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清廷制宪作为世界制宪大潮的一环,深受明治日本的影响,可谓“言必称日本”。其制宪进程因辛亥革命戛然而止,遭到挫折。本书以清政府的视角,紧扣清廷制宪与明治日本的关系,详细梳理中国首次制宪的全程,总结其经验,评判其得失。 作者简介 崔学森,辽宁义县人,史学博士,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副教授,曾留学日本九州大学等院校;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外关系史,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译著多部。 目录 绪论 一 清廷:制宪的主体 二 缺失“制宪主体”的研究史 三 聚焦清廷、聚焦明治日本 第一章 世界制宪大潮中的清廷制宪 第一节 晚清中国人对宪法的早期认识 第二节 制宪的师日取向 第三节 留日学生与宪法知识的传播 第二章 清廷对日本宪法的两次考察 第一节 清廷对日本宪法的初步考察 第二节 清廷对日本宪法的专项考察 第三章 日本影响下的三次制宪活动 第一节 宪政编查馆与《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 第二节 秘密制宪的半成品:《钦定宪法草案》 第三节 清廷制宪权的转移与《宪法重大信条》 第四章 清廷制宪相关宪法案 第一节 北鬼三郎的《大清宪法案》 第二节 《大清帝国宪法法典》 结论 一 明治日本对清廷制宪的影响广泛而深刻 二 清廷制宪与明治制宪有同有异 三 清廷对明治制宪的效仿流于表面化 四 清廷制宪受挫加速了清王朝覆灭 五 清廷制宪的经验和教训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清廷制宪是世界制宪大潮的一部分,尤其与日本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停留在本国史的范围内研究,不无局限性。因此,本书也尝试将清廷制宪置于中日关系史和世界制宪大潮之中,以全球制宪的视角加以研究。 本书从制宪史和中日关系史学科出发,运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将清廷制宪活动及其与明治日本的关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专门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