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国际大背景下,立足于河北省的实际,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创新理论和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借鉴国内外经验,研究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和发展对策,并对肃宁县皮毛产业集群这一典型个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升级方案,构建了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县域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为有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古语有云:“郡县治,天下安。”事实已经证明产业集群正在县域及以下地方形成,并且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并为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河北省的产业集群一方面还不成熟,并没有形成集群效应,另一方面大都是停留在低端生产,追求的是逐底的利润,“制造力”是非常脆弱的。在这种情况下,探讨产业集群的形成与现状及其升级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本书以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问卷法、企业访谈法、对比分析法、图示法、理论与案例结合法对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进行了研究。梳理了产业集群的理论评价体系,为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始终贯穿于河北省产业集群分析的全过程;抽象出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分析了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产业集群的升级对策;以肃宁县皮毛产业集群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升级方案;最后,构建了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县域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为指导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本书主要创新点如下。
(1)建立了突出县域产业集群动态性与系统性的三维概念体系。县域产业集群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大系统,包括主体维、客体维和时间维,主体在客体的支撑下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
(2)丰富了产业集群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内涵。增加并强调了农民在县域产业集群利益相关者中的重要性,构建了产业集群识别系统(ICIS),以促进集群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与良性竞争。
(3)构建了县域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五个维度,共22个指标。运用网络层次法(ANP)能够全面考虑各维度及其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给出该指标体系的权重,将ANP的评价结果与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相结合,用于指导县域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和升级。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基本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2 理论基础
2.1 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
2.2 社会网络、嵌人性和社会资本
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4 全球价值链理论
2.5 创新理论
2.6 本章小结
3 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的形成
3.1 县域产业集群的界定
3.2 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
3.3 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3.4 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3.5 本章小结
4 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4.1 河北省产业结构的特征
4.2 河北省产业集群现状
4.3 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的主要类型
4.4 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的贡献
4.5 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4.6 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的典型案例
4.7 本章小结
5 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的升级
5.1 利益相关者和谐:产业集群升级的基础
5.2 创新:产业集群升级的生命线
5.3 社会资本嵌入性均衡: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保证
5.4 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升级的生态保障
5.5 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升级: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
5.6 本章小结
6 河北省典型县域产业集群分析——肃宁县
6.1 皮毛产业集群调研
6.2 肃宁县皮毛产业集群历史溯源
6.3 肃宁县皮毛产业集群的形成基础
6.4 肃宁县皮毛产业集群的特点
6.5 肃宁县皮毛产业集群的作用
6.6 肃宁县皮毛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6.7 肃宁县皮毛产业集群的升级
6.8 本章小结
7 县域产业集群评价
7.1 网络层次分析法
7.2 基于ANP的县域产业集群评价
7.3 实践意义
7.4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