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你知道平凡琐碎的教育时光中蕴藏着波澜壮阔的火热生活吗?你知道怎样从匆匆而过的时光里捕捉精彩的教育瞬间吗?你知道教育的小细节里藏着多少硬道理吗?你知道怎样把每个日子过成一首教育诗吗?你矢口道成长有一百种可能吗?你知道孩子是大人的镜子吗?你知道当你的柔情孩子不懂时,如何排遣教育的焦虑吗? 本书用学生的129幅画像和老师的45篇教育日志,以师生合作的特别形式,全面描述并回答上述问题。本书是宏大教育事业的轻读本,灵动而俏皮的画像、朴素而深刻的文字、鲜活而生动的故事、新颖而有效的方法,都将治愈你化不开的教育苦楚,解开你走不出的教育困惑。 作者简介 杨卫平,郑州市第十九中学语文教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首届河南最具影响力班主任,河南2015年度教育新闻人物。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表彰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教师。已出版《我是老师,也是永远的孩子1》《笑着做教师》《被学生感动的56个故事》等。 目录 第一辑 我们都是“小可爱” 1.今天,我“带电”升入八年级 2.乔总跳槽,我们重新规划前行的路线 3.语文课上,我们聊聊民运会 4.写给孩子看,比讲给孩子听管用 5.来呀,一起变成“小可爱” 第二辑 生活中藏着故事 6.小细节,硬道理 7.我不敢把学生看作不懂事的小孩子 8.故事里有成长 9.我的柔情,你何时能懂 10.把自己变成春天 11.你是不是也在忙着得福袋 第三辑 每天都有新想法 12.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 13.不要否定孩子,要帮他们建立信心 14.有一种逗乐儿叫“软批评” 15.原来,孩子那么喜欢老师穿得好看啊 16.往后每日,都值得期待 17.或许,成长有100种可能 第四辑 自省是一种能力 18.因为爱她,我爱上了万物苍生 19.这平凡琐碎而波澜壮阔的一天又一天啊 20.常常匆匆而过,往往瞬间精彩 21.自我教育,乃是青春最好的模样 22.一切美好正在发生 第五辑 日子总有新模样 23.今天,我批评了亲爱的伙伴 24.这复杂而简单的生活啊,我感谢它 25.大笔一挥,她们把生活变了个样子 26.有欢喜,也有悲伤 27.每个日子都是一首教育诗 第六辑 正面建设益处多 28.被肯定的孩子,更愿意主动发展 29.我不反对惩戒,但我想有更好的方法 30.沟通不仅是一种处事方式 31.教育,不是鉴宝,而是挖宝 32.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33.当孩子乐意跟我说点什么 34.这是一个新课题 第七辑 “硬核”复习有讲究 35,今天的听写好差哦 36.所谓复习,就是可忙碌、能欢喜 37.教学语言是一种“复习力” 38,一个孩子到底能够变多好 39.一个寒凉而又温暖的冬至 第八辑 教育就是相互促进 40.花式批评之火气冲天 41.花式批评之顺口溜儿 42.花式批评之一针见血 43.跨年度爱你 44.孩子是大人的镜子 45.温暖的雪,亲爱的你 后记 走吧,我们去充当一盏灯 序言 一天天坚持,一点点生 长 2020年寒假,新型冠状 病毒肺炎疫情严峻。在这段 难熬的日子里,通过微信听 学生读书,于我而言是最有 意义、最有趣味的事情。 在寒假前的学期,也就 是八年级上学期,为了鼓励 孩子阅读,我发起了一个活 动。 凡是通过微信语音或视 频读书给我听的人,不错字 、不改字、不添字、不漏字 者,每10行加1分;当天读 书行数最多的,再加1分; 满6分奖励1个福袋。我只负 责听读,朗读者本人报行数 ,我据此通知所加分数。 此项活动不做硬性要求 ,全凭个人意愿与阅读兴趣 。我不定期抽查孩子所报行 数的准确率,滥报、误报者 ,依据班规,视为说谎,扣 5个福袋。在教学中,相比 于下达指令或强行安排,我 更愿意静待花开。我的这种 教学方式也受到了个别同事 和学生家长的质疑甚至诟病 。但是,我想,急于求成下 的成长带有一定的虚假性; 甚至可以说,凡是想立竿见 影的,都不能说是持久的成 长,只能算眼下的成绩。把 读书变成习惯,还有很长的 路要走,我只能慢慢来。 起先,孩子们纷纷发来 语音或视频,磊磊是其中最 普通的一个。我知道,包括 磊磊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初 衷并不是多读书,而是通过 读书得到福袋,而福袋最重 要的作用是免错。正所谓“ 看透不说透,还是好朋友” ,我想,不管孩子们出于什 么目的,只要愿意读书就好 。我要做的,就是不动声色 地创造环境,让孩子体验读 书之乐、之趣、之美、之福 。 后来,有几个孩子中断 了这个活动。但磊磊不受影 响,每天坚持读书。他甚至 越读越积极,越读越主动, 除晚上写完作业读书外,在 午餐后还加读一段。再后来 ,有的孩子因为考试复习时 间紧,读书时断时续,或者 偶尔读一段冒个泡。磊磊依 然不受影响,仍每天坚持。 每一个中午、每一个晚上, 我都能听见他读书的声音。 考试期间他也读,放了寒假 他还读。读书,他已经停不 下来了。 鲁迅先生说:“愈到后来 ,这队伍也就愈成为纯粹、 精锐的队伍了。”寒假的时 候,坚持微信读书的孩子只 剩下磊磊一个了。 我回顾了一下,在已经 过去的八年级上学期,磊磊 见缝插针,一字一句地读完 了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里的 所有课文,共25篇;读完了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 红星照耀中国》;读完了法 国生物学家法布尔的《昆虫 记》;读完了自己喜欢的十 来篇小短文。寒假,他读的 是翻译家傅雷的《傅雷家书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 对时间的管理与利用,给我 这个老师带来了启发。我也 时常利用碎片时间读书、写 作、与孩子谈心,收获满满 。 每日例行读书给磊磊带 来了语文学习上的进步。在 八年级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 ,他的语文成绩较期中考试 有很大进步。磊磊成绩的提 高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他 这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很轻松 ,没有题海战术,没有死记 硬背,没有补习班的来往穿 梭,只有每天十来分钟专心 致志、沉潜其中的阅读。看 似并不费劲,也不高深,他 却在日积月累的坚持中获得 了额外的奖赏。是的,这就 是阅读的真相。 其实磊磊也有读错的字 句,有时候一个顺畅的句子 被他读得支离破碎,我听着 听着就会笑起来。但是,跟 他的读书精神相比,错字就 可以忽略不计了。我认为, 保护孩子沉迷读书的情境, 不随意打断读书的连贯性, 算得上一种教育智慧。孩子 的阅读兴趣是被鼓励出来的 ,而不是被规范、要求出来 的。 爱读书的磊磊也是一个 温暖的孩子。每当我告诉他 当天所加的分数,他都彬彬 有礼地回复:“谢谢老师, 老师辛苦了!” 期末考试那几天,我住 院接受手术。每天读书之前 ,磊磊都要问候一句:“老 师,今天感觉好点儿了吗? ” 有一天,我告诉他我的 病已经好了,他说:“好了 就行!” 磊磊没有华丽的语言, 但最能打动人。某天,他读 完书并没有报行数,我提醒 他。他说:“老师,寒假期 间,我只读书,不再报行数 了。” 读书,从带着目的到自 觉自愿,磊磊用了一个学期 ,他也将受益终身。这就是 阅读的力量。 为了巩固他的阅读兴趣 ,我请他写一个阶段性阅读 自评。他写的是:“老师, 读了这么长时间,我对自己 有了更多的了解。首先,我 有信心读得更好;其次,我 觉得我还可以坚持下去;最 后,谢谢老师一直以来的支 持和关心。” 倾听孩子,激活鼓励机 制,我是这样做的。 抓住具体节点,给孩子 肯定。比如,一天早晨,我 一打开微信就听见磊磊朗读 的语音,我给他留言道:“ 我磊早安!一早就听见你读 书,真好!我把你读书的事 情写进书里了。新型冠状病 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少出 门,多读书,出门记得戴口 罩。” …… 每一个大人都希望孩子 喜欢读书。培养孩子读书的 习惯,不能仅施以简单粗暴 的要求和命令,而要亲历现 场,充分利用相关元素,将 其转化为鼓励孩子的资源, 帮助孩子在具体的情境中爱 上读书这种美好的生活方式 。我们的终极目的并不是让 孩子考 导语 本书以发生在教室中的故事为基础,以学生给老师所画的画像为引子,记录了学校教育中发生的各种故事。 形式新型:学生的画作内容皆为课堂上发生的趣事,老师则以画作内容为引子真实地记录与之相关的教育故事,探索教育的真谛。 精神可嘉:学生立志为老师画1000幅画,老师决心为学生换1000套衣服,并相互陪伴,以日记形式记录了班级教学中的点点滴滴。 教育价值:呈现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后记 走吧,我们去充当一盏 灯 2020年1月19日,农历己 亥年腊月二十五,我应邀参 加郑州市教育局官方微博、 微信在线访谈,结识了一位 新朋友——郑州外国语中学 高二学生于乐。 郑州外国语中学是我们 当地最有名的学校之一,作 为该校学生代表大会负责人 的于乐,更是“神”一样的存 在。可是,我们眼里的于乐 并没有被“神化”,他就是一 个帅气十足、谦和微笑、真 诚畅谈的男生。他的语言, 他的神情,他的态度,他的 思想,满溢青春气息和蓬勃 力量。在节目现场,他也有 点儿紧张,也会因为语言不 太连贯而脸红。他有独到的 见解,也有偶尔的停顿和语 塞。他就像一株白杨,自然 而然地生长。从他身上,我 们可以清晰明白地看到少年 最好的模样。没有人会天生 如此,是他的父母、他的老 师,把他培养成灵动而鲜活 的人。这是他的父母和老师 对他的贡献,也是他的父母 和老师对教育、对社会的贡 献。 反观当下,有太多的大 人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没 有正确理念,没有正向目标 ,把孩子当作学习机器或提 线木偶拼命地训练和塑造, 至于孩子是否疲惫,有什么 样的性格与情怀、愿望与需 求、喜悦与哀愁,他们不懂 、不管、不问。他们眼里只 有“学习好”“考上学”。他们 只看眼前,不顾未来,不考 虑孩子要怎样生活,怎样创 造,怎样与世界相处,怎样 与自己相处。其实,大人的 焦虑和催促根本不能提高孩 子的分数,只能让孩子厌恶 学习。他们自以为是,没有 边界感,没有弹性,不懂得 包容,不愿意探索,不尊重 成长规律,不相信成长,不 相信孩子,不相信老师,或 者只迷信老师和分数。我不 敢说分数不重要,但分数真 的不是孩子的全部,分数真 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大人要 培养的不该是单纯的分数, 而是分数背后孩子的学习信 心、学习愿望、学习觉悟、 学习习惯、学习意志和学习 能力。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孩子的成绩就不会差。 我想,该有一盏灯,照 亮那些大人,让他们从蒙昧 中睁开眼睛,使他们看见于 乐这样生动的孩子,这样活 生生的人。 于乐加了我的微信,这 正合我意,我也恰好想对他 有进一步的了解,跟他有更 多交流。 他说:“杨老师,大家都 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跟 我妈妈分享这个观点,她说 ,我这么大了,不算小孩, 不在被夸的范畴。我觉得, 我可以多夸夸我妈妈,启发 她一下。” 哈哈哈,偷换概念、幽 默风趣的妈妈,教出了思维 灵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他以 平和的心态机灵巧妙地解决 问题。没有高不可攀的“仙 气”,也没有沉迷题海的“木 气”,他有的是欣欣向荣的“ 地气”和“底气”,生生不息 的“喜气”和“生气”。他不仅 是一个人,还是一种积极健 康的生命状态。他是一股清 澈而不急促的水,一盏明亮 而不刺眼的灯。每一个孩子 都应该像他这样,经过后天 的教育,成为生动鲜活、丰 富多元的人。孩子是天使, 也是凡人,更是可以犯错的 顽童。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意 义。 诗人顾城说:“走了那么 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你 说,它就在大海旁边,像金 橘那么美丽,所有喜欢它的 孩子,都将在早晨长大。” 作为老师,不被他人的焦虑 裹挟,不因他人的误解而放 弃初心,太难了!但我们还 是要坚持。 “笑问松边人立石,汝知 今日是何年。”今日是农历 己亥年腊月二十六,公历 2020年1月20日,今天的22 时54分32秒,我们迎来农 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大 寒即刻驾到,走吧,我们去 迎接它。它太寒薄,太冰冷 ,那么,我们就充当一盏灯 ,取暖,照明,从这个冬天 最寒冷的时日走向下一个春 天,去寻找和发现教育的真 意,让孩子和所有与孩子有 关的人都过得幸福一些。1 月20日,120,谐音就是“要 爱你”。亲爱的孩子,亲爱 的世界,谢谢你们允许我爱 ! 这本书写到这里就收尾 了。我还会放置一段时间, 并且反复修改。等到春天来 临的时候,我请春风和白云 把它送到出版社。 以下为补记。 从初稿到定稿,又过了 十几天。这十几天,我被新 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折腾得 痛苦不堪,唯一能安定内心 的,就是夜以继日、废寝忘 食地对这本书稿反复琢磨, 仔细修改。最终定稿是 2020年2月2日星期日23: 59——20200202,一个千载 难逢的对称日,这一天也是 农历庚子鼠年的正月初九, 寓意长长久久。《我是老师 ,也是永远的孩子1》是己 亥年正月初十定稿,本书定 稿则赶在正月初九的最后1 分钟。这1分钟,我用来祈 福: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这是我从朱永新老师的公 益讲座上借来的,谢谢朱老 师。 向本书所写到的所有人 、所有事、所有理念与思想 、所有概念与方法、所有爱 与祝福,向本书的编辑、出 版社,向手写本书书名的肖 立志先生,道一声:谢谢! 杨卫平 2020年1月20日星期一22 :26,初稿成于郑州 2020年1月24日星期五17 :26,改于郑州 2020年1月25日星期六18 :28,改于郑州 2020年1月29日 精彩页 1.今天,我“带电”升入八年级 2019年8月26日 星期一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2个月的暑假结束了,2019年也过去8个月了。今天,正式开学了。我穿了大红色、带有彩领彩袖的短袖衫,意为“开门红”。榕麟为我画了第122幅画像,梓奸画的是第111幅。哈哈,她们作品的序号很有趣呢!这一次,她们的画画工具都增添了金属秀丽笔,用来画边框和修饰。不同的是,榕麟用的是黄色,梓妍用的是浅灰色;榕麟用了实线,梓妍用了虚线。 先“自曝一糗”。升级版的一班,即八年级一班,“更上一层楼”,教室从201换到了305。在去教室的路上,我遇见任哥,他说:“老杨,好久不见啊!”我感觉他有点假装老成,便开怀大笑,笑到扶着墙走不动路。他嘀咕了一句:“都八年级了,我们都长大了……”啊,悄然无声中,孩子们已由七年级的学弟学妹升格为八年级的学长学姐了,这可是他们初中阶段的第一次“升格”哦!是欣喜,是得意,是困惑,是惶恐,还是兼而有之?或者是更为繁杂的心情?我很想知道,但我并没有去问他们。我更愿意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 榕麟是懂我的。她在我的画像旁边画了一颗红心,我面带微笑,信心百倍地说:“今后也一起努力吧!” 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努力。第一,我要好好当老师。备课、上课、批作业、改试卷,样样认真做。有很多人问我:“杨老师,你已经教了30多年,这些事都不需要费力气吧?”不敢,不敢!世界上哪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呢?哪一件美好的事情不需要下功夫呢?这些年,教材的变动并不算太大,孩子们的年龄段也没有变化;可是,时代在变,我的知识结构在变,我的思维、视野、胸怀、理念都在变。因此,每一堂课,我都要当作第一堂课来上;每一届学生,我都要当作第一届学生来教,哪怕这一届极有可能是我的关门弟子。每一天,都是我的新时光、新起点、新征程;每一天,我都是一个年过半百、意气风发的老师;每一天,我都是一个青春飞扬、需要努力的“少年”。有人说,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是跟什么样的人生在一起。那么,我希望,我能通过言传身教,让我的学生看见奋斗的人生、喜悦的人生、幸福的人生;我也希望,我不受经验的束缚,不受资历的捆绑,永远对课程充满好奇心与探索力,不断开创人生新的可能。我对学生有期待,对自己也有,所以我的目光始终清澈。一如我名字中的“平”,我是一个平凡的老师,但做一个平凡人同样需要努力。 第二,我要好好陪伴孩子们。八年级是一个特殊的年级,十三四岁的孩子们,身体、心理、精神的发展都进入了新阶段,身体的发育、心理的成长都不同于往日。时而交锋,时而交错,时而交融,孩子们会经历过去不曾经历的很多事情,他们需要我的理解、引领、陪伴。我不想当一个说教者,不想因怕他们走弯路而时时担心、处处叮宁;我会给他们一些建议,但我不会干涉他们的选择;我会引导他们成长,但我不会包办他们的青春。他们是一个又一个鲜活且独特的生命,应该去体验属于自己的青葱岁月,而不是蜷伏在大人的规划与设计里,畏首畏尾、怕狼怕虎。我必须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追寻,但我又始终陪伴他们。他们奔跑,我就跟着奔跑;他们漫步,我就陪着漫步;他们跌倒,我就拉一把;他们逆反,我就静一静;他们笑,我就跟着笑,笑了又笑;他们哭,我就递上纸巾,一包纸巾不够,我就再买一包。怎样正确地陪伴,放松多少度,引导多少步,靠近他们多少分,观望他们多久,对于这些问题我还需要不断研究、不断实践。 第三,我要减少消耗,纯粹快乐地生活。之前我有一个误区,为了激发两位画者的创作欲望,我几乎每天都穿新衣服,我甚至信誓旦旦地说:“反正我也没有车,我要拿出买一辆车的钱买衣服,以此换来孩子们的耳目一新。”可是,暑假我在收拾房间的时候,感到非常烦琐、非常耗时、非常疲惫。我坐在一个个衣柜、衣架和衣箱中间,想明白了一件事:能激发孩子们创作欲望的不是我有多少件衣服,而是我有多少种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我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应该让我的精气神儿比我的衣服更吸引画者。进步从当下开始。这个暑假,我基本没有购置新衣,而是将以前逛街买衣服花的大量时间用来读书、写作、旅行、做饭、聊天、浇花、喝茶,生活反而更加内涵深厚、丰富多彩了。今天我穿的就是上学期穿过的短袖衫,两个画者照样画得很有新意。 梓奸画的我是“搞笑卖萌”版。这学期我换了新麦克风,25日晚上在家充电,但没充上,我这个“科学盲”竟没发现——梓妍的画上说我“忘记充电了”,其实不是忘记充,是没充上。今早上课用的时候才发现没电。怎么办?我只好边充电一边上课,我自嘲道:“这样‘带电作业”不安全,孩子们莫要学我。”梓妍把这一幕画了下来。她画得很有趣,我靠着黑板,眼珠是白的,一条漂亮硕大的猫尾巴垂在地上,满脸的“少年感”。我多想当这样的老师,不够完美,却很可爱。 P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