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路走来一路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长胜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长胜编著的《一路走来一路歌》是一本来自生长在太行山大峡谷作者的散文集。作者怀着火热的赤子之情,以大山之子朴实无华的笔触,写故土之恋,写成长坎坷,写师友情谊,写自学苦乐,写游历心得,写时代英模,或穿越历史时空,或直面时代现实,在叙说个人成长历程的同时,生动地反映了太行山大峡谷古老文化与现代文化相溶相生的风貌。作者像大山一样诚朴,重情,无论是写景、写人,写事,即使是一木一花一鸟,文中都透发着浓重的情愫。

内容推荐

李长胜编著的《一路走来一路歌》所收的几十篇作品,是作者多年来所写散文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一路走来一路歌》作者一路追梦的经历,追梦中品咂五味的表白,梦圆时再度追梦的痴迷作为。

目录

玩不够的“禁坡”

外祖母村的老槐树

清粼粼的水 花生生的鱼

向母校回报

路,这样走来

京官乡情

楼峰山西那条路

南池情思

大峡谷情缘

神山记

青石恋歌

砖缝里的八月菊

铁塔上的喜鹊

追寻

灵柏礼赞

峡谷红叶

大山深处小北京

天籁竞秀红豆峡

老河滩描绘新画卷

“忠”与“孝”的经典之作——真泽宫

梦游紫团山

“上党三绝”绝大安

讲课的收益

感受幸福

我在享乐

最大的敌手在自身

你打我打打酸枣

老枝新花益芳菲

生命之河的回响

“山药蛋”的大市场

怀念恩师马烽

难忘的教诲

蔷薇花开时

咱还守着老规矩

镀亮的秋色

从一只音箱说开来

送你送到底

往事历历寄哀思

秧歌难唱口好开

铺展大趋势的宏卷

伯乐情怀 伯乐文籍

感念领路人

李友芝先生为我作画

从美国寄来的这本书

夜攀玉皇顶

泰山观日出

崂山登瑶池

留影八达岭

幸遇北京头场雪

参观上海“世博会”琐记

华山崖间的军歌

难忘那场景

始读郭太国

他们在播撒春天

何以赤忱荐箴籍

从紫团山笔会到《绿屋铭》付梓

横平竖直 字正韵旷

心中永远有春天

当览此卷长才识

一路走来一路歌

声声竹板叩心扉

左右采获说家乡

不息的艺术生命

好个赵德芳

真情坦言见丹心

惑事记趣10则

附 录

长抒爱心寄苍生

用心血描绘人生画卷

光阴抚壮心

后记

试读章节

为过好这个庙会,一进六月,黄山村的人们就开始操持招待亲朋的吃喝了,一直忙到十二三,才要备办现成。在过去,富裕人家以白面为主,干的是蒸馍或花卷,稀的是汤面或绿豆米汤。一般人家则是浇下几摞子黄玉茭面煎饼,或蒸下几笼包红豆馅的白玉茭面馍馍,再脱下些熬汤的玉菱“大圪糁”,干的、稀的,都算得上是上品。如今光景好了,大米、白面和各种肉类、鲜菜随时可得,招待亲朋已不须专意准备。

六月十五庙会不知从何时兴起,一年一次,一次少则三天,多则五日。这个庙会气派很大,人气很旺。各种颜色的货棚从南桥头一直要搭到北券里。商品陆离缤纷,应有尽有。北券里外是牲口交易的场所,“牙行”们和买卖家在袖筒里的无言交易,使马嘶牛叫的场景平添了神秘的寂静。文化活动主要是唱戏,也有耍猴、耍西洋景、耍把戏等杂小项目。记得抗美援朝胜利那年的庙会,组织得特别轰腾:整条街里漂溢着杂异的香气和吆五喝六的叫卖声。庙里古老台子上和街上搭的台子上,两班剧团如竞赛一般唱得格外较劲。“堂垴子上”的马戏团骏马飞奔,号角冲天……村里村外的喝彩声此落彼起。穿戴一新的男女老少比肩接踵,兴高采烈。整个黄山村洋溢着热闹与欢欣,黄山人无不沉浸在自豪与幸福之中。

说到六月十五庙会的红火,就不会不想到黄山村腊月“花集”的热闹。黄山村本来每逢三、六、九日都有以粮食交易为主的“集”日,届时“粮坊”场子上的人熙来攘往,井然有序。“刮斗”把式和结算先生一应一和的吆喝声如诵如歌,那情趣令人迷醉。可是,这样的常规集日比之“花集”就差得远了。“花集” 其实或许应该叫“画集”才是,因为集市上摊位最多、商品最为耀眼的,是五彩缤纷的年画。前来赶花集的人们,首先买的是可心的年画,其余才是别的年货,而况许多人就是冲着年画专程而来的。花集从腊月初一开始,一直要开到除夕之日的前晌,规模虽不及六月十五庙会,却有着另一番热闹与甜美。

然而,热闹也好,甜美也好,都没有正月十五闹元霄那种生气勃发的情致。黄山村的元霄节从正月初八闹到十六,见天上午有外村来表演的社火,见天下午和晚上有不同班社的戏剧上演。最好的社火有黄山、南阳户的八音会,南宋壁的国术,牛王岭的二鬼扳跌,辛寨的秧歌舞,沙窟的打花棍,上好牢的小跷队,下好牢的铁礼花,小山沟的烟火等。黄山八音会的唢呐手人称胖天祥,夜晚坐台演奏时,能把几十斤重的铡草刀横咬口中,铡刀两头,上放四支比鸡蛋粗的特制大蜡烛,下吊四盏马灯,用鼻孔吹奏一整支曲子,依然气足如常。唱得最好的戏班是北兑川的老秧歌和西柏林的“风搅雪”。前者出于小村,角色全,把式好,除了唱壶关秧歌的老本头,还能唱移植的连本戏。后者出于大村,他们能把上党梆子和襄垣秧歌的曲调融于一本戏中,一场变一调,一唱到底,故而人们称这种戏为“风搅雪”。在闹元宵这些天里,十里八庄的人们成群结伙,从四面八方往来于黄山村,有走亲戚带瞧红火的,有专意看各村故事表演希图“偷艺”的,也有以看戏做由头实为幽会倾情的……兴之所致,乐乐不殆。

黄山村之所以会有这种气象,究其根,探其源,主要是它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造成的。该村位于县城微偏西……

P7-8

序言

李长胜是我的太行老乡、老友,是一位勤奋创作而成绩卓著的乡土作家。但你很难想象,他原是一个小学毕业的“山里娃”。

李长胜出生于太行山一户寻常农家,无兄弟姐妹。七岁丧母,即跟着父亲四处漂泊谋生,命运不公,使他稚嫩的心灵过早地尝尽人世辛酸、人情冷暧。后来回到故乡,与祖母相依为命,开始上小学念书。他天资聪明,生性活泼,强记好学,又善于表达,所以在小学读书时即成为大名鼎鼎的文娱骨干,登台表演,鼓书、快板、活报剧,信口即来,无他不能,无他不敢,一时被老师同学们誉为天赋“歪才”。但由于家境窘迫,十三岁即不得不跟着大人一起参加劳动,割草被蛇咬,砍柴摔下崖,累得吐过血,但他仍然有说有笑,说唱就唱,事事不甘人后,俨然是个小大人、男子汉。十六岁那年,县委组织部来人从各村选拔勤务员,条件是聪明、勤快、好学、精干等等,村、乡干部立刻就想到李长胜。于是李长胜突然时来运转,从此由一个小山汉一跃而成为国家机关的勤务员,先后当通信员、收发员、打字员、办公室干事等。虽然干的是提壶倒水、扫地送信的差事,但他心里却乐滋滋的。而后县领导慧眼识珠,评优选拔,很快即将他提升为副科级、科级干部,先后在县财贸、新闻、三线建设、人民公社、广播电视、文联等职能部门干起领导工作。足见他的才干、勤奋与努力。按说年年轻轻就混上有职有权科级干部的他,应当顺风顺水继续在仕途上履正前进,可鬼使神差一般,他却偏偏被文学勾走了魂,白天上班,夜里写作,有时甚至上班时间也关上门“悄悄地干活”,还真不断干出点小名堂,一心想当作家,当诗人,想“为时而著”,“为事而作”,为养育他的太行山贫极善良的百姓而“鼓与呼”。我不知他因什么触发使他误入“文学岐途”,但他爱读书,爱学习,吹拉弹唱,一学就会,尤其爱看文学艺术类的经典,我想除了天赋秉性使然,爱读书应当是他走上文学这条不归路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一条也很重要,就是正当他在文学与仕途十字路口抉择之时,他结识了著名老作家马烽和孙谦老师。马烽鼓励他说: “长胜!你生活底子厚,走的路子正,语言有特色。你可以成功。你已经当过小官,希望你不要追求那个。当官和当作家,两者只能选一。追求官帽就不可能写出有分量的大作。希望你坚持写下去。”孙谦对他强调说: “你一定得有过硬的坐功,一定得有淡泊的心态。不要参与什么这大赛那大赛的活动,那样写出的应景的东西,就算能比得上原子弹爆炸,其价值也得由后人来评定。”还有时任县委书记的张国太在离任临别时也叮嘱他:“小李呀,你有这一手,就老老实实干点这事吧。弄不成大名堂,也能弄个小名堂。这比干其他都有意思。”

我认识李长胜时,他已经由于业余文学创作崭露头……

后记

在《一路走来一路歌》这个集子付梓时,有好些话想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只能说,断断续续写了几十年东西,也出版了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集等几部作品,但结集出版散文,这还是第一次,而且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因而我不能不吐露肺腑之言:非常感谢作家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对一个跋涉在底层文学创作者的关注与扶持!

在我看来,写散文比写小说还要难,因为小说可以虚构,能编造出像样的故事就行。而散文,不管是记事写人,还是状物抒情,则都是出自真情实感。也许这话说得不太靠谱,但这是我的深切体会。

《一路走来一路歌》所收的几十篇作品,是我多年来所写散文的一部分,可以说是我一路追梦的经历,追梦中品咂五味的表白,梦圆时再度追梦的痴迷作为。

缘何如此?说来有趣。记得小学六年级将要毕业的一天上午,县上来了位张股长,给毕业班同学们作政治报告。张股长说,你们这批高小学生就要毕业了,都有什么志向?同学们都是稚龄少年,当然是实话实说。有的说想当工人,有的说想当老师,有的说想当医生,有的说想回家当有知识的新农民……在问到我的时候,我不知怎么冒出来“想当赵树理”这么句话,结果引起了满堂哄笑,我面红耳赤地慌忙改口说:我要回家当新农民。

然而,回家当了新农民,稚嫩的心却不老实,在学校背过的那篇《小经理》的课文,总是常常在脑海中闪现——“小经理,叫三喜。说他小,有三个原因……”赵树理以通俗的语言描写的人物和故事,常会把我带到一种痴迷的境地,并激发出一种幼稚的念头——我要学赵树理,我也要写东西!

这幼稚的念头还真是动力,因而,从当农民到参加工作,几十年间尽管几番转行易职,却从未放弃沉重的笔,业余、假日时间基本是在文学创作中度过的。

或许是缘分使然吧,后来有幸得到了马烽、孙谦、焦祖尧、胡正、韩文州等老一辈作家的指导,得到了长治市文联诸位朋友的帮扶,终于有了自己的收获。

然而,毕竟我喝的墨水太少了,虽然有了收获,但自知瘦果、秕粒不少。学无止境,我只有继续向社会学习,向人民学习,才能继续向前跋涉。我永远是社会的小学生,人民的小学生!

我的良师益友,著名作家、书画家,原山西省文联副主席,现山西老文学艺术家协会主席、山西作家书画院院长王东满先生,在为这本集子作的序中,说我是“全靠自己打拼进取,终于由一个小学毕业的山里娃,而逐渐成为文坛一员悍将,虽然不能说走上人生巅峰,却一路领略了属于自己的最佳风光”。言虽过誉,却是对我的勉励。当然,就这本《一路走来一路歌》的出版而言,作家出版社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4: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