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从藏传佛教唐卡色彩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心理认知出发,对视觉艺术的色彩构成与认知进行研究,以寻找当下个体色彩心理认知与色彩运用之间的内在联系。本书由相关概念的性质与定义、唐卡色彩的特征、民族性对色彩认知的影响、当代社会环境中色彩构成与认知的运用四方面内容构成,最终得出结论: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互联网以及传播媒体的无边界性使得色彩在当下呈现出一种难以从传统的认知语境去把握与识别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并不需要得出任何判断与结论,这是色彩多样性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结果。 作者简介 刘文东,199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2年—2008年执教于广东教育学院美术系,讲师;2011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与科学”专业博士后出站。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山水画工作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学校美育工作专家,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含义与性质 第一节 视觉艺术的含义 第二节 视觉艺术的含义与性质 第三节 构成的含义与性质 第四节 “颜”“色”“彩”的含义 第二章 唐卡色彩的特征 第一节 汉地佛教造像、传统青绿重彩艺术与唐卡的形色差异 第二节 唐卡的色彩配置与认识 第三章 民族性对色彩认知的影响 第一节 色彩认知的生理构成分析 第二节 色彩认知的不同历史文化形成 第三节 色彩认知的地域种族差异 第四节 色彩词形成的诸种因素 第四章 当代社会环境中色彩构成与认知的运用 第一节 当代色彩认知的特点与运用 第二节 色彩在当代运用的跨地域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