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格桑梅朵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降边嘉措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降边嘉措的代表作《格桑梅朵》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格桑梅朵意为吉祥花、幸福花,是小说中一对青年男女边巴和娜真纯洁爱情的象征,也是藏族同胞向往吉祥、幸福生活的象征。《格桑梅朵》选择了一连串新鲜有趣的故事,热情歌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伟大胜利,歌颂翻身农奴的迅速成长,歌颂汉藏民族的旧情新谊,歌颂西藏高原第一个春天。她向世界宣告,翻身农奴梦想的吉祥幸福变成了现实。

内容推荐

格桑梅朵,意为“幸福花”。它是《格桑梅朵》一书中一对青年男女边巴和娜真纯洁爱情的寄托,也是藏族同胞向往“吉祥如意”的象征。降边嘉措所著的《格桑梅朵》生动地反映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艰苦历程中,广大藏族人民为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揭示了他们世世代代追求的像格桑梅朵那样美好的生活前景。

目录

第一章 送“鬼”

第二章 无家可归的人

第三章 “红汉人”来了

第四章 在原始森林里

第五章 当金珠玛米

第六章 朝佛的香客

第七章 庄园内外

第八章 参观喇嘛寺

第九章 扎青渡口

第十章 比武场上的风波

第十一章 泥石流发生之后

第十二章 小次登的心愿

第十三章 部落之间

第十四章 搭救吉村

第十五章 重逢

第十六章 森林着火了

第十七章 吉祥的彩虹

第十八章 牦牛运输队

第十九章 翻越措拉山

第二十章 “神鹰”飞到孔雀坪

第二十一章 青山处处埋忠骨

第二十二章 到日光城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送“鬼”

这几天,邦锦庄园里,不管大人小孩,都十分关心寺庙里念咒经的情况。

农奴主、大堪布益西,按照噶朵代本和宗政府的指令,正在邦锦寺里主持念咒经。为了阻挡“红汉人”解放西藏,保卫神圣的“雪山王国”,寺院里的大铜号小铜号不停地吹,大鼓小鼓不停地敲,银铃不停地摇,钹不断传来沉闷的声音。喇嘛念诵咒经的声音,时而大,时而小,时而粗,时而细,有时像一群恶狼在嗥,有时又像一群被猫追逐的老鼠在叫,不时还夹杂着用少女腿骨做的唢呐的凄厉声音,使庄园里的气氛更加紧张、恐怖……

农奴主益西,虽然身穿袈裟,手拿佛珠,但对经书却一窍不通,一切“教规”、“戒律”对他也毫无约束。他既残暴,又好色,外号叫“野狗”,庄园里谁也不敢惹他。就是他打个喷嚏,整个庄园里的人也要忙上三天三夜。平常他都是住在家里,有事才到寺院里去。如今他主持念咒经,就成天守在寺院里,忙得像热锅上的豌豆,乱蹦乱跳。到明天,咒经就念满三七二十一天,该送“鬼”了。但现在,让谁去当“鬼”还没有定下来,他怎能不急呢!益西急急忙忙地把管家次仁多吉叫来,生气地问:

“咒经明天就要念完了。念完经就要送‘鬼’,可是你到现在还没有把人给我找到。你要等到什么时候?!”

次仁多吉弯着腰,吐着舌头,装作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连一声粗气也没有敢出。

看到那个样子,益西很讨厌,着急地说:

“今天天黑以前能不能给我找到?”

次仁多吉早已料到益西今天一定要问这件事,他也早已选好了人。他之所以没有马上说出来,是想要让老爷先着一会儿急,在老爷急得没有办法的时候,他再说出来,这样才能更显示出他的能干,博得主子的欢心。他翻了一下白眼,偷看了一下益西的脸色,觉得要是再不回答,老爷真的会发脾气,那时就不好办了。于是他小声地说:

“我找好了一个,不知……”

“谁?”益西粗声粗气地问。

次仁多吉像生怕别人听见似的,轻声说出了那人的名字。

益西听后,皱了皱眉头,又停了片刻,问:

“他合适吗?”

“最合适。他是从外地来的叫花子,一无亲,二无友,把他当‘鬼’送出去,谁也不会说什么。”

“我说的不是这个。”益西眼睛盯着次仁多吉,不耐烦地说,“他是我的家奴,当‘鬼’送出去,不会妨碍我家的福分吗?”

次仁多吉低着头说:“在这个庄园,谁不是老爷家的百姓?再说,正因为他是老爷的家奴,可以让他把一切灾祸、瘟疫和不吉利的东西,统统带走,使老爷一家人畜两旺,万事如意,祖宗传下来的家业像烈火一样兴旺。”说到这里,他停顿一下,眼珠向上翻,看了益西一眼,脸上露出一种神秘的微笑,低声说:“对大老爷到昌都……”  益西不愿意别人对他父亲的昌都之行多嘴多舌,虽然内心里对次仁多吉的回答感到很满意,但表面上不露声色,挥了挥手,说:

“今晚你把他看好,别让他跑掉。”

金盔山上,农奴主益西的家奴边巴,正往回赶牲口。他几声吆喝,就把一大群放牧在山林中的牲口赶到一处了。可是他没有立即把牲口赶下山,而是让它们继续悠闲地吃着带籽的秋草。这种草牲口最爱吃,又容易上膘。尽管这些牲口都是益西家的,他对这个农奴主满怀深仇,但对这些牲口还是有感情的,因为他和这些牲口朝朝暮暮在一起。他把这些牲口当作自己的伙伴。在他看来,自己的命运,同这些牲口一样,甚至连牲口都不如,因为牲口的饲料管家总是给得足足的,不敢扣发;但家奴们每天的口粮,只有两碗发霉的糌粑,还常常被扣发。如果说有什么区别,那就是这些牲口是益西家不会说话的奴隶,而自己则是益西家会说话的牲口。他觉得同这些伙伴们待在这寂静的山林里,比回到庄园还自在一些,痛快一些。因为听不到令人心惊肉跳的辱骂声和皮鞭声。那个地方,他能离开一分一秒,也感到高兴,但实际上,他又离不开——离开这个地方,又能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十多年来,他走的地方还少吗?哪里是他落脚谋生的地方?!

山坡上的马群不知道放牧人此时的心情,只顾自由自在地吃草。不时有几匹马互相追逐、打架;有的马好像吃饱了,得意地抖动鬃毛,昂头长嘶,惊得栖息在树上的鸟雀展翅高飞。

这时,上山打柴的姑娘娜真,向边巴走来。边巴高兴地向娜真走去,问她:

“怎么今天没有下地干活?”

“哪能不去?这几天老爷天天拿着皮鞭赶我们下地。阿爸给藏军支乌拉还没有回来,家里一点儿柴也没有,刚才小管家回家喝青稞酒去了,阿妈让我趁这个空,赶紧背捆柴。”

边巴歉疚地说:“听说要打仗了,老爷不分白天黑夜地让我们收拾东西,又装箱又打包,一些东西往昌都运,一些东西往寺院里藏,有的还往地下埋。今天又让我把牲口赶回去,说是要运东西。这几天,忙得我们几个娃子脚底都快磨破了,也没有能给阿妈送捆柴去。”

娜真说:“阿妈也知道你很忙,担心会累坏你呢!”她看到边巴的藏袍破成一条一条的,肩膀上和大腿上的肉都露在外面,就让边巴坐下,从自己的袖口里拿出针线,把他肩头的补丁缝了几针。她知道边巴只有这一件衣服,也没法拿回家给他补。

每当边巴的衣服破得不像样子时,娜真的阿妈次仁旺姆就叫边巴到她们家去,先让仁青大伯睡下,再把他的藏袍让边巴穿上,母女俩就点着松明,连夜缝补边巴的破藏袍,一补就是大半夜。等天快亮的时候,娜真的弟弟刀结把衣服送到益西家的马厩里,再把阿爸的衣服拿回家。为了帮边巴补衣服,娜真家大小四个人常常要忙碌一晚上,这使他非常过意不去。

P1-3

序言

三十年前,一九八〇年十月,在纪念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三十周年之时,沐浴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阳光雨露,长篇小说《格桑梅朵》出版了。

六十年前,在新中国成立不到三个月时,远在莫斯科的毛泽东主席致电中央,将经营西藏的任务交给中共西南局,并强调指出:“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

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伟大斗争,无论是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还是在我们统一的多民族祖国大家庭内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因为这样,一九五。年一月十五日,刘伯承司令员在接见进藏部队领导人,向他们传达毛主席、党中央的命令时,曾经强调指出:“这次是交给你们一个非常重要、非常艰巨、非常光荣的任务。党中央、毛主席决定十八军担任解放西藏的任务。”刘伯承在这里一连用了三个“非常”,显示了这次任务的极端重要性。刘伯承又强调指出:“进军西藏,是一件非常光荣也非常艰巨的任务,就其政治意义的重大、自然条件的艰苦等各个方面讲,都可以称作我军历史上的‘第二次长征,。”

《格桑梅朵》这部长篇小说,就是从一个侧面记述和反映了我军历史上的“第二次长征”。

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胜利,使西藏永远摆脱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羁绊,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怀抱,无论在西藏民族发展的历史上,还是在汉藏两个兄弟民族和我国各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胜利,也给西藏人民带来了吉祥的时光,幸福的生活,使苦难深重的西藏人民获得新生,从此使西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走向自由幸福的新生活。

我有幸参加了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全过程,不仅使我深受教育,而且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同时对我的人生道路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于是,根据亲身经历,我撰写了长篇小说《格桑梅朵》。

格桑花,藏语叫“格桑梅朵”,意为“幸福花”、“吉祥花”。类似内地的金钱菊,是青藏高原常见的一种花卉,有白、黄、绿、红、紫等多种颜色,色泽鲜艳,能够经受高原风霜雨雪的侵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每当风雪过后,迎着金色的太阳,盛开在漫山遍野、辽阔草原,鲜艳美丽,吐露芬芳,让被称作“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成为花的世界,不但令人心旷神怡,而且能够陶冶情操,启迪心智,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

藏族人民把格桑梅朵当作吉祥和幸福的象征,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和执著追求。

六十年前,党中央、毛主席派来的人民解放军高唱“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的战歌,来到我的故乡,来到藏族地区。藏族人民满怀喜悦的心情,把对吉祥幸福的新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共产党、解放军身上,把最热情的颂歌献给共产党、解放军,献给新中国。

《格桑梅朵》这部小说,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藏族人民这种最真挚的感情,最热烈的向往,最美好的祝福。它以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解放西藏为题材,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描写了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艰难历程,反映了西藏社会具有历史意义的巨大变化,以及藏族人民命运的历史性转折。

经过二十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艰难曲折,一九八。年十月,沐浴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阳光雨露,在我国文学艺术事业的春天来临的大好时光里,《格桑梅朵》这朵小花,终于开放了,她带着高原的风霜,带着浓郁的“酥油糌粑”味道,带着强烈的生活气息,带着一个藏族战士,一个普通的藏族文学爱好者对于祖国、对于人民无限热爱的心情,对于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无限向往,在祖国文艺的百花园里绽放了。

这是一朵普通的小花,她没有牡丹的华丽,没有玫瑰的芳香,没有菊花的娇贵,她只是万里高原漫山遍野的山花中的一朵小花,是幸福花,吉祥花,表达了苦难深重的藏族人民向往吉祥美好、自由幸福的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热烈追求。

一九八二年该书获得中国作家协会和国家民委颁发的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作品奖。

一九八一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格桑梅朵》藏文版。笔者努力用双语创作,这在中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格桑梅朵》藏文版发表后,受到广大藏族学者和评论界的欢迎和好评。有的章节已被选入大专院校和民族中学的藏文课本。一九八五年获得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五省、自治区藏族文学创作一等奖。

实事求是地讲,《格桑梅朵》这部解放以后藏族当代第一部长篇小说的问世,对于促进藏族当代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果把她比作一朵报春的花,她报道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藏族文学事业的新的春天来临了,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在唐古拉山,在长江、黄河的源头,在辽阔的青藏高原,一朵朵吉祥的花、幸福的花,沐浴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阳光雨露,竞相开放。在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政策的光辉照耀下,藏族文学事业在逐渐发展,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为增进祖国大家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为藏族地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二〇一〇年是和平解放西藏六十周年。六十年来,西藏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历史是昨天发生的客观事实。历史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忘记的;历史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割断的。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和延续性。今天的西藏是昨天的西藏的延续和发展。假若没有六十年前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伟大胜利,一切都无从谈起,也就没有今天西藏的发展进步;今天的发展进步,是以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伟大胜利为前提、为基础。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实现西藏人民热烈向往的像格桑花那样吉祥幸福的新生活,也应该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的光荣传统。

从这个意义上讲,《格桑梅朵》在这个时候再版,是对和平解放西藏六十周年这一伟大日子的一份献礼;对于广大读者、尤其是各民族的青年朋友了解这段不同寻常的历史,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衷心祝愿吉祥幸福的格桑花盛开在辽阔壮丽的青藏高原,盛开在伟大祖国的锦绣山河,万里疆域!  在本书再版过程中,得到海豚出版社领导和编辑同志的热情帮助,谨致深切谢意!

二〇一〇年十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1: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