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妈妈教授(在学术界实现工作与家庭的平衡)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美)瑞秋·康奈利//克里斯汀·戈德西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学术妈妈没神话》是一部学术界生活指南,以两位作者的自身经历和众多“妈妈教授”们的经验教训,帮助你在取得学术成功的同时,还能享受做母亲的乐趣。本书讨论了女性学者在学术生涯不同阶段会面临的一系列关键问题:什么时候生孩子,生几个;何种学术机构对家庭最友好;人们对学术生活的认知是否真实等等。
在两位作者看来,妈妈教授们是学术界中不应被忽视的重要群体。两位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行之有效的策略,助力学界女性兼顾家庭生活与学术工作的重重挑战。书中有关于平衡工作与家庭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也有众多美国院校新近实施的家庭友好型政策。本书行文轻松、语言清晰、结构简明,适合包括“妈妈教授”们在内的所有学者阅读。
作者简介
宋丽珏(1982一 )文学博士,经济法博士后。华东政法大学讲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主要从事语言学本体研究及法学语言学交叉学科的相关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包括《认知情态在学术口语中的功能阐释》《英语情态中心词的等级度量》《认识情态表达的新动力图式研究》《基于语料库的法律程式语功能研究及其应用》等lO余篇;并在国际刊物Language,Discourse and Law发表多篇论文;合作著作包括《西方国家国有企业法选译》等。
目录

导论 为何撰写此书以及我们是谁
1 带着“后见之明”,讲一个成功故事:充满希望但处处谨慎
2 九宗罪:母亲身份和学术界的那些不美丽真相
3 了解你自己(一):成为一位学者
4 了解你自己(二):成为一位母亲,生几个孩子,什么时候生
5 博士最后一年:进入就业市场,选择合适的机构
6 征途(一):学术研究与建立人脉
7 征途(二):教学,服务,陪伴家人
8 长征胜利:获得终身教职的那些年
9 正教授在向你招手:最后一战
终章
附录一 美国大学协会成员名录
附录二 来自儿女们的表达
致谢
注释
推荐阅读
索引
序言

在十年前本校的一次科
研工作会议上,针对科研考
核和职称评审的量化机制,
我曾建议,应给予职称升迁
期怀孕生子的教师至少两篇
核心期刊论文的加分。引得
会场哄堂大笑,同事们以为
这是玩笑话。尽管会后也有
领导说,这“有点道理,但
缺乏可操作性”,最终也就
不了了之了。
不是开玩笑,我是认真
的。在大学校园工作生活三
十多年,不仅亲历过平衡家
庭与工作的手忙脚乱,也见
惯了年轻同事们正在面对的
此类尴尬和烦心。家庭和工
作的平衡其实一直存在,无
论何种职业、哪个性别,只
要男人不会怀孕、不会分娩
、不会哺乳这些生物学上的
机理没有改变,女性对此的
感受必然会更加强烈些。完
成博士学业,找到大学教职
,不仅要讲好课,还要搞好
研究,不断在专业领域产出
独创性的学术成果,如此才
能在学术界谋生存,评职称
,做教授,“不发表,就出
局”是学术现实。它与公众
对高校教师职业自由轻松、
有更多闲暇照顾家庭的刻板
印象反差鲜明,也因此强化
了女性学者的困境——在学
术职场努力谋生存的同时,
还要面对家庭成员对其付出
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期待。
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11—2020)》统计报告,
最近十年各类高等教育中女
性占比不断上升,也有越来
越多的女性获得博士学位。
我本人也指导了数位女博士
,看着她们努力找到教职,
成为我的同事、同行,看着
她们日常忙碌、辛劳的身影
,犹如看到二十多年前的自
己。
当下的大学,比我初入
职时,规模扩大了,宽松度
却下降了。从读博士到入教
职,从拿到学位到忙于教学
、研究和发表的这“难熬的
十年”,恰恰是女性一生中
最适合生育的年龄。那读博
、当大学老师,同时又生儿
育女,当一个“妈妈教授”,
还可能吗?会成功吗?

《妈妈教授——在学术界
实现工作与家庭的平衡》对
此做了明确的肯定回答。两
位作者瑞秋和克里斯汀是美
国顶尖文理学院、“小常春
藤”之一鲍登学院的老师。
创作本书的想法,萌生于克
里斯汀剖腹产下女儿不到一
个月——当时她正横跨整个
美国从加利福尼亚州飞到缅
因州,假装自己只是个未曾
生育、即将毕业的学生,在
校园面试日的短暂间歇,狼
狈不堪地躲进厕所里挤奶、
匆匆烘干外套上的奶渍,最
终得以顺利入职;而当时担
任遴选委员会主席的,就是
瑞秋。十年后,撰成此书时
,瑞秋是讲席教授,有四个
孩子;克里斯汀已取得终身
教职,副教授,是一个孩子
的单亲妈妈,也是国际知名
学者。在书中,两位作者并
不仅仅是为了找到学术界有
代表性的母亲范例,而是通
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
征集将教授和妈妈这两个角
色成功结合在一起的女性的
故事和建议,提供她们自身
经历之外的多元视角。本书
传递的信息是积极的,不仅
肯定能做到,还给出了具体
方法和操作细节,与此同时
还怀有最大程度的同理心—
—不需内疚,也不用勉强。
作者的目的是驳斥那种要么
推迟生育要么退出学术界的
二元对立,旨在为学术圈平
衡工作和生活的女性提供一
本手册指南——从读博开始
,到求职、任职,再到成为
一名正教授,指导女性学者
如何既当好母亲,也当好教
授。
作为一本指导书,它没
有太多的心灵鸡汤语录,倒
是先用了一定篇幅直陈美国
学术环境的种种弊端,列数
了“母亲身份和学界那些不
美丽真相”的“九宗罪”。选
择成为学者、决定走学术路
线之前,你不但要知晓学术
界的这些“不美丽真相”,而
且还要了解“你自己”——这
也是两位作者在书中最重要
的告诫。
……

中美两国的大学体制不
同,文化背景也不一样,但
各高校竞争的第一“硬核”就
是科研学术,重中之重就是
科研、发表、重大项目。也
就是在此背景下,大学的各
种考核层出不穷,且“非升
即走”“长聘制”正逐渐在推
广。相较于我刚入职的时候
,三十年后的现在,如若要
在高校立足生存、求得发展
,需要应对的任务重了不止
一两倍,年轻学者的压力就
更大,毋庸讳言,这对于年
轻的女性学者则更甚。现在
中国的博士数量可观,女性
博士走上教职、从事学术生
涯的比例也在增大。通过阅
读美国学术界女性同行不久
前的经历,我们可以反思她
们如何做出个人的选择,吸
取她们学术成长过程中平衡
工作和家庭的得失经验,进
而将教授与母亲的身份和谐
地衔接起来。
本书的译者李明倩和宋
丽珏,是我在华东政法大学
的同事,长期从事跨文化研
究和传播,译著丰硕,佳作
不断,这一年她们都在海外
从事学术交流。我相信,作
为妈妈教授,她们合作翻译
此书,会比翻译任何其他论
著都来得默契。翻译的过程
,是两位妈妈译者与两位妈
妈作者跨越时空的默契交流
,我读来也心有戚戚,脑海
中总伴有两位作者、两位译
者还有我本人都曾有过的时
而鸡飞狗跳、时而得心应手
的日常。
最后,还想对有志于学
术的女博士们再说上几句:
只要你认清了自己,做到了
心中有数,那就坦诚对待自
己追寻的学术之路。当一个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