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妈妈银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琦君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故乡的农历新年

天寒岁暮,在异国风雪漫天的夜晚,既无围炉之乐,复少话旧之趣。扭开电视机,唱的都是些不入耳的洋腔洋调。真是老来情味减,只落得屈指数流年了。倒是想起在台北时,每年大除夕,各电视台都有精心制作的特别节目,影歌星济济一堂,团圆拜拜,恭喜新年,与“哔哔拍拍”的鞭炮声,烘托出一片喜气洋洋。

我最最怀念的,还是儿时在故乡过新年的欢乐情景。

那时我才七八岁,家庭教师总要在腊月廿三夜祭送灶神、新年序幕开始以后,才放我的年假。从腊月廿四到正月初五,五天年满就要照常上课了。所以这十天是我一年里的黄金时刻。天天在母亲或老长工阿荣伯后跟来跟去,学说吉利话。数数目数到“四”,一定要说“两双”,吃橘子时一定大声地唱“大吉大利,买田买地”(故乡话“橘”、“吉”同音),跨门坎一不小心跌一跤,赶紧爬起来连声地念“元宝元宝滚进来”,阿荣伯听得呵呵笑。母亲高兴起来,会递给我一块香喷喷热烘烘的甜年糕,我就边吃边说:“年糕年糕,年年高。”

那时父亲远在北平,但每年冬天都会托人带一件新棉袄给我过新年。腊月廿四那天,我总是对着大镜子把新棉袄穿上,照前照后一番再脱下来,嘴里喃喃念着:“妈妈说的,现在不穿,大年初一才穿。”母亲在一旁笑嘻嘻地说:“初一着新衣,一年都顺利。”她又说:“明年你阿爸回来,一定会带一件闪花缎旗袍给你。”

于是我就眼巴巴盼望着漂亮的闪花缎旗袍。尽管盼望落空,父亲并没回来,但母亲每年仍高高兴兴地忙蒸糕、忙酿酒。吩咐长工做给乞丐的“富贵年糕”,红糖要加足,不要掺糖色(是一种像红糖的假颜色)。阿荣伯也说:“一年一回嘛,要他们大大小小吃得高高兴兴的。”他特地雕了一方小模型给我做糕用。我学大人们把蒸熟加了红糖的米团,一个个镶在模型里压平,等凉了倒出来就是整齐有花纹的年糕。我把自己做的小年糕和大人们做的大年糕一一排在木板上,阿荣伯用毛笔蘸了洋红水,在每块上点上一点,就是“富贵糕”了。我抢着点洋红的工作,点一块、念一声“大吉大利”。母亲说:“大乞丐给大年糕,小乞丐给小年糕。”阿荣伯又用米团做了大大小小的元宝。正月里,乞丐们常常是祖孙三代像一条长龙似的游来了,阿荣伯就把大元宝捧给白发老人,小元宝给他们的孙儿孙女。看他们一个个脸上浮现欢乐的笑容,老人们连声念:“天保佑你们大富大贵,明里去了暗里来。”我眼看他们牵着一大串孩子走了,常常问阿荣伯:“明年他们长大点了,还当不当乞丐呢?他们为什么不上学呢?”阿荣伯说:“他们读什么书?长大了能学会一点手艺,有个正当工作做就算好了。”母亲却叹口气说:“只怕他们从小跟着大人讨饭学懒了,不肯学手艺,这就叫穷人的命,富贵的病啊!”小帮工阿喜说:“不会的啦!我小时候也当过讨饭的哩,是三画阿王公公把我送给你们家,太太和阿荣伯收留了我,我不是很勤奋吗?”阿荣伯用旱烟筒轻轻敲一下他的头说:“像你这样的好命有几个?”我悄悄地跟阿喜说:“我们劝大乞丐不要带他们的孩子来讨饭,送他们去小学读书,并不要钱的呀。”阿喜摇摇头说:“办不到,你不知道,过年时来的小孩并不都是他们自己的儿女,只为想多点讨年糕,要了别人的孩子来轮流冒充儿女的。”我听得心里茫茫然,问阿荣伯为什么他们愿意跟别人讨饭,阿荣伯却又只顾抽旱烟不作声了。

阿荣伯和阿喜一老一小,是我最要好的朋友,越是过年我越黏着他们。跟阿荣伯在谷仓里摆上元宝,跟阿喜在大年夜点“风水烛”。母亲把山薯切成大小均匀的方块,插上竹签,点燃了小蜡烛。我帮阿喜提篮子在大院落各处摆上,全幢大第都显得亮晃晃一片光明。母亲和阿荣伯都念念有词地说:“风水烛,年年丰足,年年丰足。……”

就在这样欢乐的祝贺声中,农历新年开始了。

P163-166

书评(媒体评论)

琦君的散文和李后主、李清照的词属于同一传统,但她的成就、她的境界都比二李高。我真为中国当代文学感到骄傲。我想,琦君有好多篇散文,是应该传世的。

——夏志清

目录

代序 旅居心情

三十头

外公

妈妈银行

小叔写春联

小仙童

蛇经(外二章)

口粮饼干

旧睡袍的怀想

小裁缝

钓鱼

流泪的观音

铁树开花

蓝衣天使

遛狗

闲情

浮生小记

永远的昙花

计算机与懊恼

时间、时间

一把椅子

盲女与爱犬

“笨”的随想

尴尬年龄

梦中的那粒糖

天下无不是的“子女”

苦涩慈母心

糖与盐

口试

分享之乐

珠玉缤纷

何妨出手迟

佛心与诗心

“新女性”

友情与爱情

看庙戏

故乡的农历新年

点滴话前尘

星辰寥落念高阳

附录

 得失寸心知

 《妈妈银行》存的是什么款?

序言

旅居心情

一位刚从台湾探亲回美的朋友对我说:“有一位文友问琦君为什么不回来定居呢?”我听了一时答不出话来。想想自己在1983年为了外子的调差,不得不辞去最热爱的教书工作,随他来美,顺便照顾在异乡苦苦挣扎的儿子,当时的心情实在是非常矛盾与沉重的。

古人说:“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台湾是我安居了将近半个世纪的第二故乡,我怎么不想念,又怎么不想回去呢?

难怪好友喻丽清有一次出席文学座谈时,有位读者问她为何定居美国,不回台湾,问得她泪水盈眶,我此刻又未始不是泪水盈眶呢?

回想从1949年由大陆渡海到台湾,那时是怀着不得已的沉重心情,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海岛上,是否能顺利地生活,是否能渐渐扎根,实在是毫无把握的。幸运的是在两个多月以后,就找到一份安定的工作,承单位首长的厚爱与指导,与本省同事的竭诚照拂,加以自己对工作的胜任与喜爱,使我免于异乡漂泊的无依之感。

游子乡愁,原是人情之常,但如果有不得已的原因,非离乡背井不可,也只有抱着“处处无家处处家”的心理,努力培养一份生活的情趣,以免宝贵光阴虚掷。

我不由得想起恩师当年对我的勉励:“任何生活皆可以过,唯须不失却自我。”我乃静下心来,重温旧课,抄心经,背诗词,以求把握自我。感谢前辈苏雪林先生的鼓励与指引,使我提起笔来开始写作。写的是亲情、友情、乡国情,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承各位主编先生的青眼相看,作品被一篇篇刊出以后,获得了无限温暖的回响与更多的友情,丰富了我的生活,增强了我的信心。我因而领会到,借着一支笔,可以超越时空,化天涯为咫尺。可以提升心灵,化烦恼为智慧。我为什么不以此排遣乡愁,以此自我砥砺呢?

来美国以后,也一直未敢放下这支秃笔,并将自认为尚能抒情达意的篇章,寄回台湾,蒙刊出后可以代替给关怀我的朋友们当书信,让她们知道我客居中的思与感,又免却她们写回信的麻烦,岂非一举两得的美事呢?

篇章累积到相当数量,就由从事出版事业的好友们轮流为我结集出版。其中有散文、有小说,也有儿童故事的翻译——译的是美国友人未出版的即兴之作。方便的是没有版权问题的困扰,他们既乐于源源供应,使自己的作品能有多一种文字的传播,我也乐意将美国儿童的顽皮故事和父母与老师的教育方式,介绍给国内,这岂不又是一举两得的美事呢?

我的新书《妈妈银行》,是九歌出版社为我出版的第八本散文集,也是我来美九年来总共出版的第十二本集子。我感谢每一位出版界朋友,如没有他们的诚意催促,我不会持续不懈地一直写下去。这一份珍贵的友情,就是我客居中的最大慰藉与鼓励。

有时我也不免思忖,我既不能回到大陆的故乡,重建家园,又不能于垂老之年,万里搬迁回到第二故乡的台湾,就只得在此做一个“三度空间”的异乡人。但我绝不会忘记恩师“任何生活皆可以过,但须不失却自我”的诲谕,肯定自我,从读书与写作中,体会在异国做一个中国人的甘苦与职责。我是绝不愿浑浑噩噩浪费有限余年的。(按:琦君女士与夫婿李唐基先生于2004年相偕回台湾定居。)

我于每天清晨与深夜临睡时,必对着双亲的照片虔诚默祷膜拜,二位老人家的神情笑貌就会浮现心头,此心就感到无比的清明与平安。尤其是每当我埋头写作之时,就仿佛听到母亲慈祥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不要性急,慢慢地写。只要你写的是真心话,我就喜欢。你写好了念给我听,我听懂的就是好的。”

母亲啊,我写的句句是真心话,每一篇章的字里行间都有您老人家的笑影泪光、慈爱容颜。母亲啊!是您的爱赐给我无尽的写作灵泉。我虽已年逾七十,但我一提笔写童年往事,就马上变成七岁的幼儿,回到您的身边。无论在天涯海角,有您的爱,就有灵感。因此我特地将《妈妈银行》一文,作为新文集的书名。一则以写作上的一点丰收告慰您在天之灵,二则也让我不时低声喊着妈妈,与您细诉从头。

琦君

写于1992年

内容推荐

2006年6月7日,琦君走完了幽兰芳香、淡雅玉洁的一生,留给世人40多本散文和小说。“三更有梦书当枕,梦痕犹存,橘红点点,桂花雨歇灯花落;千里怀人月在峰,七月哀伤,烟愁漫漫,母心天空琴心连。”这是灵堂两侧的挽联,巧妙嵌进了琦君最重要的多部作品名称,她朴素却温婉的文章,沁人心脾,感动过几代的中文读者。

《妈妈银行》是琦君的短文精品,以有限的篇章表现无限的情意,旧时代的温馨生活,新社会的种种有情,怀人、记事,无一不令人击节赞赏,《妈妈银行》字字句句均足以让人再三回味。

编辑推荐

琦君与梁实秋等人一样,开启了台湾文坛的新风,其创作影响了简媜、张晓风、周芬玲、林太乙等一大批后辈散文家。其作品曾创下57版印刷记录,十多篇文章已收入大陆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国时报》曾做过一次调查排名,琦君和林清玄分别是作品在海内外最畅销的男女作家。其中琦君入选十大女作家之首,其次为席慕容、林海音、张爱玲、三毛等。

琦君的文章主要以乡情、亲情和物情为主,再现了曾经几代人脑海中唯美的江南记忆,她与余光中同为赴台后最主要的乡愁作家,由其小说改拍的同名电影《橘子红了》红极海内外。

琦君之于中国文学,尤其是在散文方面,远不亚于朱自清、冰心、林语堂、梁实秋,独开一门新风,传承自一代词宗夏承焘,中西融合,尤富古典韵味。

《妈妈银行》是琦君的短文精品集,全书以有限的篇章表现无限的情意,旧时代的温馨生活,新社会的种种有情,怀人、记事,无一不令人击节赞赏,字字句句均足以让人再三回味。在作者温柔敦厚的文字背后,充分彰显了中国文人、当代女性对生活和生命的独到体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18:51:26