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获得日本第50届读卖文学奖的小说。本书原名《飞翔吧,麒麟》。公元753年,日本第11次遣唐使带着秘密的使命来唐,却意外卷入安史之乱的巨大漩涡……随行的年轻护卫藤原真幸,英俊潇洒、剑术高超,身兼唐朝秘书监、卫尉卿的日本人朝衡,机智沉着,力挽狂澜。作者凭自己深厚的写作功底和精细的历史考证,以一个日本人的视角,重新诠释了玄宗与贵妃的千古情爱、杨国忠与安禄山的权力斗争,描绘了大唐时万国来朝的盛大景象,也讲述了朝衡和王维、李白的深厚友谊,日本与新罗的勾心斗角……
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云谲波诡的故事情节,香艳迷人的浪漫爱情,针锋相对的攻守妙计……用这些精巧的元素垒造而成的小说,终使本书不愧为一部获大奖的文学巨著!
这是一部全新的日本和式风味小说,它摒弃戏说的轻松,尊重史实的精彩故事。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江山、美人、战争的动人故事;一场战争对一个鼎盛王朝的破坏,对社会的摧残;唐玄宗、杨贵妃之间权贵爱情的真相;王维、李白、杜甫与日本人朝衡的交往和友谊;唐朝之所以强大的博大胸怀;大唐、新罗、日本三国之间的主从关系;唐朝时期中国的风土人情;鉴真如何历尽艰险东渡日本。
第一章 没有牡丹
年过二十还幻想联翩。这会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呢?
藤原真幸二十岁。
那天,他从甜美且伤感的梦中醒来时,带着酣睡后的快意,睡眼惺忪地突然问自己:“我这是在哪里?”
四周微暗,从屋缝里吹进阴冷的凉风,轻抚着青年细细的脖子和手腕。身体稍微动一下,袖子摩擦到身上的被子,啪啪地闪出青光。这种现象在奈良是没有的。
街上传来喧闹声。听得出那是卖东西的吆喝声,但不知到底是卖什么的。
破晓的日光透过窗户格子照进屋里。退色的窗帘上沾满了灰尘。不过,窗帘上的蔓草图案仍清晰可辨。鼓声,是报晓的鼓声。
“哎呀!我在洛阳。糟了,要迟到了!”
窗外闪过一个黑影,真幸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长剑,这时才发现自己还没有穿戴呢。他吸口气,再吸一口,别无异样。环顾四周,想起来了:“这里是旅馆。”
空荡荡的房间里,角落放着自己的柳条包。这是离开奈良时妈妈给准备的,经过风吹雨打,裂开了好几处。
真幸梳理好睡乱的发髻,戴上头冠,穿上浅红色的上衣,配上白色的裤子,
再穿上黑长靴,最后在皮带上佩好宝剑。俨然一副平城宫大门卫士的装束。
啪!啪!门外传来悦耳的响声。随着对柳条包的回忆和这悦耳的声音,刚才的紧张顿时消失了。他顾不得理会便跑出了旅馆。
青年是昨天下午到洛阳的。皇城内专门接待外国使节团的迎宾馆——鸿胪客馆已有新罗使节团一行人住。除藤原清河大使、吉备真备副大使等要人外,使节团中的随从、留学生、留学僧等只得分散住在市内其他供外国人住的客馆里。
真幸声称自己是护卫,要求和大使住在一起,但遭到拒绝。鸿胪寺相当于如今的外交部。负责接待的官员告诉他,这里是皇城,我们警备森严。
日本遣唐使一行从扬州到洛阳,沿途遭遇了六次袭击,五人为此丧命。在京杭大运河与黄河交汇处的汴州,半夜上岸,不久就遭遇两名暴徒的袭击。不过,青年的敏捷和锋利的长剑获得了胜利。
“真幸,没事的,你去好好休息吧。明天一大早我带你去拜见皇帝,可别来晚了!”
听大使这么一说,真幸不再多言。他跟着带路的人出了皇城,来到这家旅馆。现在看来自己赶不上谒见皇帝的时间了。
“又要迟到了吗?”真幸一边自言自语,一边跑出了旅馆。在平成宫,他也时常因为迟到而挨训。
他是一个性格开朗又充满朝气的青年。离开日本半年来,尽管在海上和中国境内遭遇过各种各样的危险,他也曾感到害怕,但并不畏缩。虽然他没有宽大的肩膀和粗壮的胳膊,但自从到了大唐后,目光更加有神,身手更加敏捷,充满了力量。
出发前举行仪式,向舂神祈祷旅途平安,光明皇太后也出席了。仪式上,大权在握的藤原仲麻吕特意走到真幸身旁,小声嘱咐说:
“保护好清河,为你父亲洗去罪名!”
这是绝不能让吉备真备听见的话。父亲藤原广嗣谋反的原因就在于僧人玄防和吉备真备二人。
洛阳真冷啊!空气干燥,寒气逼人,刺骨一般。真幸咬着牙想道:“还怕冷不成?!”他无意识地又伸手握住剑柄。突然,他想起了刚才醒来时窗外闪过的黑影。
自踏上大陆,频频遭到盗贼、暴徒的袭击,已有五名同伴被害。他前后杀死了十个歹徒,那种感觉至今还留在手上。所以,一感到有什么不对劲,他的手便自然地伸向剑柄。
天气的寒冷还是分散了真幸的注意力。他未想到,在旅馆院子里的大榆树背后,有个人一直在盯着他。真幸走出旅馆,这个人也跟了出来。此人身穿蓝外褂,蓄着人中胡。
真幸奔跑着。啪!啪!悦耳的响声又在他侧面的水渠上响起。他边跑边看,发现有人站在船头,手拿长杆敲打河面上的冰块,为小船凿开河道。
啪啪的响声让真幸更加清醒。但是,去皇城的路却想不起来了。
洛阳城有30万人口,东西长8公里,南北长8.5公里,四周是高5.3米的城墙。城南、城东各有城门三个,城北有两个,朝开夕闭。
洛阳的人口和面积大约是平城京的三倍。平城京没有城墙。
洛阳城内分成113个“坊”,每个坊的四周都用坚固的土墙围起。清晨,城内敲响报晓的鼓声,各坊门随之打开,人们开始一天的生活。暮鼓敲响时,人们打点好手中的活计,各自回家。一天的鼓声共800下。鼓声结束后,还不回到坊里,仍在街上游荡的人会被抓走。
走出坊门,看着眼前宽阔的街道和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真幸惊呆了,分不清哪条路通往自己急着要去的皇宫。
记得昨天被带到旅馆时,看到皇宫正门前有条大河。走过河上的两座桥,其中的一座听说是“天津桥”。沿着河边走时,恰好太阳落山,暮鼓响起。
姑且先找到大河。就在东张西望时,真幸已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吞没。他拼命拨开人群挤了出来,却发现自己已站在一座石拱桥上。河也罢桥也罢,都比自己要找的小得多,而且根本看不到什么皇宫。
突然,有人在自己耳边说道:
“迷路了吧?”
“天津桥在哪里?”
他不假思索地问了路。
“沿着这条渠一直向前走就到了。”
蓝外褂、人中胡的男子指着左边说。
“谢谢!”
……
P4-P6
皓月当空,海水飘香。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胸中顿时充满了海水的香味。37年前抵达的正是这片海岸,那时16岁。
初于此,今亦然。
彼岸自然是故国,但眼前无可奈何地隔着这片汪洋。
“一定要像一个年轻人那样重新生活一次!”他喃喃自语。
回首苍穹思奈良,三笠山上明月光。
和歌集《百人一首》里的这首著名和歌,据说是753年(天平胜宝五年),53岁的阿倍仲麻吕在离别故乡37年后,由大唐返回日本时,因怀念故国,在开船前吟唱的。
那年的前一年,按日本当时实权者大纳言藤原仲麻吕的意思,日本派出了遣唐使。其目的虽是邀请鉴真大师东渡,但主要目的还是要设法将阿倍仲麻吕带回国。
那次的遣唐使船队以藤原清河为大使,随行者有副大使吉备真备、大伴古麻吕等。
阿倍仲麻吕当时在玄宗皇帝统治的大唐帝国中任秘书监、卫尉卿等要职,改名朝衡。他曾多次提出回国,始终未获得恩准。这次皇帝命他护送藤原清河等人回国,自己的夙愿即将得以实现。
然而愿望终究化为泡影。
遣唐使的回国船队由四艘船组成。他乘坐的第一艘船,虽然顺利抵达冲绳,但不幸触礁,反而落到最后。后来又遭遇强大的东北季风,漂流到遥远的安南。
第二艘船上的鉴真、大伴古麻吕,第三艘船上的吉备真备等人都安全返回日本。同在一条船上的藤原清河大使和他,流浪在异国他乡。
17年后,直到70岁去世,阿倍仲麻吕最终也未能再次踏上故土。
当我们如今再聚焦这段往事,吟诵那首“回首苍穹思奈良”的和歌时,或许会叹息本该是一首充满激情的归乡曲,却成了一首无可奈何的望乡歌。
身居异国,客死他乡的那种遗恨,以及眼前一片汪洋,汪洋之上的一轮明月……此情此景浑然一体,也许会使我们这些后人顿生恬静之感。然而,此时此刻倘若我们再虚心地吟诵一遍那首和歌的话,又会有怎么样的感觉呢?“回首苍穹思奈良,三笠山上明月光。”你还会觉得是一曲悲哀之歌吗?
格调舒展悠然,字里充满情趣,与其说是悲哀,倒不如说更多的是荡漾在诗人胸中的憧憬之情。不,这其中甚至还洋溢着爱的芬芳。
这里另有一段关于麒麟的故事。
麒麟这种灵兽在乱世之时躲进远离人烟的深山丛林中,只有当贤明君主在位时才出现。人们于是把太平盛世的梦想寄托在麒麟身上,期待它的出现。
公元前500年左右,也就是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有人在丛林中捕获到了麒麟。但没有人知道它就是麒麟,反而视之为不吉之物,将其杀害。孔子闻讯后赶到现场,泣不成声,曰:
麟也,麟出而死,吾道穷矣。
1200年后,玄宗皇帝为此特作五言诗一首,怀念孔子。
玄宗在位45年,前30年间天下太平,政通人和。之所以感怀麒麟,也许是有了末世将至之感。后来他倦于政治,溺爱杨贵妃,繁荣的帝国从此走向衰亡。
人们一般视麒为雄,视麟为雌。麒麟额生独角,鹿身、马蹄、牛尾,五彩之身,展翅翱翔。
这样的麒麟同样出现在日本的正仓院里。 正仓院所藏宝物中有一把华丽的七弦琴,名金银平文琴。琴身正面绘有仙人们在树下玩耍,孔雀、玉蝶四周飞舞的图案。背面绘有身披云彩的双龙,姿态鲜明,栩栩如生。
七弦琴早已没了琴弦和琴柱,人们自然无法听到琴声。但观其精巧的结构,我们似乎能感受到那美妙的声色。
正仓院里还精心收藏着以树下美人图而闻名的鸟毛立女屏风等的宝物,均为当时的光明皇太后献出,并一一记录在国宝簿中,来历清楚。唯独这把七弦琴的身世,在国宝簿中找不到相应的记载。从专门记录文物去向的相关文件中得知,原本记录在国宝簿上的这把七弦琴,于814年被人从国宝库中取走,3年后虽被送还,但却是一件赝品。
琴身内有“己亥之年季春造乍”的墨迹,而己亥午洽好是唐玄宗在位的开元二十三年,即公元735年。人们据此断定,那年,唐朝一个名叫季春的琴匠制作了这把七弦琴。但这把琴何时,又是如何传到日本来的,人们无从知晓。
前面说过,琴背绘有一幅双龙图。但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幅麒麟图。
我所说的麒麟出现在日本,指的就是这幅图。
后来我从史书中了解到,752年日本派出遣唐使,表面上的目的是要带回阿倍仲麻吕和鉴真,但更重要的目的是日本试图与大唐帝国进行政治上的重大交涉。担负此项使命的是藤原清河大使和副使吉备真备。
藤原清河时年34岁,是光明皇后的外甥、孝谦天皇的堂弟。他是大纳言藤原仲麻吕的得力助手,权倾天下,是过去的遣唐大使远不可比拟的钦差之臣。副手吉备真备是当时日本政府内屈指可数的、精通大唐的政治家。两人率领的是人数多达六百的大型外交使节团。
藤原清河身边跟随着一名年轻的卫士,名叫藤原真幸。他是因发动“广嗣之乱”而被斩首的藤原广嗣的私生子。关于这位年轻人的故事,史书上没有记载。不过,正是这位藤原真幸才使得“回首苍穹思奈良”成为了爱情之歌,琴上的双龙变成了麒麟。而身处在这种良缘与变化之中的就是阿倍仲麻吕,中国名字叫朝衡。
那一年,到底发生了一场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作者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令人赞叹不已。安禄山造反时,阿倍仲麻吕究竟居住何处?做了些什么事?现已无史可考。对此。这位作家别出心裁地运用小说的形式填补了这一空白。通过严谨的情节布局和细腻的细节描写,成功地将其文学想象力融会到文字中去。从而催生出了一部引引人入胜的历史小说。
——日本著名比较文学专家、明治大学教授 张竞
作者参照《三国演义》的创作手法重新发现了《长恨歌》和《唐诗选》的意境。可以说这是作者原先生十分成功的大胆尝试。此书的独特,不仅表现在创作上的新奇,而且表现在作者对日本人的闭锁观点——把阿贝仲麻吕—直当做“乡愁的和歌诗人”的看法——的一次批判。
——日本著名文艺评论家、法政大学教授 川村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