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久成编著的《万能医生的岁月》,主要描写一批以主人公王大成为代表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在“文革”中的茫然,走向社会后在农村的工作和婚姻恋爱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同时还涉及一些人的不幸遭遇、意外死亡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等。
本书告诉您青年人在僻野山乡是怎样工作和生活的,是怎样当基层干部的,是怎样治病救人的。
本书告诉您曾有一批青年人在特殊年代、特殊条件下做的特殊事。告诉您那些不该离去的人是怎样离去的。
本书献给在僻野山乡和基层工作的人们,献给我的病人和被误伤的无辜者,献给不该离去而意外离去的人,献给我的同代人和未经艰苦锻炼的一代青年人。
王久成编著的《万能医生的岁月》是一部颇具风土人情的特色长篇小说,主人公王大宬作为到西部乡下锻炼历练的青年医生,经历了一系列磨砺与风波,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西部村民贡献着热血与力量,政策机遇的碰撞,医疗条件的落后,内心情感的彷徨,让他迅速成长、成熟,并无怨无悔地埋首于自己执着的乡村医生的事业,文笔流畅,可读性强。
O1 牛犊放步老马识途
京都医学院的一群青年学子顺利完成了临床课和见习期的学习,怀着即将成为白衣天使的美好憧憬,为最后一学年的临床实习做好了准备。暑期还没开学。中央下达了指示,要求学生停课参加半年社会实践活动,由老师带队到农村参加“四清”工作‘注”。
基础课的吴老师和临床课的耿老师带领一个小组同学走进京郊一个村子,找到了工作队的驻地。报完到,队长说:“咱们是革命化的队伍,人到齐了马上开始工作。我先介绍一下情况:我姓刘,从工厂来。”他指了指身边一老一小两个女人:“这位是八十二中的钱老师,还有小林同志;我们三个是老队员。工作队的全面工作由我负责。钱老师任副队长,负责宣传、妇女和青年工作。现在就让钱队长说一下分组情况。”
钱队长说:“在分组前,我补充一点儿。刘队长在原单位是人事科科长,已经搞过两期‘四清’,对农村工作有丰富的经验,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直接向他请示。这个屋子是他的办公室、宿舍,也是咱们开会的地方。每天晚八点大家准时集中在这儿碰头,不再另行通知。有一个情况需要强调一下,通常一个村只派一个由两三个人组成的工作组,这个村是个大村子,情况比较复杂,所以派一个由十几个人组成的工作队,直接受公社‘四清’工作团领导。现在分一下组:第一组由吴老师任组长,负责第一生产队,组员有王大宬同志和李欣莉同志。王大宬同志除了一队的工作外,还负责全大队的青年工作。第二组由耿老师任组长,负责第二生产队,组员有甄帅才同志和刘莎同志。第三组由小林任组长……好,下面请刘队长说说村里的情况和我们的日常工作。,,
刘队长说:“刚才说了,这个村子情况很复杂,地富成分的家庭比较多,青年人中大多是地富子女。王大宬同志要特别注意,你负责青年工作的责任重大!”
王大宬站起来说:“是,请领导放心,我随时汇报工作情况。”
刘队长接着说:“你们每天都要做工作记录,晚上开碰头会时做汇报;吃饭问题有专人负责派。这里是大队部,有的是地方,不用住老乡家;农具库、饲料房、会议室都能住人,住在一起方便些。一会儿把行李搬过去就行了。”
会散了,新队员们把自己的行李拿起来准备搬进住室,小林走到王大宬身边笑着说:“小王,你的头发是新剃的吧?原来肯定是留发的!”
“你怎么知道的?”王大宬感到惊讶。
小林笑笑说:“一看就知道。不留头发的人头皮发暗,你的头皮发白;你干吗要剃头啊?”
“听说可能要到山区,怕用水不方便。本来几个人商量好了一起剃,结果把我给耍了,就我一个人剃了。你观察得真仔细!” 小林说:“这就是经验!而且我还知道你是个非常认真的人!”
“你怎么知道?”王大宬感到不解。
小林一边帮王大宬提起行李一边说:“是你刚才告诉我的!”
新一期“四清”工作开始了,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与社员们一起劳动、聊天,从中了解情况。听说团支部书记刘婉花正在这块菜畦里整地,王大成拿着锄头找到了她,一边跟她学习整地一边聊天。
在王大宬的详细询问下,刘婉花一一介绍了全村的青年情况。在一百多适龄青年中,包括书记和副书记只有四名团员,严格说来还不够建立团支部的人数。申请入团的人不少,大多是地富子女。其中表现最出色的有一队的黄友林、二队的黄长林。团支部曾有过发展他们的想法,但一直也没实施。
两人正聊得起劲,突然高音喇叭传出了《东方红》的乐曲声。
王大成感到意外说:“哎,这音乐是从哪儿传来的?”
“这是大队广播站广播的开始曲。”刘婉花回答。
王大宬兴致高涨起来,就广播站一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刘婉花又一一做了回答。广播站除了播放大队的公告外,主要是播发表扬好人好事的稿件和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心得体会。什么人都可以写稿,有什么问题或想法也可以直接到广播站去说。对表扬什么人没有具体规定,但从没有表扬过地富子女,也没播发过他们写的心得体会。
王大宬把了解到的情况向吴老师做了详细汇报。吴老师肯定地说:“不错,工作挺细致。我也听到了黄友林这个名字,兴许是个不错的苗子,你可以跟他接触一下。”
王大宬说:“我可一点经验也没有,您可得多提醒着点儿!”
吴老师说:“还谦虚什么呀,你在学校干得不是挺好吗?”
“学校是学校,这儿是农村!除了麦收下乡劳动几天,您也是第一次来农村吧?”
“我才比你大几岁呀?咱们都一样!”吴老师说,“工作细心点儿,等摸清了情况,咱们马上向队长汇报。”
一天下午,人们都在田里劳动,一个人担着两桶水走进田间,把水桶放下对劳动的人们喊:“哎!大伙歇会儿,过来喝水!”
听到喊叫声,人们纷纷从田里走出来,喝水的喝水、抽烟的抽烟,三三两两在地头说笑、歇脚。
田里有一个人没出来休息,他就是黄友林。王大宬几次在田间见到他,他都是这样埋头劳动,在路上就是擦肩而过也从不吭声。王大宬提着锄头向他走去,主动跟他打招呼。 黄友林寡言少语,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务农,现年十八岁。几年来积极要求入团,但因父亲是四类分子,入团很难。他表示自己好好劳动努力争取。未婚妻是父母包办的娃娃亲,本村人,出身中农,所以成不成还不好说,目前没有来往。
王大宬问:“你出工一天挣多少工分儿?”
“八分儿。”
“最高的能挣多少分?”
“有挣十分儿的,还有挣十二分儿的;我最多挣八分儿。”
“你怎么不过去歇一会儿?”
“干惯了,不累。”P1-3
本人自幼喜爱文字,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步入医门,曾在山区和农村工作二十年。先后-于一九六七年和二○○四年参加了卫生部第一批和第十批医疗队到甘肃巡回医疗和义诊。第十批医疗队出发式在人大会堂举行,有记者问,原来工作过的地方环境和生活状况,我回答说环境极差,生活极苦。问我是否喜欢那些地方,我说不喜欢,可以说极不喜欢。为什么还迫切要求再去呢?我回答不出来。人是有情感的,情感这东西实在太神奇太复杂,可能是因为我太想念那些地方。为什么想念?因为那里有勤劳淳朴、厚道善良的人民,那里有我的青春,那里有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
退休了,从高度紧张、劳碌中解脱出来。义诊回来,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除了继续从事志愿者及其他必要的医疗活动外,专心学习写作。作为退休后的第一部长篇作品《万能医生的岁月》,主要描写一批以主人公王大成为代表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在“文革”中的茫然,走向社会后在农村的工作和婚姻恋爱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同时还涉及一些人的不幸遭遇、意外死亡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等。从中可以了解到主人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简陋的条件下克服困难积极创业,做出了不敢想象的、前所未闻的动人事迹,保住了众多病人的性命。另外也开诚布公地揭秘一些医疗事故,导致病人丧命或承受不该有的痛苦。是医生和病人用血汗和性命作为代价推动了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表现出主人公对事业的执着和对工作的坚贞不渝以及劳碌奔波的艰辛。作品不乏在“文革”中、在日常医疗活动中发生的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年的社会状况,折射出这些人生活在矛盾和困惑中的思想观念,对社会现象和人生的感悟,反映了一段抹不去的历史。
《万能医生的岁月》告诉您青年人在僻野山乡是怎样工作和生活的,是怎样当基层干部的,是怎样治病救人的。
《万能医生的岁月》告诉您曾有一批青年人在特殊年代、特殊条件下做的特殊事。告诉您那些不该离去的人是怎样离去的。
《万能医生的岁月》献给在僻野山乡和基层工作的人们,献给我的病人和被误伤的无辜者,献给不该离去而意外离去的人,献给我的同代人和未经艰苦锻炼的一代青年人。
请您记住,无论能否看到我的作品,我永远都是您的好朋友!
这里要特别说明,故事中除了历史人物外,其余人物均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