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行万里路,绘万卷图的旅行者,他路过了所有旅行指南上的风景,遇见的却是那些风景背后的风景。他看见的是笑中带泪的尼泊尔“活”女神,甘地墓边节日般的聚会,普希金故居前那杯冒着热气的俄罗斯苦咖啡,还有南非地下金矿矿工的黝黑肌肤。
这是一部旅游文化随感录,更是一部将景物和插图糅合在一起的世界文化民俗速写集。画者将环游世界的路途中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用文字和速写记录了下来,创作了近20万字的随感录和300余幅“游画”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个人的环球游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杨云平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他是一位行万里路,绘万卷图的旅行者,他路过了所有旅行指南上的风景,遇见的却是那些风景背后的风景。他看见的是笑中带泪的尼泊尔“活”女神,甘地墓边节日般的聚会,普希金故居前那杯冒着热气的俄罗斯苦咖啡,还有南非地下金矿矿工的黝黑肌肤。 这是一部旅游文化随感录,更是一部将景物和插图糅合在一起的世界文化民俗速写集。画者将环游世界的路途中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用文字和速写记录了下来,创作了近20万字的随感录和300余幅“游画”作品。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旅游文化随感录,更是一部将景物和插图糅合在一起的世界文化民俗速写集。画者将环游世界的路途中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用文字和速写记录了下来,创作了近20万字的随感录和300余幅“游画”作品。这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技巧性为一体的书,它带给你的将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 目录 亚洲篇 游画中国 游画日本 游画韩国 游画泰国 游画柬埔寨 游画印度 游画尼泊尔 游画土耳其 非洲篇 游画埃及 游画肯尼亚 游画南非 欧洲篇 游画希腊 游画法国 游画德国 游画荷兰 游画瑞士 游画意大利 游画英国 游画俄罗斯 美洲篇 游画美国 游画加拿大 游画巴西 游画阿根廷 大洋洲篇 游画澳大利亚 游画新西兰 试读章节 记得中学时代曾看过一个展览,讲述的是中国骑自行车周游世界第一人的感人事迹,其勇吃螃蟹的壮举深深影响并感染了我。其实周游世界在我也是个从小就有,并且始终挥之不去的理想。我曾在各种各样的世界地图上进行过无数次的周游,连那些小得国名都写不下,只能用数字来表示的地方都“到过”了无数遍。而在“艾革”特殊的年代里,我还想着要实地去看看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外部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并想着要为“解放”他们贡献力量。后来同样年轻,同样喜欢胡思乱想的王姓班主任,组织全班同学作了一次自行车郊游,连续骑车8小时的我,终于累得大腿抽筋,像蛇般扭曲身子异常痛苦地瘫倒在了公路旁。这事让我明白了骑自行车周游世界的形式并不适合我,但它没能浇灭我的理想,相反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因为那已演变成了无法回避的宿命。几十年过去了,赶上了改革开放时代,我终于有了利用节假日或参加旅行团、或结伴“驴友”当背包族实现儿时理想的机会,当然想法已经彻底改变,动机也已单纯多了。在中国各地,在亚洲、非洲、欧洲、澳洲和美洲,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周游世界的形式——环球游画,旅途中接触各国各地不同的历史、地理、宗教、哲学、文化艺术、社会习俗,那是认识世界,我感到了无比的快乐;一路上画我的所见所闻我的所思所想,那是提升自我,我更感到了莫大的幸福。虽然环球游画必须付出很高很大的代价,如金钱、时间、精力、体力,但对我来说:值!因为这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一种人生追求。 一边旅游一边画画,游画眼中、心中世界。 游画世界,我从中国开始;游画中国,我从上海出发。于我而言上海是个既亲切又神圣的名词,每每听到有人喊它,不管用中文或用外文,在我心中都会激起一股柔情。这方故土始终让我充满了敬意与谢意,不管我身处何地,都能为自己是个上海人而感到骄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能从容不迫、底气十足地展示上海人的风采。因此游画中国前,我当然应该先游画上海,我要画它独特的历史,独有的文化,独具的气质魅力……而这一切则要从寻根开始。 距今一万年前的上海本是鲸鱼出没的汪洋大海,七千年前近郊青浦县率先成为陆地,六千年前迁徙到此的第一批上海人种植籼稻粳稻,饲养家禽家畜,烧制陶瓶陶罐,琢磨玉石玉器,形成了介于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之间的崧泽文化,其精华更在于发明了中国最早的水井。人是离不开水的,无论生命的诞生与延续,文明的发生与发展,全都和水有关。处于长江流域的上海并不缺水,但爱动脑子的先民们却因地制宜挖掘了直筒形水井,以获取更固定和更干净的水源。正因为人工水井的出现,人类定居点才得以大大拓展,生活质量才得到大大提高,并使逐(自然之)水而迁、傍(自然之)水而居的历史划上了句号,由此看来上海人的精明是古已有之的。有意思的是,随着时代变迁,水井又延伸出了深层次的文化与情感内涵,如“离乡背井”中的“井”字代表了故乡故土之意,“吃水不忘挖井人”中的“井”字寓意了感恩报恩之情等。作为上海人,我为上海能拥有这一古老文明而倍感自豪,因此急切地想去青浦崧泽村好好游画一番。然而此段经历亦引发了我的连连感慨:首先是遗憾,尽管鼎鼎大名,但崧泽文化遗址却几乎没人知晓,来来回回走了N多冤枉路,后在一位长者的正确指点下,我才找到了那地方;其次是无奈,费尽心机找到的遗址上,根本已无任何留存物可供辨认和瞻仰,坐在田埂上,我画着((这里曾是五千年崧泽文化之源头》,画里只有簇簇油菜花在田野里飘着三月的馨香,只有瑟瑟的钓鱼人在小河边垂着默默的渔竿;接着是幸福,根据推断,我寻觅到并参观了特色满满的青浦博物馆,馆中林林总总形形色色陈列着的有关上海、有关崧泽文化的珍贵文物,精彩得让人阵阵发晕;最后是期盼,细细回味我的感慨,我知道里面还集聚了期盼的成分,我期盼“阿拉上海人”(上海话意为我们上海人)有机会定要多多了解崧泽文化,更别轻易将其忘却,因为那是“阿拉”的根之所在。 游画上海是件非常惬意的事,因为我对自己的地盘非常熟,知道哪里可以画出人生感悟,哪里可以画出故乡感受。哪里呢?首推当然是外滩!很久以来外滩就是我的最爱,为了游画顺畅和平定心绪,有事没事我都喜欢站在黄浦江边吹吹风。从前这里的防洪堤是远近闻名的“情人墙”,因住房紧张及缺乏娱乐场所等原因,没地方可去的青年男女只能紧挨着挤在防洪墙前谈恋爱,双双对对每天都能绵延成千余米的奇特景观。如今这辛酸的浪漫早已过去,留下的只是滑稽的回想。漫步外滩,听黄浦江水的声音在我耳边此起彼伏,许许多多生活的快乐总会驱走痛苦与磨难;立足江边,看滔滔江水从我眼前淌过,许许多多人生感悟也不由得从我心底涌出,社会的、家庭的、自然的、工作的不一而足。外滩很炫,无论是在舂花秋月之下抑或艳阳普照之中,不管是在天高云淡时还是阴雨连绵中,它都会引得我诗兴与歌兴大发。可是若要吟诵和赞美故乡,我实在无法如台湾诗人余光中那样写出那么好的诗,除了感动自己,还能感动别人;也无法如蒙古族歌手腾格尔那样唱出那么好的歌,不仅让自己深情,还让别人情深。遗憾叹息之余,幸好还能画画,所以在外滩,我总尝试着如何运用绘画语言,将知性的人生感悟和浓郁的故乡感受刻画成可视的艺术形象,因而就有了“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外滩》一画。背靠黄浦江,我以较重的冷色调游画了对街那一溜古典主义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风格的、折衷主义的、中国特色的、现代甚至后现代主义的壮观建筑。据说上海很想将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否获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世人一起分享这份美丽心情。 一个城市会有一个城市的文化,上海拥有的就是海派文化。从前的石库门属于一家一户,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口开始膨胀,于是石库门就像海派戏曲中一出著名滑稽戏的剧名一样,满满当当都成了“72家房客”。对此有个叫汉纳·比奇的美国记者这样写道:“傍晚走在上海的弄堂里,闻着公共厨房中飘出的阵阵红烧肉的香味,看着穿睡衣的姑娘打羽毛球,瞥一眼破旧卧室(曾经的舞厅,现在分给十几户人家居住)的枝形吊灯,我知道这就是我所知道的上海,可是它正在消失。”是的,随着大面积旧区改造,如今石库门也在逐渐消失,可是心有不甘者没有让它绝迹,淮海路旁经整修后散发出浓烈后现代主义艺术气息的“新天地”便是一例。游画朦胧月色下虽已成熙熙攘攘的旅游热点,但仍具安详妩媚气质的《让人期待的新天地》,真让我宽慰。而泰康路上的“田子坊”又是一例,那里的石库门与弄堂工厂交相混杂,曾构成了老城区的独特景致。现在的田子坊闻名遐迩,是上海数十座创意产业园区里日渐成熟中的一座,然而场面仍然混杂,你可以看到在被改建成画家工作室的旧厂房旁,坐落着国外著名品牌首饰漂亮的专卖店;顾客盈门的露天酒吧上空,挂满了居民随意晾晒的内衣内裤,而中外游客却仍乐而忘返,只因为原汁原味的石库门还在。就像进人家“屋里厢”(上海话意为家里)探秘,游画田子坊让人怀旧与感伤的老建筑,真是我的享受。P4-9 后记 旅行是什么?在爱尔兰的一个小镇散步,非常偶然地人人一户人家的窗台上,我发现有一对身着长袍马褂与旗袍,笑容可掬地恭贺人们幸福吉祥的中国瓷娃娃,似乎很随意地被摆放在那里,但我的心为之一跳和一热,感动之情油然而生。我感动距离中国那么遥远的异国乡间,竟会有如此富于情趣的中国符号存在;我也感动中国符号又会如此地受到域外人们的衷心喜爱。我猜想这户人家的主人一定到过中国,一定非常欣赏中国文化,一定时常回忆中国之行,一定关心着中国的一切……其实我也一样,每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我都会买上一两件只属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工艺品,有事没事拿出来把玩一番,美好回忆每每总会溢满心头。而在媒体上看到或听到有关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时更会倍加关注或倍感亲切,因为曾以旅行的方式与之零距离接触过。由此我知道了旅行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交流。而接受对方,欣赏对方才能产生情感,才能进行交流。由此我也理解了旅行的意义。当一个国家处于上升期的时候,其国民就是最渴望接触外部世界的一代。很幸运我们的国家正处于上升期,当然我也是最渴望接触外部世界的中国人。都说地球已变成了一个村庄,而这个村庄是无比的丰富与多彩,它拥有那么多国家,那么多民族,那么多自然地貌,那么多风土人情;它充满了惊讶,充满了神奇,充满了赞叹,充满了感慨,如果不趁着这个美好时代用人生和生命来感受和享受它的精彩,不是很遗憾吗?突然想到新加坡歌手巫启贤的歌:“全世界,走一遍,不枉来人间兜一圈。”是的,旅行的意义正在“不枉”和不要遗憾上,在我,更多了一份美好收获,那就是这本书和书里的那些画。 就着这篇后记,我要由衷地感谢周国正、夏雨娟、罗佩娜、朱美珍、杨卫星、杨云锦、刘燕、黄世荣、胡晓红、陈绍辉、俞鹰英、张罗增、谢志均、施雪晴、周黎、袁美英、石滢、黄惠敏、朱正刚、王斤页、高瑞华、余恩秀、黄伟民、赵美、裘寅、潘倩、王路、夏清晨、陈军、朱燕君、田田、王若懿、唐骋华、邓建蕴、沈以澄、蒋仪、李霞、叶秀芳、胡卫娣、金英新、郭史颂、徐志坚、陈喻、李世梁、陈松华、张耀伟、陆翠柏、刘森林、薄维娜、严秋琴……他(她)们是我的领导、同事和亲朋好友,有的从精神方面,有的从物质方面,有的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给了我巨大的鼓励、支持与帮助,使我能够在长达五六年的时间中坚持利用各种节假日去环球游画,坚持利用闲暇的点滴时间来写作此书。如今我的书终于面世了,在总算可以松口气的同时,我又陷入了深深的不安中。因为我知道这本书有太多的不成熟处,包括文章与图画,因此我不敢奢望得到所有读者的喜欢,只期盼能一起分享我的心情。 旅行会结束吗?狭义地说会结束,广义地说不会,因为人生和生活的过程其实就是旅行!朋友,让我们相约一起去周游世界好吗?我会用环球游画等着你…… 杨云平 2008年6月30日于上海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一种人生追求,一边旅游一边画画,游画眼中、心中世界。”这是杨云平速写本扉页上的一句话,短短几句,便勾勒出他的人生……可能连杨云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旅游就是这样悄悄地改变着他的人生,成为他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虽然他付出了巨大的财力、时间、精力,可是却生活得充满色彩,让人羡慕。 ——《上海星期三》2007年7月23日文《边走边看环球游画》 这一次,让我们背上行囊,跟着“游画者”去远走他乡。跟随杨云平的足迹去感受他周游世界的梦想……现任中学高级美术教师的杨云平,从小就幻想周游世界。为圆儿时的梦,5年前,他利用各种节假日开始了环球游画。每到一处,便用画笔记下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因为从小就特别爱看历史地理、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书籍杂志,异常迷恋于所介绍的各地自然风光和各国风土人情,所以才滋生了他周游世界的理想,也就有了所谓的环球游画。 ——《新民晚报》2007年11月24日“国家艺术杂志”栏目文《用画笔定格旅途点滴》 ……我们被杨云平的故事打动,更多的是被他的梦想打动,或者说,是被他在那样一个时代有那样一个梦想而且坚持到现在,最后终于去实现而打动。当然,他是一个很幸福而且幸运的人,比如说他的家人很支持他的梦想,还有,他有这个经济实力去实现梦想。这些不是谁都有的条件……可是杨云平对自己的幸福心存感激:“我要感谢我们现在的时代让我能完成自己的梦想。”……这是任何一个时代里都值得珍惜和尊重的梦想,就是这些还不灭的梦想给了一个人丰满得多的人生,给了一个社会继续前进的理由。 ——《旅游时报》2008年1月1日文《一个生于50年代中国人的环球梦》 一路走来一路看,看风景当然是每个旅者最津津乐道的所在。可是,这世间的大多数风景已经被异化成了一种障碍,而我们这些总是在“赶”的游客则像一包快递那样被人传来传去。从威尼斯到纽约,从伦敦到西藏,除了“旅行指南”上的“风景”外,我们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只求“一个小时游遍罗马竞技场”、“两个小时逛完纽约第五大道”,然后,回家就可以对自己或对他人夸耀式地宣称“我去过罗马”、“我去过纽约”。还好,《时尚先生》发现了这样一位旅者一一他路过了所有旅行指南上的风景,却看不见那些风景,他看见的是笑中带泪的尼泊尔“活”女神、甘地墓边节日般的聚会、普希金故居前那杯冒着热气的俄罗斯苦咖啡,还有南非地下金矿矿工的黝黑肌肤和柬埔寨地雷受害者乐队奏出的乐声。 ——《时尚先生》杂志2008年第1期文《来段看不见风景的旅程》 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了,有很多中国人选在过年的时候出国旅游,上海复旦中学的美术教师杨云平就是这样,一边旅游一边创作,现在他的作品又成了上课的辅助教材,在今天的这节欧洲中世纪建筑欣赏课上派上了大用场,加上他的所见所闻,让学生们对欧洲的建筑美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上海电视台》2008年1月28日“媒体大搜索”栏目《边走边画,游历世界当教材》 别人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而杨云平却是一位行万里路,绘万卷图的旅行者。近年来他利用寒暑假走访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最为有意思的是,他运用手中的画笔,将一路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东西记录了下来,创作了许多精美的“游画”作品,让我们跟随杨云平一起旅行世界吧。 ——《旅行者》杂志2008年2月号“杨云平的世界游画”专栏《惊喜与惊叹》 杨云平,平凡生活里的一个“例外”——在“全民下海”的那些年,他选择做美术教师;当大多数人刚去东南亚转悠之时,他已经飞出亚洲。他的旅行方式更特别:别人把旅游当作购物、娱乐和猎奇,他每到一处却总是离团独行,用钢笔淡彩,勾勒风土人情。这种旅行方式,杨云平称为“游画”。游画多年,如果把积累的作品连缀起来,就是一部艺术史。 ——《青年报》2008年2月25日文《上海人杨云平环球旅行,用钢笔勾勒风土人情》 在学生的眼里,杨云平不仅是一个好老师,而且还是一个有经验的旅行者,一个极好的画家以及一个有趣的讲故事的人,他多年来画的许多关于旅行的画中就有许多故事。 ——《上海学生英文报》2008年5月9日文《带着一支笔旅行》 ……从小就幻想骑自行车周游世界。为使美术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更想用画笔将世界美术史中所提到的景物及各国的风土人情画个遍,并以中国人的视角来审视与传播“地球村”的各类文化,边旅游边画画,游画眼中、心中世界是他的人生追求。 ——《申江服务导报》2008年5月21日文《边游边画的旅行达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