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生猫童话系列”是张秋生创作的一套以猫为主题的童话,共四册,书名分别为《猫打呼噜旅馆》《坐在月亮上的猫》《发条猫和绒布鸭》和《车窗前的猫》。张秋生以小巴掌童话受到读者的喜爱,此次推出的猫童话系列,为三本小巴掌童话集和一本长篇童话,其中不乏新作。为了配合猫童话妙趣温馨的风格,责编约了赵光宇和符文征两位擅长手绘及童话风格的插画师,每本配以彩色手绘插图30余幅,打造图文并茂的精美童话经典。
《猫打呼噜旅馆》是一部短篇童话集,收录了张秋生有关猫的小巴掌童话及部分中短篇童话20余篇,其中《四只老鼠和雪团》、《黑猫的蜗牛饼干》等为新作。以“猫童话”作为主题,有的温馨,有的幽默,有的惊险,有的感人。
《猫打呼噜旅馆》是“张秋生猫童话系列”之一。
《猫打呼噜旅馆》讲述了:
第二天,当大伙在吃早饭、在森林里散步时,猫女士呢?她正在房间里睡觉,该轮到她打呼噜了。
河马经理和浣熊小姐非常感谢猫女士,帮他们除了一直令他们头痛的鼠害。
他们俩非常欢迎猫女士常来这里住,他们愿意为猫女士提供最好的房间和最周到的服务。
有恐高症的狗和多打一份工的猫
胖奶奶家的院子,坐落在一条宽宽的小河边上。胖奶奶家中养着一条狗和一只猫。
狗是黑黑的狗。
猫是白白的猫。
黑狗和白猫从来不打架,他们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
院子前的那条宽宽的小河上,有一座窄窄的独木桥。白猫很爱走过小桥,去河对岸玩耍,那边的风景很美。
可是黑狗一次也没走过这座独木桥,他不知道河对面是什么样子的。
白猫时常对黑狗说:
“我们一起过河吧,那边可好玩了。”
“不,”黑狗说,“我有恐高症,只要一上这座窄窄的桥,望着桥下哗哗的河水,我的腿就会打战,身子骨也会发软……”
“真没用。”白猫说,“我才不怕站在窄窄的桥上面,虽然我不会游泳,但我会在桥上走得很稳当,我想你也能够。”
“不,我不能。”黑狗说,“告诉你一个秘密,狗一般都有恐高症。要不,我就爬到树上去,和你一样了。”
“这话没错,我从来没见过一条狗会爬到树上或者是屋顶上。”白猫挺同情地说。
猫和狗在胖奶奶家生活得很快活。
不过黑狗有一点还不满意。
胖奶奶身体很胖,但她还是爱吃肉,不管是红烧肉、白切肉、炭烤肉,还是用骨头煮的汤,她都吃得津津有味。
医生关照胖奶奶要少吃肉,多吃鱼。鱼营养好,又不会让她再长胖,鱼还能软化血管。
可是胖奶奶不太喜欢吃鱼,她嫌鱼太腥,每次煮好鱼,她只吃一半,剩下的全归了白猫,白猫当然吃得很开心。
这让黑狗挺不高兴,他说:
“白猫,胖奶奶对你多好,给你吃那么多的鱼。我够倒霉的,胖奶奶太爱吃肉了,扔给我的肉骨头都是啃得干干净净、光溜溜的,这样的骨头也太没味道了。”
白猫挺同情她的好朋友。
她说:“以后我会想办法,给你弄一点带肉的骨头,让你啃了过瘾。”
“谢谢,不过这样的机会不会很多。”黑狗仿佛啃到了一根上面还留着不少肉的骨头,口水差点儿流下来……
白猫说到做到,她不时出门寻找,想为黑狗找根肉多一点的骨头。
后来,她发现了一个秘密——
胖奶奶有位邻居,是位很瘦很瘦的婆婆。瘦婆婆和胖奶奶有着很多不同。
胖奶奶很胖,瘦婆婆很瘦,这大家都知道。
胖奶奶喜欢养小动物,她和小狗、小猫做伴,还养过小兔子、小鸡,瘦婆婆从来不养小动物,她爱独自安静的生活。
胖奶奶爱吃肉,不爱吃鱼,可是瘦婆婆相反,她爱吃鱼,不爱吃肉。
医生对瘦婆婆说:“你太瘦了,得多吃点肉,这样你会变得胖一点,而且你得多喝点骨头汤,帮你增加点钙质,要不你身上那么点肉,再缺少钙质,万一摔一跤会把骨头摔碎。”
瘦婆婆实在不想多吃肉,她嫌肥肉太油腻,瘦肉呢又容易塞牙。她吃骨头汤,光是喝汤,把带肉的骨头都扔掉,这下便宜了躲在院子里的一群老鼠。瘦婆婆家的老鼠倒是个个养得肥肥胖胖的。
老鼠不仅吃带肉的骨头,而且还在瘦婆婆家胡作非为,咬坏她的衣服、家具,吃掉瘦婆婆爱吃的零嘴,让她的日子过得很不安静。
胖奶奶家的白猫侦察到了这个情况。
那天一清早,白猫躲在瘦婆婆家的院子里,当瘦婆婆开门出来,追赶那只夜晚咬破她鞋子的坏老鼠时,自猫飞一般地蹿了出来,抓住了那只胖老鼠,瘦婆婆见了可高兴了。
以后几天里,自猫天天来到瘦婆婆家的院子里。不多久,那几只胖胖的老鼠都让白猫给除掉了。
瘦婆婆见了拍手称快。
她马上喜欢上了这只白猫,并请白猫常来她家小院做客。由于白猫的经常光临,大小老鼠都离瘦婆婆家院子远远的,瘦婆婆这才有了安静的日子。
瘦婆婆每次都给白猫留下一些她吃剩的鱼骨头。可是白猫对这一点也不感兴趣。因为爱吃鱼的瘦婆婆,把鱼骨头吃得太干净了,连鱼头和鱼尾都油炸着吃了。白猫每次对瘦婆婆家的那些鱼刺瞧都不瞧一眼,而总是拖走一块还带着不少肉的大骨头。
瘦婆婆惊奇地说:
“一只爱啃骨头的猫!”
白猫给黑狗运来一根大大的带着不少肉的骨头。
黑狗惊奇地问:“你从哪儿弄来这么好的骨头?”
白猫说:“为了让你能啃到有肉的骨头,我在隔壁瘦婆婆家多打了一份工!”
“谢谢你!”黑狗躲在了一边,专心地啃他的骨头。
白猫走过独木桥,去河对岸玩了。
河对岸来了只身上带斑纹的小公猫,他蛮横地对白猫说:
“这是我的地盘,你这只河对面的白猫过来干什么?”
“我时常来这里,这里从来不是哪个人的地盘,是大家的地盘。” “我会给你这只嘴硬的小母猫一点颜色看。”小公猫向白猫身上不停地泼污水,于是白猫雪白的身上溅了不少泥。她生气地跑回了对岸。
一连好几天,白猫再也没到河对岸去。她怕再受那只蛮横的小公猫的欺负。
那天,她从瘦婆婆家叼起一块肉骨头准备回家时,瘦婆婆对白猫说:
“小白猫,你就留在我这儿吧,我每天给你吃肉骨头,我会对你很好的!”
“我才不会留在你这儿。”白猫心想,“我在胖奶奶那儿生活得很好,那里还有我的好朋友黑狗呢……”
白猫把骨头交给黑狗时,对他讲了自己在河对岸被小公猫欺负的事。黑狗听了很生气地说:
“要是河上有座桥的话,我会冲过去教训一下这只蛮横的小公猫,让他再也不敢欺负你!”
“你说要是河上有座桥,那儿不是有座桥吗?”白猫指着不远的独木桥说。
“这算什么桥?连根栏杆都没有,这是根木头。我走在上面,一低头心里就发慌,脚就发颤,我过不了这样的桥。”
“你有恐高症,但我想那是能克服的。”
“我没办法克服,这是天生的。”
“我有办法帮你克服。”白猫很自信地说。
从这一天开始,白猫从瘦婆婆家Ⅱ刁来肉骨头时,再也不送到院子里黑狗的身边,而是放在独木桥边。再过些日子,白猫把骨头放在桥上离岸边不远的地方。黑狗还是壮着胆子把骨头拖来吃了。
P2-9
小朋友们都喜欢猫,爱和猫在一起。当然那些见了猫就想扯猫尾巴的孩子,也是喜欢猫的,只是这种粗暴的方式不可取,我要替猫说一声:请文明待猫,举止要温和文雅些。
我也从小爱猫,但从不扯猫尾巴。因为,我母亲一直喜欢猫,善待猫。在她年轻的时候,最多时曾养过一脚盆的猫。以后有了孩子,家务忙碌了,但家中总还会有一只猫。
我小时候常和猫做伴。
在我眼中,猫聪明、机灵、调皮、活泼,但又安静、文雅,还带着几分神秘感。
这种神秘,也许和它的身世有关。大家都知道,人类饲养猫的历史,据考证有几千年之久。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埃及壁画上,就有过猫的形象。在埃及金字塔中(也就是法老的墓里),曾发掘出猫的木乃伊,它被当作神灵,和古老的国王待在一起,这使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同时,猫不像狗,常和主人在一起,猫爱追寻自由,常爱外出独自活动,谁也不知道它是干什么去了。
我很爱读美国诗人桑德堡的诗《雾》:
雾来了
缩着小猫的脚爪。
撑着沉默的腰
它坐望着
海港和城
而又向前移进。
用猫来形容雾,很形象很生动。猫就是有那种让人捉摸不透、来去无踪的感觉。
小时候,常听母亲在弄堂里寻找久出不归的猫,她在弄堂里一声声呼唤小猫的名字,可就是难见这只淘气小猫的影子。
然而一转身,这猫又会突然出现在我们眼前。
几年前,我曾在报纸上读到一则趣闻:一位英国老太太养的猫,每天下午都会准时乘上一班公交车,出外旅行兜风。老太太一直被蒙在鼓里,直到有一天售票员向她揭示了这个秘密,她才知道自己养了一只爱乘车兜风的猫。
凡此种种,都给了我创作灵感。
我曾根据这些,写下了《坐在月亮上的猫》、《车窗前的猫》、《邻院也猫》、《许愿猫》等中长篇童话,还有《有恐高症的狗和多打一份工的猫》、《猫打呼噜旅馆》等短篇童话。
近日,我家又添了一位爱猫者,这是我才一岁多的小孙子原原。小原原不仅爱和我们小区里的猫儿交往,而且连远在崇明岛乡下、他外婆家两只刚生下不久的小猫,也成了他的玩伴。在他最初的语言里,就有“喵呜”这个词儿(不过他总是说成“妈呜”)。小家伙还有一只布猫枕头,这可是他的专爱,别人休想侵占。 我在想,孩子们既然那么爱猫,关注猫,我何不把自己历年来写的有关猫的长长短短的童话故事,集在一起,作为送给小孙子原原和所有爱猫孩子的一份有趣的礼物呢?
于是,我把这些新写的、以前写的作品,编成了四本书,我把它们叫作“猫童话”,献给可爱的小读者。
当然,我还在酝酿新的关于猫的故事,最近就想出一则调皮小公猫的历险故事,我会讲给小孩子听,以后还会把它写下来,送给爱猫的小朋友,敬请你们等待。
张秋生
于芙蓉花苑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