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丁陈反党集团冤案始末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向东//王增如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丁玲与陈企霞两人,不要说密切的关系来往,即便“较”密切,也从来不曾有过。硬把他们拉在一起搞成一个“集团”,这实在是个政治笑话。然而,这样的玩笑真的开在了丁玲身上,而后,就连原先最赞赏丁玲的毛泽东也开始对她表现出不屑了。1955年和1957年,这两次磨难,她本人,对许多内幕、许多档案文件,依然一无所知,蒙在骨里。本书的叙述把我们拉回到上个世纪50年代,甚至更远……

内容推荐

本书使用了一些独家材料和首次披露的材料,因而更具权威性和准确性。丁玲为了洗清泼在自己身上的脏水,做了将近三十年的努力,这不仅在极“左”思潮统治下,而且在拨乱反正之后,也是困难重重。对于1955年和1957年的两次磨难,我们依然还有很多未知之情。而本书的叙述,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

目录

引 子

壹 1949—1954:最精彩的一段时光

一 进京之初 

二 意外之喜

三 辞官不做 

四 疗养 

五 周扬的两封信 

六 无官一身轻

七 《在严寒的日子里》

八 故乡行

九 动笔于黄山 

十 不祥的先声, 

贰 1955:风云突变

一 走避无锡 

二 丁玲与胡风 

三 来得去不得 

四 一步狠棋 

五 且看党组扩大会

六 要命的“历史问题”

七 写给中央的报告 

八 陈企霞被隔离审查 

九 陈学昭反目 

十 陆定一的一封信 

十一 中央批发了作协党组的报告

十二 秘书张凤珠 

叁 1956:申辩 

一 上夏更起家过年去 

二 关注作协理事会 

三 转折性的中宣部部长办公会议

四 微弱的多数——3:2 

五 李之琏与林默涵 

六 第一个站出来讲公道话的人 

七 又见云松巢 

八 《重大事实的辩正》 

九 《我对周扬同志的意见》

十 围绕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十一 丁玲的检讨 

十二 西南行 

十三 历史问题审查结论 

十四 徐光耀提供的材料 

十五 十二月的几次会

肆 1957之一:决战

一 两篇轻松的短文

二 以“蜗牛速度”写结论 

三 诗人郭小川和党组副书记郭小川

四 春风拂面的五月 

五 决定命运的六月 

六  纠正丁陈错案的作协党组扩大会

七 反右派斗争正式展开

八 “丁陈是歪风代表,要展开斗争”

九 蒋祖林探亲

伍 1957之二:狂风大作

一 战斗在七月打响

二 丁玲在紫光阁见到周恩来,

三 邵荃麟心有余悸

四 党组扩大会转向

五 众生相 

六 陈企霞缴械 

七 母子别 

八 《人民日报》头题:攻破丁陈反党集团

九 老前辈的“爆炸性发言”

十 金色的九月:鸣金收兵 

十一 毛泽东这样说到

十二 组织处理 

十三 再批判

十四 茫茫世界何处去? 

十五 王震说:你的问题我负责到底! 

陆 艰难的平反 257

一  转机:祖林带来的消息

二  去太原?

三  回北京! 

四  《关于丁玲同志右派问题的复查结论》

五 又见周扬

六 争一个“党员身份”

七 我可以死了

尾声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十一 毛泽东这样说到丁玲

丁玲在全国出了名了。丁玲出名有两次,头一次是1952年获得斯大林文艺奖金,那一次是红了,一次是1957年反右,这一次是臭了。连她最崇敬的毛泽东,都以一种不屑的口气说到她。

9月底,毛泽东在接见捷克斯洛伐克访华代表团时谈到丁玲: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搞文学的很糟,丁玲这样的人,是一个大作家、党员。现在很好,可以把她赶出去了,赶出去更好办,文学艺术会更发展。(陈晋《文人毛泽东》)金口玉言,铁板钉钉。

毛泽东讲这话的时候,党中央正在开会,中共八届三中全会,9月20日开幕,10月9日闭幕。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反右派斗争的方针政策和具体部署。9月23日,总书记作了《关于整风运动的报告》,提出:“对于党内的右派分子应该开除他们的党籍。”毛泽东在会上提出,对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仍应回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提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他从反右派斗争中获得的新的认识。

八届三中全会还通过了《划分右派分子的标准》,其中,第一部分规定了哪些应划为右派分子,第二部分规定了哪些应划为极右分子,第三部分规定了哪些不应划为右派分子。10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划分右派分子的标准》的通知。

这些,成为对右派进行组织处理时的政策依据。

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结束四天之后,10月13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三次会议的讲话中,又两次点到丁玲。他说:“共产党里头出了高岗,你们民主党派一个高岗都没有呀?我就不信。现在共产党又出了丁玲、冯雪峰、江丰这么一些人,你们民主党派不是也出了吗?”(《毛泽东选集》第五卷,4 8 8页)江丰原是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在反右斗争中也被划为反党集团。

在谈到对右派分子的处理时,毛泽东又说,章伯钧的部长恐怕当不成了。比如丁玲,就不能当人民代表了。比如钱伟长,恐怕教授还可以当,副校长就当不成了。还有一些人,教授恐怕暂时也不能当。对右派如何处理,如何安排,这个问题请诸位去议一下。(朱正:《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

毛泽东在不到一个月里,三次谈到丁玲,说明他还记着丁玲,还在关注着丁玲。但他已经不再欣赏器重丁玲。而处在丁玲的角度,只要毛泽东能提到她,不论怎样评价,是褒是贬,实在都是她的一种荣幸!

她与毛泽东长达20年的友谊,至此也画上了句号。

P239-240

后记

丁玲与陈企霞两人,不要说密切的关系来往,即便“较”密切,也从来不曾有过。硬把他们拉在一起搞成一个“集团”,这实在是个政治笑话。

丁玲不仅以作品闻世,而且以传奇般的经历闻世。她的经历甚至比她的作品更引人关注,更耐读。

20世纪30年代在国民党统治下的上海,40年代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5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一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新时期”,丁玲都曾大红大紫过,大起大落过。从这个角度上说,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间,丁玲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文革”前新中国十七年的全国文坛,最为惨烈的冤案,除了胡风,就是丁玲。

丁玲跟胡风不同。胡风是非党,他的文艺思想解放前就跟共产党不尽一致,因而受到批评和帮助。解放以后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低下高贵的头。丁玲是从革命圣地延安出来的,她不仅是共产党员,而且长期担任高级领导干部,负责掌管着全国的文学界,跟反对、背离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各种言行,进行着最坚决的批判租斗争!这样忠心耿耿维护党的利益与原则,竟然也被打为“反党”,就更加令人疑惑、震惊。

同样令人不解和震惊的是,为了洗清泼在自己身上的脏水,丁玲做了将近三十年的努力,不仅在极“左”思潮统治下,而且在拨乱反正之后,也是困难重重。

在丁玲的沉浮悲喜中,蕴涵着当时政治的、文化的、文学观点的乃至宗派的斗争,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才形成了这一冤案。在这一事件中,也使得丁玲和那些参与这一事件的诸多人物,都有了一个多侧面展示自己的机会,作为一个社会形象(不是艺术形象),都更加生动丰满了许多,使得我们对于他们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对于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丁玲本身值得研究,丁玲的境际遭遇更值得研究。她的悲剧,决不仅仅是个人的、性格的,更是政治的、时代的、历史的,既是中国革命史的,也是中国文学史的。

这就是丁玲的价值所在,这也是我们撰写这本书的初衷由来。

但是,动起笔来才发现,“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冤案”这个题目实在太大了,包含的内容太多了,它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集巾体。诸多人物,诸多事件,诸多关系,都掺杂其中,起着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的作用,它们和丁玲之间,它们彼此之间,错综复杂,就像一团缠绕在一起的乱麻。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一根根乱麻线择清理顺,让它们头绪分明,力求使得整个事件清澈明晰。所以,这本书的写作过程,首先是一个分析、研究、认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许多老同志和文学研究工作者的支持帮助。首先是陈明同志,他不仅提供了许多极为重要的文字材料,而且多次接受我们的采访;其次是黎辛同志,他以清晰的记忆,对于半个世纪之前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作了具体生动的描述。此外还有李之琏、张凤珠、徐刚、李纳、夏更起、徐光耀、丁宁,以及故去的张僖等人,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还要向那些给了我们很大帮助的参考著作的作者致谢。

同时,也向在本书的出版中给了我们极大帮助的李辉,湖北人民出版社的有关领导及邓宁辛编辑致谢!

                2005年1O月2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