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综合研究
突出优势提升品质加速转型建设现代化历史文化名城/张颢瀚/003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镇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陶忠元/015
宁镇扬经济板块差异性与互补性特征研究/冯缨邵利明/024
丹阳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研究/唐明觉张浩/041
展示“最美扬中” 开启“中国梦”的扬中篇章/孙乾贵/048
抢抓机遇创新发展争当宁镇扬同城化先行区
/戴晓伟李宗尧李燕/053
二、创新型经济研究
坚定不移地完善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对镇江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的初步建议/梅强/063
创新整合全面提升丹阳眼镜业的核心竞争力/赵立群/067
规划产业布局 实现创新发展/陆介平/078
统筹大船舶产业制定差异发展战略/陶永宏/083
镇江产业升级行动计划:实践调查、整体评价和理性思考
/周秋琴孙文平杨艳艳 车肖娟 殷丽娟/093
三、农业现代化研究
基本现代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幸福感问题研究
——以镇江市润州区官塘桥街道为例
/李坚金丽馥杨宏斌周德军 张慧卿张林杭慧/103
推进镇江经济薄弱地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路径研究
/潘新亚徐晓丽 丁 曼/112
全力实施“三农”改革促进“三农”工作创新/李谊忠/119
关于推进丹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调研与思考/裔玉乾/122
完善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工作
/臧国良/128
以加强农民素质教育为抓手推进农村发展的战略转变
/沙志平许安庆羊城 张谊/132
四、新兴服务业发展研究
镇江旅游目的地形象:现状、问题与提升对策
/潘法强 赵喜仓 樊茗明 孙晓阳/141
携手旅游的音乐产业园区
——世业洲音乐产业园培育研究/潘法强黄雪丽秦艳贞 朱巍巍/154
镇江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王利/164
镇江城市品牌形象传播的问题与对策/吴鹏潘晓丽/169
园博园给扬中带来什么/施健华/174
新形势下发展县域文化产业的思考/王继兰/177
发展旅游新兴业态推进旅游转型升级/赵明/182
关于扬中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唐崇林/187
创建应收账款融资业务“镇江模式”的实践探索/季步胜赵昕/192
工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研究/张清水陈学荣王双平/199
关于提高车险“三率”、服务镇江经济社会发展之思考/赵延/208
五、城乡建设与生态文明研究
弘扬“丹阳精神” 助推城市发展/任剑平/215
关于提高镇江市城镇化质量研究/姚永康/218
建设新农村打造镇级市构建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化“界牌模式”
/王东良/226
基于公众感知的城市发展质量评估及提升研究
/徐兰 张贞凯李晓萍李金艳/230
打造生态宜居的山水花园城市
——关于治理大气污染的思考和建议/孙忠英/238
六、社会事业与社会管理研究
利用互联网再造城乡社区文化阵地的可行性研究
——以镇江市为例/曾文兵包建国 束剑竑 袁媛/247
厘清职能 整合资源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实效/蔡萍/252
扬中市构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的县级模式/姚敬源/256
政府会计与公益性医改的协同机制研究
——基于镇江市医疗改革试点的实践
/李靠队徐惠珍赵叶灵周新燕 潘俊 苗 晴
周以林 常海虹 陈卫军 严书欢孙 月/259
优化创业环境 助推大学生创业/鲍玲智/265
坚持四项治理构建社会矛盾化解大格局/周爱仙/271
大学生村官化解社会矛盾作用的研究和探索
/吴海平段洪波蒋祥林赵春龄郭 杰
李忠 吴建明 蔡培谢华明/277
关于“四个一”民情民意沟通机制的调研与思考/陈新中/285
建立和健全工商行政责任制度研究
——以镇江工商局的实践与探索为视角
/黄春年周健生 陈松林 牛玉兵/295
项目化安排载体化推动制度化管理让志愿者成为城市的精神品牌
/王莉/304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导向开展公安机关执法能力建设研究
/姚恒清姜志鸿/311
附录一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监测评价指标体系/318
附录二 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320
附录三 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322
附录四 镇江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分解表/325
后记/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