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盲点(为什么聪明人也犯傻)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作者 (美)玛德莲·赫克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懂得说话之道、懂得与人交往,都会比较容易成功。但归根结底,你要懂得思考。很多思维的盲区是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的,所以导致我们口不择言,说错话或者做错事。即使拥有高智商,还是容易犯低级错误。

  《盲点》(作者玛德莲·赫克)从思维上纠正你的偏见,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也更宽容地看待别人。如果你想让自己或团队的思考发挥最大功效,你一定要读这本书。现在就开始,让你有更完整的视野吧!

内容推荐

  “先入为主”与“思维定势”害我们无意中得罪人?“经验法则”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我们出错的头号敌人!更多时候,原来聪明是件极危险的事!

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十大思考及生活盲点,《盲点》(作者玛德莲·赫克)让我们做事少出错、并且减少因为不当与不自知的言行造成的人际误会。

在追求让自己更聪明之外,也了解自己“为什么那里常出错”的背后原因。《盲点》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有趣而又深刻的故事,揭示了人类小缺点的奥妙;它帮助我们改善社交生活、增强人际关系;它引导我们透视自我,同时也让我们学会对他人更加宽容。

目录

第一章 为什么聪明人也犯傻

第二章 冲动是魔鬼

 盲点1:无法停下来思考

 策略:情绪波动意味着思考的时机到了

第三章 错误不断,却从不怀疑?

 盲点2:意识不到自己的无知

 策略:尊重每一种不同智力的价值

第四章  距离产生美

 盲点3:忽视身边事

 策略:寻找新鲜的方法体验熟悉的事物

第五章 自己是最大的敌人

 盲点4:看清自己这么难

 策略:忠言逆耳,学会倾听

第六章  不同的视角

 盲点5:自己的视角永远存在偏见

 策略:阅读和观影带给我们不同的世界观

第七章  坐井观天

 盲点6:“人以群分”的坏处

 策略:多问“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第八章  缺乏根据的思维

 盲点7:仓促的结论

 策略:思考推理过程的每一步

第九章  似是而非

 盲点8:模棱两可的证据

 策略:听取反对意见,反思我方论据的可靠性

第十章  漏网真凶

 盲点9:遗漏隐藏在深层次的原因

 策略:有意识地问自己“这两件真的是巧合吗”

第十章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盲点10:错过整体的风景

 策略:视觉化地呈现整个系统

试读章节

我的女婿萨尔瓦多是西班牙人,他第一次来美国时我曾开车带他领略美国中部小镇的风情。车开到银行附近时,我去取些现金,所以就停靠在便于从ATM机取款的车道上。在等待交易进行的时候,我用手指着显示屏对萨尔瓦多说:“美国现在更加人性化了,考虑到了残障人士的需要。看这上面,都有盲文。”说完,等着女儿卡莉恩给他翻译,暗自得意于美国银行的这种人性化考虑。萨尔瓦多用西班牙语咕哝了几句后,他和卡莉恩同时爆发出一阵大笑。我有些莫名其妙,卡莉恩给我翻译说:“萨尔瓦多刚才觉得奇怪的是,这个小地方到底有多少盲人司机。”

听完卡莉恩的话,顿时觉得刚才还引以为豪的盲文指示语的确显得很白痴。虽然我可以辩解说是一个视力正常的司机开车载着一个盲人到这儿取钱,但是事实上,我仍然无法否认,在车道旁边的便利取款机上设置盲文指示语真的是一点意义都没有!同时,我感觉自己也很愚蠢,不但没看出来盲文的存在有多么荒唐,同时还拿它当作文化优越性来炫耀。萨尔瓦多真是一针见血,我怎么就忽略了这个情况?

愚蠢——忽略常见现象

当我们认为某人行为或思维愚蠢时,我们判断的核心就是:他连?常见的东西都看不到。如果不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或约翰?纳什的经济学理论,我们都不会认为自己愚蠢。因为我们知道这些专家提出来的理论是非常深奥的,尤其对于缺乏专业知识的人来说。另一方面,我们一般也不会耻笑那些智力水平低下的人,因为大家都很清楚常人很容易理解的观点,如果让因中风而脑损伤或患唐氏综合征的病人去理解,那必然有困难。但是,如果是智力正常的人忽视了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我们就会觉得他们很愚蠢。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不可避免地做过蠢事。不过,正如我的一名学生曾经所说,这些愚蠢的行为也有“强烈的喜剧价值”。达尔文奖也是一个例证,这个奖项颁给那些因自己的愚蠢行为而死亡的人,因为他们“增加了人类的基因种类”,例如获得这个奖项的人曾经用链锯锯开手榴弹,由此引发爆炸而点燃新年爆竹同时将自己炸死。

此外,也有竞赛收集一些愚蠢的故事,呆伯特语录竞赛就是其中之一。一个获胜者语录是这样的:“从明天开始,所有员工只有使用安全卡才能进入办公大楼。下周三将会为每名员工拍照,两周内发放安全卡。”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个人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我们并不是真的关注那个人在想些什么,我们的语气是轻蔑的。这种语气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经常听到,兄弟姐妹、伙伴和朋友、师长和领导、爱人和同事、父母和成年的孩子都曾经对我们使用过。他们嘲讽地说:“你连这个都相信!”或者询问:“你到底在想什么?”“为什么你会做这样的事?”

如果批评的人以另外一种语气提出这些问题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同样的问题是出于真正的兴趣和好奇心而提出会怎么样?如果人们诚恳地提出这些问题:他为什么会相信那种事,他们为什么会那么做,他们想了什么,那结果又会是什么?然而,很少有人会真正好奇地去询问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愚蠢的行为,也很少有人会将这种不可思议的“愚蠢”当作一个亟待解决的谜团。愚蠢:亟待解决的谜团

愚蠢的行为的确是一个谜团。研究人类思维的心理学家说:在一系列推理问题的测试过程中,即使是再聪明的成年人也可能思维混乱缺乏逻辑。三段论演绎推理是这一研究中的一种逻辑测验题,它通过提供信息、要求人们根据信息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测查人的推理能力。如先给出信息:“约翰一直在星期三打篮球,今天是星期三。”然后提出问题:“约翰今天有没有打篮球?”这个例子是一个特殊类型的三段论推理题,比较容易解决。事实上,问题的答案看上去?很明显:“是的,约翰今天一定练习打球了。”

三段论推理有不同的形式,大量研究表明:即使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成年人也会在解决某些特定类型的三段论推理问题时出现错误,尤其是当题目的情境信息和问题从表面上看很简单时,出错的概率更大,下面将描述一些这方面的研究。

有一项研究是这样的:研究者坐在被试者面前,膝盖上放一个盒子,告诉被试者说:“如果这个盒子里有一只猫,那么盒子里也会有一个苹果。”然后,他从盒子里拿出一只猫告诉被试者:“盒子里有一只猫!”接下来,他提问被试者:“盒子里是否有一个橘子?”开始的时候,一半的被试者都回答说没有。然而,基于提供的信息,根本就无法作出盒子里没有橘子的判断。在完成更多同样的推理测试题后,这些成年被试者才慢慢地发现了正确答案:仅仅基于提供的信息,是没办法判断盒子里是否有橘子的。而这需要他们做过5遍类似的推理题才能知道。

另一方面,对儿童思维的研究显示,学龄前儿童就已经拥有了令人惊叹的推理能力。4岁儿童在完成简单的三段论推理时,就能和成人一样得出符合逻辑的答案。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给学前儿童讲述有关虚构动物的故事:“当Merds(虚构的动物名)高兴时它们会笑,笑的动物不喜欢蘑菇。”然后研究者问他们:“Merds喜欢蘑菇吗?”学龄前儿童不仅能正确回答问题,而且能说出正确的理由,这同样是标准的三段论推理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小孩子的聪明程度也能令你目瞪口呆。姑姑开玩笑地轻咬3岁小侄女的脚指头,对她说:“我要把你吃掉!”小姑娘回答:“不,不,你吃不了我,因为我会把你先吃掉!“我不信,”姑姑摇摇头说,“我比你大,我会先把你吃掉。”“不!”小姑娘大声宣称,眼睛里闪过一丝狡黠,“因为我会先吃掉你的嘴。”

从儿童之非凡能力和成人的限制对照来看,我们不禁会觉得疑惑:为什么成人的思维有时会如此拙劣甚至是莫名其妙。倘若你将揭露成人不称职表现的研究和展现儿童能力的研究放在一起,会得出什么结论?一位心理学家曾经有点讽刺地提出,这些研究证明了一个有违直觉的结论,即“理性的顶峰在5岁的时候就达到了,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下降”。当然,没人会相信这一结论,即使是最骄傲的父母也不会承认他们的孩子已经达到了智力成就的顶峰。我们都期望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能发展更强的推理能力。同时我们也肯定,即使是再早熟的4岁孩子,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绝对比不过成人。但是,学龄前儿童都有这样的表现,为什么成人有时会表现得如此愚蠢呢?P3-7

序言

祖母帮她3岁的孙子本杰明拉拉链,她一边教他一边说:“拉拉链的秘诀就是在你往上拉的时候,确保你已经将拉链头推到了最下面。”本杰明一脸疑惑地问道:“为什么这是个秘诀呢?”

我们应该都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即突然意识到别人看待世界的眼光和我们极其不同。我一直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很感兴趣,尤其是当我们彼此理解世界角度存在巨大差异以至于他人的观点会让我们觉得奇怪或因此觉得自己的想法很“愚蠢”时。心理学史上,大部分的时间人们都在研究“智力”,但是直到近期才将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愚蠢”上来。正如罗伯特·斯腾伯格所说,我们花费巨资来研究测验,试图测量人类的聪明程度,从而预测那些聪明人所能取得的成就,却很少关注到底是什么浪费了这些最聪明的人的天赋,而表现出“令人瞠目结舌的愚蠢”。

在这本书中,我将尽可能地促使人们真正思考“为什么聪明人也犯傻”这一问题,同时,也希望能够超越理论给那些希望克服自身盲点的人提供一些实际的建议。此外,和其他提升自我修养类书籍不同的是,本书更多地强调了盲点对公共氛围所造成的影响,它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造成误解,从而影响我们解决紧迫的政治和社会问题的能力。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帮助人们提升个人生活质量,也能让我们共同生活的社会更和谐。

非常欢迎读者到www.overcomeblinspots.com发表评论。

书评(媒体评论)

开放性,也许可以定义为不受偏见、民族性或其他思维习惯(如不愿意打开心门,或不愿意考虑新问题、不愿意接受新观念)的束缚,它和思维空洞是完全不同的。开放性是指对新的主题、事实、观点、问题都很欢迎,却并不是一种空虚的热情,不会悬挂一个标牌“进来吧,家里没人”。开放性包含一种积极倾听多方观点的期望;包含对来自多种途径资源的关注;包含对各种可能性的容纳;包含对自己最熟悉信念中的可能错误的意识。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约翰·杜威

《我们如何思考》,193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8: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