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青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潘梅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潘梅,笔名梅姐姐.安徽六安青年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青雾》,中篇小说《夜,从这里开始》《悬浮的玫瑰》,散文《高台落幕》《扬州慢递》等,目前已发表作品50万字。 目录 《青雾》无目录 精彩页 1985年一个寻常的秋晨,当黎明的第一缕光亮费力地照进皖西大地时,一个常年被雾气笼罩的古老村落——潘园,渐渐醒了。一两声鸡鸣狗吠从泛着幽青的雾霭里传出,低沉又遥远。村口状如靴子的潘塘升腾着苍茫的水汽,弥散开来,整个潘园显得虚虚实实。雾色中,塘边几棵歪斜的老柳树影影绰绰。进村的唯一一条羊肠小道,俯身在潘塘边沿,蜿蜒至村口,再陡然呈脉络状分散,消失在雾霭深处。枯草里,躺着一条蜕下来的蛇皮,薄如蝉翼。 潘园的土地上,已有了沉默劳作的身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不时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去凝结在眼角的雾水。偶有村民挑根扁担或背着笆斗,带着浊重的呼吸,到远处乡镇赶集,匆匆的背影,转眼便融入四下漂浮的青雾,不见了。 潘园的最里角,是几间低矮的土墙草房,坐北朝南,被大片大片的墨色竹林虚掩。这是四爹家。此刻,屋后竹叶上的露珠正顺势从叶片的各个方向滑至叶尖,一点点悄然聚积,终于汇成水滴下坠,滴在堆叠满地的枯叶上,发出或清脆或嘶哑的声响,而竹叶一阵战栗,惊起了蜷缩在枝头的小鸟,它们扑棱棱地飞走了。一些竹根延展着嶙岣的枝节,突兀地裸露出黄褐的本色,从厚重的土地里钻出,时隐时现,直伸到墙角。墙角常年受着雾气的侵蚀,潮湿暗沉,长满苔藓。 门口稻场边上,有口简易的压井,摔变形的搪瓷缸里装着引水,将引水倒进压井,再用尽全身力气,蠢笨地“吱呀吱呀”压上几下,潺细的地下水才被压出来。压井的铁杆柄,光滑幽青。 紧挨压井,放着粗大的石磙。石磙旁,破旧的盆盆罐罐种着一些花儿。碗口大的紫色大丽菊让几近萧疏的秆不负重荷,随时都有折断的危险。几株芍药,或高或矮,旁逸斜出。还有几盆红的、紫的指甲花。所有花儿的颜色,无不掺和了几分带着雾气的惨淡。 一处破败的草房,堂屋连着厨房,只有两间厢屋,四爹、四妈住一间,另一间被糊满报纸的篱笆栅栏隔开,一边住着四爹的两个儿子,一边住着他的两个闺女。堂屋的正面墙上,悬着一副泛黄的中堂——“天地君亲师”,供桌上的香炉,积攒了厚厚的香灰。 堂屋里照得进和照不进光亮处横七竖八地堆叠着杂物:用旧了的簸箕、颓败的几近光秃秃的芦苇扫帚、还沾着泥巴的锄头、编竹篮用的泛亮的篾刀。本就晃动着短了腿的长条板凳,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更是得小心坐着才是。 四爹披了件破夹袄坐在床上。他拉风箱似的嗓子里始终有咳不尽的痰。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似乎要把器官挣破了一般,四爹憋红了脸,用手紧紧攥着木质的床沿,尽量保持着平衡,不让自己摔下去。四爹抬了抬昏黄的眼,向窗外望去,茫茫一片。 四妈已经在烧早饭了。一锅金黄的苞米粥,正在“咕嘟嘟”地泛着泡儿。听见四爹的咳嗽声,四妈往锅洞里又添了一把柴火,看也不看,张口就骂。 四爹经历了一阵痛苦的剧咳后,刻满皱纹的老脸渐渐平缓。接着他用被纸烟熏黄的干枯的手指,从皱巴巴的“团结”烟盒里抠出一支,点燃。他没有理会四妈,对他来说,四妈的责骂只是一种无喜无悲的表达。 春兴从屋里爬起来,汲着鼻涕提着松垮的裤子来到锅台边,用黑不溜秋的长把饭勺在稀得能照出人影的锅里搅了一下,便扔了饭勺,稀饭四溅在锅台上。“又是这个!我饿得肚里的虫子都出来了!不吃了,我去掏几个鸟蛋来烤。” 四妈又是张口就骂。 “这个春兴!”四爹扶着床沿长长地叹了口气。四妈年轻时像是过猪仔一样,一连串生下四个孩子。前三个没钱读书,家里把希望寄托到了小儿子春兴身上,宠溺都给了他一人。可他书也没个正样去念,整天戳得满村鸡飞狗跳,最不教人省心。三个大的就省心了?老大春生还是光棍一条,眼看村里同茬的后生们早就抱上娃娃了,可家里哪有彩礼为他娶亲? P1-3 导语 《青雾》系一部当代原创长篇小说,讲述了一座偏远小山村里一个跛脚女性一生的故事。书稿通过主人公春花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真实地描绘了皖西农村生活,展现了40年来农村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时代特色。 序言 《青雾》的故事,几近真实,起子潘园,止于潘园。 潘园是皖西大地上的一个小小村落。我父亲是土生土 长的潘园人,也是最早离开故土奔赴小城营生的潘园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随父亲回潘园探亲,成了儿时的我最 向往的一件事情。那时的潘园于我而言,一草一木都充满 着极致的诱惑,古老又神秘。让我新奇、兴奋且又深深地 恐惧。 随着生活的跌宕,我离潘园越来越远,对潘园的印象 ,变得模糊,分崩离析成一个个零碎又混乱的画面, 隐 匿在我记忆的夹缝里,潘园,仿佛只剩一个空洞的、遥远 的概念。曾一度以为,我对潘园的情感淡漠了。可往往, 就在某个时刻,哪怕是嗅到了类似潘园的乡野气息,也会 措不及防地触动一段我对潘园的回忆。闭上眼睛,我依然 能清晰地看见久远时空外的潘园:厚重的黄土地、静谧幽 深的竹林、盘桓在潘塘上的浓雾、古老的杏子树,在破旧 草房的残垣断壁处,偶尔窜出条黑红相间的毒蛇一一潘园 人叫它“土根蛇”。还有更让我恐惧的裹着小脚的巫婆、 被家人深锁在土房里的疯子……原来, 曾经的潘园,始 终驻扎在我灵魂的最深处。 原谅我使用“曾经的潘园”一词。我不确定除了“曾 经的潘园”,还有什么词汇可以概括那个记忆中弥散着神 秘的、隔世气息的村落。总之,它与当下的潘园截然不同 。 城市的扩张,经济浪潮的冲刷,使年轻力壮的潘园人 远赴各个城市谋生,现在的潘园,只残留几个老弱妇孺的 身影在曰渐萎缩的土地上劳作:种种豆角或拾拾麦穗。豆 角是一畦菜园里的豆角,麦穗是田间遗落的麦穗。他们闲 散的步调,无力也无心忠于农事,一任夕阳,将他们孤单 的影子越拉越长。 潘园人对土地的依附感弱了,祖祖辈辈曾赖以养家糊 口的土地好像可有可无。这是时代变迁引发的蝴蝶效应, 也是城市化进程必然的症侯之一。可这一切,应该与潘园 人对待土地的情感无关吧?是了,憨实的潘园人怎会抛却生 养他们的土地?无论现代文明的皈依或是背叛,土地,始终 都报以宽厚的沉默。可一听见“土地”,潘园人仿佛就能 嗅到小麦的香味、听见玉米拔节的脆响。潘园的土地,隐 喻了质朴、包容、沉稳和绵绵不尽的生命。对待土地。潘 园人的血液里一直传承着信徒般的敬畏和虔诚。虽然,机 械和科技正在密不透风地武装人们的生活,土地离人们越 来越远,可潘园人依然坚信,嘹亮的劳作口号,伴着闪闪 发亮的汗滴,终会再度盘旋在潘园如洗的蓝天。这种隐秘 的传承使散落在各地的潘园人如一个个放飞的风筝,线的 那头,紧紧地牵扯在潘园的土地上。 月圆中秋,远在都市打工的某个潘园姑娘,抬头望望 钢筋水泥夹缝里一线灰茫的天空,她突然很渴望来一把带 着潘园泥土清香的秋花生,咬一口从潘园枝头上摘下的红 柿子。炎夏酷暑,正在办公室加班的某个潘园小伙,被空 调里的冷风吹得直哆嗦。他想起了潘塘,想起了小时候光 着腚一头扎进潘塘里的清凉。潘塘里的鱼虾甚多,他一猛 子扎下去,待再探出身时,手里兴许会多条鲫鱼。不远处 ,一条水蛇漫不经心地游弋,灵动的身段甚是从容优雅, 身后漾起长长的水纹。塘边的河蚌,莫名就将两扇贝壳紧 拢,在淤泥里拖出一条笔直的痕迹,向潘塘深处滑去…… 这个潘园小伙抿抿唇,清秀的手扶了扶眼镜,继续在键盘 敲出一片铿锵之声。 我已经没有机会再去追问,病重的父亲,执拗地迁户 回潘园时,他是否全然忘记了当初奋不顾身挤进城只为一 纸商品粮户口本的辛酸?兜兜转转,便是一生,父亲最终安 详地躺在牵扯他一生的黄土地上,魂落潘园。 竹林深处的坟冢,是潘园人认定的归宿。 就像我始终无法真正走入春花的故事,替代她所有的 情感一样。 我一直在思考,我是个写小说的人吗?也许不是,对于 她的故事,我充其量只是一个转述者。我想,如果春花识 文断字的话,她必定是个很好的小说家。一个作家的成功 ,往往并非依赖于文学知识,而是依赖于真实的生活经验 ,最好的小说家应该是经历故事的她自己。 沈从文说,写小说要贴着人物写。扪心自问, 《青 雾》里我时时贴着春花写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想,我可 以轻而易举地转述她一生如何艰难地寻求更好地活着,却 始终游离在她切身的、强烈的、真实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之 外。在属于她的故事里,我的情感似乎陷入一个灰色地带 ,哪怕我的笔下已经砌满了欢喜、欢愉的色彩,也没法完 全描述她当时的喜,而她时时经历的巨大哀恸,又岂是我 寥寥数笔可以概括的?她数十年的岁月就这样被我残忍地压 扁成十几万字,轻飘飘地一页一页给翻过去。 很多人热衷于讨论意蕴,也许故事本身就是意蕴。如 同潘园的青雾,更多时候只是个意象,代表着某种隐喻一 一生活不时让我们如坠身青雾,苟且于三丈以内,前方是 漫无边际的迷茫。这个叫潘园的村落,又何尝不是一种意 象? 生活的本质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寻求如何更好地活着 吧。潘园的每个人都在不停地挣扎、折腾,与命运做抗衡 ,保持着向上的姿态,赤手空拳,努力沿 内容推荐 《青雾》的故事,几近真实,起子潘园,止于潘园。文化、文明,大时代背景下人物的生存和命运,土地的依附,精神的荒芜,人性的多层,命运的不可知……潘园的青雾,是无法说清的人生迷雾。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