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和物理之间的联系,也让作者对宇宙进行了大胆的推衍和探究,期冀在未来能得出一系列真正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结论。这些全新原创思想的进发,才是这本书的真正核心在作者的心里,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论述个人哲学思想的札记,而不是名人传记,书中那些关于个人经历的描述,都是支撑作者思想的支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停下来转身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孙逊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音乐和物理之间的联系,也让作者对宇宙进行了大胆的推衍和探究,期冀在未来能得出一系列真正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结论。这些全新原创思想的进发,才是这本书的真正核心在作者的心里,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论述个人哲学思想的札记,而不是名人传记,书中那些关于个人经历的描述,都是支撑作者思想的支架。 内容推荐 在书里,作者提到一个很玄虚的观点,叫“适时出现”。就如作者自己从这些年生活和学习中感悟到的一样,在你遇到某个问题时,同时一定能遇到帮助你解决问题的某个人或者某本书。 作者希望这本书最大程度地反映出个人成长中共性的那部务体验和感悟,希望鲜活的生活经历和哲学内涵能把这本书和一般意义上的名人传记区分开来。 目录 序 同孙逊一起 引子 那个幻象改变了我的一生 上部 博士歌手 第一章 两个梦 怪小孩 成功的硕士,失败的科研 科学梦断 我的音乐梦 第二章 在路上 上海之秋 深圳,我来了 广州——倾颓的岭南音乐之都 北京之冬 北京之春 遭遇大骗子 第三章 超级业务员 与IBM的第一次交锋 与IBM的第二次交锋 超级业务员 生意场上的警匪片 迎面遇上纪先生 转身追求音乐梦 第四章 博士歌手 专辑面市 博士歌手 名气的暴风骤雨 一个理想主义者和个人主义者 高兴就好 下部 科学与艺术的混血儿 第五章 灵魂折射世界的色彩 初入迷离的心灵世界 碎裂的花盆 彼德·潘的父亲 最理解我的人 第六章 黑白键盘上的感悟 不一样的朋友 灵魂折射五彩的世界 黑白键盘上跳动的生命 鸟瞰才能识全景 第七章 我的命运我做主 兴趣决定方向 简单走路 倾听命运的声音 交给命运的回答 后记 附 试读章节 “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这句话曾感动世界。梦想是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也曾经有过一个梦,一个完美灿烂、鲜花载道的科学梦。 我出生在江苏徐州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我拥有的是那种典型的“严父慈母”式的家庭教育环境。 我的父亲对我非常严厉,希望我能过上好生活,出人头地。我们之间交流很少,父亲对我说话基本是命令式的。直至父亲去世前——其时我已经博士毕业很多年,跟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打过交道——在他面前我还是有几分诚惶诚恐,几分惧怕。 我的母亲是一位温柔善良的女性,对我很慈爱,不过因为家中除我之外,还有三个姐姐要照顾,她也是分身乏术。童年时的我常常觉得没有得到足够的家庭关爱。 我的三个姐姐,个个品学兼优,光芒夺目。小学和中学的十来年里,我的大名常常被直接删除,而被称为“某某的弟弟”。 后来我的好友,心理分析师韩星一对我的童年进行了细致的心理分析。照他的说法,在童年时期我被父母严重忽略,感到受伤的我“选择性地屏蔽”了童年的种种经历。 搞心理学的总是有点玄,但一语中的。我对孩提时的记忆很薄弱,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片段。记忆中的我的确对自己没多少信心,更谈不上优秀出彩,倒是个并不讨喜的怪小孩。 没人重视,从小我就远离人群,不喜欢任何集体形式的活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的脸上架着副小眼镜,弱不禁风,与任何直径超过20厘米的球类运动绝缘。于是脑子里总是有个声音说服自己:“我根本不喜欢这些东西!” 进了中学,也没太多改变。我能回忆起来的,只是一个硕大苍凉的操场上,那个提着巨大的、永远鼓鼓囊囊的书包急匆匆埋头赶路的小眼镜。我没什么朋友,男同学跟我没有共同爱好,我也觉得女生不会理我。那会儿我觉得,我简直太弱,太丑,又太怪了。 谁会喜欢二个怪小孩呢? 可我的世界里确实是有属于我自己的精彩的。我有我的天文望远镜、模型飞机、无线电收音机,有很多邮票、火柴盒,还有心爱的乐器。我和这些没有生命的物件呆在一起时,能感到一种与人相处时感受不到的自由自在我就是这么毫不起眼,于是我越来越自卑。我变得有点孤僻,自尊心强烈。常表现出一副浑身是刺、不易接近的样子来。 小小的变化出现在读高二那一年。 我被选送参加为全校物理竞赛准备的课外培训班。这跟我的业余爱好当然不是没有关系的。 当时培训班上还有另外七位同学,个个是典型的“优等生”,还有一位是物理老师的孩子。一开始我就跟他们不大合得来。后来发现大家要不久,我的名字竟然正式被写入了校史。我成了大冢眼中充满传奇色彩的黑马。 人们看我的眼光都变了。男同学对我投来充满茨慕和一丝嫉妒的目光。女同学开始“眉目传情”。 某天晚自习时,我破天荒头一遭收到了“传说中曩的”小纸条。 “我们以后能一起讨论学习吗?”看着女孩于可爱羞涩的脸,我心里紧张透顶,咬牙保持着漠然的表情,转手就把纸条丢到课桌里。 我仍有强烈的自卑感,根本不相信会有女生欣赏我。并且,我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使我认为,求学阶段里最光荣的事是做到品学兼优,努力为将来成为受人敬仰的大人物而奋斗。 P3-5 后记 我选择了多样的、富于变化和挑战的人生、在生活缤纷斑斓的色彩变幻中,饱尝到的是人生体验的艰辛和喜悦。 艰辛在于过程,要去不断应对突如其来,或者是刻意谋划的变化;喜悦在于感悟,那些越来越接近生活本质、关于人自身的感悟,并抽取出部分人生真相。 生命是一次旅行。每个正在经历生命的人,都在这个旅程中。我们都是观光客,我们都在观光和体验,领略一路走过的风景。而人生的起伏跌宕,成败输赢,都是途经的不同景致,并无好坏高低可言。回顾生命的时候,风景显得错落有致,发生时意想不到,逻辑上却严丝合缝。 当观光的体验感悟汇流成河,就是那条风景亮丽的人生激流。在水面上倒映出的样子,是你,是我,是每个人,也是这本书。 2005年春天,在朋友坦兄的引荐下,丘仰林先生走进了我的生活。看过我的一些访谈节目后,他提议想给我出一本书,类似名人传记之类的那种书。 我对名人自传素无好感,也从未觉得自己这个“名人”那些生活的琐碎经历值得一写。况且,就当时我的经历而言,不过是一个工学博士出了张唱片而已。还有我的年龄,也没到该总结自己人生的时候。 但后来不断做节目,不断与现场观众,与来自全国各地、有各种迷惘、寻求人生答案的听众、读者、歌迷交流人生,交流体验和感悟,我发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好像有些特点。有些作用,至少在交流的当时能够帮助他们获得瞬间的清晰思路和鼓励。这本书好像就有了些出版的理由。 稍后我结识了心理分析家韩星一,与之长谈三天之后我豁然开朗。他对于我的心理分析和独到的见解让我从另外一个全新的视角看见了自己,也找到了好多困惑我已久的问题的答案。我的直觉告诉我,韩星一应该是最适合写这本书的作者。 星一出版过关于人生的书《艰难的成长》,因为内容过于深刻犀利,据说内容被出版社砍掉了十分之九才得以变成铅字。认识我的时候他正在完成他的一本学术著作《预感心理学》。经我再三请求,星一答应为我写这本书.条件是我要不厌其烦地按照他的方式接受他的心理分析,受他分析的人可能还会涉及我的家人。我同意了。 星一写书那段时间,我再忙也几乎每天都抽出时间在网上回答他各种古怪尖刻的问题。后来他的这种严谨学术作风又波及到了我的妈妈,她老人家七十多岁了也不得不三番五次接受星一的“审查”。 历时近两年。这本书总算写完了。星一得意地把书名暂定为《博士是头驴》。在2007年初审稿时,我隐隐约约感觉星一的思想比他的文字要锋利得多、拖沓的文字好比一摊烂肉。把他的思想深深淹没其中。看终稿时,我心里就在不断地打鼓,这样写读者会读得出其中的深刻涵义吗? 后来,老丘给星一的书稿想了一个更言简意赅的名字——《停下来,转身》。当时我们都很喜欢这个名字。但是,因为稿子最终还是没有通过出版社的审稿,这本书就这样被搁下了。 2008年10月,老丘再一次找到我,直接为我介绍出版界前辈、畅销书《细节决定成败》的策划人卢瑞华老师,希望请求她来直接操作这本书。 拜见卢老师的那天我有很多惊喜。卢老师思维敏捷,言谈犀利,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星一那部书稿中存在的问题。她认为这本书有出版价值,但一定要有感而发,并且希望我能够自己鼓起勇气来写这本书。 这时候距离老丘第一次找到我想出书已经三年半了,我经历了更多生活变化和考验,值得去总结的事情比开始时要多得多。于是我跟卢老师说我愿意试试。 我开始动笔写了第一章。样章写了一万多字,我惴惴不安地交给卢瑞华老师审稿。 隔了两天,卢老师回电,竟然说我的文笔不错,字里行间还充满音乐的律动。我心里很高兴,毕竟得到了一流出版专家的认可。 一个月后,在卢老师的指点和鼓励下,我终于完成了自己执笔的第一版书稿。 今年三月份我得到正式的审稿意见,内容大致是“该文立足于作者的生活经历,就内容来说有相当可读性,也能激起年轻读者的共鸣。作者以其丰富阅历、过人天赋和独特的视角,给人以别开生面的启示。”当然也不全是夸奖,负面意见主要是书稿结构有些散乱,内容部分晦涩,文字风格不够优美等等。审稿意见的署名是卢老师的学生李瑞,一个在德国学习图书出版文化专业的硕士女孩,也是这本书的责任编辑。 在卢老师的指导和安排下,我们请到了文字高手李珈,也是一位图书学硕士,在深圳做自由撰稿人,对书稿进行润色。 李瑞给我的最初印象是认真,聪明,思维敏捷,实事求是和一丝不苟,这种好印象在后来工作的进展中也丝毫没有减退。 李珈也是个女孩。第一次我们交流时在网上视频,她性格活泼,善言谈,谈话内容天南海北,无所不包。随后她又给我发来了她的文章,文字优美,意境空灵,正好可以弥补我文字干涩的短处。 我们开始合作。随后的两个月就是在我们三人并肩作战中度过的。到目前的成稿,大约润色了六次,其实这哪里是润色,分明已经接近了重新组稿和二度创作。没有李瑞和李珈辛苦的工作,是不会有今天的成稿的。我很感动她们对创作任劳任怨的负责态度,和不断反复修改和提升的吃苦精神。她们二位的天赋为我的书稿增色良多! 现在来看这个书稿,我能够说的是,这本书通过我的部分经历,揭示出我,其实也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受到“真实自我”的不断引导,去接近他的过程。那个真实自我其实也就是每个人心中的佛,自己的上帝。 看了成稿,就有另一些关于书名的灵感。我想到了“行者”,来体现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生命旅途中的意思。好友孙立夫看到这个名字,建议我加一个顽字在前面,即“顽行者”。说实在的,我很喜欢这个“顽”字,它既有玩耍、好玩的意思,也有顽强、执着的意思。玩耍和好玩是人类对新鲜事物好奇的本性,顽强和执着又是人类为了推动社会发展,一直坚持探求的高贵品质。无论如何,“顽行者”体现了这本书里所描绘的过程和精神。 名字并不重要,我希望这本书最大程度地反映出个人成长中共性的那部分体验和感悟,希望鲜活的生活经历和哲学内涵能把这本书和一般意义上的名人传记区分开来。 在书里,我提到一个很玄虚的观点,叫“适时出现”。就如我自己从这些年生活和学习中感悟到的一样,在你遇到某个问题时,同时一定能遇到帮助你解决问题的某个人或者某本书。这些貌似偶然和不经意的事件,都恰恰属于那个严密的命运逻辑序列。本书创作的几年中,我遇到了一些人,一些书,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心理分析家韩星一和建筑设计师兼艺术家许铮了。星一的“潜意识超前于意识”的观点,老许对我“同构”观点的启蒙,还有周围很多朋友、信息来源或多或少的“适时出现”,以及我从自己遇到的那些书中的获益和感悟,引导我发现了音乐和物理之间的联系,也让我对宇宙进行了大胆的推衍和探究,期冀在未来能得出一系列真正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结论。这些全新原创思想的进发,才是这本书的真正核心! 在我的心里,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论述个人哲学思想的札记,而不是名人传记,书中那些关于个人经历的描述,都不过是支撑我思想的支架。 与在人生路上不断求索和探寻的读者共勉。 孙逊 2009年4月30日 于北京和平西桥 书评(媒体评论) 探索科学、艺术、生命、宇宙之间的联系奥秘,开启你看世界的全新视角。 我认识的孙逊是一个高智商的人,也是一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大孩子。所以他总是可以很轻易地掌握不同的知识和技能,无论是物理,还是音乐。天才的人生is no plan,《停下来,转身》又一次验证了这个道理。 ——陈乐丛(乐创益总干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