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吃饭的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作者 杜贤中//许望武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杜贤中、许望武主编的《吃饭的故事》通过趣味故事,既简明地诠释了中国人几千年来关于“吃饭”的理解,又阐明了当代中国“饮食文化”的新含义、新特点和新潮流,从而折射出了我国社会的发展轨迹。

本书是中餐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良师益友,亦是中餐管理者不可多得的案头宝典。

内容推荐

当今中国,几乎所有的人(包括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都要吃中餐,都要或多或少地到餐馆吃饭,都是中餐消费者,都希望吃好。但是,如何吃好中餐呢?中餐从业者又如何保证消费者吃好呢?杜贤中、许望武主编的《吃饭的故事》是您吃好或者保证顾客吃好中餐的一部新颖、有趣的好书。《吃饭的故事》正文包括六章,即古代名人吃饭的故事、近现代名人吃饭的故事、当代大众吃饭的故事、名食的趣味故事、名饮的趣味故事、餐桌上的幽默故事。全书一百八十个故事,多数为历史经典故事,少数为当代典型故事,《附录》介绍了饮食安全知识。书中故事,像一朵朵鲜艳的花朵,一桌桌丰盛的宴席,让您在愉悦的心情下,汲取丰富的知识和营养,获得无穷的乐趣和永不忘怀的享受,帮助您吃好或者保证顾客吃好中餐。

目录

序言

前言

伟人名言

专家文摘

第一章 古代名人吃饭的故事

 一、唐前

1.鲁哀公宴请孔子

2.食美思亲

3.孔子吃腌菜

4.孔子醉酒

5.百里溪闻唱认妻

6.孙膑、庞涓吃馒头

7.秦始皇吃鱼

8.鸿门宴

9.韩信谢恩

10.霸王别姬

11.青梅煮酒论英雄

12.诸葛亮吃蔓菁

13.江东群英会

14.阮籍饮酒避祸

15.名士新亭会

16.王曦之酒醉行书

 二、唐朝

1.魏征与“醋芹”

2.房夫人吃醋

3.武则天吃“虫鸭”

4.贵妃醉酒

5.李白斗酒赋诗

6.“应山滑肉”祭詹王

7.八仙长安酒会

8.酒楼饮酒听曲

9.烧尾宴

 三、宋元

1.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2.苏轼智食磐中鱼

3.王拱辰还乡吃素

4.韩世忠吃蟒肉变美

5.文天祥食“三杯鸡”慷慨悲歌

6.成吉思汗崛起宴

7.忽必烈吃涮羊肉

 四、明清

1.朱元璋吃忆苦粥

2.李时珍尝养生菜

3.海瑞吃干菜鸭

4.史可法的美酒计

5.努尔哈赤吃菜包

6.食狗肉郑板桥受骗

7.乾隆千叟宴

8.曹雪芹宴客

9.慈禧西逃食“窝头”

第二章 近现代名人吃饭的故事

 一、近代故事

1.孙中山喜欢“四物汤”

2.孙中山吃瓤豆腐

3.林则徐智斗洋人

4.林则徐食巴豆身亡

5.胡雪岩请客获“秘方”

6.酒好不怕巷子深

7.袁世凯贪吃折寿

8.鲁迅给文学青年解馋

9.齐白石吃出“烤”字

10.张大千的劝酒辞

 二、现代故事

1.毛泽东留客吃饭

2.毛泽东爱吃乌鱼蛋汤

3.周恩来革新美食

4.周恩来宴请尼克松

5.邓小平的调查餐

6.一张发票存根

7.朱德吃杂粮野菜

8.许世友饮酒选将

9.郭沫若吃素赋诗

第三章 当代大众吃饭的故事

 一、吃出美味健康来

1.别开生面的宴席

2.游西湖细品佳肴

3.外宾北京吃烤鸭

4.口福蝎子治风湿

5.吃火锅意外收获

 二、吃出节日文化来

1.特别的团年宴

2.鱼眼与爱情

3.教师节宴庆

 三、吃出人生文化来

1.“泰山厅”生日宴

2.婚宴祝福

3.开业庆典以茶代酒

 四、吃出管理文化来

1.餐宴中的游戏

2.有奖销售活动

3.导师的祝愿

4.“雅号”餐馆

5.半瓶酒

6.一碟咸菜

 五、吃出社会和谐来

1.烛光晚宴

2.离婚风波的化解

3.污渍

4.妙释

5.和谐的商务佳宴

 六、当心吃出疾病来

1.痛苦的用餐教训

2.不吃主食的模特

3.追求窈窕失去美

4.晕倒的白雪公主

5.食“鳖芹”恶心拉肚

6.吃“橘蟹”皮肤瘁痛

第四章 名食的趣味故事

 一、主食面点

1.即席赋诗赞“八宝”(湖北)

2.铁片“砍”面(山西)

3.太后火锅饺子(北京)

4.妻子深情献米线(滇菜)

5.羊肉泡馍的扬名(陕西)

6.慈禧赞赏“狗不理”(天津)

 二、禽畜菜

1.无心烹鸡鸡自香(湘菜)

2.报国无门献美食(川菜)

3.中外闻名烤乳猪(粤菜)

4.和尚吃荤创佳肴(粤菜)

5.九转大肠似仙丹(鲁菜)

6.刁难出美食(京菜)

7.黄金肉的诞生(东北菜)

 三、水产菜

1.诗人烹制五柳鱼(川菜)

2.“清蒸武昌鱼”的店匾(鄂菜)

3.大闸蟹的传说(沪菜)

4.一品海鲜西施舌(闽菜)

5.美食舒心解愁(湘菜)

 四、素菜与荤素菜

1.摔碎冬瓜成佳肴(浙菜)

2.东方奶酪(京菜)

3.豆芽凉拌也如意(徽菜)

4.炸出天下第一菜(苏菜)

5.宴请洋人创“杂烩”(徽菜)

6.激励将士的“三蒸”(鄂菜)

 五、汤羹菜

1.餐桌上的龙虎凤(粤菜)

2.佛跳墙的传说(闽菜)

3.全家福(沪菜)

4.玉竹育美女(豫菜)

第五章 名饮的趣味故事

 一、名酒

1.仙女捧杯送美酒

2.摔瓶品酒补金奖

3.国之瑰宝五粮液

4.饮美酒报恩救秦

5.情人尝出双沟酒

6.饮古井外宾求赠

7.马拔前蹄喷“神水”

8.桂花酒的传说

9.杜康造酒醉刘伶

10.李白“赊月”品佳酿

11.手捧美酒送红军

12.婚宴饮出“女儿红”

13.激励斗志加饭酒

14.品洋味酿葡萄酒

 二、名茶

1.饮龙井太后病愈

2.康熙亲题“碧螺春”

3.六安瓜片的传说

4.披大红袍的茶树

5.真诚供佛佛献宝

6.仙人掌茶的传说

第六章 餐桌上的幽默故事

 一、历史饮食笑话

1.“三白饭”

2.酒肉穿肠

3.吟诗吃蹄

4.吟诵名特产

5.智食鳜鱼

6.四星望月

7.再吃一顿

8.可以例外

9.特别“祝寿”

10.好逑汤

11.冬笋炒肉丝

12.女士醉了

 二、当代饮食笑话

1.佛跳墙

2.顽皮武昌鱼

3.蚂蚁不听话

4.三笑

5.这是怎么回事

6.白发陈酒

7.端菜

8.不可能

9.无法奉告

10.菜盘

11.对付蚊子

 三、当代顾客饮食笑话

1.乳猪

2.掀餐桌

3.夫妻鱼

4.怎么吃

5.透不过气

6.酒价

7.三伤

8.数字劝酒

9.不要铺张

 四、当代家庭饮食笑话

1.吃元宵

2.打苍蝇

3.砒霜土豆

4.一鹩足矣

5.能活吗

6.吃雪糕

7.不吃白菜

8.谁最贪吃

附录:饮食安全问题

 一、饮食安全问题实例

 二、饮食问题识别诀窍

 三、百种饮食相宜相克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试读章节

2.游西湖细品佳肴

一年春天,许总陪同外宾到杭州游玩,来到西湖菜馆吃久负盛名的西湖醋鱼。

许总点了两条鱼,一条加醋加糖,另一条加醋不加糖。

西湖醋鱼既加醋又加糖是有来历的:宋朝时,宋家兄弟在西湖旁以打鱼为生。兄妻美貌,当地恶霸害死宋兄,想霸占其妻。叔嫂告状,不但不成,反遭毒打。宋嫂只好让弟弟远逃他乡。分手时,宋嫂特意先加醋后加糖烧了一碗鲩鱼,并对弟弟说“这菜有酸有甜,望你努力奋斗,有朝一日出人头地,报仇雪恨,过上好日子。”后来,宋弟中了状元,回到杭州,惩办了恶霸,叔嫂团聚。于是就有了“叔嫂传珍”的西湖醋鱼。

许总说,关于“叔嫂传珍”这一道西湖醋鱼名菜来历的故事有各种不同的传说,但这些故事大都只是从“先酸后甜”这一意思来说的。“叔嫂传珍”西湖醋鱼这一道菜还有另外一种故事和含义。他点两种不同作料的西湖醋鱼的目的,是想研究和体会一下这一道美食的多种功能。

这时,两盘香气扑鼻的鱼放到了他们的餐桌上,一盘是放了糖醋的,另一盘是只放了醋没有放糖的,两盘鱼的味道都很好。许总认真、细心地体验着这两盘鱼的区别。他感到那没有加糖的鱼,清清淡淡,微微透明,鱼眼明亮,汁薄泽润,无土腥,有现杀活鱼鲜美之原味;加糖的鱼,浓汁满溢,香甜可口,但少清淡活鲜之原味。他问外宾,两鱼有何区别。外宾说,两条鱼都很好吃。

许总哈哈地笑了。他说:“是呀,两条鱼都好吃,但这两条鱼却有两种美味、两种文化内涵,可以满足两种不同的身体需要和精神享受!”

原来,多年前,楼外楼饭店门外有一大池子,以清水养育从西湖捞来的肥鱼。那时真正的醋溜鱼是汁里加醋,不要太浓,上面不加葱丝,也不加糖,色彩清爽美观,味道清淡中略带酸味,鱼肉极嫩,筷子有时几乎夹不起来。也许因为那时西湖没有任何污染,鱼肉也就格外细腻,那时的“叔嫂传珍”西湖醋鱼,比现在的更有西湖原味。加糖的“叔嫂传珍”西湖醋鱼这道美菜的文化内涵,主要在于“醋+糖”,也就是“先辛酸后甜蜜”。而只加醋不加糖的“叔嫂传珍”西湖醋鱼的文化内涵主要在于“醋”,在于“牢记辛酸,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扬善惩恶,追求美好”。

3.外宾北京吃烤鸭

许总请韩国客人金先生到北京吃烤鸭。在烤鸭店落坐等待间隙,许总向他讲述了北京烤鸭的来历。

北宋时期,杭州人丘敬学家里贫寒,念了几年私塾,就到酒馆学做厨子。认识了养鸭人王立。一天傍晚,王立父子来酒馆找丘敬学,要用鸭子换酒喝,掌柜的不肯用鸭子换酒,丘敬学偷着从酒坛子里舀出一壶酒来交给王立。王立父子回来,喝完了一壶酒,喝醉了,不小心把油灯碰倒,引起了火灾,人是跑出来了,鸭棚里的鸭子全烧死了。丘敬学赶来,闻到了一股糊鸭子的味道,把鸭棚子扒开,看到了烧得焦糊的鸭子,他把外面糊了的一层去掉,露出里面的鸭子肉,撕下一块放到嘴里,感到挺好吃。受到烤糊鸭子的启发,丘敬学与王立开始做烧鸭子卖,生意立刻火起来。不久,丘敬学把烤鸭店搬到开封去了,王立一直留在杭州做烤鸭。后来,元军攻破了杭州,大将伯颜吃过杭州的烤鸭后赞不绝口,他强迫数十个会做烤鸭的厨子和他一起到了北京,专门给皇宫里的人做烤鸭吃。经过多次改进就成了现在的北京烤鸭。

这时,鸭子已经烤好,放在餐车上推到金先生面前。一位师傅先拿着鸭子给他们看了一眼,然后在一旁运刀如飞,转眼之间一盘烤鸭肉切好了。师傅问他们:“鸭骨架子您们是包上带回呢?还是现熬汤呢?”许总说:“现熬汤吧。”几味菜加上骨架汤和鸭舌、鸭肫肝、鸭脚掌,一桌“全鸭宴”。吃的时候用一张小薄饼裹上两三片烤鸭肉,用大葱丝、黄瓜条蘸上甜面酱,人口一嚼,烤鸭酥脆的皮、鲜嫩的肉口感极佳,烤鸭特有的浓香溢满唇齿之间。

许总又接着向金先生介绍:全聚德北京烤鸭之所以有一种绝妙的美味,与其原料来源和制作方法有关。北京烤鸭的原料主要是玉泉山填鸭,皮薄肉嫩,肉质特别好。这种鸭子成长快,60-65天体重可达3-3.5公斤,前45天任其取食,最后15-20天人工喂养,平均每6小时填喂一次,故称北京填鸭,经过填喂进一步提高了烤鸭的肉质。全聚德一般采用果树木柴明火烤制的挂炉烤制方法:先在填鸭身上开一个小洞,将内脏掏出,然后从洞口向里打气,等气体均匀地充满填鸭全身后,将其挂起,再以沸水浇烫全身,使气体膨胀,再用汤水浇淋两次,风干备用。此时洞口处已被系住,而肛门也被塞住,然后进行烧烤。由于鸭皮充分地膨胀,烤出来后,便会脆薄而上色均匀。

P40-42

序言

当今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从“温饱”不足,转变为生活总体小康,人们从追求吃饱为主,转向吃好为土,在餐馆吃饭已成为社会风尚。本书从崭新的角度,以“散点透视”手法和趣味故事形式,把中国人“吃饭”这一平常问题系统地反映出来,让人们在“吃饭”这一十分熟悉的领域中得到新认知,获得快乐、健康、享受和收获。

中国历史悠久,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一书中说:“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吃饭的故事》一书,通过趣味故事,既简明地诠释了中国人几千年来关于“吃饭”的理解,又阐明了当代中国“饮食文化”的新含义、新特点和新潮流,从而折射出了我国社会的发展轨迹。由此观之,《吃饭的故事》不再是一般意义的“故事”了,而是包含饮食、哲学、管理、历史、文学多种知识,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百科全书”。《吃饭的故事》是中餐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良师益友,亦是中餐管理者不可多得的案头宝典。

中华餐饮过去在世界上已亨有盛誉,当今更足誉满全球。《吃饭的故事》是一部宣讲中毕餐饮文化和管理知识的崭新著作,相信她不仅会吸引国内读者,而且会吸引国外读者。

“创新”是本书最鲜明的特点。从“观念”上讲,在开拓掘深了“吃饭”的内涵的同时,也揭示了当今中国在吃饭中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人才财富的新观念。从“科学”上讲,开创了以饮食科学为核心,在多学科基础上研究吃饭的先河,既为创立吃饭学奠定了基础,也为饮食文化科学与其他科学的结合开辟了新途径。从“表现形式”上讲,突出了故事的趣味性,让读者在享受快乐中获得知识。创新,正是本书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之昕在。此外,本书新颖、独特、实用,具有大众性和哲理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艺术性和休闲性、现实性和历史性相结合等特点。

总之,《吃饭的故事》是一部讲述中餐的吃饭故事“专集”,适用于中餐从业者和消费者阅读,有助于中餐企业的发展,也有助于世界了解中餐文化,促进中外餐饮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全国政协常务理事

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产业协会会长

原农业部部长

2009年11月

刘 江

后记

一本独特的趣味故事书

吃饭的学问博大精深。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一部系统的中餐故事书。《吃饭的故事》正是一部体现如何吃好和服务好中餐的趣味故事书。我们认为《吃饭的故事》的独特和首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提出了三大新观念

21世纪以前,我国人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大岁数人还在为温饱而奔忙。大多数人的“饮食观”是“吃饭以求生存”。与这一传统观念相联系的是吃饭问题上的“物欲观”和“消耗财富观”。“物欲观”认为,吃饭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需要,吃饭饱肚子;“消耗财富观”认为,吃饭仅仅是消耗财富,不能创造财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几年,我国人民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根本性的变化,从追求吃饱为主转向以吃好为主。《吃饭的故事》在总结这种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吃饭的真谛在于吃饱求生存,吃好求发展”即“吃好发展观”。同时,人们在吃饭问题上,由单纯追求物欲饱肚的浅层次向同时追求物质和精神享受的高层次转化,也就是从单纯的“物欲观”转向物质和精神相结合。《吃饭的故事》把这种新观念叫做“综合享受观”或者“全面享受观”,人们在吃饭问题上不仅追求美味和健康,而且追求文化品位、生活情趣,追求家庭幸福、事业成就、社会贡献。在上述两种新的吃饭观念基础上,《吃饭的故事》提出了吃饭的第三种新观念,即“消耗创造财富观”,也就是说,吃饭不仅仅消耗财富,同时也创造财富,不仅仅创造物质财富,而且创造精神财富和人才财富。吃饭给国家带来税收,企业得到利润,个人获得健康;吃饭可以获得餐饮和其他有关知识,提高道德品质,获得精神享受和快乐;吃饭可以获得健康、提高知识和道德水平,培养人才,创造财富。吃饭的“全面享受观”和“消耗创造财富观”是“吃饱求生存,吃好求发展”基本观念的延伸和补充。“吃好发展观”、“全面享受观”和“创造财富观”,这三大观念是当今中国在吃饭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新型观念。

二、揭示了新的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是在家里做饭吃饭,在外工作(劳动)、从事社会活动,绝大多数人的吃饭是与工作(劳动)、社会活动分开的,这是一种带有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性质的生活方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形成,在餐馆酒店吃饭已成为当今社会风尚,出现了一种在餐馆酒店吃饭的新型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吃饭的市场化、社会化和国际化,以及吃饭、工作(劳动)、社会活动的紧密结合。

《吃饭的故事》多角度反映了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吃饭的“三化”,一方面使一些家庭劳动力解放出来,充实到社会各个方面,促进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餐饮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也从某个方面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此外,中餐的“三化”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也会起到推动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一方面追求吃饱、穿暖、有住处、行走方便的基本生活目标,另一方面从事着艰辛的工作(劳动),此外还要参与社会活动,生活、工作(劳动)、社会活动,这三者是明显分开的,如果强调生活就是享乐主义,强调生产、工作(劳动)就是单纯经济观点,从事社会活动就是额外负担。《吃饭的故事》体现了当代大众吃饭(生活)、工作(劳动)、社会活动紧密结合的新生活方式。人们通过吃饭(用餐)享乐和工作(劳动)相结合,消耗财富和创造财富相结合,个人行动和社会活动相结合,以求得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和谐)发展,反过来又通过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生活和社会发展这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我们说,《吃饭的故事》也反映了新生活方式的“吃饭与工作(劳动)、社会活动相结合”的特点。

三、开辟了新的学科领域

与吃饭有关的学科有营养学、菜肴制作加工、食品卫生、饮食文化、餐饮艺术、餐饮企业经营管理等等,这些学科有的属于工艺技术自然科学,有的属于人文经管社会科学。但直到今天,还缺乏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如何吃好的综合性的“吃饭”类新学科。《吃饭的故事》试图从崭新的角度,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起来,以故事形式来研究如何吃好的新型图书。它是一部具有以餐饮科学、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为基础,与政治、历史、哲学、文化和文学艺术等学科有关,具有综合科学性质的餐饮生活类图书,它开辟了一门“如何吃好”的餐饮生活类新学科领域,为创立“吃饭学”打下了基础,也为经济科学、管理科学和餐饮科学的结合开辟了新途径。

《吃饭的故事》研究的对象是人、饮食和环境相结合的中餐“吃饭”行为(或者活动)。它的研究对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吃饭,不是主要研究饮食的营养和加工制造工艺学,而主要研究当代意义上的中餐“吃饭”行为(活动),所以,它研究的范围更为广阔。本书重点研究如何吃好,也就是如何吃出美味美德、节日文化、人生文化、管理文化、企业文化、经济效益、社会和谐、健康幸福,使读者在阅读本书的快乐中,轻松获得如何吃好和服务好中餐的知识。

四、采用了独特的研究方法

本书从崭新的角度,以“散点透视”手法和趣味故事形式,把中国人吃饭这一平常问题系统地反映出来,既简明地诠释了中国几千年来关于吃饭的问题,又阐明了当代中国“饮食文化新含义、新特点和新潮流”,从而折射出我国社会的发展轨迹。本书不是为故事而故事,而是将餐饮服务、管理、文化和相关知识渗透到故事中、由此观之,本书不再是一般意义的“故事”书了,而是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百科全书”。本书在餐饮科学、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上,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关学科结合起来,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结合起来,知识性、管理性、艺术性、趣味性结合起来,现实性和历史性结合起来,当代大众与历史名人结合起来,通过这些结合来研究如何吃好中餐 总之,本书不仅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方面具有独特之处,而且在研究方法方面别具一格。

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中餐从业者、消费者和教育培训人员以及中外一切中餐爱好者。它适用于你们求知休闲,也适用于中餐教学。

我们希望书中的故事让您在愉悦的心情下,掌握知识,尽享乐趣!

宋耿之、李明矩、张小粤、苏京参加了本书的编写工作。

书中引用了不少书籍和文章的材料,为了表述的方便,未能一一地注明出处,仅对现代几位伟人的故事注明了出处,在此对原作者表示衷心地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请不吝赐教!

编者

2009年11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2:5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