”。
把安全留给客户
船头挂着救生圈,提醒进进出出的人不要忘了带上“救生圈”。也就是提醒任何策划都别忘了危机预见,必须得有第二方案和备用方案。十六年后,我再去参观邵老师的新办公室,那个救生圈仍在,挂在一面白墙上,上贴“把安全留给客户”。试想,那种文化能带给客户多么大的欣慰?邵老师没有用立军令状的方式表决心,那个挂在一角的救生圈于无声中已完成了表白。
画里有话公司的创意部正对面的墙壁上挂着三幅内容一样的画——半杯清水。有了之前的经验,我们细细品味起来,同样的画配了三段不同的文字,分别写着“只有半杯水”“已有半杯水”“还有半杯水”。半杯水是客观存在,在不同文字的表达里,它有了完全不同的主动或被动的情绪。这就是文案创意的微妙所在。
邵老师自己的办公室里也挂着一幅画。很简单,一把大剪刀,上面写着“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经过剪辑的,所以没有真相只有片段”。这把剪刀我当时模模糊糊地记在脑子里,多年后,我做了电视评论人,才深刻地理解那里面蕴含的智慧。
做领导的不能对经过加工的各种信息偏听偏信。观众其实也一样,看到的不会是全部真相。真相掌握在剪刀手里,不在你的眼睛里。我的一个编导朋友兔子说,她觉得最爽的就是后期剪辑,真的是她要谁正大光明,要谁遗臭万年,全在于她保留什么,对这些保留的顺序怎么排列。有时候,哪怕断字断句稍有不同,观众就可能看到完全不一样的呈现。我想邵老师在房间里挂这把剪刀是想提醒自己注意,要保持客观,还原真相,要慎用剪刀,对得起广告人的操守。
另一层意思是说“锋利、准确就是剪刀的价值”,锋利需要不断的磨砺,准确需要不断的配合,强调了主动学习和团队合作的价值。 在这间办公室里,你每往前走一步,都会经历一次头脑风暴,而这种风暴至今仍在我的脑海里持续。P2-6
读活本书,慧由心生
黄欢嘱我写篇序,竟然想了一个月,因为似乎有太多东西要写,却千头万绪难以切入。
今天豁然贯通了。
一直以来,她把自我营销的能力融入三大特长中——演讲、辩论、表演三技俱齐,还用三大工具拓展了自我营销的空间——文字、语言、图画三能皆备。
这貌似简单的事情的全部目的仅仅是为了“沟通”二字,太普通太不显眼的两个字。
我们从小到大学了太多的知识,却从未开设过人际互动、沟通的软技能科目,甚至没教过“会笑的孩子都美丽”的常识。
人类沟通的工具就是文字、语言、图画,表现方式正是演讲、辩论、表演。
自我营销不是单向的输出,更蕴含着双向的沟通,它会构成一个人生命中的学习力、沟通力、业务力、反应力、外表力、体能力、鉴赏力、取悦力、表演力、整合力……
学会自我营销的人,拥有在普通的事物上发现新奇的特质。不管广告、影视、公关、主持、经纪……一切现代服务业,大凡事业有成者,几乎都与这种高敏感度的特质有关。
黄欢在电视上露脸时,言辞锋利,语速极快,其实只是为了注意力、冲击力、竞争力、记忆力。生活中的黄欢美丽、睿智、细腻、快乐、体贴、小鸟依人,绝对具有吸引力,与电视上判若两人。
可是她以前太忙了,风头很劲,待她闲适富有成就以后,似乎有点若有所失。
好在毕竟还很年轻,适当地放下,把多年的心得写入书中,把自我营销的魅力分享给更多的人,她会得到更多人的爱。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女人是需要被人爱的,不只是被人理解的。
如此一本真诚的分享书,很有看头。读书读人,是为序。
九木传盛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邵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