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是中国传统蒙学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蒙学教材。它形式短小精悍,编制精巧,音韵优美,易于记诵。《三字经》是中国传统蒙学的“百科全书”式的总纲目,内容包括了丰富的哲学、历史、地理、社会、天文等多方面的基本常识,加之深入浅出、形式生动,故诞生以来,盛传不衰,流誉千秋;它还曾多次被增补、修订、注释,被译为满文、蒙文、法文、英文,被誉为“古今奇书”、“袖里通鉴纲目”。
本书呈现原著全文,并对原文加注拼音,个别字词给予注释,通篇白话翻译,并设小讲坛,讲解传统文化知识、指点人生哲理、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帮助小读者全方位掌握《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蒙学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蒙学教材,由南宋学者王应麟等编著。它形式短小精悍,编制精巧,音韵优美,易于记诵。《三字经》是中国传统蒙学的“百科全书”式的总纲目,内容包括了丰富的哲学、历史、地理、社会、天文等多方面的基本知识,加之深入浅出、形式生动,因而流誉千秋,被誉为“古今奇书”。
我们根据原文内容,精心绘制了帮助诠释内容的幽默直观的图解。蒙学研究会的专家开辟了“蒙学小讲坛”栏目,为小读者讲解传统文化知识、指点人生智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帮助小读者全方位掌握《三字经》。本书是诵读蒙学经典的最佳读本。
重情重友的徐霞客
徐霞客是明朝时一位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他写的一部皇皇巨著《徐霞客游记》,已成为了涉及环保、旅游、宗教、历史、民俗、生态等诸多领域的划时代作品,他所用的考察法被20世纪世界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称为“超越后世的科学勘察法”。
徐霞客,本名宏祖,江苏江阴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徐霞客的父亲是一位性情中人,不愿为官,只喜欢自由自在地游赏山水。徐霞客很小就受到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由于父亲没有强迫他考科举,而是鼓励他阅读他喜欢的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类书籍,所以徐霞客从小就胸怀奇志,立誓要走遍天涯。
徐霞客19岁时父亲去世了,可是“父母在,不远游”,他依然得留在家中侍奉母亲。他的母亲是一位知书达理的人,她劝儿子说:“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怎么能因为我在,就留在家中,无所作为呢?你出外游历去吧!”徐霞客听了很感动,22岁时便开始了远游。从此,在他56年的生命里,徐霞客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徐霞客的父母就像两位良师一样帮助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同时,徐霞客自己也很喜欢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且还很重情、重诺。
徐霞客最后一次到云南前,在南京遇到一位名叫静闻的僧人。静闻久仰云南鸡足山大名,欲把自己用血书就的一部《法华经》带往鸡足山供奉。两人结伴而行,历尽旅途艰辛。在湖南一次水上行程中,全船人遭遇盗贼抢劫,为保护血写经书和同船人安全,静闻被强盗用刀砍伤了。临终前他嘱咐徐霞客一定要将他的骨殖及血书经书带上鸡足山,以了其夙愿……
看着壮志未酬的同伴去世,尤其是看到静闻在旅途中勇敢、善良、爱护环境等行动,已年衰体弱的徐霞客毅然前行。他背上静闻的骨灰继续走向目标,一如他一生中始终迈向目标那样……他终于上了鸡足山,将静闻的骨灰埋在鸡足山,并写诗祭奠友人,又续修鸡足山之志……
后来,徐霞客因足疾不得不下山,由丽江土司木增送回江阴。不久,徐霞客溘(ke)然长逝。
P10-11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
数学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就是其中主要的代表人物,他对中国古代科技史的最杰出的贡献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
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作为圆周率,后来发现这种“古率”很粗糙,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但究竟余多少呢?这是一个久久无法解决的难题。
自幼勤奋好学,喜爱数学的祖冲之对这个难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采用了三国时期刘徽提出的计算圆周率的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原先已计算到圆内接九十六边形,求得圆周率∏=3.14,只要圆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值就会越精确。祖冲之在此基础上开始了艰苦的演算:每天,祖冲之从宫中办完事回家,就在他书房地板上已画好的直径一丈的大圆里作一个新正六边形“割圆”了。当时,既没有电脑,也没有算盘,只能靠一些被称作“数筹”的小竹棍摆成纵横不同的形状来进行运算,辛苦可想而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酷暑,还是严寒,祖冲之从未放弃过演算。通过从不间断、一丝不苟地辛勤运算,祖冲之逐次以圆内接正六边形、十二边形、二十四边形、四十八边形、九十六边形……边长当做圆周长,计算与直径的比值。他“割圆”一直到了24576边形,这样边已经和圆周几乎紧贴在一起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祖冲之经过艰苦的计算,终于得出较精确的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祖冲之求出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这在当时,全世界只有他一人,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的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1T称作“祖率”。
祖冲之为世界数学史和人类文明史作出的这一伟大贡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P16-17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蒙学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蒙学教材,被列为蒙学教材最基础的“三(《三字经》)、百(《百家姓》)、千(《千字文》)、千(《千家诗》)”的首位。它形式短小精悍,编制精巧,音韵优美,易于记诵。《三字经》是中国传统蒙学的“百科全书”式的总纲目,内容包括了丰富的哲学、历史、地理、社会、天文等多方面的基本常识,加之深入浅出、形式生动,故诞生以来,盛传不衰,流誉千秋;它还曾多次被增补、修订、注释,被译为满文、蒙文、法文、英文,被誉为“古今奇书”、“袖里通鉴纲目”。
一般认为,《三字经》的编者为南宋王应麟,但也有人认为是宋末的区适子或明代人黎贞。从目前流传的多种版本来看,最通行的也是明代末年人所增删者。近代著名国学大家章太炎先生亦作有《重订三字经》,评价甚佳。
本书所选的为目前最通行的《三字经》版本,历史叙述至明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