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得罪同僚的升官达人!
★本书向您讲述左宗棠无视官场潜规则,在同僚的怒火中,一路升官的谋略与细节。
★在中国公务员群体中广泛流传的读客“公务员读史”丛书,讲述历代帝王将相跌宕起伏的传奇命运,重走他们飞黄腾达的仕途之路,收获他们老谋深算的官场智慧与技巧,常常让人在不经意间,茅塞顿开,于纷繁复杂的官场万象中,认出规律、方法和道路来。
★认准读客“公务员读史”丛书——读历史,就更懂官场!
左宗棠是个一根筋,情商低,对同僚的反应缺乏判断力;又是个二愣子,认死理,喜欢跟人抬杠;偏偏还是个刀子嘴,口无遮拦,言语粗俗,动不动就破口大骂,犹如市井泼妇。
在他眼里,似乎没有谁是不能得罪的,就连提拔他的后台曾国藩都被他气得鼻歪嘴斜;偏偏就这么一个马大哈,40岁才进官场,一路树敌,一路升官,20年间官拜宰相,成为晚清第一重臣。
会办事,不会说话,这可能是左宗棠游走官场的致命缺陷,但也可能正是他秘而不宣的护身符。本书向您讲述左宗棠无视官场潜规则,在同僚的怒火中,一路升官的谋略与细节。
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五月十九日,太平军离开广西,一路攻城掠地;十月,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统率先锋部队挺进湖南,随后迅速开始攻城,尽管守城的清军拼死抵抗,长沙城依然岌岌可危。
十一月中旬的一天深夜,激战了一天的长沙城已经进入一天当中最宁静的时刻。弥漫了一整天的硝烟正在散去,刺鼻的血腥味儿也明显淡化。围攻长沙城的太平军将士已全部返回长沙南门外的妙高峰大营歇息,在城墙下临时扎起的几座营盘里,只留有一千人马在监视城头的动静。守城的清军不敢有丝毫马虎,每过两刻钟,便有人登上城头巡视。
太平军的营盘分扎在长沙城南、东、西三面,城南妙高峰是主营。城北是湘江,清军在这里布置了五千余兵力;江对面,驻有绿营的三个营。湘江现在成了出入长沙城的唯一通道,也是守城清军重点防守区。
夜幕下,五十几人簇拥着一位身穿常服、身材清瘦的人,悄悄走出北门,登上了停泊在江面上的一艘官船。
官船很快起锚,呜呀呜呀地向湘阴方向驶去。离开长沙的这个人,是上任不久的湖南巡抚张亮基,他冒险出城,是要到湘阴去见左宗棠。
此前有好几个人向张亮基推荐左宗棠,说左宗棠是当世奇才,只要他出谋划策,就能保长沙无恙。
关于左宗棠,张亮基是知道一些的,此人三次参加会试均名落孙山,四十岁还在考进士,但没考上。但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张亮基还是决定聘请左宗棠为自己出谋划策。
但让张亮基没有想到的是,他两次派人赴左宗棠的居住地湘阴东山白水洞,竟然两次遭到左宗棠的婉言谢绝。这使得张亮基心生无数好奇,他不相信一介书生当真便有诸葛武侯之才,他更不相信把左宗棠请进幕府,便能解长沙之围。
阅人无数的张亮基决定亲赴湘阴,会一会这个左宗棠,若此人果如世人传闻的那样胸怀旷世之奇才,自己不仅要聘他入幕,还要赋予他一定的权力;若此人只会纸上谈兵,就要他好看!
张亮基叮嘱署江西巡抚罗绕典、湖南已革巡抚帮办军务骆秉章、湖南提督帮办军务鲍起豹好生护城,随后从亲兵营里挑选五十名有些拳脚功夫的武弁带在身边,趁着夜深人静,太平军回营歇息的空当,穿上便服从北门登上官船,声称“自己要到卧龙冈去会卧龙先生”。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