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本书主要以中小企业融资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介绍重点,帮助中小企业管理者了解融资的特点、方式,掌握制定融资决策的原则、方法,从而选择最佳融资解决方案。本书介绍了中小企业最常见且最适用的多种融资方式的特点、条件、流程等,也介绍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风险以及预防措施。其中还穿插着丰富的中小企业融资案例,以突出实用性的借鉴作用。同时本书摒弃了繁琐的“直线式”叙述,将各种融资方式的流程简化为流程图,让人一读便知,一目了然。
本书的出版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具有积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本书俯瞰国内外金融与资本市场,以提高中小企业主的融资知识与技能为出发点,帮助他们掌握融资的原则与方法。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本书介绍了几种常用融资渠道的特点、条件、流程以及技巧等,以启发中小企业善用自己的资源、巧用别人的钱,将资金资源化、将资源资金化,巧妙运筹、四两拨千斤,开拓融资渠道。书中还对融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建议。
二、香港创业板上市程序
第一,上市规则及准备。
主要包括:决定上市计划;委任财务顾问及中介机构;组建工作团队;上市结构规划及企业重组;针对上市前两年营运记录进行审慎调查;拟定未来两年发展计划;财务审计签证。
第二,引进策略投资者或风险投资。
主要包括由财务顾问制作投资资料备忘录;寻找策略投资者或风险投资者;与投资者洽谈人股事宜;引入策略投资者成为公司股东。
第三,申请上市。
主要包括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审核或审批;准备招股书;向联交所或上市审核委员会递交上市文件;与联交所或上市审核委员会沟通上市文件;上市聆讯。
第四,招股挂牌。
主要包括出版研究分析报告;试探股票需求情况;巡回推介、定价发行;挂牌上市。
三、香港创业板上市注意事项
境内企业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尽管是境外上市的一种形式,但其审批程序与一般境外上市相比更为简化,企业可直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证监会将按照其有关规定,在与国家商务部会商的基础上,不做实质性审查,主要依靠保荐人的审查和质量担保。
内地中小企业赴香港创业板上市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中小企业必须先进行股份制改造。
在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由于按照创业板上市规则,要求欲上市公司的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必须持股,并且鼓励上市公司的内部职工也持有本公司的股份,以共担风险,所以必须注意股本结构的设计。
中小企业应根据上市的时间要求和企业本身的情况,认真审查其资产以及有关企业管治和财政内部控制机制的情形,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资产重组方案。在此过程中,应着重考虑企业业务设置以及结构、上市后的业务计划、企业内部的各种决策文件的保留和整理、与客户及供应商的商业安排以及管理层的安排等,并应随时与保荐人沟通。
中小企业最好在保荐人的协助下,确定企业的业务及管理结构并据此而进行资产重组。资产重组不仅使企业的结构符合创业板上市规则的要求,还包括合适的业务和资产、与企业客户和供应商的商业安排的法律效力得以保障,使关联交易能以公平合理原则进行并在文件中得以反映。
2.注意主业的选择,确定业务目标并分析风险。
创业板要求欲上市公司必须专注于某一项主业,主业分散或主业不突出的公司不适宜到创业板上市。
中小企业最好谨慎准备企业的业务发展目标计划,企业管理层也应综合考虑公司现有的业务和资产,在全面了解本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计划实施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做出决定。
3.注意活跃业务记录的成功表述,并做必要的调查、准备工作。
拟到香港上市的中小企业应首先搜集、调查这方面的资料,并做分析、整理的准备工作。
4.注意关联交易的控制和披露。
《上市规则》对关联交易的监管严格而又十分复杂,欲上市公司应注意适当地控制关联交易。在上市之前,欲上市公司就应在同业竞争、生产经营的协作、资金的使用及人员任职等方面做出合理的安排,以减少将来可能发生关联交易的情况。
5.注意香港法律关于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及刑事罚款、监禁方面的规定,并完善高级管理人员、董事、监事、职工与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
欲上市公司应提早对拟任命的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候选人进行香港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务必使他们在任职前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6.注意香港的会计准则,并尽快了解掌握。
国内的会计准则与香港的会计准则区别较大,两者在主营业务收入及债权、债务的处理方面都有差异,因此必要时应聘请国际会计师帮助自己建立符合香港会计准则要求的财务制度。
7.注意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制。
8.注意与保荐人的联系,并争取得到保荐人的指导。
保荐人对企业上市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联交所规定,有意到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必须获得有资格的保荐人的保荐,上市后发行人尚须续聘保荐人两年。
香港联交所早已明确指出,香港创业板不仅是为增长型企业而设的市场,而且还将接纳各行业中不等规模、具有增长潜力的公司上市。
P119-121
资金作为企业的“血液”,既是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前身,也是产品价值的归宿。固定资产以实物形态撑起企业的脊梁,流动资金一刻也不停地奔腾在企业的血管里。企业的生存、发展及利润的获得都是以资金的投入为前提。在资金缺乏的今天,若中小企业仅靠现行的市场调配功能被动地获得资金已难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资金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过。
作为我国经济的一支生力军,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小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
但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仍处在不利的位置。其中,对中小企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就是融资难,这直接造成了对资金需求强烈的中小企业资金链渐趋紧张,使一直以来的融资难题成为更加现实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也愈来愈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
中小企业融资难,历来都受到企业管理者的充分关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主要有两点:一是获得信贷支持少;二是主要依靠企业内部融资。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仅仅局限于自身积累、内源融资,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当前金融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形成了企业融资的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许多中小企业对融资方面的认识依然存在着许多盲点和误区。不少中小企业融资的眼界比较狭窄,鲜有人想到开拓视野,借用别的工具和渠道获取资金壮大自己。所以,面对融资难这一瓶颈,中小企业如果不另辟蹊径,仅仅限于传统的融资模式,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问题,依然是治标不治本。
基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本书主要以中小企业融资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介绍重点,帮助中小企业管理者了解融资的特点、方式,掌握制定融资决策的原则、方法,从而选择最佳融资解决方案。本书介绍了中小企业最常见且最适用的多种融资方式的特点、条件、流程等,也介绍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风险以及预防措施。其中还穿插着丰富的中小企业融资案例,以突出实用性的借鉴作用。同时本书摒弃了繁琐的“直线式”叙述,将各种融资方式的流程简化为流程图,让人一读便知,一目了然。希望本书的出版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具有积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