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行走在欧罗巴的苍穹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厉放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在欧洲生活和旅行的经历和体验。作者以多元化的工作与生活经历,以独特的文化与历史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伦敦的真实与经典、梵蒂冈的神灵与引力、罗马的古典与自由、威尼斯的迷幻与熙攘、维也纳的音乐与崇拜、阿姆斯特丹的欲望与前卫……让我们沿着作者的脚迹,—起用心灵去游历欧洲,感受旅途的快乐,思想的光芒吧!

内容推荐

人为什么要旅游?是为了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是为了去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更是为了理解人生的意义。

本书是作者在欧洲生活和旅行的经历和体验。以自由行的方式,行走、见识、品位了欧洲十七个国家,四十多个城市。

作者以多元化的工作与生活经历,以独特的文化与历史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伦敦的真实与经典、梵蒂冈的神灵与引力、罗马的古典与自由、威尼斯的迷幻与熙攘、维也纳的音乐与崇拜、阿姆斯特丹的欲望与前卫、卢森堡的含蓄与内敛、德国的庄重与绿意盎然、葡萄牙的探索与发现、华沙的苦难与凤凰涅槃、哥本哈根的童话与和谐、马德里的移民、巴黎的艺术光芒与伤痕……

大量亲身体会,娓娓道来,朴实中文采飞扬。众多的照片与游历感受,让读者身临其境。更为可贵的是,作者的思想蕴涵其中,引人深思,留有余味。

让我们沿着作者的脚迹,—起用心灵去游历欧洲,感受旅途的快乐,思想的光芒吧!

目录

众里寻“她”千百度

 众里寻“她”千百度

 为了“她”

 当年的“她”

 她的“他”

 今在何方

 众里寻“她”

 她和他的家

 她和他

 希腊小子

 她的日子

 先惊次醉终狂

 何日君再来

 

远游无处不消魂

 远游无处不消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似曾相识”VS“到底不同”

 精确到“分”

 个个面红耳赤

 “专列”开离卢森堡

 飞来飞去

 电脑VS人脑

 潇洒住一回

 栖身之处

 莫问芳龄

 莫图舒服

 切莫大意

 全新体验

 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的同路人

 巧遇路人

 相遇是缘

 “一定要去伊拉克”

 散珠难缀

 背囊客的大包

 

诗情原在淡云中

 诗情原在淡云中

 图片上的全部真实了

 国不在小,有“神”则灵

 罗马活在当下

 迷失在威尼斯

 满城皆见“莫扎特”

 花未全开月未圆

 欲望都市

 “好人一生平安”

 下次找个好天气

 歌剧院的听众

 “千万不要坐出租车”

 浑厚的绿色

 大地止于此,苍海始于斯

 伏尔塔瓦河畔的独白

 冷风细雨话古城

 飞翔的火凤凰

 用童话温暖人间

 漫漫长夜书为伴

 今日欧洲之烦恼

 “神仙”也移民

 天涯共此时

 胜利大逃亡

 漫漫欧盟路

试读章节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像我们那天来到Ios一样,万里无云的苍穹下,湛蓝色的爱琴海闪耀着点点晶碧,泛白的教堂和蓝色的民居相映成趣,个性纯良的岛上居民簇拥在码头上,质朴可亲,Claire的船舶岸了。曾经沧海难为水,经历了人生跌荡起伏的Claire对生活的体味就像这大海五味俱全,那一片浩渺的天地该是给了她无尽的启示和勇气。她走下船,登上小岛,以难以掩饰的热忱和激情游遍小岛,作出了她人生的决定——此是吾家。是岛上游客的欢腾感染了她?大海的碧蓝慰籍了她?还是岛民的质朴感动了她?抑或是心灵的渴望诱惑了她?她像飞倦的海鸥找到了落脚的沙滩,远行的浪人听到了家人的呼唤,就这样落脚在小岛上。

这个岛17公里长,75公里宽,人口分冬夏两季,夏季从6月份开始游客纷至沓来,岛上所有能住人的地方全部爆满,所有在外面打工的岛上居民全回来帮着接待游客,这时人口数以万计。九月份一过,天气渐冷,不仅游客像候鸟一样纷纷飞走,在外面有工打的人也走了,在别处有房产的人更是早走了,因为这里的冬天实在不好过。大雪纷飞,岛上仅有的公共交通工具——巴士全部停开,这时的爱琴海不再蔚蓝,风大浪高,携带阵阵阴唳冷空气直扑而来。民房内没有取暖设备,气温有时降到零度以下。此时岛上老弱病残加在一起不过一千人。

这些人是岛上的长久居民,他们祖祖辈辈靠打鱼和养蜂为生。旅游业是近些年的事,也是一年中只能干上三个月的临时工作。Claire就在这样的一个小岛上住下了,孤身一人,举目无亲。她找了一个地方与人合租,在码头旁边的一问餐厅做招待。而心里仍然怀着梦想,在这里要建一个自己的安乐窝,一个在希腊的家。

大海上打鱼作业特别在冬季是很辛苦的,天不亮就要出海,一直作到太阳升起,收网返回,下午日落前又要出发,至天黑才能收网回航。如果想走得更远些,一天都要在冷风刺骨的海面上飘荡。可以想象在寒冷的冬日,在海上风餐露宿的渔民返回码头时,第一件事就是直奔一个暖和的酒家喝上一壶暖暖身子。Claire工作的这家餐馆最靠近码头,夏季做游客的买卖,冬季做渔民的生意。

据Claire自己说在这些取暖喝酒的客人中有一个叫Andreas的中年人来得特别勤。Claire上班的日子里他一定来,来了也不多说话,就是静静默默地喝酒。Claire看他老实忠厚,对他渐生好感,自然也是格外关照。

后来Andreas请Claire坐他的船一起出海打鱼,Claire去了,体会了岛上渔民的生活;他给Claire讲他和他弟弟,还有岛上的希腊小伙子们比赛各显其能,各出奇招吸引来岛的年轻姑娘们,Claire听了,笑了,嘀咕了,岛上的年轻姑娘都哪里去了?他还告诉Claire,岛上的年轻人都走了,做渔民太辛苦,而他已不年轻,他这辈子不会离开这个岛了,Claire听懂了,沉思了;他让Claire知道自己没有读过什么书,一辈子打鱼和养蜂,英语是在岛上从游客那里学来的。Claire明白了,接受了。这一切似乎有些恍惚,又似乎都在梦中进行。但有一种感觉,一种滋味却是实实在在的,在Claire的心里滋长,带着一种一切已经过去了的辛酸,惆怅,疲倦,安然地释放,一种温暖,安稳和释然的幸福感正悄然滋润着她的心坎。最终,他们从相识,相熟到了解、信赖、相爱了。Claire决定嫁给他,做一个渔民的妻子,在这个岛上建立她梦寐以求的家。

Andreas的家族祖祖辈辈都在这个岛上,到了他这一代,姐姐嫁到雅典去了,自然在那里生活。一个弟弟虽然有房子在岛上,但也不在这里工作。只有他“生于斯,长于斯”,这辈子就在这个岛上了。据Claire说,她的加入不仅为Andreas的家族,还为全岛注入了新鲜血液。几十年了岛上居民只出不进,“大龄男青年”的家里各有一本难念的经,总之是没有外来女愿意嫁进来。可以想象,这次Andreas的家里是如何欢天喜地。

一个在新西兰首都长大,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女子要在希腊的小岛上靠打鱼为生,Claire把这个决定告诉了远在新西兰的母亲。知女莫过母,“既然这是你一直想要的生活,我只有为你高兴。”真是一个豁达、聪慧的母亲。

Claire如愿以偿在希腊有了“户口”,她不用再与人分租房子,不用“生活在别处”,Andreas把她接进了自己的家。结婚以后,Andreas照样出海打鱼。他有一条渔船,一个人可以驾驶,需要时找个帮手。鱼打回来拿到市场上去卖,换回的现金先给自己买几听啤酒,剩下的全部交给Claire。

除了打鱼他还养蜂酿蜜。这个岛上有一种很特有的植物,蜜蜂采集了它的花粉酿出的蜜当然也是独一份。不过Andreas的生意——打鱼、养蜂和岛上其他人一样,都属于小规模个体作坊式的生产,所得收入一家人自给自足尚可,扩大再生产或提高生活水平的闲钱却不具备。

Claire照样在餐馆做招待,一年总有三个月忙得不可开交,她说六月一开始岛上居民打招呼的话是“九月份以后再见吧”。在这三个月的忙乱中Claire接待过无数像她当年一样的游客,其中不乏来自新西兰。每每这时,Claire从他们的口音、装束甚至走路的姿势辨认出这些“KIWI”(对新西兰的戏称),她会情不自禁地拦住人家,寒暄一番。KIWI们的惊喜和祝愿与Claire自豪、得意的笑声在这个小岛上飘荡……

大忙的三个月过后,就要准备过冬的日子。Claire和希腊女人一样忙着储备各种干货。她说冬天是很压抑的,有时一个星期也见不到一个人。而且,即使大雪纷飞寒冷刺骨,Andreas还要出海,Claire有时也会跟着帮忙,一起在大海上闯荡。

就这样,Claire和Andreas像岛上的居民一样打鱼、养蜂、接一批批的游客来,送一批批的游客走。两人之家翻了一番,多了两个精灵可爱的儿子。大儿子叫Nikos,小的叫Mikalis。这就是在见到Claire之前关于她的故事,这些故事使我们从内心里渴望见到她。

P16-18

序言

“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我的解释里,就是精神的文明。”二十多年前从三毛的故事里看到这句话,在我内心引发的悸动是那么大。纵然每个人都渴望有美好的生活,但是未必人人都可以得到,或争取得到他或她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渴望象三毛那样(至少要有那样的追求和勇气),自由自在的行走,自由自在的思想,自由自在的感悟大自然的美妙,自由自在的享受那精神的文明——过我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多年过去了,我已从青年步入中年(还会迎来老年),在人生的旅途中领悟到要“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是什么浪漫遐想,而是深深的付出和持久的坚持。同时亦体味到“野无人迹非无路,村有溪流必有桥”的人生哲理。凭着一份信念,一份坚持,一份勇气,一份热忱——对生活,对自然,对天对地,当那梦寐以求的心灵自由,那苦苦寻恋的精神解放,那在天高地阔间任君飞翔,那精神的文明一过“自己生活”的权利终于获得时,再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欣慰,更值得珍惜了。

生活是多形体的,每个人想要的生活当然不同。三毛在沙漠上体味人生,我的朋友,一个在新西兰首都长大,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女子,一家人在希腊的小岛上靠打鱼为生。她也是一个真正按照自己的追求过日子的人。与她们相比,我是一个受过完好教育,最终坐在办公室里工作的白领。但是,心灵的追求是无远弗届的,只要有那一份坚持,同样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只要有那一份渴求,同样可以距“她们”很近很近……

同样,大自然的天地是广阔的,只要有那一份向往,同样可以拥有无限空间;只要有那一份热忱,同样可以感悟万千……

同时我觉得好工作,高收入是多年辛勤奋斗,努力耕耘的成果。果实只有品尝才体会得到甘美,只有享用才有价值。因此,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让日子过的有意思,使自己和家人快乐,勤奋工作才有意义。而旅行于我而言,正是一条不可或缺的输送带,串起工作和生活的两极;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平衡器,摆动在工作,生活和家庭之间;旅行使人感受自然的美妙,陶冶生活的情操,包容不同的文化,学习“外面”的世界,这正是我们这个多元文化家庭的集结点,亦是我所想要的“自由自在”的,“自己”的生活的一部分。

2006年初我一人在阿姆斯特丹工作,丈夫和孩子放假时才能来。为了转移对他们的思念和一个母亲无法释然的挂念,也为了把一个人的日子过的有意思,我在欧洲疯狂行走,一圆多年背囊客之梦。行走中我领受了不曾有过的经历,遇见了南来北往的旅人,听到了天南地北的趣闻;孩子到欧洲后,我们带着好奇,带着钦佩,带着对朋友的问候,登上了希腊的小岛,看望在那里生活的一家“渔民”和他的家庭主妇,那个追求人生梦想的“现代女子”……除了游走,我还在欧盟经济委员会下属的一个工作小组参与一个项目,感受了欧盟一一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政治实体对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影响,同时看到了点滴权力背后的较量和盖起这权力大厦的一砖一瓦。

这是一段经历,是一次心灵之旅。回味行走在欧罗巴的苍穹下,回味所到之国,之城市,回味过程中的人和事,无论是奇峰峻岭,名胜古迹,还是访古探幽,观光猎奇,亦或是一座简单的村落,一次普通的飞行,对于我都有了别样的意义,脑海中的历史有了一股鲜活感,就是简单的地域名称也被注入了生命,充溢了耐人回味的记忆。这就是旅行带给我的“幸福”,历久常新。我不再羡慕浪迹天涯的旅人,也不再刻意追求要当“背囊客”,内心有着从未有过的平和。以这样的心境我写出了我的欧洲行,希望以文会友,与更多热爱生活,热爱自由,热爱行走的人分享。

我选择了大自然的自由世界,我热爱在那里行走,不过我却是一个坐车晕车、坐船晕船、坐飞机晕飞机的人。好像难以至信,热爱旅行的人却缺乏基本的身体条件,这么矛盾的东西如何放在一起?其实这正是生活,由很多“对立”的东西或多样性融于一体。这种多面性也表现在勤奋努力地工作,多姿多彩地生活;坐办公室的人,要遨游天地;学经济的人涉足非经济领域,不写专业文章而写游记……但也由于我的生活经历,我的经济学训练,使我在感悟生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时也多从人文和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使游记不似游记更是一份心灵经历,不只是“看人家的生活”,更在意“过自己要的生活”。这就是我希望与你分享的,在行走中追求生命的完整,在大自然中陶冶生活的情趣,自由自在,潇潇洒洒“走”一回。

“世事纵然如意少,该欢笑时仍欢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7:5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