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观人学(文白对照足本全译中国观人学名著)/文士派识人经典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民国)邵祖平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所谓观人学,相当于今天的“人才学”,就是通过一个人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先天资质、个性、智慧,以及人生各阶段之运势吉凶,还可以透过它促进人际沟通与相互合作。

观人学在中国由来已久,先圣先贤早有论述,如孔子九徵、太公八证、诸葛亮将苑等,其观人察物无不各显神奇,验人如神。本书条缕分明,通俗易懂,实用而不落空谈。其作用主要在五个方面:一、任用人才;二、辨别奸伪;三、选择官职;四、结交朋友;五、自我品鉴。

观人学实际上就是“官人学”,是一本观人、识人、用人的经典著作,为中国古代最高层案头书。

内容推荐

上篇述观人术之原理。自邃古至近世,皆论其推演之迹,而此术之功效,亦郑重著之。

中篇叙观人术之实用。或混合而究,或分别而言,或比较而谈,皆观人之妙用,而臧否之玄要。

下篇集观人术之评论。综合疑似、谬误、变通诸迹而一切廓清疏析之,俾归实用而不落空谈。

本书采集古籍,清省典雅,风鉴星度之说,绝未阑人。

目录

上篇 观人学原理

 第一章 尧舜时代的六戚观人法

 第二章 周文王的六征观人法

 第三章 周公和孔子的观人法

 第四章 观人术的功用

 第一节 任用人才

 第二节 辨别奸伪

 第三节 选择官职

 第四节 结交朋友

 第五节 自我品鉴

 第五章 中国历史上的观鉴家

中篇 观人学实用

 第一章 混合观人法

 第二章 分别观人法

 第一节 视瞻观人法

 第二节 言语观人法

 第三节 容貌举止观人法

 第四节 颜色观人法

 第五节 声音观人法

 第六节 形质观人法

 第七节 好尚观人法

 第八节 行迹观人法

 第九节 文字观人法

 第十节 书画观人法

 第十一节 饮食寝息观人法

 第十二节 家宅观人法

 第十三节 父母观人法

 第十四节 兄弟观人法

 第十五节 妻儿观人法

 第十六节 朋友观人法

 第三章 比较观人法

 第一节 理论的比较

 第二节 实用的比较

下篇 观人学评论

 第一章 观鉴定夺所需要的时间

 第二章 观人术与时间和地域的关系

 第三章 观人术与人类的畸性

 第四章 观鉴者应当知道的谬误

 第一节 重视耳闻,轻视目睹

 第二节 喜爱与自己相同,讨厌与自己不同

 第三节 心思和志向不分

 第四节 品质失察

 第五节 向往富贵者,背弃贫贱者

 第六节 以貌取人,忽视精神

 第七节 放弃真诚者,选取作伪者

 第八节 选择善辩者,去除木讷者

 第五章 观人术与医理和相法的关系

 第六章 观人术杂评

试读章节

【原文】

综观二《典》二《谟》所采,凡为中国之观人术者,莫不胚基于此矣。四岳之荐舜,日“父顽,母器,象傲,克谐。以孝蒸蒸,义不格奸”者,是观之以其父母兄弟也;“厘降二女”,是观之以其妻子也。父母兄弟妻子,谓之“六戚”,《吕览①·论人篇》所谓“内则用六戚”者是也。至“百揆时叙”以观其才,“雷雨弗迷”以观其度,“询事考言”以揆其德,尧之于舜,可谓深得之矣。尧能知舜,舜亦以知禹。禹之“成允成功”、“克勤克俭”、“不矜不伐”,皆自舜方观察得之。而四凶之流放窜殛,大禹所谓“知人则哲”也;四岳、九官②、十二牧③等之各谐其职,大禹所谓“能官人安民则惠”也。

【注释】

①吕览:即《吕氏春秋》,因书中有《有始》、《孝行》、《慎大》等八览,故称《吕览》,为吕不韦组织门客所著,属杂家。

②九官:虞舜所置的九种官职,伯禹作司空,弃为稷,契作司徒,皋陶作士,垂为共工,益作朕虞,伯夷作秩宗,夔为典乐,龙为纳言。

③十二牧:十二州的长官。古代称治理百姓为牧民,故以牧为官名。

【今译】

综合考察《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的记载,凡属于中国观人术的学问,无不从这里脱胎而来。四方部落首领推荐舜时所说的“父亲为人奸邪,母亲好说谎,弟弟傲慢无礼,而舜却能与他们和谐相处。他用自己的孝行感化他们,既妥善地处理了家庭关系,又没有让自己沦于奸邪”,是通过他怎样对待父母兄弟来观察他;“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这是从他怎样对待妻子儿女的来观察他。父亲、母亲、兄长、弟弟、妻子、儿女,总称“六戚”,《吕氏春秋·论人篇》所说的“对内以六戚为根据”就是例子。后来又通过“让舜总揽百官事务”来观察他的才干,通过“即使遇到烈风雷雨也不会发生迷误”来观察他的气度,通过“咨问政事,审核言语”来考察他的德行,尧对于舜,可以说是非常了解了。尧能以此了解舜,舜也能以此了解禹。禹的“言必信,行必果,完成治水大业”、“辛苦地操劳国家大事,过着俭朴的家庭生活”、“从不自满自夸”,都是舜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而对“四凶”的流放发配,则体现了大禹所说的舜在了解别人方面的明哲;四方诸侯、九大官员、十二州牧等都很称职,则是大禹所说的“知人善任,善于安定民心,就会惠及百姓”。

【原文】

《皋陶谟》标举九德,虞庭嘉言,赖以传后。然言其人有德,必举其行某事某事以为信验,故有“载采采”一言,亦非泛论轻事实者可比。榷而论之,尧舜钦明浚哲,思通造化,知人官人,惟心所造,彼于观人术之运用,非有迹象可求也。皋陶陈谟,后出转工,九德既尽人伦之极诣,哲惠尤总铨鉴之大效。然其说或虞庭君臣平日之论,行事已然之迹,亦非一人之创语也。呜呼!二《典》二《漠》,统在《虞书》,而《虞书》又总在知人而官之。其日《虞书》,虞度之哉!

【今译】

《皋陶谟》标举九种美德,使舜帝宫廷的美好的言论得以流传到后世。说一个人有某种品德,必定以他所做的事情为根据,所以有“让他做些事情来验证”这句话,所以所说的九德,不是那些泛泛而论、轻视事实的观点所可以比拟的。大概说来,尧和舜聪明睿智,思想与造化相通,从了解人到任用人,完全根据自己内心的意象,对于观人术的运用,没有任何迹象可求。皋陶陈述的观人方法,因为出现得较晚,变得很精致。所说的九种美德,已经达到了人间伦理的最高水准,明哲与惠民的说法,更总结和概括了鉴定人、选择人的有效标准。但是其中的记载或许是舜帝君臣平时的言论和已经做过的事情,也不是某个人的独创。啊!二《典》二《谟》都在《虞书》里,而《虞书》的宗旨又归结为了解人和任用人。书名叫做《虞书》,大概就是虞舜用来观鉴人的尺度吧!P9-11

序言

《中庸》说:“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当今企业界又流传着这样的名言:“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资本,最重要的是人才资本。”如果说中国人早在两千年前就充分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那么时至今日,人才问题就更加突出、更具决定性了。而要想得到人才,首先必须善于鉴别人才,这就需要懂得观人术。掌握必要的观人术,以有效地鉴别人才,了解他们的德行和才干,是我们任用人才,做好任何工作的先决条件。

对个人来说,观人术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只有深刻地了解别人,才能交到益友,拒绝损友,恰如其分地对待每个人,成就每件事;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才能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有效地调适自我,适应不同的环境,才能选择适当的职业和职务,找到人生的位置,从而迅速走向成功。所以无论于公于私,掌握观人术都是非常必要的。

观人术具有这样重要的价值和作用,那么到哪里去学习观人术呢?本书的作者邵祖平先生别具慧眼,拂去历史的尘埃,从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发掘出了这一中华绝学,使它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并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着丰富的观人智慧:

从远古开始,尧就以自己卓绝的识人的智慧选择了舜,而舜又选择了禹,从而保证了帝位的圣圣相传,并形成了通过父母兄弟妻子来观察人的“六戚观人法”。这是中国观人术的滥觞。

周文王担任西伯以后,圣智独运,把对人才的考察、鉴别和任用作为政务的关键来抓,从而一方面赢得了众多杰出人才的辅佐,从而创造了辉煌的周朝文化,另一方面形成了以观诚、考志、视中、观色、观隐、揆德为内容的“六征观人法”,成为后人效法的榜样。在周文王以后的大半个周朝,观人学实际上就是“官人学”。

东周末年,礼崩乐坏,天下大乱,孔子以在野的身份振奋而起,通过对人物的品评,来达到鼓励人、批评人、订正名分、改变世风的目的,这是观人术流行于民间的开始。

到了三国时代,人物鉴评非常流行,对人物的发展举足轻重,以至许劭等人每月品评人物一次,并不断地改换题目,称为“月旦评”,并形成风俗;以至连曹操这样的人也不得不借助“月旦评”,凭着“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的评价而平步青云。在曹操的治下,陈群还创造了“九品中正制”,主要内容是由各郡推选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将当地人才按才能评定为九等,以供州郡政府任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刘劭写了《人物志》一书,全面地总结了历史上的观人术,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是中国观人术的一部专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至于晋代名士间的互相品评,以及通过文章、书法、绘画来鉴评人物的做法,往往寥寥数语,精妙传神,而且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心驰神往。

中国历史上的观人术虽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只存于观鉴的人而罕见专著,不像经学那样立有学官,有博士进行专门的传授,也不像其他学问那样,有专门的著作来记载它的历史。而本书则以“观人”二字立题,对有关的内容分门别类,条分缕析,对古人的观人经验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归纳出一系列具体方法,提出一系列真知灼见,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一门真正的学问。可以说,本书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观人术的优点,而且是中国观人术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此外,本书还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资料异常丰富翔实。作者雄视千古,从二十四史和百家著作中广征博引,并且每条资料都经过了反复推敲,其中不但有许多精辟的议论,更有许多隽永的小故事,读来口齿留馨,经久难忘。从这个角度看,本书可以说是中国观人术的第一部历史。

二是立论平正严谨,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作者所说的观人术,与中国古代的相人术不是一回事。作者具有现代科学的眼光,能够在深入古籍的基础上跳出古籍,摒弃相人术中的迷信因素,从而保证了本书在学术上的纯洁性。

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称为秦镜,可以照彻人的五脏六腑。一个人是善是恶,才干如何,乃至一个念头的善与恶,只要拿秦镜一照,都会立见分晓。古时候公堂上写有“明镜高悬”字样的匾额,就出于这个典故。如果读者朋友也想得到这样一面镜子,以便把有德有才的人尽数纳入彀中,把缺德少才的人排除在一定的范围之外,并对不同的人分别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以成就宏伟的事业,那么,建议您不要错过本书。

孙政治

2008年9月于大观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