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平先生新作《湄洲湾建港第一人萧碧川》是一部长篇人物纪实文学,以一代爱国实业家、民间慈善家萧碧川先生传奇而灿烂的一生为主线,讲述了萧碧川先生一生奋斗的历史,反映着主人公全部的心路历程,不仅是一部“人史”,更是一部“心史”。萧碧川先生生于清末民初。在那乱世之秋,他与近现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一样,抱有凌云之志,创业之情,却报国无门,理想和追求不能实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湄洲湾建港第一人萧碧川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小平 |
出版社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陈小平先生新作《湄洲湾建港第一人萧碧川》是一部长篇人物纪实文学,以一代爱国实业家、民间慈善家萧碧川先生传奇而灿烂的一生为主线,讲述了萧碧川先生一生奋斗的历史,反映着主人公全部的心路历程,不仅是一部“人史”,更是一部“心史”。萧碧川先生生于清末民初。在那乱世之秋,他与近现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一样,抱有凌云之志,创业之情,却报国无门,理想和追求不能实现。 内容推荐 陈小平先生新作《湄洲湾建港第一人萧碧川》在人物纪实文学中,妥善处理情节与细节的关系,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湄洲湾建港第一人萧碧川》的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历史人物,除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丰富资料外,还在情节和细节方面下大工夫,通过情节和细节的魅力,提高人物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品质,提高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再现萧碧川先生的光辉形象。例如,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后,萧碧川先生等人发起成立“闽南国难救济会”,其中救济逃难的郑氏父子这一情节中的几个细节就很精彩,前后呼应,突出了“仁义行天下”的主题,也突出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再如,“智建碧霞洲”这部分写了一碗洋参汤的故事,里面也有几个精彩的细节,呈现出人物的个性化活力,令人感动。 目录 第一章 少年鸿鹄志 第二章 京城求学路 第三章 出师第一案 第四章 受命下南洋 第五章 驰骋大上海 第六章 抢滩黄浦江 第七章 仁义行天下 第八章 智建碧霞洲 第九章 孤胆走疫区 第十章 抗日大抢运 第十一章 十年大跌荡 第十二章 魂牵故园情 试读章节 东南闽地,背山面海。海中有一个形似仕女眉黛的小渔岛,叫湄洲岛。岛屿与海岸之间,一湾海水碧蓝澄澈,即为湄洲湾。湄洲湾三面环山,北靠莆田,南向泉州,西接仙游枫亭,湾口朝东南方向敞开,面临台湾海峡,隔海相望的就是宝岛台湾。 明洪武七年(1374年),闽中兴化府(莆田)岱石乡有户萧姓人家,为避祸事,趁夜色,走海路,举家逃奔湄洲湾。天上,月明星稀;海面,波光闪闪…… 当家人萧雁(字百二,号老松)坐在船头,一边玩命地加速前行,一边却愁肠百结:举家逃难,北岸是绝对不能回去的;西岸的仙游枫亭属兴化府管辖,也不能去;东南方向是台湾海峡,海上险恶,恐有不测……大海茫茫,哪儿是岸?哪儿才能安家呢? 萧雁回首看看蜷缩在船舱里的夫人。她因逃亡受到惊吓,加上晕船的强烈反应,连胆汁都吐了出来,早已有气无力。七尺男儿却无法给家人安稳的生活,萧雁心生愧疚。他悲怆地长吁一声,仰望着天上的北斗星,做出了一个攸关全家人未来命运的重要抉择:不去台湾了,取道南岸泉州城避避风头再说。一场悲剧的结束注定一段新的生活的开始。从这一刻起,萧家注定要开始新的生活。 夜色中的小船犹如一叶扁舟,在波涛中时隐时现。经过一夜的海上漂泊,天明时分,疲倦的小船终于抵达南岸。萧家人登岸一看,只见此地三面临水,往东南方向乃茫茫大海。萧雁是个读书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他驻足仔细观望,惊喜地发现,此地“水如玉带地金钩,三岛十洲咫尺浮”,占尽丁财两旺之气,喻子孙昌盛,宗系源远流长。萧雁看完,心中窃喜,便不再多言。只说此地适合安居,与家人略作商议,便定居下来。 话说在萧家人迁之前,这里原先住着郑氏和陈氏几户人家。人数不多,郑氏十多个人,陈氏只有五六个人。他们男耕女织,日子过得紧巴巴。 初来乍到的萧家,没有田地,只有一条小船,靠什么生活?萧雁在海边转了几圈,看到这地方背山靠海,坚定地把目光瞟向大海。于是,萧家就靠湾为生,以渔为业,艰难起家。为使家族兴旺,萧雁一再告诫子孙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与邻为善,团结乡里。萧氏子孙牢记家训,跟郑氏、陈氏的几户人家和谐相处,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既没有仇家追杀,又没有受到先前入居者的排挤。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不但开垦了大片田地,而且增加了几条渔船。后人曾有诗云:“夜静潮回声入枕,秋高海阔浪平楼。天池浴影门观日,松牖悬帆手接舟。深幸言旋成钓隐,得鱼沽酒傲王侯。”P1-2 序言 陈小平先生新作《湄洲湾建港第一人萧碧川》是一部长篇人物纪实文学,以一代爱国实业家、民间慈善家萧碧川先生传奇而灿烂的一生为主线,讲述了萧碧川先生一生奋斗的历史,反映着主人公全部的心路历程,不仅是一部“人史”,更是一部“心史”。萧碧川先生生于清末民初。在那乱世之秋,他与近现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一样,抱有凌云之志,创业之情,却报国无门,理想和追求不能实现。 人物纪实文学,是写作中一个严肃的难题,既要忠于史实,描写符合人物的性格和生活逻辑,又要表现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情节和优美的语言。作者根据主人公的漫漫人生路,分成“少年鸿鹄志、京城求学路、出师第一案、受命下南洋、驰骋大上海、抢滩黄浦江、仁义行天下、智建碧霞洲、孤胆走疫区、抗日大抢运、十年大跌荡、魂牵故园情”等十二个部分,充分地表现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萧碧川先生虽一生从商,艰苦创业,历尽艰辛,但高瞻远瞩,面向海洋,把他毕生的精力和财富,倾注于建港事业,这是史无前例的,体现出他“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泉港人的精神。整部书中,作者视野开阔,结构严密,情节生动,真实而完整地概括萧碧川先生的一生,把宏大的历史内容和个性化的艺术表达结合起来,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再现历史,形象地揭示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的历史大势,真实地展示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的历史画卷,表达了中华儿女振兴中华的强烈意识。 在人物纪实文学中,妥善处理情节与细节的关系,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历史人物,除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丰富资料外,还在情节和细节方面下大工夫,通过情节和细节的魅力,提高人物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品质,提高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再现萧碧川先生的光辉形象。例如,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后,萧碧川先生等人发起成立“闽南国难救济会”,其中救济逃难的郑氏父子这一情节中的几个细节就很精彩,前后呼应,突出了“仁义行天下”的主题,也突出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再如,“智建碧霞洲”这部分写了一碗洋参汤的故事,里面也有几个精彩的细节,呈现出人物的个性化活力,令人感动。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文章必然反映作者的思想、立场和世界观。《湄洲湾建港第一人萧碧川》通篇贯穿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这正好与陈小平这一位年轻作家心灵相通——他关注人性,追求真善美,助人为乐,荣登“中国好人榜”,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具备向更高的文学之峰攀登的潜质。值此《湄洲湾建港第一人萧碧川》付梓之际,欣然命笔,表示祝贺,勉以为序。 许在全 2012年9月 后记 《惠安县志》记载:“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春,县人萧碧川扩建碧霞洲(即今萧厝港)。并亲至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申办碧霞洲为商港,注册载入国际航海图中。”, 翻开尘封的历史,追寻先贤的足迹。多年来,在本会的呼吁倡导下,众多有识之士致力于挖掘萧碧川的建港事迹。经多方考证,萧碧川被确认为湄洲湾建港第一人。当我们的心扉接收到这束穿越时空的历史光芒时,我们无比激动,感奋不已。大家进行多方研讨,决定着手策划编撰出版一本介绍这位先贤的书,以勉励后人。 2011年春,适逢作家陈小平前往采访本会高级顾问萧惠中先生。萧惠中先生对泉港地方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保护弘扬工作长期做出不懈努力,也颇有见解。因陈小平在创作长篇报告文学《大炼化》涉及萧碧川建设碧霞洲、开发湄洲湾的事迹,手头史料有限,希望能从他那里了解更多的有关资料信息。一番交谈之后,萧惠中又介绍本会会长萧宗杰与他相识。萧会长了解来意,十分高兴,决定成立有关机构编撰出版一本介绍萧碧川事迹的书,他诚恳地说:“萧碧川先生是一位非常典型的爱国实业家、民间慈善家,事迹相当突出,精神十分可嘉。出版一本萧碧川的书,是我当这任会长的一个心愿!”陈小平欣然接受委托,着手撰稿。萧会长决定当即召开理事会,研讨有关事宜,并筹集相关采写出版经费。 在采写出版过程中,得到萧厝村人民特别是村“两委”的支持和帮助,本会名誉会长许在全,高级顾问萧惠中、萧柏青,会长萧宗杰,副会长萧枫生、萧全清,本会文史资料编委会编委萧腾伟、萧坚松、萧成强、萧立宝等同志,以及兰陵历史人物编写组同仁认真审读稿件,提出许多修订意见,促使本书成功付梓。 本书的顺利出版,得到中共泉州市泉港区区委、泉港区人民政府和泉港区文体新局的大力支持,区委书记洪自强拨冗题写书名并题词,区长吴礼源欣然作序并题词;成书之际,原南平市政协主席、本会名誉会长萧成栋挥墨题词,原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许在全撰写序言,为本书添光增色。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谢意。 “昔日碧霞洲,今朝萧厝港。”七十多年过去,萧厝港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萧厝港货物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2015年港口吞吐能力将突破1亿吨。“百年风云碧霞洲,千秋伟业萧厝港。”忆往追今,我们更加缅怀先贤的光荣与梦想,同时也感到无比的欣慰——因为开发湄洲湾、建设大港口的宏伟目标,孙中山没有实现,萧碧川没有实现,而今在党的领导下,这些梦想与追求,挥手之间成为现实。诚如萧碧川的儿子萧维隆所言:“共产党不简单!了不起!真伟大!” 《湄洲湾建港第一人萧碧川》的创作和出版,倾注了众人的心血。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萧碧川先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能够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奋勇前进。 泉港兰陵文化研究会 2012年12月1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