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刃著的《爱恨情仇》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共30章。本书写的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巴拉格特氏这支族人的故事。捻军将领麻政和的后人为避朝廷追杀改姓林。绥远将军的“小舅子”要霸占林家店铺。林永盛怒而杀之,与巴丰落草为寇。林妻产下一对双胞胎女婴;一个被林弟收养,取名林玉凤;一个被巴氏夫妻收养,取名巴文雅。巴文栋与林玉凤相爱,林玉凤的父母死在巴文栋父辈之手,有情人难成眷属。辛亥革命爆发,巴文栋、巴文雅与包头同盟会革命党相聚,清兵突然杀出,巴文雅及时赶到,救出了哥哥巴文栋等同盟会骨干。巴文栋、巴文雅兄妹抗议北洋政府放垦草原、征收锅厘税,与警长刘彪进行多次斗争。刘彪把巴文雅、林玉凤众人引入采煤巷道,试图一网打尽。日本黑龙会出现,刘彪死前才知道被黑龙会利用。林父率兵杀来,巴林两家的恩怨真相大白。
胡刃著的《爱恨情仇》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成亲路上遭遇土匪,新郎弃新娘逃走,他是贪生怕死,还是另有隐情?
青铹傻与恋人在佛前发誓,终生相守,海枯石烂,然而,恋人突然与他人定亲,青年才俊追问缘由,方知两家有血海深仇,他们还能走到一起吗?
清廷高官的小舅子仗势欺人,引发一段血腥往事,牵出日本问谍组织黑龙会,牵出两个家族的恩爱情仇。试看辛亥革命前后,一座城和一座庙的风云变幻。
第一章
云恒只顾自己逃命,根本不把我的生死屈辱当回事。这哪是男人?这不是二刈子吗?我怎么能跟这种不男不女的二刈子过一辈子?
1911年初夏,蓝天,白云,草原,牛羊。
在通往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的路上,一支迎亲队伍缓缓而行,队前有六个乡勇开道,队后有六个乡勇护从,十二个乡勇都背着长枪。中间有五辆马拉的木轮轿车,轿车后面是八个女眷,女眷后面是八个唢呐手。女眷各自端着铜盆,盆里盛着红枣、花生、桂圆、栗子及五谷杂粮。唢呐手喇叭口朝天,吹着欢快动听的曲子。
五辆轿车红漆鲜艳,闪着亮,发着光。每辆车由两匹马拉着,马头戴红花,项挂铜铃,背披红绸,走起路来发出悦耳的“丁零丁零”声。五辆轿车中,前面那辆最为抢眼,这辆车上方是蒙古包式圆顶。圆顶以白为主色,配以蓝色图案。车身四周是“□”字不到头的金色花边,寓意幸福万年,富贵吉祥。花边内的上面是龙凤呈祥,中间是石榴吐子,下面是鸳鸯戏水,寓意相亲相爱,多子多福。车门是十孔吉祥结,吉祥结中间盘绕着火形图案,寓意十全十美,红红火火。轿车既有蒙古民族特色,又有汉族风情,两种格调兼容并蓄,相得益彰。
这辆轿车旁边有一匹高头大马,马上骑着一个年轻人,年轻人宽额大眼,英俊伟岸,一表人才。此人头戴红缨帽,身着长袍,肩挎弓箭,足蹬马靴。显然,年轻人就是新郎,他身边轿车里就是新娘。
云雀岭一望无边,密林遮天蔽日,一些不知名的野花争奇斗艳。蜜蜂飞着,蝴蝶舞着,只是听不到鸟鸣。
突然,从迎亲队伍对面跑来一匹马,马上骑着一个壮汉,壮汉神色紧张,他跑到新郎近前圈回马。新郎一见壮汉就是一愣。壮汉在新郎耳边说了几句,新郎的脸顿时白了。
新郎对唢呐手高喊:“不要吹了!不要吹了!”又对乡勇和赶车人道,“快走!快走!”
壮汉高声道:“少爷,不能回去!”
新郎怒道:“不,我必须回去!”
马蹄如飞,车轮滚滚,人们两耳生风,但队形还算整齐。
迎亲队伍也就跑了两三里路,“啪”的一声枪响,树林中蹿出一群人,这群人齐声喊:“站住——”
新郎勒住马,迎亲队伍停下。新郎一看,这伙人或是骑马,或是步行,人人手里拿着枪,个个怒目横眉,正一步步逼向迎亲队伍。
“忽拉盖!”新郎惊呼。
忽拉盖是蒙古语,意为土匪、强盗。
十二个乡勇拉枪栓向土匪射击,土匪还击。迎亲队伍一下子乱了,先是女眷跑,接着是唢呐手跑。喇叭、铜盆以及红枣、花生、桂圆、栗子和五谷杂粮扔了一地。五个赶车人惊慌失措,他们看着新郎,不知该怎么办。
壮汉一把抓住新郎马的缰绳:“少爷,我就说不让你回去,你偏要回去,快调头!”
壮汉和新郎的马就地打了个旋儿,壮汉对新娘那辆车的赶车人命道:“调头,往西,快!”
赶车人问:“去哪儿?”
壮汉道:“去少奶奶家,快!”
赶车人明白,壮汉说的少奶奶就是车内的新娘。赶车人调转车头,摇着鞭子,抽打马匹,壮汉和新郎保护着新娘的轿车往西,车剧烈地颠簸起来。
女眷没了,唢呐手没了,五辆轿车也只剩了新娘这一辆,那个壮汉却紧紧地跟在新郎身边。
枪声远了,可新娘的车里一点动静也没有。新郎牵挂新娘,他想看看新娘,可手刚伸向车帘,“啪”的一声枪响。
新郎的手缩了回来,他转过头,见对面冒出二十几个土匪。这些土匪一字排开,拦住去路。其间有一个中年男子,此人黑脸膛,细眼高颧,肩宽背厚,四肢粗壮,跨下一匹乌龙马,提着一支手枪。
壮汉眼睛一瞪,从腰间拔出短刀,催马往前冲。黑脸男子抬手一枪,壮汉落马。新郎大惊,他拨马就跑,眨眼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见新郎跑了,赶车人一骨碌滚下车,猫腰钻进草丛,也溜了。
山坡上,除了这些土匪只剩新娘这辆轿车了。
包头召是包头城内唯一的喇嘛庙。包头召大殿的一楼供奉着藏传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佛像。一对青年男女走进大殿,两人关上门,跪在宗喀巴佛像前。大殿香烟缭绕,尽管供桌上燃着九十九盏酥油灯,但里面仍很昏暗。
青年男女三跪九叩,双手合十,虔诚地望着宗喀巴佛像——
男青年道:“弟子巴文栋,愿与林玉凤白头到老,天长地久。”
女青年道:“弟子林玉凤,愿与巴焕章不离不弃,生生世世。”
巴文栋字焕章,林玉凤称焕章以示亲切。
门“吱扭”一声开了,一个中年喇嘛走了进来。
巴文栋和林玉凤像受惊的小鸟,两人慌忙站起。
巴文栋对中年喇嘛道:“四伯伯……”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