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捕鸟网开三面
夏朝末年,国王夏桀荒淫残暴,整日只知道吃喝玩乐,恣意搜刮老百姓的钱财,又连年征战,并用残酷的刑法镇压人民的反抗,致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人们都希望夏桀早一天死去。
谁能带领人民来推翻夏桀的统治呢?商汤勇敢地担起了这个重任。
商族是居住在我国北方的一支古老的民族,汤是商族始祖的第十四代孙。汤亲眼目睹了夏桀日益失去民心,而商族的势力又一天天地强大。于是,他便决心从北方南下推翻夏王朝,救人民于水火。
商汤是一位仁慈善良、爱惜百姓的首领。他深知要推翻夏桀的政权不能单靠武力,首先要争取民心,使天下的百姓都乐意归附,天下的有才能者都能辅佐他。
一天,汤到郊外出游,看见一个人从四面架起网,然后便向天祷告说:“愿来自天下四方的飞鸟,都落人我的网中!”
这时,正在天空自由自在飞行的小鸟们,不知不觉进入了捕鸟人的网中。小鸟们左冲右突怎么也冲不出去,不时发出“啾,啾”的哀婉啼叫声。
汤看到这种情景,心里很有感触,便上前对捕鸟的人说:“喂!你这样捕鸟会把天下的飞鸟都捕尽的。”
汤命令手下的人撤去三面网,只留下一面网,然后向上天祷告说:“想从左面飞去的鸟,就从左面飞走吧!想从右面飞去的鸟,就从右面飞走吧!那些乱飞的鸟,只好进入我的网中了。”
商汤网开三面的故事很快便在夏桀统治下的各国传开了,人们都说:“汤的德行太高尚,连对禽兽都有一副仁慈的心肠,更何况对于百姓呢!”
从此,各诸侯国的人都企盼商汤能够早日成为自己的君王。
不久,商汤开始准备征讨夏桀,他先将矛头指向葛国。葛国是汤的邻国,国君的行为很不检点,甚至不祭祀祖先。汤知道后派人责问葛国国君:“你为什么不祭祀祖先?”
葛国国君葛伯回答说:“没有祭祀用的牛羊啊。”
汤便派人送去牛羊,可葛伯却把牛羊宰杀吃肉,还是不祭祀先祖。
汤又派人问道:“你为什么还不祭祀?”
葛伯说:“没有祭祀用的粟米。”
汤又派民众前往葛国为葛伯种田,还向老人和小孩赠送食物。
这时,葛伯率人乘机抢夺酒食粟米,谁不给就把谁杀掉。
于是,商汤出兵讨伐葛伯,这事在当时影响很大,各诸侯国的人都说:“商汤讨伐葛伯,不是为了有一天能够富有天下,而是为了给百姓报仇。” 商汤讨伐葛伯得到了各国人民的拥护,这为他推翻夏桀的正义战争开创了十分有利的形势。商汤从起兵伐葛到最终推翻夏桀王朝,先后共进行了11次征战。
当商汤率兵从东面征伐夏桀的时候,夏桀西面属国的人民就有怨言;从南面征伐夏桀的时候,北面的人民也有怨言。他们都说:“汤为什么不先来讨伐我国的昏君,却把我们排在后面?”
各诸侯国人民盼望商汤的到来,就像久旱盼甘霖。
商汤的军队纪律严明,凡是商汤讨伐夏桀的军队所经过的地方,赶集的人照旧进入市场、锄草的农夫依然在田间耕作,丝毫不受惊扰。商汤讨伐暴君、慰问百姓,犹如旱季降雨,天下百姓无比喜悦。
◎故事感悟
商汤捕鸟网开三面的故事,体现出他对当时人民所遭受的苦难非常同情。他向葛国的老人和小孩赠送酒肉粟米,因为无辜的儿童被杀害而讨伐葛国,这使他最终赢得了民心。因此,他的军队所向无敌,终于推翻了夏桀的残暴统治,建立了商王朝。
◎史海撷英
鸣条之战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兴兵伐夏,在战前他举行了隆重的誓师仪式,《尚书·序》记载:汤“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誓师后商汤选良车七十乘,“必死之士”六千人,联合各方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至夏都以西突袭夏都。
夏桀仓促应战,西出拒汤,同商汤的军队在鸣条展开决战。决战中商汤的军队奋勇作战,一举击败了夏桀的主力部队,夏桀败退后归依于属国三胶(今山东省定陶县东一带)。
商汤乘胜攻灭了三朡,夏桀率少数残部逃往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不久病死。
商汤回师西亳(今河南省偃师市西),召开了众多诸侯参加的“景亳之命”大会,得到三千名诸侯的拥护,取得了天下之主的地位,夏朝正式宣告灭亡。
P2-4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大家代代传承。
那么,什么是传统美德?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呢?通常来说,传统美德就是在自觉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中,一些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实际奉行的,而且在现代仍有着积极影响的那些美德。具体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概括起来就是指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实践过程中积累而成的稳定的社会优秀道德因素,体现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领域,并通过社会心理结构及其他物化媒介得以代代相传。
经过长期的历史沉淀,中华传统美德已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成为社会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精髓所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可以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使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让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等更加深入人心,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国民的思想道德状况,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着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目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德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更是日渐凸显。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因此,党中央非常注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全社会也已形成了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风尚。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不断发展和延续的根本,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增强和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我们特意精心编写了本套丛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
本套丛书立足当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归纳为一百个字,即学、问、孝、悌、师、教、言、行、中、庸、仁、义、敦、和、谨、慎、勤、俭、恤、济、贞、节、谦、让、宽、容、刚、毅、睦、贤、善、良、通、达、知、理、清、廉、朴、实、志、道、真、立、忠、诚、公、正、友、爱、同、礼、温、信、尊、敬、恭、恕、责、仪、精、专、博、富、明、智、勇、力、安、全、平、顺、敏、思、积、利、健、率、坚、情、养、群、严、慈、创、新、变、革、争、谏、诲、齐、省、克、竞、求、简、洁、强、律。丛书内容丰富、涵盖性强,力图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囊括进去。丛书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诚实、孝敬、负责、自律、敬业、勇敢……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在本套丛书中,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我们还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给出了“故事感悟”,旨在令故事更加结合现代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道德发展,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全面的道德认知,并因此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为丰富读者的知识面,我们还在故事后面设置了“史海撷英”、“文苑拾萃”等板块,让读者在深受美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的同时,汲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这是一套可以打动人心灵的丛书,也是可以丰富我们思想内涵的丛书……《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向我们展示的是一种圣洁的、高尚的生活哲学。无论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给予人类基本力量的美德从来不曾变化。著名的美国政治家乔治·德里说:“使美国强大的不是强权与实力,而是上帝赐予的美德。假如我们丢失了最根本且有用的美德,导弹和美元也不能使我们摆脱被毁灭的命运。”在今天,我们可能比任何时候都更应关心道德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问题,因为今天我们正逐渐面临从未有过的道德危机和挑战。
人生的美德与智慧就像散落的沙子,我们哪怕每天只收集一粒,终有一天能积沙成塔,收获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中的美德故事将直指我们的内心,指向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道德感。因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一定会在我们的倡导和发扬之下,世世传承,代代延续!
全套丛书分类编排,内容详尽、文字优美、风格独具,是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优秀读物。愿这些恒久流传的关文和故事能抚平我们每个人驿动的心,愿这些优秀的美德种子能在青少年身上扎根、发芽、生长……
于永玉、董玮编著的《济(济危扶困)》通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使青少年增强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济(济危扶困)》在每一篇故事后面给出了“故事感悟”,旨在令故事更加结合现代社会,结合我们自身的道德发展,以帮助读者获得更加全面的道德认知,并因此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同时,为丰富读者的知识面,我们还在故事后面设置了“史海撷英”、“文苑拾萃”等板块,让读者在深受美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的同时,汲取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
一段历史之所以流传千古,是由于它蕴涵着不朽的精神;一段佳话之所以人所共知,是因为它充满了人性的光辉。感悟中华传统美德,获得智慧的启迪和温暖心灵的感动;品味中华美德故事,点燃心灵之光,照亮人生之路。
于永玉、董玮编著的《济(济危扶困)》内容详尽、文字优美、风格独具,是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优秀读物。愿这些恒久流传的关文和故事能抚平我们每个人驿动的心,愿这些优秀的美德种子能在青少年身上扎根、发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