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高校立德树人中具有重要地位。西南大学一贯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始终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立足教学实践围绕教学本体、深化改革、教学内容、教学话语、方式方法、队伍建设等开展了深入研究,在落实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一好+三好”的批示精神的改革进程中进行了可贵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白显良,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海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挂职),兼任中央马工程专家组成员,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独立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著作多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教学科研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重庆市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近20项。所撰写决策咨询报告多次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曾被授予重庆市“五四青年红旗手”荣誉称号,被评为重庆市宣传文化系统“巴渝新秀”、“重庆英才·名家名师”。2012年首批人选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骨干资助计划,2015年首批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2017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目录 导论 专题一:原则遵循 一、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二、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四、克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几种错误倾向 五、努力提升教学亲和力 专题二:深化改革 一、课堂·网络·实践·文化“1+3”教学改革 二、社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运行模式探索 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 专题三:内容创新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二、加强“四个自信”教育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四、加强生态文化教育 专题四:教学话语 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话语权的变革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专题五:方法手段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究式教学法的创新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三、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交往活动法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文化教学方法的创新 专题六:教师队伍建设 一、“四有特质”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二、培育青年教师队伍的职业理想 三、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 四、思政课教师务必善于运用“底线思维” 五、思政课教师应研读经典厚植基础练好内功 六、多措并举提升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专题七:支撑保障 一、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几个关键词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眼界、坐标与要务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则要求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筑牢抵御错误思潮的防线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