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达连湾的顶峰(一)
自哥伦布指引出通往美洲之路后,许多西班牙人也慕名而去。他们到了海地、古巴、波多黎各和周边更小的岛屿。像哥伦布一样,他们认为这些大陆是靠近亚洲东海岸的,也认为它们是印度的一部分,所以称其为印度群岛。后来,人们意识到这是个错误,于是就把这些岛屿命名为西印度群岛,真正的印度群岛则被称为东印度群岛。
哥伦布发现,离古巴西南部很远的地方,有个狭长海岸,他命名其为达连湾。这是美洲大陆的颈脖,我们现在称之为巴拿马海峡,而哥伦布却误认为它是亚洲大陆的一部分。数年后,一些去过达连湾的西班牙水手传话回来,说海地那里有金子。那时候,有个西班牙人正要去世界的尽头寻找金子,这个消息极大地振奋了那些为探险而横渡大洋的年轻人。
“去达连湾!去达连湾!”的呼声鹊起。人们很快组建了航队,建造两艘轮船,向那个充满希望的大陆驶去。
航海从一开始就是令人愉悦的。海面平静,和风徐徐,船只飞快地行驶着。海地令人愉快的海岸和青色的山脉很快消逝于视野。呈现在眼前的是布满岩石的小岛。船只径直驶入加勒比海。
这时,让大船上的员工吃惊的是货舱里传来奇怪的敲击声,还听到好像某人呼救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呢?水手们看不见任何人,声音却没有弄错。
“快救我出来吧!”声音好像是从某个储存桶里传来的。
船长说:“有人在桶里。”
很快大家找到了这只桶,并打开来。一个年轻人从桶里跳出来,他身着华丽的天鹅绒斗篷和双面绣花的金丝绸缎衣服。他是个帅小伙儿。两眼炯炯有神,脸上有种坚毅的表情,看起来像是那种凡事都有自己主见的人。他的身上还挂着一把长剑,腰带上插着匕首。
他不用自我介绍是瓦斯科·努涅斯·德·巴尔沃亚,因为许多人都认识他,知道他是一个冲劲十足、敢作敢为的冒险家,并为此借钱挥霍。但是他为什么会在桶里呢?
他解释道:“是这样的,我几乎欠了海地所有人的债。当地的官员四处寻找我,我差点被抓进监狱。所以我说服一个朋友把我藏进了桶里和这一桶桶腌牛肉一起装上了船。就这样,现在我就和各位一同奔赴富裕的达连湾了。”
船长听了非常恼怒,他威胁说要把巴尔沃亚丢到乱石成堆的孤岛上。“太可惜了!太可惜了!”其他的船员大声说道:“让他与我们同行吧,他会有大用处的。”于是船长的口气变得柔和起来,同意带上他。
巴尔沃亚的脾气令人愉悦,他能干又勇敢。很快船上的所有人都把他视为首领。当船抵达达连湾需要寻找合适的停泊处时,他助了船员们一臂之力。巴尔沃亚以前来过这里,他指引船只驶进一个安全的港湾。
船长的行为令人无法忍受,人们终于拒绝服从他的命令。他们一致推选巴尔沃亚做他们的领航人,船长愿意乘一艘船回到海地去。
巴尔沃亚与当地一个德高望重的印第安酋长签署了一份协议。这个首领住着豪华宽敞的房子,管辖周围所有的村庄。巴尔沃亚与酋长的女儿结了婚,在婚宴上酋长给了这群西班牙人一大笔黄金和一些奴隶。
印第安人并不稀罕黄金,不知道它的昂贵,当看到西班牙人将金子放入坛子里,还常常为它争吵不休时,感到十分诧异。于是他们说:“你们既然想要这些金黄的东西。为什么不到盛产它的地方去呢?”他们告诉巴尔沃亚,在大山的那边,很远的南方,有一个大海,岸上住着的居民拥有很多黄金。他们用金子做杯和碗,甚至还有盘和壶呢。P3-5
经典的美丽是永恒的,轻轻擦去岁月的尘埃。经典作品的光芒俞加明亮。孩子们走进经典的故事,分享故事中的情感。经典也就成为他们的记忆和呼吸。伟大的经典作品。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和幸福花园。
对历史的叙述,始终是对未来的勾勒。这套丛书提供了新的阅读视角,扩充了我们对于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感受和思考。在感动和愉快里,在琳琅和灿烂中,我们看到了编者和译者真诚而勤恳的职责,看到古老的过去依然照耀着遥远的未来。——儿童阅读推广人,徐榕
《泰西三十轶事》推出了。
这是《泰西五十轶事》的姐妹篇,也算是续篇吧。言有穷而意未尽。相传鲍德温本着“包含着巨大的道德真理”、“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有助于幻想与愉悦”的取材标准,编辑了《泰西五十轶事》后,一时之际洛阳纸贵,于是又推出《泰西三十轶事》。
这两部轶事,笑傲当世,誉满全球。
欧美大陆人读它们、用它们,轶事里的人物和情节也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十九世纪的中国人出洋留学,初习英语,也多以它们为开卷,由此熟悉异国文化、情趣和历史。因而它们在西学东渐时期就进入中国。谁遣文章海内传?据现有材料,1875年上海创刊的《小孩月报》就刊载过《哥伦布和鸡蛋》、《铁面人》等片段。现存的最早全译本是上海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分别推出的。
《泰西三十轶事》和《泰西五十轶事》选材和文体相同,虽然为三十篇,但文字量却超过了五十轶事,且编排顺序显得颇有条理。细心的读者不难看出,在所选的三十篇轶事中,有一半篇幅选的是航海探险、科技发明和文化哲理;另一半篇幅是欧洲古国文明和神话传说。而开卷为欧洲探险家在海洋驰骋、开拓新大陆的轶事,竟占了四篇。它乃是编辑者的重头戏。从历史长镜头看过去、望现在,人类社会由几千年赖以生存的陆地,有目的地走向辽阔的海洋,才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突飞的猛进;推动世界滚动,还得靠先进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就是先进生产力,所以本书紧接着就亮出牛顿、瓦特等划时代的世界级科学家,阿基米德、伽利略和培根等古欧洲的大科学家、学者;还介绍了印刷术的开创、传播功能以及包括辞典在内的文化书籍,此间那篇《韦伯斯特和土拨鼠》,写了人性、童心,写了人类必须与自然界和平共处;由此引申,我们必须对弱势群体有恻隐之心、爱护之心。“老者安之,少者怀之”,这也是打造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元素呢。
这些故事看来只是短短一束,并无哗众取宠的牛气、大气,但都能给予读者思索,教人以处世的道德伦理和一种做人的精神,所以能藏之名山,传诸后人。此正所谓: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
因而在译完了《泰西五十轶事》之后,遵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陈宁宁先生之嘱翻译了本书,后来金岚女士也参加了部分翻译工作。上海蒲公英工作室提供原著版本及大量图照,陈惟浩同学校阅了原著英文和译文,陈晓老师参与了电脑制作和修订。是为记。
盛仰红
对于现在的孩童们来说,一千零一夜很远,中世纪骑士很远,莎士比亚很远,詹姆斯·鲍德温很远。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以出版儿童礼品书而著称的拉菲尔公司,精选了英国、意大利、俄罗斯、印度、目本等国家的传说故事,加上《爱丽丝漫游奇境》、《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朗费罗诗歌故事》等文学名著,以及《圣经童话》、《丁尼生诗歌故事》、《狄更斯小说故事》、《鲁滨逊漂流记》等文学名著的改写本,陆续出版了一套精品图书,打造了当时风靡世界的“拉菲尔儿童礼品书屋”。
詹姆斯·鲍德温编写的《泰西五十轶事》、《泰西三十轶事》取材于西方著名的历史故事、名人轶事和民间传说,是传诵不绝的珠联璧合之作,为世界儿童所共享。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詹姆斯·鲍德温的这两本书曾以英语教材的形式影响了众多的中国读者,兼有“读本”和“课本”的双重阅读价值。
遗憾的是,“拉菲尔儿童礼品书屋”丛书从未被译介到中国,《泰西五十轶事》、《泰西三十轶事》也渐渐被中国读者遗忘。在岁月的长河里,在拥有五十六万册1949年以前出版的外文图书的上海徐家汇藏书楼里,它们和时间一样静默,它们是珍本典籍,是积淀的精华,依然芬芳隽永,依然闪烁着原初的和永恒的光芒,依然能够孕育新知。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以“徐家汇藏书楼双语故事经典”丛书之名,选取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问世的二十二个经典版本进行编辑和翻译,采用中英文双语对照的形式出版,沉睡中的“拉菲尔儿童礼品书屋”和詹姆斯·鲍德温被重新唤醒,高贵也俯身地走进现今孩童们的阅读生活里;它们超越了遥远的时空,历久弥新,因而获得了永恒的意味。
经典,是被无数的阅读证实过的,是文学、艺术和思想的“肩膀”。这二十二个读本,不仅内容经典、插图精致,还蕴含着文化的理念和价值。文学的叙述,童话的想象,哲学的思考,使这些读本展现了宏大、开阔的精神世界,适合小学和初中学段的孩子阅读,并帮助他们发现成长,追寻生命的意义。
经典的美丽是永恒的,轻轻擦去岁月的尘埃,经典作品的光芒愈加明亮。孩子们走进经典的故事,分享故事中的情感,经典也就成为他们的记忆和呼吸。伟大的经典作品,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和幸福花园。
对历史的叙述,始终是对未来的勾勒。这套丛书提供了新的阅读视角,扩充了我们对于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的感受和思考。在感动和愉快里,在琳琅和灿烂中,我们看到了编者和译者真诚而勤恳的职责,看到古老的过去依然照耀着遥远的未来。
儿童阅读推广人徐榕
2013年10月
在西方国家,大量的少儿读物中,詹姆士·鲍德温编写的《泰西五十轶事》和《泰西三十轶事》是受到人们普遍喜爱的两本书。这两本书的内容主要取材于西方著名的历史故事、名人轶事和民间传说,都是人们关注的传统题材和内容。先行出版的书中共五十个经典故事由于内容生动活泼,文字通俗优美,很快成为畅销书。之后,在读者们的强烈要求下,鲍德温又续编了三十个经典故事,组成两本珠联璧合的名作,一直传诵不绝。诚然,人们对书中的故事早已是耳熟能详,但优秀的读本却能把零散的记忆断章集聚成智慧的殿堂,令几代人流连忘返。
鲍德温编写的这两部读本为许多国家少年儿童所共享。在中国,同样以它独特的方式影响了众多的读者。二十世纪前半叶,鲍德温编的这两本书曾以英语教材的形式流行于大江南北,兼有“读本”和“课本”的双重阅读价值。
《泰西三十轶事》和《泰西五十轶事》选材和文体相同,虽然为三十篇,但文字量却超过了五十轶事,且编排顺序显得颇有条理。在所选的三十篇轶事中,有一半篇幅选的是航海探险、科技发明和文化哲理;另一半篇幅是欧洲古国文明和神话传说。本书为《泰西三十轶事》。
詹姆士·鲍德温编写的《泰西五十轶事》、《泰西三十轶事》取材于西方著名的历史故事、名人轶事和民间传说,是传诵不绝的珠联璧合之作,为世界儿童所共享。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詹姆士·鲍德温的这两本书曾以英语教材的形式影响了众多的中国读者,兼有“读本”和“课本”的双重阅读价值。本书为《泰西三十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