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非常规教育(创意型孩子的培养)
分类
作者 赵学林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为什么有许多在童年时代让人觉得将来不会有出息的孩子,却在成长过程中“不经意”间变成一个特立独行、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社会精英;为什么有许多从小到大一直勤奋刻苦、成绩斐然的青少年,长大后却一事无成碌碌无为——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决定了他们日后的人生差异?想知道理由吗?那就请你翻开书本吧?本书作者为你解答了这些问题。

内容推荐

中国之所以迟迟没有产生一个富有内隐激情的创意阶层,中国之所以注定要继续扮演世界初级加工厂的尴尬角色,乃是因为我们的青少年仅仅满足于常规教育的学院训练而背离了自古以来的成才定律:即恰恰是看似杂乱无章的、横跨各个学科之间的“打通”式教育才是赋予孩子们想象力、唤醒青少年创造灵感的关键因素,也是催生一个激情四溢、才情勃发的创意阶层的迅速崛起,从而让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科技创新型大国的唯一途径。

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一再为我们昭示了如下三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一是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因为机遇而一夜暴富,但文化积累却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几代人的积淀;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至少不会因为经济发达而自然导致整个民族素质的一飞冲天,它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三是任何形式的常规教育都不可能赋予人们一生所需要的知识和文化,任何时代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社会精英,都是在学校以外的领域,经过文学艺术的长期熏陶和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从而奠定了日后成功的文化基础,并形成了文化形态上的“子承父业”的良性循环。

为什么那些在童年时代让人觉得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孩子,却在成长过程中“不经意间”变成一个特立独行、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社会精英?为什么那些从小到大一直勤奋刻苦、成绩斐然的青少年,到头来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沦落为社会边缘人?他们是在哪个环节上分道扬镳,并形成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人生结局?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目录

第一章 常规教育培养不出创意头脑

1.人类世界是思想的产物

2.童年梦想创造了人类历史

3.“旁门左道”成就了无数天才

4.人类的想象力日益萎缩

第二章 “幼态绵延”规范了一生命运

1.被掠夺的恰是最珍贵的

2.珍惜人类的神圣好奇心

3.不会做梦的孩子必输无疑

4.家庭氛围的终生影响力

第三章 不经意问就变成了天才

1.相互渗透激活沉睡的心智

2.劣等生们如何变成了天才

3.在文化沉淀中寻求爆发点

第四章 智慧交锋造就了一代天骄

1.“饭桌对话”让孩子受益终生

2.成才之路往往“出人意料”

3.别人的终点就是你的起点

第五章 就这样“撞”上了阿里巴巴

1.在因果链中寻找人生起点

2.顺应兴趣早晚会一飞冲天

3.人生特殊的财富

第六章 生活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性思考

1.内心冲突激发了创造力

2.在人生悖论中寻求突破口

3.创造力就是这样形成的

第七章 昨天的异端是明天的英雄

1.有质疑精神才有创造力

2.只有观念才能打败观念

3.苦苦挣扎在人格分裂中

4.“非主流”奏响千古绝唱

第八章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哈佛女孩”

1.“退步主义”时代的少年们

2.“专业人士”大多贫困潦倒

3.我们的后代“矮”在哪里

第九章 创意经济时代的本领恐慌

1.想象力不是空中楼阁

2.如何重组我们的遗传基因

3.学问之道,贵在贯通

4.创意资本决定我们的明天

试读章节

1.人类世界是思想的产物

在《美国读本》中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段落:

其他国家都是在这样的人民中形成的:他们出生在他们的家族自古以来繁衍生息的地方。不论他们的政府如何更迭,英国人是英国人,法国人是法国人,中国人是中国人;他们的民族国家可以分裂,再建而无损于他们的国家地位。而美国是由一个观念产生的国家:不是这个地方,而是这个观念缔造了美国政府。

这段话想告诉人们,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形成于地域或种族因素,只有美国是个例外,它的形成仅仅缘于一种观念:自由的观念,是自由这个观念使最初的移民远涉重洋奔赴北美,并缔造了美国及其美国式的文明,抑或说是美国精神。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基督教信仰的支配,今天的美国有可能会沦为南美大陆某个国家的翻版,而不会成为超级大国。美国的文化形态、思维方式、国家精神、政治制度、创新能力以及在科学领域方面的重大贡献,都对人类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就了“美国神话”,如果仅仅把美国的崛起归结为自由竞争和民主政治,那为什么比美国更早拥有自由竞争和民主政治的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却输给了美国?

我们可以通过发生在“二战”后的一个细节来思考美国崛起的原因:“二战”结束后,当别的国家用火车不分昼夜地往本土运送从德国掠夺来的重型设备和生活物品时,美国却用专机把大批德国科技专家和人文学者送到了本土,这批人对美国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常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发展的基础就是最具活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一书中认为,在超信息符号的经济时代里,知识是最终的、也是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不仅如此,知识还是最重要的权力。但以往的经济学家和产业领导人却忽视这一资源,而把注意力放在资本、劳力和土地上,认为只有商品的生产才是强有力的,而知识生产和信息交换只是纸上谈兵,是柔弱的。

也正是针对这一较为普遍的观念,美国思想家吉尔德才通过他的《财富与贫困》一书告诉人们这样一个真理:有形的资产永远构不成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强大,而思想却能产生巨大的物质财富。他在书中反复阐述他的这一思想:财富是思想的产物。

在吉尔德看来,有形资本和自然资源很少能说明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因为思想和精神也是财富,经济中所内含的思想和精神分量,足以胜过资本的数量。最好的、最能让人信服的、最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智力构成是一个社会拥有的最持久的财富,因此财富一方面是有形的资产,另一方面则是无形的思想和精神。吉尔德进一步指出:观念能使一个核电厂或钢铁厂变成一堆废墟,也能通过螺旋式投机把一个不毛之地变成藏有金银的宝库,但又能通过一个谣言把它变得无影无踪。许多拥有正确观念却没有任何财富的美国人,恰恰凭借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建设了美国。美国的历史证明,“财富大半是思想的产物,而不是金钱的产物。”

吉尔德想说明的是,三百多年前的美国只是一片不毛之地,而第一代到美国来创业的人大多是被英国教会所驱赶的清教徒,他们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但他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把这片不毛之地建设成人类最富饶的国家;换句话说,直到今天,美国如果没有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这样的一流大学,如果没有惠特曼、海明威、刘易斯和福克纳这样的优秀作家,如果没有爱默生、韦伯、马斯洛、比尔德、凡勃伦、罗尔斯这样一流的大思想家,如果没有爱迪生、奥本海默、盖茨这样的创意头脑,美国即使通过贩奴、通过对殖民地的掠夺、通过开采自然资源积累了一定财富,也不会长久保持世界首富的角色,因为所有的财富在它还没有问世之前,就已经储存在想象者的头脑中了——是思想或观念让地球表层变成了一个个像伦敦、巴黎、纽约、北京这样繁荣而美丽的城市;是思想或观念让宇宙飞船把人类送到了月球上;是思想或观念让人类克服了原始兽性变成了文明人;是思想或观念让人类过上了如比舒适惬意的美好生活。

吉尔德的论述为我们揭示了美国神话的深刻内涵:不错,美国拥有优越的地理条件,拥有传统的欧洲文化,还拥有民主政治和自由经济体制,但仅有这些条件并不能创造美国神话,最重要的是,美国拥有一个庞大的、从20世纪中期延续至今的创意阶层。就像美国经济学家弗罗里达解释的那样,所谓的“创意阶层”是指那些工作包含较多创造性成分的群体,比如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高新科技创造人才、娱乐业工作者,正是这个充满想象力的创意阶层改变了美国昔日靠传统工业创造财富的局面,以科技创新确立了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的超级大国地位。P3-5

序言

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一再为我们昭示了如下三条基本定律:一是人类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因为机遇而一夜暴富,但文化积累却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几代人的积淀;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至少不会因为经济发达而自然导致整个民族素质的一飞冲天,它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三是任何形式的常规教育都不可能赋予人们一生所需要的知识和文化,任何时代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社会精英,都是在常规教育体系以外经过长期文学艺术的熏陶、社会生活的体验,从而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并形成了文化形态上的“子承父业”的良性循环。

我最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有许多在童年时代让人觉得将来不会有出息的孩子,却在成长过程中“不经意”间变成一个特立独行、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社会精英;为什么有许多从小到大一直勤奋刻苦、成绩斐然的青少年,长大后却一事无成碌碌无为——到底是哪一个环节决定了他们日后的人生差异?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虽然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但很显然的是,我们仍然可以捕捉到具有共性的规律——单纯的常规教育虽然会让孩子取得一时的好成绩,却只能让他们的想象力萎缩,并丧失多样性选择,变成思维单一的“专业螺丝钉”。

我们的巧妙计划破产了,

我们的空中楼阁倒塌了,

这是因为:

苦读寒窗的专业精神,

让我们变成了废物!

作者

2008年4月于青岛鱼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3: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